景物描寫是文學作品的一個重要的表現手法。好的景物描寫可以向讀者真實地展現出豐富的生活畫面,更好地烘托人物的性格特徵,深化主題。中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雖然至今已有兩三千年的歷史了,但是其中有的詩篇成功地運用了景物描寫,它不僅真實地描繪了當時的風景、風俗畫面,把絢麗多彩的生活呈現在讀者面前,還點明瞭時間和地點,形象逼真地表現出事物的變化和思想感情的變化。這些都有助於創造出一個幽雅、濃郁、含蓄、深邃的意境,給讀者以美的藝術享受,在美的藝術享受中,自然就貪略了詩的深層底蘊,收到言盡而意無窮的效果。 一、《詩經》中的景物描寫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文學作品的景物描寫,是為了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具有不同思想感情的人物,對同樣的景物會產生不同的感受。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這就是說。境界是由真景物與真感情密切結合而成的。所以好的文學作品緊扣人物的思想感情進行恰如其分的景物描寫,使情和景緊密結合,達到水乳交融的境界,造成一種強烈的氣氛,可以更好地烘托人物、渲染人物,更好地感染讀者、表現主題。例如《衛風·碩人》一詩,是讚美衛莊公夫人莊姜的,因為全詩經讚美為基調,所以描寫的景物應該是新鮮的、活潑的,給人以歡悅、美好的感受。詩的最後一章是這樣描寫的: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鮪發發。葭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這裡用“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描寫黃河水勢洶湧澎湃、浩瀚無涯的壯麗景色,以襯托莊姜出嫁時的氣派之盛。“施罛,鮪發發。葭揭揭”是莊姜一路上看到的景物,是一派生機勃勃、活潑向上的歡樂景象,這正是對莊姜出嫁時喜興心情真實而形象的烘托。以上景物描寫還對莊姜的美麗、身世的高貴以及浩浩蕩蕩高大健美的隨嫁隊伍都是很好的烘托,給人以含蓄優美的藝術享受。 又如《衛風·氓》中勤勞善良的女主人公被休棄回家、路過淇水的時候有兩句景物描寫:“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女主人公被休棄是一件非常不幸和痛苦的事情,在路上又遇到了浩浩蕩蕩、洶湧澎湃的淇水,水花濺溼了她的車圍子,好象淇水對她這個不幸的女人也有意採取了暴虐恣肆的態度。這就把女主人公悲傷的感情融於景——無情的淇水之中,景又反過來有力地烘托出她遭受不幸的悲苦淒涼的心情,給人以哀惋、悽楚的感覺。 以上兩例都涉及到了關於水的景物描寫,因為兩詩所表現的主人公的心情不同,她們對水的感受也不一樣;同樣是關於水的景物描寫,因為是烘托了兩個不同心情的人,所以景物描寫反映出來的思想感情是不一樣的。下邊我們再看看《王風·君子于役》一詩,該詩第一章有這麼三句精彩而感人的景物描寫:“雞棲於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下一章略同)《君子于役》是表現役夫的妻子對丈夫的思念和牽掛的思想感情的,這三句景物描寫是從雞棲、日夕、羊牛歸來的景物烘托出思婦的思念和牽掛的思想感情的。“日之夕矣”是說夕陽西下,夜幕降臨,正是行人當歸、閤家歡聚的時候,當歸不歸,就使思婦懷人的希望落空,就不能不加深思婦的思念之情了。另一方面,“日之夕矣”的景色,在思緒滿懷的思婦看來,是暮色已降,周圍是蒼茫迷濛的景色,是給人增添悠思之苦的景色,是給人增添悠思之苦的景色,這就自然地增加了思婦的懷人之情。從“雞棲於塒”,“羊牛下來”兩句裡,生動真實地描寫出:思婦看到,在紅日落山的時候,成群的雞、羊、牛都回來了,上窩的上窩,進圈的進圈,各有歸宿,自己的丈夫卻連禽畜都不如,還遠在天涯一方,不能歸來。這麼幾句景物描寫,透過對思婦愁思環境氣氛的渲染,很容易引起思婦的聯想,即即景生情,所以發出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的感嘆,達到了物我交融的情境,從而有力地烘托了思婦對丈夫的思念和牽掛之情。 以上各例均出自《風》詩,就是以賦見長的《頌》詩也不乏景物描寫的佳例。例如《周頌·良耜》有這麼幾句: 獲之挃挃,積之慄慄。其崇如墉,其比如櫛,以開百室。百室盈止,婦子寧止。《良耜》是一首周王在秋收之後答謝社稷之神的樂歌。詩人是懷著一種豐收的喜悅的心情來進行景物描寫的,所以全詩充滿了讚美的情調。“挃挃”是收割莊稼的聲音,好象今天說的鐮刀唰唰響,這就表現出一個喜氣洋洋的大豐收的收穫場面;“慄慄”是形容收穫的數目之多,這就是把大豐收收更具體化、形象化了。“其崇如墉,其比如櫛”是作者懷著喜悅的心情用誇張的手法,進一步描繪大豐收的具體景象。“百室盈止”,“百室”在這裡也是誇張,極言其多,這句是說所有的倉房都裝得滿滿的。常言說:“手中有糧,心裡不慌。”所以“婦子寧止”,豐收了,糧食滿了倉房,老婆孩子自然是高興,安閒無事了。以上有關大豐收的景物描寫,就把詩人在大豐收之後的喜悅心情形象而自然地表達了出來。 二、《詩經》的景物描寫可以含蓄而生動形象地顯現出時間及其變化,更好地表現詩的主題。 在詩歌中,有時根據表達需要,要點出時間的變化。有時,時間的變化不是直接表達出來的,而是透過景物描寫暗暗顯示出來的,這樣就能創造一個動 人的、形象的意境,使詩歌就更含蓄、生動、風趣、幽雅,更富有詩的意境。例如《豳風·七月》每章都有關於農事和節令方面的景物描寫,象“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載陽,有鳴倉庚”,“七月鳴,八月載績”,“四月秀,五月鳴蜩。八月其獲,十月隕”,等等。這些景物描寫形象幽雅,表明隨著時間的變化,真實而生動地寫出了農奴們一年四季在從事著不同的勞動,從而反映出他們勞動的艱苦和繁重。尤其是該詩的第五章景物描寫別具特色,甚為精彩。為了分析方便,現把該章抄錄於下: 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燻鼠,塞向戶。嗟我婦子,曰為改歲,入此室處。 “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是緊接上章“四月秀”而來,詩人用一般的物候現象,表示出時間的推移。不過,詩人把斯螽、莎雞這兩個小昆蟲的動作寫得很細膩,活靈活現,美妙動人,從它們的得意的“動股”、“振羽”的動作裡,我們知道這正是昆蟲最活躍的盛夏季節。“七月在野”四句是寫蟋蟀,蟋蟀先在田野裡活動,再入屋簷下,再入戶,入床下,從蟋蟀活動的處所由遠及近的轉移,暗暗點出氣候漸漸冷了。這四句景物描寫沒有用一個表示秋冬寒冷的詞,就把季節的變遷、天氣的寒冷寫得形象具體,富有詩情畫意,給人以看得見、身臨基境的感覺。同時,對下文寫“穹窒燻鼠,塞向戶”,農奴們作著簡陋的過冬準確,也就顯得自然,順理成章了。 在《召南·摽有梅》一詩裡,每章的開頭用梅子落的景物描寫,說明女子隨著時間的推移、青春年華的消逝,求偶的願望越來越迫切的心情。全詩是這樣的: 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頃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謂之。 這是一首已逾婚期的女子希望男子及時來求偶的詩。詩的每章的第一、二兩句是描寫隨著時間的流逝,梅子的果實墜落得越來越多了,生動形象地比喻出女子青春年華消逝的程度。第一章是說,樹上的梅子還多,比喻女子正是青春年茂之時,希望求婚的男子“迨其吉兮”,要趁著吉日良辰趕緊來求婚。第二章是說,樹上的梅子“其實三兮”,尚存不多了,已經落下了大半,比喻青春年華已逝去了大半,好景不長了,求偶的要求當然就迫切了,顧不得選擇吉日良辰了,所以要求求婚的男子“迨其今兮”,希望抓緊時間馬上就來求婚。第三章是說,樹上地梅子已經落完了,地上的梅子到了需要用筐來裝的時候了,則是女子容貌衰退、青春已過,求偶的心情最迫切的時候,所以她殷切地希望男子“迨其謂之”,只要告訴她一句愛她的話,則可立定終身。這首詩每章的前兩句巧妙地採用了梅子墜落的景物描寫,表現出女子隨著時間的流逝、年齡的增大,對婚姻的要求越來越迫切的心情。此詩透過景物描寫,把抽象的乾巴巴的時間變化,採用形象化的比喻,變成了可以摸得著看得見的具體的東西,使女子對感情的表達顯得更真摯感人,增加了詩的抒情意味。 三、《詩經》中有的景物描寫就是比興手法,可以渲染氣氛,引起下文。 《詩經》裡用比興的時候,常常是從周圍的自然景物寫起,是周圍的自然景物觸發了詩人的情懷。所以,比喻藉助於景物描寫可以渲染氣氛,引起下文,更好地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例如《豳風·東山》有這麼兩句景物描寫:“蜎蜎者蠋,烝在桑野。”這是在秋雨涼宵中戰罷歸來的戰士看見的自然景物,在這裡兼有比和興的作用。詩人透過對在桑間蜷曲著身子的蜎的描寫,和下兩句寫歸途中的戰士“敦彼獨宿,亦在車下”形成鮮明對照。這就容易使戰士觸景生情,形成一種悲涼的氣氛,感到無限的悽苦和心酸。 《詩經》裡大量的比興則是用在每一章的開頭。例如《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這首詩每章的開頭都是比興,也是很優美的景物描寫。首章是用火紅的桃花開得鮮豔茂密,比喻嫁女的嬌豔美麗,容姿煥發;第二章是用累累的果實比喻嫁女婚後生兒育女;第三章是用桃樹葉子繁茂比喻嫁女身體健康。這些美麗、形象的景物描寫,造成一種輕鬆、歡悅、清新、優美的熱烈氣氛,表現出詩人對嫁女的美好祝願。 《秦風·蒹葭》也是用比興手法描寫景物的一首好詩。詩的第一章是這樣的: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開頭兩句,詩人用茂密的蒹葭結滿了白絨絨的霜雪開端,描繪出一幅露重霜濃百草凋零的清秋景象。在這容易引起詩人情腸的景色裡,詩人神魂顛倒地思念起意中人來了。她在什麼地方呢?眼前是一道彎彎的秋水,她“在水一方”,又“宛在水中央”,若隱若現,朦朦朧朧,使詩人眼花繚亂、恍恍惚惚,好象意中人就在眼前,可望不可即,沒有辦法到達她的跟前。“蒹葭蒼蒼,白露為霜”這一用比興手法的景物描寫,形象逼真地勾畫出一幅肅殺的清秋景象,就把追求意中人而不可得的痴情迷罔、空虛惆悵的心境渲染了出來。
景物描寫是文學作品的一個重要的表現手法。好的景物描寫可以向讀者真實地展現出豐富的生活畫面,更好地烘托人物的性格特徵,深化主題。中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雖然至今已有兩三千年的歷史了,但是其中有的詩篇成功地運用了景物描寫,它不僅真實地描繪了當時的風景、風俗畫面,把絢麗多彩的生活呈現在讀者面前,還點明瞭時間和地點,形象逼真地表現出事物的變化和思想感情的變化。這些都有助於創造出一個幽雅、濃郁、含蓄、深邃的意境,給讀者以美的藝術享受,在美的藝術享受中,自然就貪略了詩的深層底蘊,收到言盡而意無窮的效果。 一、《詩經》中的景物描寫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文學作品的景物描寫,是為了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具有不同思想感情的人物,對同樣的景物會產生不同的感受。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這就是說。境界是由真景物與真感情密切結合而成的。所以好的文學作品緊扣人物的思想感情進行恰如其分的景物描寫,使情和景緊密結合,達到水乳交融的境界,造成一種強烈的氣氛,可以更好地烘托人物、渲染人物,更好地感染讀者、表現主題。例如《衛風·碩人》一詩,是讚美衛莊公夫人莊姜的,因為全詩經讚美為基調,所以描寫的景物應該是新鮮的、活潑的,給人以歡悅、美好的感受。詩的最後一章是這樣描寫的: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鮪發發。葭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這裡用“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描寫黃河水勢洶湧澎湃、浩瀚無涯的壯麗景色,以襯托莊姜出嫁時的氣派之盛。“施罛,鮪發發。葭揭揭”是莊姜一路上看到的景物,是一派生機勃勃、活潑向上的歡樂景象,這正是對莊姜出嫁時喜興心情真實而形象的烘托。以上景物描寫還對莊姜的美麗、身世的高貴以及浩浩蕩蕩高大健美的隨嫁隊伍都是很好的烘托,給人以含蓄優美的藝術享受。 又如《衛風·氓》中勤勞善良的女主人公被休棄回家、路過淇水的時候有兩句景物描寫:“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女主人公被休棄是一件非常不幸和痛苦的事情,在路上又遇到了浩浩蕩蕩、洶湧澎湃的淇水,水花濺溼了她的車圍子,好象淇水對她這個不幸的女人也有意採取了暴虐恣肆的態度。這就把女主人公悲傷的感情融於景——無情的淇水之中,景又反過來有力地烘托出她遭受不幸的悲苦淒涼的心情,給人以哀惋、悽楚的感覺。 以上兩例都涉及到了關於水的景物描寫,因為兩詩所表現的主人公的心情不同,她們對水的感受也不一樣;同樣是關於水的景物描寫,因為是烘托了兩個不同心情的人,所以景物描寫反映出來的思想感情是不一樣的。下邊我們再看看《王風·君子于役》一詩,該詩第一章有這麼三句精彩而感人的景物描寫:“雞棲於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下一章略同)《君子于役》是表現役夫的妻子對丈夫的思念和牽掛的思想感情的,這三句景物描寫是從雞棲、日夕、羊牛歸來的景物烘托出思婦的思念和牽掛的思想感情的。“日之夕矣”是說夕陽西下,夜幕降臨,正是行人當歸、閤家歡聚的時候,當歸不歸,就使思婦懷人的希望落空,就不能不加深思婦的思念之情了。另一方面,“日之夕矣”的景色,在思緒滿懷的思婦看來,是暮色已降,周圍是蒼茫迷濛的景色,是給人增添悠思之苦的景色,是給人增添悠思之苦的景色,這就自然地增加了思婦的懷人之情。從“雞棲於塒”,“羊牛下來”兩句裡,生動真實地描寫出:思婦看到,在紅日落山的時候,成群的雞、羊、牛都回來了,上窩的上窩,進圈的進圈,各有歸宿,自己的丈夫卻連禽畜都不如,還遠在天涯一方,不能歸來。這麼幾句景物描寫,透過對思婦愁思環境氣氛的渲染,很容易引起思婦的聯想,即即景生情,所以發出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的感嘆,達到了物我交融的情境,從而有力地烘托了思婦對丈夫的思念和牽掛之情。 以上各例均出自《風》詩,就是以賦見長的《頌》詩也不乏景物描寫的佳例。例如《周頌·良耜》有這麼幾句: 獲之挃挃,積之慄慄。其崇如墉,其比如櫛,以開百室。百室盈止,婦子寧止。《良耜》是一首周王在秋收之後答謝社稷之神的樂歌。詩人是懷著一種豐收的喜悅的心情來進行景物描寫的,所以全詩充滿了讚美的情調。“挃挃”是收割莊稼的聲音,好象今天說的鐮刀唰唰響,這就表現出一個喜氣洋洋的大豐收的收穫場面;“慄慄”是形容收穫的數目之多,這就是把大豐收收更具體化、形象化了。“其崇如墉,其比如櫛”是作者懷著喜悅的心情用誇張的手法,進一步描繪大豐收的具體景象。“百室盈止”,“百室”在這裡也是誇張,極言其多,這句是說所有的倉房都裝得滿滿的。常言說:“手中有糧,心裡不慌。”所以“婦子寧止”,豐收了,糧食滿了倉房,老婆孩子自然是高興,安閒無事了。以上有關大豐收的景物描寫,就把詩人在大豐收之後的喜悅心情形象而自然地表達了出來。 二、《詩經》的景物描寫可以含蓄而生動形象地顯現出時間及其變化,更好地表現詩的主題。 在詩歌中,有時根據表達需要,要點出時間的變化。有時,時間的變化不是直接表達出來的,而是透過景物描寫暗暗顯示出來的,這樣就能創造一個動 人的、形象的意境,使詩歌就更含蓄、生動、風趣、幽雅,更富有詩的意境。例如《豳風·七月》每章都有關於農事和節令方面的景物描寫,象“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載陽,有鳴倉庚”,“七月鳴,八月載績”,“四月秀,五月鳴蜩。八月其獲,十月隕”,等等。這些景物描寫形象幽雅,表明隨著時間的變化,真實而生動地寫出了農奴們一年四季在從事著不同的勞動,從而反映出他們勞動的艱苦和繁重。尤其是該詩的第五章景物描寫別具特色,甚為精彩。為了分析方便,現把該章抄錄於下: 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燻鼠,塞向戶。嗟我婦子,曰為改歲,入此室處。 “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是緊接上章“四月秀”而來,詩人用一般的物候現象,表示出時間的推移。不過,詩人把斯螽、莎雞這兩個小昆蟲的動作寫得很細膩,活靈活現,美妙動人,從它們的得意的“動股”、“振羽”的動作裡,我們知道這正是昆蟲最活躍的盛夏季節。“七月在野”四句是寫蟋蟀,蟋蟀先在田野裡活動,再入屋簷下,再入戶,入床下,從蟋蟀活動的處所由遠及近的轉移,暗暗點出氣候漸漸冷了。這四句景物描寫沒有用一個表示秋冬寒冷的詞,就把季節的變遷、天氣的寒冷寫得形象具體,富有詩情畫意,給人以看得見、身臨基境的感覺。同時,對下文寫“穹窒燻鼠,塞向戶”,農奴們作著簡陋的過冬準確,也就顯得自然,順理成章了。 在《召南·摽有梅》一詩裡,每章的開頭用梅子落的景物描寫,說明女子隨著時間的推移、青春年華的消逝,求偶的願望越來越迫切的心情。全詩是這樣的: 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頃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謂之。 這是一首已逾婚期的女子希望男子及時來求偶的詩。詩的每章的第一、二兩句是描寫隨著時間的流逝,梅子的果實墜落得越來越多了,生動形象地比喻出女子青春年華消逝的程度。第一章是說,樹上的梅子還多,比喻女子正是青春年茂之時,希望求婚的男子“迨其吉兮”,要趁著吉日良辰趕緊來求婚。第二章是說,樹上的梅子“其實三兮”,尚存不多了,已經落下了大半,比喻青春年華已逝去了大半,好景不長了,求偶的要求當然就迫切了,顧不得選擇吉日良辰了,所以要求求婚的男子“迨其今兮”,希望抓緊時間馬上就來求婚。第三章是說,樹上地梅子已經落完了,地上的梅子到了需要用筐來裝的時候了,則是女子容貌衰退、青春已過,求偶的心情最迫切的時候,所以她殷切地希望男子“迨其謂之”,只要告訴她一句愛她的話,則可立定終身。這首詩每章的前兩句巧妙地採用了梅子墜落的景物描寫,表現出女子隨著時間的流逝、年齡的增大,對婚姻的要求越來越迫切的心情。此詩透過景物描寫,把抽象的乾巴巴的時間變化,採用形象化的比喻,變成了可以摸得著看得見的具體的東西,使女子對感情的表達顯得更真摯感人,增加了詩的抒情意味。 三、《詩經》中有的景物描寫就是比興手法,可以渲染氣氛,引起下文。 《詩經》裡用比興的時候,常常是從周圍的自然景物寫起,是周圍的自然景物觸發了詩人的情懷。所以,比喻藉助於景物描寫可以渲染氣氛,引起下文,更好地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例如《豳風·東山》有這麼兩句景物描寫:“蜎蜎者蠋,烝在桑野。”這是在秋雨涼宵中戰罷歸來的戰士看見的自然景物,在這裡兼有比和興的作用。詩人透過對在桑間蜷曲著身子的蜎的描寫,和下兩句寫歸途中的戰士“敦彼獨宿,亦在車下”形成鮮明對照。這就容易使戰士觸景生情,形成一種悲涼的氣氛,感到無限的悽苦和心酸。 《詩經》裡大量的比興則是用在每一章的開頭。例如《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這首詩每章的開頭都是比興,也是很優美的景物描寫。首章是用火紅的桃花開得鮮豔茂密,比喻嫁女的嬌豔美麗,容姿煥發;第二章是用累累的果實比喻嫁女婚後生兒育女;第三章是用桃樹葉子繁茂比喻嫁女身體健康。這些美麗、形象的景物描寫,造成一種輕鬆、歡悅、清新、優美的熱烈氣氛,表現出詩人對嫁女的美好祝願。 《秦風·蒹葭》也是用比興手法描寫景物的一首好詩。詩的第一章是這樣的: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開頭兩句,詩人用茂密的蒹葭結滿了白絨絨的霜雪開端,描繪出一幅露重霜濃百草凋零的清秋景象。在這容易引起詩人情腸的景色裡,詩人神魂顛倒地思念起意中人來了。她在什麼地方呢?眼前是一道彎彎的秋水,她“在水一方”,又“宛在水中央”,若隱若現,朦朦朧朧,使詩人眼花繚亂、恍恍惚惚,好象意中人就在眼前,可望不可即,沒有辦法到達她的跟前。“蒹葭蒼蒼,白露為霜”這一用比興手法的景物描寫,形象逼真地勾畫出一幅肅殺的清秋景象,就把追求意中人而不可得的痴情迷罔、空虛惆悵的心境渲染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