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602652349876

    兩小兒辯日參考譯文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1),問其故(2)。

    一兒曰:“我以(3)日始出時去(4)人近,而日中(5)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6),及(7)日中,則(8)如盤盂(9),此不為(10)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11),及其日中如探湯(12),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13)也。兩小兒笑曰:“孰(14)為汝(15)多知乎?”

    (1)辯鬥:辯論,爭論。

    (2)故:原因,緣故。

    (3)以:以為,認為。

    (4)去:離。

    (5)日中:中午。

    (6)車蓋:古時車上的篷蓋,像雨傘一樣,呈圓形。

    (7)及:到了。

    (8)則:就。

    (9)盂:一種裝酒食的敞口器具。

    (10)為:是。

    (11)滄滄涼涼:陰陰冷冷,天氣涼爽的樣子。

    (12)探湯:把手伸到熱水裡去。意思是天氣很熱。

    (13)決:裁決,判斷。

    (14)孰:誰,哪個。

    (15)汝:你。

    《兩小兒辯日》寫作特點:

    1、語言簡潔,事中見理。

    2、善於運用比喻。如寫兩小兒論辯“太陽遠近”這一現象的時候,一方從視覺出發,用兩個比喻“如車蓋”、“如盤盂”,具體說明太陽形狀的大小,結合“日初”和“日中”,就把結論的理由說清了;一方從感覺出發,以“如探湯”作比,結合“日初”和“日中”來說,也把理由說清了。由於作者善於用比喻,語言生動形象,頗有說服力,極易被人們理解和接受。

    《兩小兒辯日》參考譯文:

    孔子到東方遊歷,途中看見兩個小孩在爭論。就問他們在辯論什麼。

    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時距離人近,而正午時距離人遠。”另一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遠,而正午時離人近。

    前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大得像車上的篷蓋,等到正午時就像盤子碗口那樣小, 這不正是遠的顯得小而近的顯得大嗎?”

    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清清涼涼,等到正午時就熱得像把手伸進熱水裡一樣,這不正是近的就覺得熱,遠的就覺得涼嗎?”

    孔子聽了,不能判斷誰是誰非。兩個小孩嘲笑說:“誰說你多智慧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南海一中的住宿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