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珠的價值有很多因素,下面的內容,會讓您對天珠有所瞭解,正所謂:一珠一良馬,三珠一高樓的說法。
20世紀50年代開始,中國老一輩考古學家已經對國內發現的蝕花珠有過研究。“天珠”這一名詞的流行是20世紀80年代後期,國外學者、收藏者多稱其中的一種為蝕花的瑪瑙珠。蝕花瑪瑙珠有很多獨特的個性,這裡僅就我個人的認識,對蝕花瑪瑙珠略作介紹。
天珠在西藏藥典中被統稱為九眼珠。西藏也是中國天珠分佈比較集中的地區,新疆、四川、甘肅、青海、內蒙古等地都有天珠,國外分佈則以尼泊爾、錫金、不丹、印度、巴基斯坦等地區為主。
早期的蝕花珠在兩河流域、古埃及遺址都有發現。
從天珠的物理成份看,材質為瑪瑙,瑪瑙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矽,混有蛋白石和隱晶質石英的紋帶狀塊體,硬度7-7.5度,比重2.65。有的天珠其材質瑪瑙最硬的可以達到9,天珠在國外研究領域裡屬於半寶石。瑪瑙色彩非常豐富,通常有綠、紅、黃、褐色、白色、黑色等。
英國考古學家麥凱(ErnestMackey)研究了蝕花珠的製作方法,1930年左右他在印度考古時曾經在巴基斯坦的信德省薩溫城發現當地還有一位老人會製作蝕花珠,他用的材料就是肉紅玉髓,用草灰鹼,然後用山柑屬植物的嫩莖搗成漿糊狀,調和。國內很多翻譯材料翻譯成白花菜,其實是帶刺的乾旱地區長的一種植物,因為它的嫩莖葉可以提煉形成非常黏的物質,然後它跟草灰和鹼水充分混合,混合之後變成一種釉料物質,這種釉料物質可以在打磨過的瑪瑙珠子上進行塗抹紋飾曬乾,稍微用火燻幹後埋在木炭餘燼中,用扇子徐煽餘燼以加熱,約五分鐘後取出,待冷卻後用粗布疾擦,即得光亮的蝕花石珠。
從現存的天珠的材質種類看,天珠大致有這樣幾種:
第一種:具有天然眼紋的瑪瑙;
第二種:蝕花的瑪瑙珠;
第三種:海螺化石打磨出來的具有天然的眼紋珠;
第四種:用玻璃材質加工的具有眼紋飾的珠子;
第五種:用自然鐵做的眼紋飾的圖案的天珠;
第六種:棕櫚樹化石蝕花具有紋飾的珠子。
天珠的文化寓意
天珠是藏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是藏族人非常喜愛的配飾之一。
眼紋起源於兩河流域文明,距今有8000多年的歷史。西藏天珠並不是獨立於兩河流域文明和印度文明發展出來的珠子,眼紋崇拜起源於早期兩河流域文明遺址Tell brak,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500年左右,考古學者曾經在Tell brak遺址西南角眼廟(eyetemple)發掘到關於眼的崇拜物。
大約是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兩河流域的人們已經開始利用天然的瑪瑙紋理做成眼紋飾的飾物佩戴,作為一種護佑自己的配飾。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兩河流域的蝕花眼紋珠大部分是印度河貿易到兩河流域去的。
作為兩河流域文明,在早期文明的時候是把天然打磨的、具有眼紋飾的瑪瑙作為奉獻給神的禮物,很少是作為人類佩戴的,現存實物中很多上面刻有文字意義,是王獻給風暴神的禮祭祀品。也有給太陽神的禮物。王用此物祈求他的子民免受自然災害的迫害,祈求國泰民安。
印度河流域公元前2000年左右開始出現蝕花珠。摩亨佐達羅遺址、哈拉帕遺址都發現有製作蝕花珠的遺址,蝕花珠起源於此。中國的蝕花珠製作技術,很可能是沿著印度河透過印度河上游到達西藏地區的,形成了一個具有獨特技藝和文化特徵的文化產物。
國內館藏蝕花珠的情況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有一件,是戰國時期的蝕花髓管飾,其出土地點及年代不是很清晰。
雲南江川李家山青銅器博物館藏有一件,是漢代的蝕花肉紅玉髓珠,江川李家山春秋晚期墓葬出土。
四川博物院收藏有三串“九眼天珠”,被定為三級文物,是現代徵集來的,形制、紋飾都較為規整,其中大部分為明清產物。
陝西咸陽博物館藏有一件蝕花瑪瑙珠,為西漢晚期墓葬出土。
湖南長沙地區出土有一件西漢時期的虎牙蝕花珠。
西藏阿里地區扎達縣曲踏墓地發現的公元2世紀前後的天珠,異常精美,有別於四川的現代徵集品。
蝕花珠(天珠)的研究報告
20世紀裡,中外學者的著作中一直不乏對蝕花珠的研究報告。1958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輯、科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田野考古報告集之一的《塔里木盆地考古記》,黃文弼先生就記錄了很多關於蝕花珠的出處。夏鼐先生在《考古學和科技史》一書也專有一篇《中國出土的蝕花石髓珠》的研究。中國考古界對西藏天珠有著科學的定義,學名是蝕花石髓珠,為什麼很多人找不到天珠的記述,就是因為名稱搞錯了。外國學者中,斯坦因、麥凱、貝克都曾經發表過關於蝕花石髓珠的考古報告。
西藏天珠
西藏的天珠是獨立發展出來的一種珠飾,它與印度河文明、兩河流域文明包括埃及文明對於眼的功用和解釋有著明顯差異。西藏天珠的眼紋飾豐富,從一眼到二十一眼(其中十四眼、十六眼、十七眼、十八眼、十九眼筆者未見有實物)均有,其他特殊紋飾的天珠還見有:金剛眼天珠、龍眼六眼天珠、天地天珠、星辰天珠、寶瓶天珠、蓮花天珠、水紋天珠、山形天珠、虎牙天珠、金剛杵天珠、龜甲長壽天珠、閃電五眼天珠、大鵬鳥天珠、人面天珠、菩提葉天珠、如意天珠、五福天珠、觀音天珠、線天珠、黑白天珠、藥師天珠、羊板眼天珠等,每一種紋飾都有不同的含義。
西藏天珠的眼紋飾類似於圖案的畫符,每個紋飾代表的意義都不同。比如一眼天珠都是和特定的紋飾在一起有著特別的含義。如山形一眼天珠,它跟山在一起形成固定的紋飾和含義,其中蘊含著人與大自然、宇宙之間的緊密關係。特殊紋飾的高古天珠因存世量稀少,不僅常人難得一見,而且價格也是極為昂貴的。與西藏天珠相關的一些人和事
一般認為,西藏天珠起源於阿里地區,阿里從位置上有著西藏與印度之間的交流作用,蝕花珠從阿里地區逐漸繼承發展,應用於本教和藏傳佛教。歷史上有幾位重要的人物值得一提,也是收藏研究所必須瞭解的。 辛饒米沃是雍仲本教的創立者。辛饒米沃的本紀裡記載,他是釋迦牟尼佛前世白幢天子的師傅。一些書籍裡記錄他在公元前650年左右生於阿里地區,他是象雄國的王子,有著偉大的成就。早期阿里地區的原始本教以人和牲作為祭祀物,到了辛饒米沃完全改變,他用酥油捏出很多犛牛、羊,替代活生祭祀。辛饒米沃大師要求他的弟子修工巧明、聲論、醫學,以及外明學天文,內明學佛學,當時是一套白成體系的修行。辛饒米沃大師在公元前6世紀左右,讓阿里地區的象雄文明有了自己的文字,這些文明是天珠能夠在西藏獨立發展的根基。
真巴南喀,是象雄國的王子,阿里地區唯一的本教寺院――古如江寺現存一個真巴南喀的修行洞,民國時期由本教大師瓊追大師修建,公元前6世紀左右阿里地區已經有非常高的文明與天珠有關係。象雄神職人員從古印度河文明繼承了製造蝕花珠的技藝,在本教和藏傳佛教的融合過程中被藏傳佛教繼承。高古天珠上紋飾,與古代象雄文明關係密切,如大鵬鳥天珠,大鵬鳥是象雄文明的一個重要的象徵。
李迷夏,象雄的最後一個王,他的其中一個妻子是松贊干布的妹妹薩瑪噶,李迷夏對她沒有特別重視,公元644年松贊干布滅象雄,李迷夏在被關押了七年後被殺,這是象雄文明古天珠傳承的節點,象雄國在天珠的傳承上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藏傳佛教接納了本教的文化遺產繼續發揚,這是西藏宗教的一個歷史傳承。
文成公主進藏帶去了大量珍寶,包括金書玉櫥、360卷經典及各種金玉飾物,其中還包括釋迦牟尼佛像(這尊佛像現在看到的裝飾天珠最早為1972年左右修復大昭寺的時候裝飾上去的,其裝飾的天珠並非唐代遺物),最重要的隨行人員有文士、樂師、農技人員及各種工匠5500人。這些人對後期的藏傳寺院的建設包括西藏的一些手工藝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天珠傳承領域裡,文成公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文成公主逝去之後手工匠人一直留在西藏,這些匠人應該也參與了天珠的製作。
格薩爾王(1038-1119年),格薩爾王攻打阿扎瑪瑙國的記述中有大量瑪瑙出現,而瑪瑙種類繁多,有瑪瑙虎、瑪瑙雀、瑪瑙瓶、紅瑪瑙、綠瑪瑙、花瑪瑙、虎紋瑪瑙、豹紋瑪瑙、花瑪瑙、長瑪瑙、鷹翎短瑪瑙等。從記述中的瑪瑙名稱看,應該是天然紋飾天珠。這種天珠與現在市面上廣為流通的珠子,有著本質的區別,我們不能把這個記述中的量,計入現在的天珠體系裡面,筆者認為記述中的瑪瑙就是纏絲瑪瑙,它與藏傳文化的古天珠有一定的區別。
瓊追大師,他可能是本教的最後一位大師。他創立了阿里地區的本教寺院古如江寺,瓊追大師修古如江寺認為所選地址就是象雄國所在地,後來考古學家認定這個地方並不確切。瓊追大師的最大貢獻是在古如江寺後山上找到真巴南喀大師的修行洞,在修行洞裡放了很多天珠來裝飾,其裝飾的天珠是1930年左右放進去的,那個時候放去的珠子可以作為真天珠的標誌物,但是並不能代表裝飾的珠子有千年歷史。
嘎瑪桑珠(曾有天珠王之譽),他是三江源生態保護協會的創始人,這個保護協會主要針對西藏的動物保護和環境保護,他曾主持過很多專案。三江源生態保護協會禁止使用動物皮毛,但他經營天珠,後因牽扯到新疆地區的盜墓案入獄。
天珠的收藏
天珠收藏的流行,受藏傳佛教文化的影響較大,天珠作為藏傳佛教非常重要的修行寶物,有藏傳七寶之首的美譽,得到信眾的追捧。
筆者執力於天珠的收藏與研究多年,個人認為,收藏天珠應該廣泛收集瑪瑙及天珠的樣本,包括阿拉善瑪瑙、西部瑪瑙、西藏的瑪瑙、巴基斯坦、古代印度河流域瑪瑙,對各地區所產瑪瑙的特點都要有充分的瞭解。如巴西的瑪瑙或者非喜馬拉雅山系產的瑪瑙,製作天珠肯定不對,以巴MAXIMA瑙製作的天珠,不用判斷老與不老,肯定不真實。因此,要想認識天珠,摸準其瑪瑙的產地,瞭解材質才是關鍵。
如果用喜馬拉雅山脈所產的瑪瑙做一個新珠子,筆者認為它還是有一定的佩飾價值的。
進一步瞭解古代天珠,需要對館藏以及市場上西周、春秋戰國等早期瑪瑙珠有所認識,儘量去觀察珠子的打磨方式、鑽孔的特點及方法等,多瞭解不同時期、不同材質的天珠表面的風化紋等。
我們一定要正確認識到,藏地牧民身上佩戴的飾物,不見得就是老的。網路上有很多關於天珠的各種描述以及判斷的方式,也不一定準確,作為真正收藏的人,要有一定的免疫力和分辨力。
市場中對於新老天珠的爭議非常大,出了很多概念,天珠流傳了幾千年,種類很多,不可能以單一的一種形式存在。
伏藏古天珠,古天珠在傳承過程中遇到法難,傳承人會把天珠和一些法器一起藏起來,稱為伏藏天珠。蓮花生大師曾經對伏藏有評價,伏藏的東西傳承不斷,不受外道侵害,法源清淨,免受世人邪說影響,有極深的智慧力量,對無量眾生的加持特別迅速。
真正的古代天珠,因其流轉時間久,存世量罕見,價值極高。
如何鑑別天珠
新老天珠鑑別方法很多,主要是材質問題。很多市場上紋飾清晰、好看的一般商品珠,最難解決的是材質問題,古代材質地理範圍較窄,資源易耗盡、難以複製。
對老天珠的鑑別,第一就是材質,古象雄時期或者說印度、尼泊爾所產的瑪瑙或者紅石髓,有它本身的屬性,在鑑別老天珠的時候,材質決定其真偽,這是第一要素。
第二是紋飾,古代西藏天珠的紋飾,是有別於印度文明的蝕花珠,紋飾特點帶有古象雄文化的特色,其紋飾非常古樸,線條和藝術表現力強。後期有好多老珠子或者類似於老珠子的紋飾,表現力比較差,紋飾張力弱,有一批珠子是唐代後期製作的。要認識到早期天珠的材質和儲存環境的複雜性,有一些伏藏天珠並沒有風化紋,曲踏墓地考古發掘出土的珠子就很明顯,其表面非常光滑,屬於典型的象雄文化珠飾。所以把風化紋看做是判斷珠子新老的標準,肯定有侷限性。
第三是看孔道,早期的珠子都是手工打磨。中國瑪瑙製作的早期珠子是雙向打磨孔,中間因為鑽孔技術所限,會出現錯階,如果發現一個天珠對著光看是非常圓的孔道,就要仔細觀察一下是不是真正的老的,現在的機器一面可以直接鑽過去,不用兩面打孔。當然,已有高仿天珠採用兩面打孔的方法,迷惑收藏者。還有作為供奉用的供珠,通常不打孔。流傳的過程中因為有裝藏的需要,有一些天珠會用琉璃把孔道堵死,變成供珠的現象也存在。 第四是表面沁色,古代西藏的珠子因為很多是伏藏,埋藏的地區非常寬泛,如埋藏在四季分明含水量非常大的地方,珠子表面沁色會非常嚴重。跟松石放到一塊兒或者跟鐵器或者銅器放到一起,可能在珠子表面會起分子交換的沁色現象,還會有灰沁或者表面有硃砂沁,好多種說法,就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造成了各種結果。
第五是看包漿,老珠子表面包漿非常好,很多像西周出土的玉器,表面看著非常粗糙,但是手摸上去感覺肯定是平滑的,老的天珠在手裡盤玩一段時日,基本它會恢復以前的特性。
第六是微觀,很多標準器一定要在放大鏡下面進行觀察,老天珠材質裡面有不同的特徵,包括鐵元素,經過長時間或者幾代人的佩戴,它會沿著黑色出現暈散,這就是硃砂,這種珠子還是非常值得收藏的。還有一部分特殊材質的天珠材料珍貴一些,裡面會有眉毛紋,他在燒製過程中也會出現,沿著眉毛紋產生風化現象,出現圓形或者眉毛狀的風化紋。
第七是色差,一般認為這是傳統工藝的特點,眼紋的內部黑色或者褐色比其他的地方顏色淺,眼一般是白的,眼中間的點是要用氧化鐵或者是氧化銅這種金屬元素去表現黑白差異。那麼這個時候真的珠子會有色差現象,不會出現統一標準色,黑就是黑白就是白,一般來說表現在眼紋飾上,中間那一點就會有色差。
第八是看打磨的圓度,古代的天珠製作全都是手工製作的,也就是手工打磨,古代時候沒有現代的機器加工。比如切成同心圓特別規整的珠子,古代的打磨工藝很難做到非常圓,就是標準化的工業化製作,要製作標準的圓度也很難,所以碰到這種珠體非常圓的珠子,一定先畫一個問號,先去懷疑它,然後再從其他的方面去看這個珠子的可靠性。
第九是看材質的份量,古代加工天珠的材料,多為喜馬拉雅山包括印度河流域加工古代珠子的原材料,密度相對較高,很多材料都經過河流洗刷,密度不高或者結晶不好的部分都已經磨掉了,有一定的手感、重量,這一點在收藏珠子時,一定要放在比較重要的地位。
第十是古代珠子的加工方式會影響收藏價值。古代流傳下來的珠子,因為加工方式不同有很多品種。印度河流域公元前2000年左右發明蝕花珠,一直到近代,這種加工珠子的方式非常簡單,沒有變化,基於打磨成珠子之後去鑲蝕白色的紋飾,這種方式也沒有變化。
仿製高古天珠有時非常耗時費力,首先要把一顆硬度7到7.5的珠子先白化,白化就是要把珠子整體做白,難度非常大,經過很多實驗測試,燒天珠的最佳溫度是350度到450度之間,柴火的溫度已經高了,溫度高了就裂了。電窯燒瑪瑙珠子過了500度就麻煩,珠子馬上就變裂了,用科學解釋就是內應力的問題,因為產生溫差就會裂掉。唯一解決辦法就是慢慢升溫慢慢降溫,才能使珠子白而不碎。
觀察古代的珠子,它的孔道里全是白的,而且眼紋也是白的,做的底色是黑色或深棕色的,並非一天兩天能做到的。這種珠子要花大量的時間慢慢地燒出來。西藏天珠的珍貴有它貴的道理。
還有一種加工方式,對於體型比較大的珠子,珠子材質是深色,在底色材質上面去鑲蝕非常深的白色文飾,要多次用草灰鹼和山柑屬的莖液去提煉出釉料反覆塗抹反覆燒,這種珠子非常珍貴。在硬的透明的瑪瑙、肉紅玉髓的珠體上面直接塗釉料燒的珠子,加工上面沒有花太多力氣,在收藏市場上,這種珠子與前面提到的兩種加工方式在價格上稍微會有一些區別,這是由於其製作工藝決定的,不是因為好或者不好決定的,其實有些真正的古代的透明天珠,也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
天珠的價值有很多因素,下面的內容,會讓您對天珠有所瞭解,正所謂:一珠一良馬,三珠一高樓的說法。
20世紀50年代開始,中國老一輩考古學家已經對國內發現的蝕花珠有過研究。“天珠”這一名詞的流行是20世紀80年代後期,國外學者、收藏者多稱其中的一種為蝕花的瑪瑙珠。蝕花瑪瑙珠有很多獨特的個性,這裡僅就我個人的認識,對蝕花瑪瑙珠略作介紹。
天珠在西藏藥典中被統稱為九眼珠。西藏也是中國天珠分佈比較集中的地區,新疆、四川、甘肅、青海、內蒙古等地都有天珠,國外分佈則以尼泊爾、錫金、不丹、印度、巴基斯坦等地區為主。
早期的蝕花珠在兩河流域、古埃及遺址都有發現。
從天珠的物理成份看,材質為瑪瑙,瑪瑙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矽,混有蛋白石和隱晶質石英的紋帶狀塊體,硬度7-7.5度,比重2.65。有的天珠其材質瑪瑙最硬的可以達到9,天珠在國外研究領域裡屬於半寶石。瑪瑙色彩非常豐富,通常有綠、紅、黃、褐色、白色、黑色等。
英國考古學家麥凱(ErnestMackey)研究了蝕花珠的製作方法,1930年左右他在印度考古時曾經在巴基斯坦的信德省薩溫城發現當地還有一位老人會製作蝕花珠,他用的材料就是肉紅玉髓,用草灰鹼,然後用山柑屬植物的嫩莖搗成漿糊狀,調和。國內很多翻譯材料翻譯成白花菜,其實是帶刺的乾旱地區長的一種植物,因為它的嫩莖葉可以提煉形成非常黏的物質,然後它跟草灰和鹼水充分混合,混合之後變成一種釉料物質,這種釉料物質可以在打磨過的瑪瑙珠子上進行塗抹紋飾曬乾,稍微用火燻幹後埋在木炭餘燼中,用扇子徐煽餘燼以加熱,約五分鐘後取出,待冷卻後用粗布疾擦,即得光亮的蝕花石珠。
從現存的天珠的材質種類看,天珠大致有這樣幾種:
第一種:具有天然眼紋的瑪瑙;
第二種:蝕花的瑪瑙珠;
第三種:海螺化石打磨出來的具有天然的眼紋珠;
第四種:用玻璃材質加工的具有眼紋飾的珠子;
第五種:用自然鐵做的眼紋飾的圖案的天珠;
第六種:棕櫚樹化石蝕花具有紋飾的珠子。
天珠的文化寓意
天珠是藏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是藏族人非常喜愛的配飾之一。
眼紋起源於兩河流域文明,距今有8000多年的歷史。西藏天珠並不是獨立於兩河流域文明和印度文明發展出來的珠子,眼紋崇拜起源於早期兩河流域文明遺址Tell brak,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500年左右,考古學者曾經在Tell brak遺址西南角眼廟(eyetemple)發掘到關於眼的崇拜物。
大約是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兩河流域的人們已經開始利用天然的瑪瑙紋理做成眼紋飾的飾物佩戴,作為一種護佑自己的配飾。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兩河流域的蝕花眼紋珠大部分是印度河貿易到兩河流域去的。
作為兩河流域文明,在早期文明的時候是把天然打磨的、具有眼紋飾的瑪瑙作為奉獻給神的禮物,很少是作為人類佩戴的,現存實物中很多上面刻有文字意義,是王獻給風暴神的禮祭祀品。也有給太陽神的禮物。王用此物祈求他的子民免受自然災害的迫害,祈求國泰民安。
印度河流域公元前2000年左右開始出現蝕花珠。摩亨佐達羅遺址、哈拉帕遺址都發現有製作蝕花珠的遺址,蝕花珠起源於此。中國的蝕花珠製作技術,很可能是沿著印度河透過印度河上游到達西藏地區的,形成了一個具有獨特技藝和文化特徵的文化產物。
國內館藏蝕花珠的情況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有一件,是戰國時期的蝕花髓管飾,其出土地點及年代不是很清晰。
雲南江川李家山青銅器博物館藏有一件,是漢代的蝕花肉紅玉髓珠,江川李家山春秋晚期墓葬出土。
四川博物院收藏有三串“九眼天珠”,被定為三級文物,是現代徵集來的,形制、紋飾都較為規整,其中大部分為明清產物。
陝西咸陽博物館藏有一件蝕花瑪瑙珠,為西漢晚期墓葬出土。
湖南長沙地區出土有一件西漢時期的虎牙蝕花珠。
西藏阿里地區扎達縣曲踏墓地發現的公元2世紀前後的天珠,異常精美,有別於四川的現代徵集品。
蝕花珠(天珠)的研究報告
20世紀裡,中外學者的著作中一直不乏對蝕花珠的研究報告。1958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輯、科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田野考古報告集之一的《塔里木盆地考古記》,黃文弼先生就記錄了很多關於蝕花珠的出處。夏鼐先生在《考古學和科技史》一書也專有一篇《中國出土的蝕花石髓珠》的研究。中國考古界對西藏天珠有著科學的定義,學名是蝕花石髓珠,為什麼很多人找不到天珠的記述,就是因為名稱搞錯了。外國學者中,斯坦因、麥凱、貝克都曾經發表過關於蝕花石髓珠的考古報告。
西藏天珠
西藏的天珠是獨立發展出來的一種珠飾,它與印度河文明、兩河流域文明包括埃及文明對於眼的功用和解釋有著明顯差異。西藏天珠的眼紋飾豐富,從一眼到二十一眼(其中十四眼、十六眼、十七眼、十八眼、十九眼筆者未見有實物)均有,其他特殊紋飾的天珠還見有:金剛眼天珠、龍眼六眼天珠、天地天珠、星辰天珠、寶瓶天珠、蓮花天珠、水紋天珠、山形天珠、虎牙天珠、金剛杵天珠、龜甲長壽天珠、閃電五眼天珠、大鵬鳥天珠、人面天珠、菩提葉天珠、如意天珠、五福天珠、觀音天珠、線天珠、黑白天珠、藥師天珠、羊板眼天珠等,每一種紋飾都有不同的含義。
西藏天珠的眼紋飾類似於圖案的畫符,每個紋飾代表的意義都不同。比如一眼天珠都是和特定的紋飾在一起有著特別的含義。如山形一眼天珠,它跟山在一起形成固定的紋飾和含義,其中蘊含著人與大自然、宇宙之間的緊密關係。特殊紋飾的高古天珠因存世量稀少,不僅常人難得一見,而且價格也是極為昂貴的。與西藏天珠相關的一些人和事
一般認為,西藏天珠起源於阿里地區,阿里從位置上有著西藏與印度之間的交流作用,蝕花珠從阿里地區逐漸繼承發展,應用於本教和藏傳佛教。歷史上有幾位重要的人物值得一提,也是收藏研究所必須瞭解的。 辛饒米沃是雍仲本教的創立者。辛饒米沃的本紀裡記載,他是釋迦牟尼佛前世白幢天子的師傅。一些書籍裡記錄他在公元前650年左右生於阿里地區,他是象雄國的王子,有著偉大的成就。早期阿里地區的原始本教以人和牲作為祭祀物,到了辛饒米沃完全改變,他用酥油捏出很多犛牛、羊,替代活生祭祀。辛饒米沃大師要求他的弟子修工巧明、聲論、醫學,以及外明學天文,內明學佛學,當時是一套白成體系的修行。辛饒米沃大師在公元前6世紀左右,讓阿里地區的象雄文明有了自己的文字,這些文明是天珠能夠在西藏獨立發展的根基。
真巴南喀,是象雄國的王子,阿里地區唯一的本教寺院――古如江寺現存一個真巴南喀的修行洞,民國時期由本教大師瓊追大師修建,公元前6世紀左右阿里地區已經有非常高的文明與天珠有關係。象雄神職人員從古印度河文明繼承了製造蝕花珠的技藝,在本教和藏傳佛教的融合過程中被藏傳佛教繼承。高古天珠上紋飾,與古代象雄文明關係密切,如大鵬鳥天珠,大鵬鳥是象雄文明的一個重要的象徵。
李迷夏,象雄的最後一個王,他的其中一個妻子是松贊干布的妹妹薩瑪噶,李迷夏對她沒有特別重視,公元644年松贊干布滅象雄,李迷夏在被關押了七年後被殺,這是象雄文明古天珠傳承的節點,象雄國在天珠的傳承上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藏傳佛教接納了本教的文化遺產繼續發揚,這是西藏宗教的一個歷史傳承。
文成公主進藏帶去了大量珍寶,包括金書玉櫥、360卷經典及各種金玉飾物,其中還包括釋迦牟尼佛像(這尊佛像現在看到的裝飾天珠最早為1972年左右修復大昭寺的時候裝飾上去的,其裝飾的天珠並非唐代遺物),最重要的隨行人員有文士、樂師、農技人員及各種工匠5500人。這些人對後期的藏傳寺院的建設包括西藏的一些手工藝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天珠傳承領域裡,文成公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文成公主逝去之後手工匠人一直留在西藏,這些匠人應該也參與了天珠的製作。
格薩爾王(1038-1119年),格薩爾王攻打阿扎瑪瑙國的記述中有大量瑪瑙出現,而瑪瑙種類繁多,有瑪瑙虎、瑪瑙雀、瑪瑙瓶、紅瑪瑙、綠瑪瑙、花瑪瑙、虎紋瑪瑙、豹紋瑪瑙、花瑪瑙、長瑪瑙、鷹翎短瑪瑙等。從記述中的瑪瑙名稱看,應該是天然紋飾天珠。這種天珠與現在市面上廣為流通的珠子,有著本質的區別,我們不能把這個記述中的量,計入現在的天珠體系裡面,筆者認為記述中的瑪瑙就是纏絲瑪瑙,它與藏傳文化的古天珠有一定的區別。
瓊追大師,他可能是本教的最後一位大師。他創立了阿里地區的本教寺院古如江寺,瓊追大師修古如江寺認為所選地址就是象雄國所在地,後來考古學家認定這個地方並不確切。瓊追大師的最大貢獻是在古如江寺後山上找到真巴南喀大師的修行洞,在修行洞裡放了很多天珠來裝飾,其裝飾的天珠是1930年左右放進去的,那個時候放去的珠子可以作為真天珠的標誌物,但是並不能代表裝飾的珠子有千年歷史。
嘎瑪桑珠(曾有天珠王之譽),他是三江源生態保護協會的創始人,這個保護協會主要針對西藏的動物保護和環境保護,他曾主持過很多專案。三江源生態保護協會禁止使用動物皮毛,但他經營天珠,後因牽扯到新疆地區的盜墓案入獄。
天珠的收藏
天珠收藏的流行,受藏傳佛教文化的影響較大,天珠作為藏傳佛教非常重要的修行寶物,有藏傳七寶之首的美譽,得到信眾的追捧。
筆者執力於天珠的收藏與研究多年,個人認為,收藏天珠應該廣泛收集瑪瑙及天珠的樣本,包括阿拉善瑪瑙、西部瑪瑙、西藏的瑪瑙、巴基斯坦、古代印度河流域瑪瑙,對各地區所產瑪瑙的特點都要有充分的瞭解。如巴西的瑪瑙或者非喜馬拉雅山系產的瑪瑙,製作天珠肯定不對,以巴MAXIMA瑙製作的天珠,不用判斷老與不老,肯定不真實。因此,要想認識天珠,摸準其瑪瑙的產地,瞭解材質才是關鍵。
如果用喜馬拉雅山脈所產的瑪瑙做一個新珠子,筆者認為它還是有一定的佩飾價值的。
進一步瞭解古代天珠,需要對館藏以及市場上西周、春秋戰國等早期瑪瑙珠有所認識,儘量去觀察珠子的打磨方式、鑽孔的特點及方法等,多瞭解不同時期、不同材質的天珠表面的風化紋等。
我們一定要正確認識到,藏地牧民身上佩戴的飾物,不見得就是老的。網路上有很多關於天珠的各種描述以及判斷的方式,也不一定準確,作為真正收藏的人,要有一定的免疫力和分辨力。
市場中對於新老天珠的爭議非常大,出了很多概念,天珠流傳了幾千年,種類很多,不可能以單一的一種形式存在。
伏藏古天珠,古天珠在傳承過程中遇到法難,傳承人會把天珠和一些法器一起藏起來,稱為伏藏天珠。蓮花生大師曾經對伏藏有評價,伏藏的東西傳承不斷,不受外道侵害,法源清淨,免受世人邪說影響,有極深的智慧力量,對無量眾生的加持特別迅速。
真正的古代天珠,因其流轉時間久,存世量罕見,價值極高。
如何鑑別天珠
新老天珠鑑別方法很多,主要是材質問題。很多市場上紋飾清晰、好看的一般商品珠,最難解決的是材質問題,古代材質地理範圍較窄,資源易耗盡、難以複製。
對老天珠的鑑別,第一就是材質,古象雄時期或者說印度、尼泊爾所產的瑪瑙或者紅石髓,有它本身的屬性,在鑑別老天珠的時候,材質決定其真偽,這是第一要素。
第二是紋飾,古代西藏天珠的紋飾,是有別於印度文明的蝕花珠,紋飾特點帶有古象雄文化的特色,其紋飾非常古樸,線條和藝術表現力強。後期有好多老珠子或者類似於老珠子的紋飾,表現力比較差,紋飾張力弱,有一批珠子是唐代後期製作的。要認識到早期天珠的材質和儲存環境的複雜性,有一些伏藏天珠並沒有風化紋,曲踏墓地考古發掘出土的珠子就很明顯,其表面非常光滑,屬於典型的象雄文化珠飾。所以把風化紋看做是判斷珠子新老的標準,肯定有侷限性。
第三是看孔道,早期的珠子都是手工打磨。中國瑪瑙製作的早期珠子是雙向打磨孔,中間因為鑽孔技術所限,會出現錯階,如果發現一個天珠對著光看是非常圓的孔道,就要仔細觀察一下是不是真正的老的,現在的機器一面可以直接鑽過去,不用兩面打孔。當然,已有高仿天珠採用兩面打孔的方法,迷惑收藏者。還有作為供奉用的供珠,通常不打孔。流傳的過程中因為有裝藏的需要,有一些天珠會用琉璃把孔道堵死,變成供珠的現象也存在。 第四是表面沁色,古代西藏的珠子因為很多是伏藏,埋藏的地區非常寬泛,如埋藏在四季分明含水量非常大的地方,珠子表面沁色會非常嚴重。跟松石放到一塊兒或者跟鐵器或者銅器放到一起,可能在珠子表面會起分子交換的沁色現象,還會有灰沁或者表面有硃砂沁,好多種說法,就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造成了各種結果。
第五是看包漿,老珠子表面包漿非常好,很多像西周出土的玉器,表面看著非常粗糙,但是手摸上去感覺肯定是平滑的,老的天珠在手裡盤玩一段時日,基本它會恢復以前的特性。
第六是微觀,很多標準器一定要在放大鏡下面進行觀察,老天珠材質裡面有不同的特徵,包括鐵元素,經過長時間或者幾代人的佩戴,它會沿著黑色出現暈散,這就是硃砂,這種珠子還是非常值得收藏的。還有一部分特殊材質的天珠材料珍貴一些,裡面會有眉毛紋,他在燒製過程中也會出現,沿著眉毛紋產生風化現象,出現圓形或者眉毛狀的風化紋。
第七是色差,一般認為這是傳統工藝的特點,眼紋的內部黑色或者褐色比其他的地方顏色淺,眼一般是白的,眼中間的點是要用氧化鐵或者是氧化銅這種金屬元素去表現黑白差異。那麼這個時候真的珠子會有色差現象,不會出現統一標準色,黑就是黑白就是白,一般來說表現在眼紋飾上,中間那一點就會有色差。
第八是看打磨的圓度,古代的天珠製作全都是手工製作的,也就是手工打磨,古代時候沒有現代的機器加工。比如切成同心圓特別規整的珠子,古代的打磨工藝很難做到非常圓,就是標準化的工業化製作,要製作標準的圓度也很難,所以碰到這種珠體非常圓的珠子,一定先畫一個問號,先去懷疑它,然後再從其他的方面去看這個珠子的可靠性。
第九是看材質的份量,古代加工天珠的材料,多為喜馬拉雅山包括印度河流域加工古代珠子的原材料,密度相對較高,很多材料都經過河流洗刷,密度不高或者結晶不好的部分都已經磨掉了,有一定的手感、重量,這一點在收藏珠子時,一定要放在比較重要的地位。
第十是古代珠子的加工方式會影響收藏價值。古代流傳下來的珠子,因為加工方式不同有很多品種。印度河流域公元前2000年左右發明蝕花珠,一直到近代,這種加工珠子的方式非常簡單,沒有變化,基於打磨成珠子之後去鑲蝕白色的紋飾,這種方式也沒有變化。
仿製高古天珠有時非常耗時費力,首先要把一顆硬度7到7.5的珠子先白化,白化就是要把珠子整體做白,難度非常大,經過很多實驗測試,燒天珠的最佳溫度是350度到450度之間,柴火的溫度已經高了,溫度高了就裂了。電窯燒瑪瑙珠子過了500度就麻煩,珠子馬上就變裂了,用科學解釋就是內應力的問題,因為產生溫差就會裂掉。唯一解決辦法就是慢慢升溫慢慢降溫,才能使珠子白而不碎。
觀察古代的珠子,它的孔道里全是白的,而且眼紋也是白的,做的底色是黑色或深棕色的,並非一天兩天能做到的。這種珠子要花大量的時間慢慢地燒出來。西藏天珠的珍貴有它貴的道理。
還有一種加工方式,對於體型比較大的珠子,珠子材質是深色,在底色材質上面去鑲蝕非常深的白色文飾,要多次用草灰鹼和山柑屬的莖液去提煉出釉料反覆塗抹反覆燒,這種珠子非常珍貴。在硬的透明的瑪瑙、肉紅玉髓的珠體上面直接塗釉料燒的珠子,加工上面沒有花太多力氣,在收藏市場上,這種珠子與前面提到的兩種加工方式在價格上稍微會有一些區別,這是由於其製作工藝決定的,不是因為好或者不好決定的,其實有些真正的古代的透明天珠,也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