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人的一篇《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前秦靠什麼統一了北方》一文中,曾略談到了前秦帝國的締造者苻堅。
在公元383年和東晉的淝水之戰失敗後,曾經統一的帝國迅速瓦解,苻堅本人也被自己的叛軍殺害,那麼為什麼這麼強大的帝國一場敗仗後就瓦解了呢?
要解開這個謎團就要從前秦帝國的締造過程和淝水之戰的發生及失敗中找原因了。
前秦的原本只是一個位於中國西北部由五胡之一的氐族人建立的小國,在苻堅執政後,由於重用了漢人王猛,使前秦的經濟和軍事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和壯大。
在帝國壯大的同時,內部的一些利益者私心開始膨脹,發生了五公之亂,但最終都被平定。
隨後帝國開始了向外的擴張,先後東滅前燕,西拓前涼和仇池,北滅代國,完成了基本意義上北方的統一。此後南攻東晉,奪取了東晉的多處重要的軍事重鎮。
在苻堅完成北方的統一和取得了東晉幾處軍事重鎮後就有了統一全國的野心,王猛在世時就規勸過苻堅不可圖晉。
王猛給出的理由就是前秦的統一是不穩定的,還有很多毒瘤沒有清理,同時東晉內部相對穩定,人才眾多,短期內是不可以圖滅的。
在王猛死後的最初幾年,苻堅是遵循了王猛的建議。那麼王猛為什麼說前秦的內部是有毒瘤的,苻堅為什麼後來要堅定圖滅東晉呢?
原來在攻滅前燕、代國、前涼和仇池等國家和地區的時候,苻堅都沒有處死他們其中有影響力和實權的領導者,而是採用了胡蘿蔔的政策,有的放歸原地,繼續管理他的地盤,有的加官進爵給予更大的權力。
對於苻堅的這種做法無法評判其絕對的對於錯(其中王猛等是建議苻堅處死這些潛在危險人物的,淝水之戰失敗後的結局似乎證明王猛是對的),因為在不同的階段和環境的情況下,會帶來什麼後果是不可定的。
比如在圖滅前燕的時候,原本前燕是不會很快被前秦消滅的(本人甚至認為前燕都不太可能會被前秦消滅),最終前燕被消滅的主要原因來自於內部出現了矛盾。
公元369年,前燕能征慣戰的吳王慕容垂因在和東晉的一場戰爭中成功打敗了當時東晉的實權派,能力超強的桓溫,得到了皇帝的讚許。
但隨後的結果是遭到了同為前燕權臣慕容評的嫉妒和排擠,差一點要了慕容垂的老命,最終,不得已的慕容垂投奔了前秦。
這個結果對於苻堅來說,那可是尤似天助,因為這個慕容垂是那時前燕最有軍事才能的,之前苻堅之所以憋著沒有攻打前燕,就是因為這個慕容垂。
由於慕容垂的叛逃,雙方在軍事上的實際力量出現了很大的不對等。王猛最終在潞川一戰中擊潰了率領三十多萬大軍的前燕太傅慕容評,並乘勝直接佔領了前燕首都鄴城。
前燕的首都鄴城被攻破後,外逃遼東的前燕皇帝慕容暐被生擒,緊接著前燕在遼東的殘餘反抗力量被消滅,前燕正式滅亡。
再此以往的滅國戰中,一般失敗後的統治者都會被滅族的,但苻堅沒有這麼做,不僅沒有處死前燕的皇帝慕容暐,就連他家族中的一些很有能力的兄弟都沒被處死,反而是得到重用,這無形給自己的身邊埋了一些地雷。
更有意思的是,在前燕滅國後,把慕容暐時年十二歲的弟弟慕容沖和十四歲的妹妹清河公主一道納入後宮,作為孌童伺侍苻堅,一時間姐弟專寵,旁人莫進。
對於慕容家族的處理態度王猛是建議處死的,以免後患,但苻堅的理由是,只有這樣其他的敵國才會有加速圖滅的可能性,如果他的帝國一直沒有崩塌,他的說法也許是對的。
在姐弟專寵這一事上,經過王猛的多次勸諫,最終苻堅是忍痛割愛,把慕容衝外放,但苻堅此時並沒有考慮的太多,讓慕容衝做大州刺史一職(成了他最終的掘墓人)。
投誠後的慕容垂在淝水之戰爆發前的十幾年的時間裡確實為苻堅立下了汗馬功勞,無論是滅前燕,代國,還是仇池和前涼,都有他的功勞,從這個意義上講苻堅沒有處死他們似乎也是對的。
可能苻堅考慮的更遠一下吧,留著他們打天下,等完成了全國的統一再收拾也不晚,所以可能是出於這樣的原因,其他滅國的原統治者幾乎都沒有被處死。
自己家族的幾次叛亂者也沒有被處死,反而是進一步的加官滿足他們,這樣的好處無疑增加了國家的實力,失敗後更多人評價苻堅的這種行為是“婦人之仁”。
苻堅在完成了北方的統一後,採納了王猛的遺言,不圖謀東晉,同時加強了國家的建設,整頓吏治,興辦學校,重視教育,給農民以休養生息。
隨後內部雖然發生了幾次叛亂,但都沒有傷筋動骨。幾年後,應該是多年的夢想再次膨脹,再加上一些別有用心之人的鼓動,苻堅再次提出了滅東晉的宏願。
為了達成這個宏大的願望,苻堅於公元382年,召集了一批重量級的人員,在大殿裡召開了一次特別的會議。
陳述了自己的想法,“想我苻堅建業以來,已經三十年了,四方都已大體得到平定,只有這偏安東南的晉國還沒有平定,想我這近百萬的雄師,蕩平這東南一隅是沒有問題的,列為以為如何?”
對於苻堅的這個發問,不時的有大臣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幾乎無贊同者,其中有個時任尚書左僕射的權翼和時任太子左衛率的石越二人都認為此時東晉君臣和睦,有長江天險,而且這時的重臣謝安及桓衝那都是一等一的人才,建議反對圖謀東晉。
但此時苻堅的回答是:“我坐擁百萬大軍,只要我一聲令下,所有士兵把他們的鞭投入區區長江,足可把長江水斷流,長江天險還有什麼好怕的?”這就是投鞭斷流這個成語的出處。
如此這般,這次的會議沒有達到苻堅的期望,但苻堅並沒有因此而大發雷霆,反而很智慧的說了自己對這次會議的看法。
“如果我們今天在一條道路邊建房子去問過路人的意見,那麼就會因聽到來自多人的不同意見而不知所措,最終將會一事無成,我心中自有決斷。”(很有哲理和智慧吧)
宣佈會議結束後,苻堅只留下了他的老弟苻融,希望得到他的支援,但苻融的觀點似乎有些出乎他的預料,他的理由是:天象不利,並且晉室上下和睦再加上士兵們都很疲倦了,不宜攻晉,而且有長江天險,就更加不易攻下。
大臣們的如此回答,這下可把苻堅給激怒了,好你個苻融,我在人多的時候要端著,現在我忍無可忍,痛罵了一頓。苻融沒辦法,只有哭著勸諫他這個皇帝老哥,還把王猛死前的話也搬出來了,但這時的苻堅似乎主意已定,再如何規勸也是無用。
後又有多位名臣以及太子苻宏等皆反對伐晉,老弟苻融再次上書表示反對,但苻堅仍然沒有放棄出兵東晉的計劃,由此可見苻堅當時對目標的堅定性。
與此同時,和反對出兵東晉的家人以及老臣們相反的是,慕容垂等外來的降將卻向苻堅表示支援出兵東晉,這時的苻堅也許是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吧,不僅沒有反省,反而是誇讚了這批人。
如此說來,慕容垂們支援的目的也很簡單了,如果你苻堅攻打東晉成功,戰功對於我們應該是隻有好處不會有什麼壞處,既然你這麼堅定,我們就更不能反對你了。
假如成功了,我們當初的反對就不好看啦。再者,如果你攻晉失敗,那接下來的結果會是怎樣,說不定我們就可以有所作為啦,這些算盤還是可以打一打的。
在經過短暫動員和準備後,公元383年,苻堅御駕親征,號稱百萬大軍的秦兵從長安浩浩蕩蕩的出發了,大軍旗鼓相望,前後有千里的陣容。
其中慕容垂等帶領二十五萬步騎兵作為前鋒,首戰告捷後,苻堅更加的自信,接下來不免就開始輕敵了。
在洛澗的一次戰役中,東晉名將劉牢之率部成功擊殺了秦軍守將梁成,致使軍隊瞬間潰敗,接著東晉大將,謝安的弟弟謝石率大軍水陸並進,到達和前秦軍隊只有一水之隔的淝水對峙。
受到失敗挫折的苻堅開始有所警醒了,雙方隔水對峙時,苻堅和苻融二人沒有閒著,而是多地勘察軍情,此時從壽陽城上觀察晉軍,只見東晉的軍容整齊,看上去對面的八公山上都是晉軍。
其實那都是山上的草木啦(草木皆兵成語的出處),只不過晉軍做了一些裝飾罷了,待苻堅看後,由衷的說了句:“這個謝安真是名不虛傳呀,晉軍當是我們的勁敵,不能再把它們當弱旅啦!”
至此,苻堅的必勝之心開始有了動搖,想到了用智取而不再是強攻,他的計謀是,和晉軍達成決戰協議,就是秦軍稍加後撤,讓晉軍渡過淝水後兩軍決戰。
苻堅的算盤是在晉軍渡淝水的時候來一個出其不意,必將全殲,但沒想到的是,在實際作戰時,晉軍棋高一著,在秦軍的前隊稍作退後時,晉軍就開始渡河了,並且一邊渡河一邊喊殺說,秦軍大敗啦。
這一結果是苻堅等沒有料想到的,這麼龐大的隊伍一旦亂起來,那就是自相踩踏啦,後面的秦兵是不知道真像的,一聽到大喊秦兵大敗後就一股腦都後撤了,這下就真的出現了全軍潰退。
此時的苻堅被衛兵們護著後撤,苻融騎馬強入亂軍之中,試圖控制軍隊後撤,這麼多人亂起來,哪還能指揮的了,慌亂中墮馬被殺。像發了瘋一樣的晉軍瘋狂追殺潰敗的秦兵,致使秦軍傷亡慘重,苻堅在此戰中也被流矢所傷。
苻堅一直敗逃到淮北才剎住車,其後在此收集逃散的敗兵。回到長安後的苻堅,痛定思痛,厚葬了苻融並告罪宗廟後下令大赦天下,下令鍛鍊兵器並監督農務,撫卹孤老和陣亡計程車兵家屬,試圖重振秩序。
但這次的失敗,致使苻堅的帝國元氣大傷,趁著帝國的這次伐晉失敗,被統一的前燕,前涼等各部族紛紛舉兵反叛,建立割據政權。
首當其衝的就是慕容垂反叛後逃回前燕故地復國稱王,接著就是慕容宗族的慕容衝,慕容暐等相繼起兵叛亂,羌族的姚萇等人也重新崛起,至此帝國四分五裂。
受過苻堅枕蓆和胯下之辱的慕容衝率部攻破了長安(至此,苻堅後悔道“悔不該不聽王猛和苻融之言),苻堅不得已棄城逃往五將山,但英雄末路,後被羌族的首領姚萇絞死於新平佛寺內,享年四十八歲。
時至今日我們似乎也無法評判苻堅那些政策的對與錯,他是真的“婦人之仁”還是懷柔政策,或者其他,或者兼而有之。
假如一味的嗜殺,北方能不能夠統一可能都還會是一個未知數。再假如統一後先徹底除掉內部潛在的危機,更晚一些在圖謀東晉,結果也未嘗可知。
東晉的幾萬軍隊就讓苻堅的百萬大軍潰敗,最終自滅,或許還有天意為之吧。
苻堅
軒轅
誅暴君臣蕩北平,
南征挫敗潰全功。
世人皆謂仁如婦,
勝負焉能論帝雄。
在本人的一篇《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前秦靠什麼統一了北方》一文中,曾略談到了前秦帝國的締造者苻堅。
在公元383年和東晉的淝水之戰失敗後,曾經統一的帝國迅速瓦解,苻堅本人也被自己的叛軍殺害,那麼為什麼這麼強大的帝國一場敗仗後就瓦解了呢?
要解開這個謎團就要從前秦帝國的締造過程和淝水之戰的發生及失敗中找原因了。
前秦的原本只是一個位於中國西北部由五胡之一的氐族人建立的小國,在苻堅執政後,由於重用了漢人王猛,使前秦的經濟和軍事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和壯大。
在帝國壯大的同時,內部的一些利益者私心開始膨脹,發生了五公之亂,但最終都被平定。
隨後帝國開始了向外的擴張,先後東滅前燕,西拓前涼和仇池,北滅代國,完成了基本意義上北方的統一。此後南攻東晉,奪取了東晉的多處重要的軍事重鎮。
在苻堅完成北方的統一和取得了東晉幾處軍事重鎮後就有了統一全國的野心,王猛在世時就規勸過苻堅不可圖晉。
王猛給出的理由就是前秦的統一是不穩定的,還有很多毒瘤沒有清理,同時東晉內部相對穩定,人才眾多,短期內是不可以圖滅的。
在王猛死後的最初幾年,苻堅是遵循了王猛的建議。那麼王猛為什麼說前秦的內部是有毒瘤的,苻堅為什麼後來要堅定圖滅東晉呢?
原來在攻滅前燕、代國、前涼和仇池等國家和地區的時候,苻堅都沒有處死他們其中有影響力和實權的領導者,而是採用了胡蘿蔔的政策,有的放歸原地,繼續管理他的地盤,有的加官進爵給予更大的權力。
對於苻堅的這種做法無法評判其絕對的對於錯(其中王猛等是建議苻堅處死這些潛在危險人物的,淝水之戰失敗後的結局似乎證明王猛是對的),因為在不同的階段和環境的情況下,會帶來什麼後果是不可定的。
比如在圖滅前燕的時候,原本前燕是不會很快被前秦消滅的(本人甚至認為前燕都不太可能會被前秦消滅),最終前燕被消滅的主要原因來自於內部出現了矛盾。
公元369年,前燕能征慣戰的吳王慕容垂因在和東晉的一場戰爭中成功打敗了當時東晉的實權派,能力超強的桓溫,得到了皇帝的讚許。
但隨後的結果是遭到了同為前燕權臣慕容評的嫉妒和排擠,差一點要了慕容垂的老命,最終,不得已的慕容垂投奔了前秦。
這個結果對於苻堅來說,那可是尤似天助,因為這個慕容垂是那時前燕最有軍事才能的,之前苻堅之所以憋著沒有攻打前燕,就是因為這個慕容垂。
由於慕容垂的叛逃,雙方在軍事上的實際力量出現了很大的不對等。王猛最終在潞川一戰中擊潰了率領三十多萬大軍的前燕太傅慕容評,並乘勝直接佔領了前燕首都鄴城。
前燕的首都鄴城被攻破後,外逃遼東的前燕皇帝慕容暐被生擒,緊接著前燕在遼東的殘餘反抗力量被消滅,前燕正式滅亡。
再此以往的滅國戰中,一般失敗後的統治者都會被滅族的,但苻堅沒有這麼做,不僅沒有處死前燕的皇帝慕容暐,就連他家族中的一些很有能力的兄弟都沒被處死,反而是得到重用,這無形給自己的身邊埋了一些地雷。
更有意思的是,在前燕滅國後,把慕容暐時年十二歲的弟弟慕容沖和十四歲的妹妹清河公主一道納入後宮,作為孌童伺侍苻堅,一時間姐弟專寵,旁人莫進。
對於慕容家族的處理態度王猛是建議處死的,以免後患,但苻堅的理由是,只有這樣其他的敵國才會有加速圖滅的可能性,如果他的帝國一直沒有崩塌,他的說法也許是對的。
在姐弟專寵這一事上,經過王猛的多次勸諫,最終苻堅是忍痛割愛,把慕容衝外放,但苻堅此時並沒有考慮的太多,讓慕容衝做大州刺史一職(成了他最終的掘墓人)。
投誠後的慕容垂在淝水之戰爆發前的十幾年的時間裡確實為苻堅立下了汗馬功勞,無論是滅前燕,代國,還是仇池和前涼,都有他的功勞,從這個意義上講苻堅沒有處死他們似乎也是對的。
可能苻堅考慮的更遠一下吧,留著他們打天下,等完成了全國的統一再收拾也不晚,所以可能是出於這樣的原因,其他滅國的原統治者幾乎都沒有被處死。
自己家族的幾次叛亂者也沒有被處死,反而是進一步的加官滿足他們,這樣的好處無疑增加了國家的實力,失敗後更多人評價苻堅的這種行為是“婦人之仁”。
苻堅在完成了北方的統一後,採納了王猛的遺言,不圖謀東晉,同時加強了國家的建設,整頓吏治,興辦學校,重視教育,給農民以休養生息。
隨後內部雖然發生了幾次叛亂,但都沒有傷筋動骨。幾年後,應該是多年的夢想再次膨脹,再加上一些別有用心之人的鼓動,苻堅再次提出了滅東晉的宏願。
為了達成這個宏大的願望,苻堅於公元382年,召集了一批重量級的人員,在大殿裡召開了一次特別的會議。
陳述了自己的想法,“想我苻堅建業以來,已經三十年了,四方都已大體得到平定,只有這偏安東南的晉國還沒有平定,想我這近百萬的雄師,蕩平這東南一隅是沒有問題的,列為以為如何?”
對於苻堅的這個發問,不時的有大臣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幾乎無贊同者,其中有個時任尚書左僕射的權翼和時任太子左衛率的石越二人都認為此時東晉君臣和睦,有長江天險,而且這時的重臣謝安及桓衝那都是一等一的人才,建議反對圖謀東晉。
但此時苻堅的回答是:“我坐擁百萬大軍,只要我一聲令下,所有士兵把他們的鞭投入區區長江,足可把長江水斷流,長江天險還有什麼好怕的?”這就是投鞭斷流這個成語的出處。
如此這般,這次的會議沒有達到苻堅的期望,但苻堅並沒有因此而大發雷霆,反而很智慧的說了自己對這次會議的看法。
“如果我們今天在一條道路邊建房子去問過路人的意見,那麼就會因聽到來自多人的不同意見而不知所措,最終將會一事無成,我心中自有決斷。”(很有哲理和智慧吧)
宣佈會議結束後,苻堅只留下了他的老弟苻融,希望得到他的支援,但苻融的觀點似乎有些出乎他的預料,他的理由是:天象不利,並且晉室上下和睦再加上士兵們都很疲倦了,不宜攻晉,而且有長江天險,就更加不易攻下。
大臣們的如此回答,這下可把苻堅給激怒了,好你個苻融,我在人多的時候要端著,現在我忍無可忍,痛罵了一頓。苻融沒辦法,只有哭著勸諫他這個皇帝老哥,還把王猛死前的話也搬出來了,但這時的苻堅似乎主意已定,再如何規勸也是無用。
後又有多位名臣以及太子苻宏等皆反對伐晉,老弟苻融再次上書表示反對,但苻堅仍然沒有放棄出兵東晉的計劃,由此可見苻堅當時對目標的堅定性。
與此同時,和反對出兵東晉的家人以及老臣們相反的是,慕容垂等外來的降將卻向苻堅表示支援出兵東晉,這時的苻堅也許是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吧,不僅沒有反省,反而是誇讚了這批人。
如此說來,慕容垂們支援的目的也很簡單了,如果你苻堅攻打東晉成功,戰功對於我們應該是隻有好處不會有什麼壞處,既然你這麼堅定,我們就更不能反對你了。
假如成功了,我們當初的反對就不好看啦。再者,如果你攻晉失敗,那接下來的結果會是怎樣,說不定我們就可以有所作為啦,這些算盤還是可以打一打的。
在經過短暫動員和準備後,公元383年,苻堅御駕親征,號稱百萬大軍的秦兵從長安浩浩蕩蕩的出發了,大軍旗鼓相望,前後有千里的陣容。
其中慕容垂等帶領二十五萬步騎兵作為前鋒,首戰告捷後,苻堅更加的自信,接下來不免就開始輕敵了。
在洛澗的一次戰役中,東晉名將劉牢之率部成功擊殺了秦軍守將梁成,致使軍隊瞬間潰敗,接著東晉大將,謝安的弟弟謝石率大軍水陸並進,到達和前秦軍隊只有一水之隔的淝水對峙。
受到失敗挫折的苻堅開始有所警醒了,雙方隔水對峙時,苻堅和苻融二人沒有閒著,而是多地勘察軍情,此時從壽陽城上觀察晉軍,只見東晉的軍容整齊,看上去對面的八公山上都是晉軍。
其實那都是山上的草木啦(草木皆兵成語的出處),只不過晉軍做了一些裝飾罷了,待苻堅看後,由衷的說了句:“這個謝安真是名不虛傳呀,晉軍當是我們的勁敵,不能再把它們當弱旅啦!”
至此,苻堅的必勝之心開始有了動搖,想到了用智取而不再是強攻,他的計謀是,和晉軍達成決戰協議,就是秦軍稍加後撤,讓晉軍渡過淝水後兩軍決戰。
苻堅的算盤是在晉軍渡淝水的時候來一個出其不意,必將全殲,但沒想到的是,在實際作戰時,晉軍棋高一著,在秦軍的前隊稍作退後時,晉軍就開始渡河了,並且一邊渡河一邊喊殺說,秦軍大敗啦。
這一結果是苻堅等沒有料想到的,這麼龐大的隊伍一旦亂起來,那就是自相踩踏啦,後面的秦兵是不知道真像的,一聽到大喊秦兵大敗後就一股腦都後撤了,這下就真的出現了全軍潰退。
此時的苻堅被衛兵們護著後撤,苻融騎馬強入亂軍之中,試圖控制軍隊後撤,這麼多人亂起來,哪還能指揮的了,慌亂中墮馬被殺。像發了瘋一樣的晉軍瘋狂追殺潰敗的秦兵,致使秦軍傷亡慘重,苻堅在此戰中也被流矢所傷。
苻堅一直敗逃到淮北才剎住車,其後在此收集逃散的敗兵。回到長安後的苻堅,痛定思痛,厚葬了苻融並告罪宗廟後下令大赦天下,下令鍛鍊兵器並監督農務,撫卹孤老和陣亡計程車兵家屬,試圖重振秩序。
但這次的失敗,致使苻堅的帝國元氣大傷,趁著帝國的這次伐晉失敗,被統一的前燕,前涼等各部族紛紛舉兵反叛,建立割據政權。
首當其衝的就是慕容垂反叛後逃回前燕故地復國稱王,接著就是慕容宗族的慕容衝,慕容暐等相繼起兵叛亂,羌族的姚萇等人也重新崛起,至此帝國四分五裂。
受過苻堅枕蓆和胯下之辱的慕容衝率部攻破了長安(至此,苻堅後悔道“悔不該不聽王猛和苻融之言),苻堅不得已棄城逃往五將山,但英雄末路,後被羌族的首領姚萇絞死於新平佛寺內,享年四十八歲。
時至今日我們似乎也無法評判苻堅那些政策的對與錯,他是真的“婦人之仁”還是懷柔政策,或者其他,或者兼而有之。
假如一味的嗜殺,北方能不能夠統一可能都還會是一個未知數。再假如統一後先徹底除掉內部潛在的危機,更晚一些在圖謀東晉,結果也未嘗可知。
東晉的幾萬軍隊就讓苻堅的百萬大軍潰敗,最終自滅,或許還有天意為之吧。
苻堅
軒轅
誅暴君臣蕩北平,
南征挫敗潰全功。
世人皆謂仁如婦,
勝負焉能論帝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