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寵醫小夢

    點選右上角【關注】“殺死主人的狗”這句話咋一聽,應該是狗把主人殺死了,就是咬死了吧!不然這個社會的人誰還會有主人,難道我們又回到奴隸社會,成為資本家有錢人的附屬啦??

    “殺死主人的狗”,什麼樣的狗會把主人殺死!中央4套曾報道一個廣西的老人在遛自家位元狗的時候,因擔心亂吃地上的東西打了一下狗,而被位元狗咬倒致死的慘痛影片。

    “殺死主人的狗”是一個特定語境下,動賓結構修飾的名詞。我們就要貼近社會熱點,看看下面的新聞。

    因為這個社會沒人承認自己是附屬,是奴隸!即使是在有錢人家做家政、做保姆的人,也是稱呼為東家或老闆,沒有稱呼為主人的!因為雖然地位不同,但人格相同。

    老人因擔心,位元犬亂吃地上的東西打了一下狗,誰知這一下激怒了位元犬,導致被咬倒在地。

    這就是那隻咬死遛它的主人的位元犬。

    什麼狗會殺死自己的主人呢?

    首推烈性犬和猛犬。如:挪威那、鬥牛獒犬、藏獒等。平時經常參加鬥狗比賽的狗。如:位元。平時吃生肉的狗,對血腥味比較興奮,一旦被其咬傷,可能招致致命傷害。大型狗,一群狗,由於飢餓可能也會咬死飼養它們的主人。

    讀者朋友你們好!請問你們家飼養或住的小區或村裡,有飼養可能咬死人的狗嗎?你們平時是怎麼對待和防護的?

  • 2 # 永無島島主

    這得看說這句話的人的身份是什麼。

    1、說這句話的人是一個傭人或者客人,這兩者的身份,才能對應上“主人”。一種寓意是自己的幫傭、僱工,所以服務的物件,稱為“主人”;一種寓意是自己是客人,到對方家裡做客,所以對方是主人。這兩種情況下,“殺死主人的狗”,意思都是在說狗被殺了。而且這隻狗的所有者,是這個“主人”。

    2、說這句話的人是包括以上兩種身份之內的所有人,要表達的是對一隻狗的描述。這種情況下,是主人被殺了,而且是被死者自己豢養的狗殺了。

  • 3 # Prussia

    ‘’歧義‘’是現代漢語中的一種語言現象

    殺死主人的/狗與殺死/主人的狗:第一句是指去殺死主人的狗;後一句則是指主人被狗殺(咬)死了。

    歧義句是在理解上會產生兩種可能但在當時語境種只利用其中一種含義的句子。換句話說,就是模稜兩可既可以這樣理解,也可以那樣理解。

    咬文嚼字說‘’歧義‘’

    (一)組合層次不同造成歧義

    ①“我們三個人一組”,可理解為“我們/三個人一組”或“我們三個人/一組”。

    ②“這份報告,我寫不好”,可理解為“這份報告,我/寫不好(能力有限)”,也可理解為“這份報告,我寫/不好(不適合我寫)”。

    (二)結構關係不同造成歧義

    ①“進口彩電”,可理解為動賓關係,也可理解為偏正關係:即既可以指‘’去進口彩電‘’,也可以指進口來的彩電。

    ②“學生家長”,可理解為並列關係,也可理解為偏正關係。例句如:‘’明天的運動會學生(和)家長都來(並列關係)‘’;‘’今天的運動會學生(的)家長也在(偏正關係)‘。’

    (三)語義不明確造成歧義

    ①“開刀的是她父親”,可理解為她父親是開刀的外科醫生,也可理解為她父親有病,醫生給他做了手術。

    ②“婦女理髮店”,可能是由婦女開辦的理髮店,也可能是以婦女為服務物件的理髮店。

    (四)詞類不同造成歧義

    ①“我要炒肉絲”,“炒”可理解為動詞或形容詞,即既可以理解為‘’我要吃炒肉絲‘’,也可以理解為‘’我要自己炒肉絲‘’。

    ②“飯不熱了”,“熱”是動詞,意即不用熱飯了,涼的也可以吃;“熱”是形容詞,意即飯涼了。

    ④“縣裡通知說,讓趙鄉長本月15日前去彙報”,“前”做形容詞,表示‘’前去‘’之意,時間範圍大;“前”做動詞,則表示‘’在15日之前‘’走之意,也含有最遲‘’必須‘’在15日這一天走的意思。

    (五)詞語含義多解造成歧義

    ①“躺在床上沒多久,他想起來了”,可理解為他想起了什麼事,也可理解為他要起床。

    ②“請吃菜”,“菜”既可指蔬菜,也可泛指菜餚。

    (六)句子成分殘缺造成歧義

    ①大家對護林員揭發林業局帶頭偷運木料的問題,普遍感到非常氣憤。因為在“揭發”後隨意省去一個“的”字,使文意中心可以前移,造成歧義:既可理解為大家對林業局帶頭偷運木料一事氣憤;也可理解為對護林員揭發這個問題的行為氣憤。加上這個“的”字,中心限制在“林業局帶頭偷運木料的問題”上,文意就明確了。

    ②買車、船、飯票在服務檯。此句在“車”後、“船”後丟掉“票”字造成歧義。既可以約定俗成的理解為車票、船票和飯票,也可機械刻板地理解為買車、買船和買飯票。

    (七)口語中輕重音不同也可造成歧義

    如:“他一個早晨就寫了三封信”,“就”輕讀,是說他寫信寫得快;“就”重讀,則說他工作效率低,只寫了三封信。

    在一些書報雜誌等出版物的文章中,以及在當下網路海量的文字資訊中,歧義現象比比皆是。所以我們在行文寫作過程中,務必一定要根據所描述的具體情況,來準確使用一些具有雙重詞性(如既是名詞,同時又是副詞)的詞彙,從而儘可能減少乃至徹底杜絕歧義現象。

  • 4 # 泰山木32140178

    “殺死主人的狗”。這句話我重點理解是“狗被殺了”,而不是“主人被狗殺了”。

    為什麼?狗被殺,是人殺狗,棒打、下毒、刀割、火燒、溺水、繩勒都是“殺”。主人死,兇手是狗,那是“咬”死,當然也有狗撞撲造成主人摔倒、高空墜落、落水、引發車禍死,這樣為間接“致”死,不適用稱“殺”死。

  • 5 # 喜歡寫

    分析句意應該是狗殺死了主人!但狗怎麼能殺死主人呢?這永遠都不可能的事。狗對主人的忠誠,養狗的都知道!所以有些不成立,違反常倫。出題的人,也是想得到合情合理的回答,不合理答案,也就沒有出題的必要了。

    殺死主人的狗,這裡的主人:是狗的主人,那還會是誰的主人呢?那麼應該是狗主人僱用的人。這句話有命令的意思,也有肯定的意思,所以呢此句省略了主語。不管主語是誰,但目的都是殺死主人的狗,因此狗被僱傭的人殺了!或者是狗還沒被殺呢,殺狗的人正在蘊釀中。要百分百的確定狗被殺死了,那麼這句話得這麼說:“殺死了主人的狗”。

  • 6 # 老韓閒聊

    “殺死主人的狗",從語法的角度看,不是完整的句子,而且存在歧義——關鍵是"狗"既可以是"殺死"這個動作的施動者,也可以是這個動作的受動者。

    "狗"是施動者時,句子可以是這樣的:①警察終於抓住了這隻殺死主人的狗。②殺死主人的狗落荒而逃。(狗弄死了主人)"狗"是受動者時,句子可以是這樣的:①他為了報復,殺死主人的狗。②他殺死主人的狗,一點也不慌張。(狗被人殺了)理解詞、短語、甚至句子的含義,有時要放在具體的語言環境裡去判斷。

  • 7 # 13101778437

    如果你是一名學生,我樂意為你解析。中國語言極為豐富,表達特定的語境可供選擇的詞彙很多。發現語句的意思模稜兩可時,往往是病句。判斷句子的真實函義,有時需要考慮前後相聯絡的語句。本題中只有單獨的短句,正確理解,就應考慮語言的使用習慣。

    平常我們會說一尺布,一頭牛,狗狗咬死了人。如果說成一頭布 ,一尺牛,狗狗殺死了人,就有點違背常理,形成語病。所以,“殺死主人的狗”,應該指的是狗狗被殺。畢竟,“咬”與“殺”的作俑者有區別,實施對像也會不同。…………春草

  • 8 # 願您願

    這句話可以有兩種說法:

    一,狗把它的主人給咬死啦

    二,人(外人或主人)把狗給殺死啦

  • 9 # 使用者冰峰

    人被殺了

    殺死主人的

    這是一個定語,它是用來說明這狗是樣的狗。

    而狗卻是主語。

  • 10 # 華安電影

    主人 被狗殺死了。

    殺死主人的狗,這句話本來就不完整。這句話的主語應該是狗。可是還有另一種解讀,某某殺死主人的狗。這樣一來 意思全變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感覺二胡拉出來的,都是悲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