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萍風竹雨123

    徐志摩1897年出生於浙江海寧市,1931年因飛機失事卒於南京通往北京的途中。終年34歲,雖然人生短暫,他卻活得豐富多彩,給後人留下了很多談資。後人對他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但總是繞不過以下三點。

    一,新詩界不可超越的詩人,他的詩唯美,純淨,讀之令人忘俗。《再別康橋》至今仍是新詩中經典中的經典。

    二,情感界的多情的浪漫的情人。徐志摩喜歡美女,他對交往的美女們溫柔體貼,經常會給他們一些小驚喜。他對林徽因一見鍾情,被林徽因拒絕以後,又與名作家凌叔華和才女陸小曼,美女韓湘眉交往。

    不過他也是一個漫不經心的糊塗情人。據說,有一次他的父親催婚,他知道父親喜歡凌叔華,他便說正與林淑華交往,並信手從枕頭下拿出一封信來做為證據。誰知徐父越看臉色越來越糟糕,站在媳婦旁邊的王庚也是一樣一一那封信是王賡的妻子陸小曼所寫。原來,平時徐志摩將陸小曼凌淑華等人的書信都放在枕下,而這次匆忙之中,徐志摩拿錯了。

    三,家庭世界裡的個人主義者。徐志摩對家庭的責任感實在讓人詬病,他不負責任,沒有擔當,任性而自我。為了能夠自由,他象完成任務一樣將他並未相中的張幼儀娶進家門,為了能得到林徽因,他逼懷孕的妻子墮胎,離婚,為了能接近心中的女神,他勸陸小曼隨他移居北京。最後把生命獻給了追趕女神的路上。

    在他的心目中,根本沒有家庭的概念,他所追求的只有實現個人價值,個人理想的的個人主義。他甚至在與張幼儀離婚時,都不曾想過被遺棄的妻兒以後怎樣生活。

  • 2 # 五花肉wd

    (文/五花肉)

    "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一首《再別康橋》早已成為徐志摩的標籤,除此之外還有他複雜的戀愛經歷,以至於很多人會說他很花心。

    徐志摩是個怎樣的人?他在多所大學學過習,而且涉獵比較廣泛,法語、英語、政治學、經濟學、文學,徐志摩在文學上的成就是卓越的,也表現出極高的天賦。他為人自由有自己的抱負和理想,也正因受到先進的西方教育,思想前衛有追求。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徐志摩在感情上便豐富了一點,有個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的原配妻子,但他一點都不喜歡,他追求婚姻自由,對於這段婚姻對於原配妻子沒有付出過絲毫的感情。反而在留學期間迷上了一代才女林徽因,但這段戀情也最終無疾而終,林徽因最後嫁給了梁思成。林徽因曾說:"徐志摩愛上的不過是他詩歌裡那個浪漫的林徽因形象,並不是真正的林徽因。"

    徐志摩給原配一紙休書,後又與民國另一大才女顧小曼結了婚,後來受現實所迫,這位浪漫主義的詩人不得不周轉教書授課賺錢養家。一次飛機意外,這顆文壇之星隕落天空,只給後人留下他的作品和談料。

    徐志摩是個有才氣的人,在我看來也不是花心之人,感情裡的每一段經歷每種情感都很正常,況且感覺也真的很重要。一個前衛的人不畏懼任何事物,包括死亡,包括流言蜚語。

  • 3 # 冬月的書影小屋

    徐志摩有很多綽號:情聖、渣男、詩人、政論家……

    在徐志摩的愛情故事裡,總共有3個女人的身影:第一任夫人——門當戶對的張幼儀、追求多年的林徽因和求而得之的陸小曼。

    這段感情經歷為徐志摩的一生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給他留下了“情聖”“詩人”的稱號,卻忽視了他在政治上的才能,他始終遊走於文學與政治的邊緣。

    1、最初的夢想

    稍有留心就會發現,徐志摩出國前先後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所學專業為法學。

    當時,他的偶像就是著名政論家梁啟超。偶然的一個機會,徐志摩得以拜梁啟超為師,這讓他暗自開心了好久,就像是小孩子得到了心心念唸的糖果一樣,眉眼間都是純真的笑意。

    翻開徐志摩早期的政論文,你會發現,字裡行間都能找到“梁啟超式”,遣詞造句精雕細琢,筆鋒之間鬥志昂揚。

    那麼,為什麼徐志摩崇拜的是梁啟超,而不是當時大名鼎鼎的文學家王國維呢?

    很顯然,他專注於政治。

    這是他讀大學時,最初的夢想,也是最終的執念。

    2、不變的堅持

    1918年,徐志摩赴美學習銀行學,主攻歷史、經濟學、社會學等課程。

    一戰勝利之時,美華人在大街上歡呼慶祝,更是激發了身處異邦的徐志摩的愛國之心。當時,波士頓有一箇中國留學生建立了“愛國組織國防會”,徐志摩立即應聲前往。

    這次的波士頓之行,徐志摩不僅加入了國防會,還與吳宓、趙元任、梅光迪等中國留學生建立了親切友好關係。他們經常會一起談論國際時事,積極探討救國之策。

    除此之外,徐志摩還參加了美華人組織的陸軍訓練團,進行嚴格的軍事訓練。這是探知美國軍人生活、融入政治的有效方法,也是他始終如一的政治需求。

    他總是這樣為了政治不顧一切,遇到相關的組織就想參與其中,想要找到志同道合的愛國之士,想要集結眾人之力為國家做些什麼。

    同年,徐志摩轉入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院,進入經濟系學習。在這期間,他大量閱讀了伏爾泰、羅素等人的作品,獲得了廣泛的哲學思想和政治學的種種知識。

    3、最終的執念

    1921年,徐志摩赴英國留學,首先進入劍橋大學政治經濟學院經濟學院學習。

    徐志摩的導師是拉斯基,費邊社會主義的倡導者。徐志摩經常跟隨導師及其夫人,參與各種社會大活動。他自己也曾在文章中寫過,跟隨導師拉斯基的夫人一起參與英國大選宣傳的情況。

    他們一大早就到了選區,挨家挨戶地敲門遊說。大多數人的態度還算友好,表示會考慮支援工黨,但也面對著反對派的冷言冷語。

    200多戶人家依次敲下來,臉上的笑容已經僵硬,可能過程中還摻雜著語言性攻擊,過程並沒有那麼順暢。如果他不是有足夠的政治熱情,大概真的堅持不下來。

    在這期間,徐志摩還潛心研究了很多文人著作,這也是他真正潛心研究文字的開端。

    事實上,徐志摩真正專注於文學創作,是在回國後的時間裡,但他依然一直關心著社會運轉和政治生活。

    《就使打破了頭,也還要保持我靈魂的自由》、《政治生活與王家三阿嫂》、《青年運動》等文章,都是徐志摩回國後針對社會時政所作,質量、數量都很可觀。

    作家韓石山在《徐志摩傳》中曾寫過一段話:

    “不管你喜歡不喜歡,能不能隱隱約約地感到,把徐志摩定型為一個浪漫文人是一種偏差, 把他的成就侷限在文藝創作上,不管是詩還是散文,不也是一種明顯的虧欠?”

    撇開感情上的問題,徐志摩文學與政治上都著有成就,政治創造文學,文學輔助政治,兩者相比,孰輕孰重,難以說清。

    如果按照有效時間來算的話,徐志摩專於政治所佔的時間還會更長一些,因為他始終處於政治漩渦之中,並對政治抱有極大的熱情。

    這位被罵“渣男”的“情聖”徐志摩,是個詩人,但又不只是個詩人,他更是一位政論家,在文學與政治兩開花。

  • 4 # 雜糧歷史君

    借用一位網友的話:林徽因是個聰明人,知道那個姓徐的除了會寫幾首酸詩外一無是處,所以她果斷選擇了志同道合的梁思成。

  • 5 # 明天你好92702

    他絕對稱得上是民國渣男的領軍人物,渣男這個事物的祖師爺級別人物。

    不僅對於婚姻不忠誠,還把自己愛而不得的痛苦和煩悶發洩到另一個無辜的女人身上。包括自己跟別的女人在一起後經濟上還要不時受到前妻的接濟。縱然是對舊社會包辦婚姻的不滿,但是他可曾想到:張幼儀是標準的名門貴女、大家閨秀,而他自己不過是一個小地方首富的兒子,就算是自己留學也是靠著女方孃家哥哥的關係才去了國外,他的潛意識裡面或許是想著張幼儀高攀了他,再加上對包辦婚姻的不滿才對這個女人各種挑剔。回國後又搭上了有婦之夫陸小曼,並且因為支付陸小曼巨大的生活開支而在做兼職的路上飛機失事而去世,在他去世後,他的父母、遺孀都要靠陸小曼的接濟來生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經歷過哪些由愛生恨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