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絕版China經典
-
2 # 閒逸行者
言傳身教一般指對下一代或下屬的教育。
對教育下一代,自己首先要做出表率,把孩子的思想透過交流始終引導在正確的成長道路上,透過自身的經歷,對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給予糾正。自己的日常行為,言談舉止,會直接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孩子的思想,所以為人父母要在生活上注意自己的言行,對所遇到的問題客觀評價,以免影響到孩子。
對於下屬影響也是如此。
網/圖
-
3 # 秋夜雨淚
何為“言傳身教”,你怎麼看?
回答: 言傳身教是以良好語言和自身示範行為以身作則教育啟蒙影響人。因為童年的孩子還沒有塑成完整的世界觀。我們的祖先留下訓示:“言傳身教,言教不如身教”也就是說父母怎麼做,孩子就會怎麼學,當你孝敬老人,孩子看見會慢慢潛移默化的在心裡打上烙印,孩子會深刻的領悟,這就是身教。冰心說過:兒童在兩三歲幼年到童年的時候,他所接受的事物會像冰一樣存在心裡,長大以後它會慢慢融化。語言教育很重要,教育者的自身影響更重要,人都受環境影響和塑造,成人的世界觀和在社會中能否自立,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幼童年的啟蒙影響,身教起決定性因素。老話說:言教不如身教,說教不如你親自做給他看。
-
4 # 那年花開詩詞曲
言傳身教,成語,出自南朝·宋·范曄《後漢書·第五倫傳》:“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大意是以身作則,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而影響他人。
言傳和身教相輔相成,密不可分,尤其在教育子女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的重要模仿物件,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影響是極其深刻的。所以說,最好的教育是父母一言一行的榜樣作用。
-
5 # 王建平WW
放學接罷小孩,邊走邊聊…。享受著冬天裡不錯的Sunny!!!走著聊著…。突然間我的手被孩子用力地拉了幾下,孩子手指指路邊一位上了年紀的大娘…。像是乞討者,我馬上從口袋裡拿出10元錢,走過去,放在那位大娘手上。大娘連聲謝謝,謝謝,頭不停地點著。孩子看著我,笑著,相信孩子是真心的笑!我拉拉孩子的小手,也看她,相信她應該懂了!
-
6 # 大鵬說國學
小孩的最大的學習方法就是模仿:
1、說話是模仿,聽大人、父母的話多了就慢慢的學習的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以及慢慢的說其他的話!
2、走路也是模仿的,看著大人走路,他要模仿者學習走路,甚至跑步,跳躍等等,都是模仿來的!
3、看動畫面後,小孩會模仿動畫片裡面的人物的說話,動作,甚至不雅舉動!不好的話語!
4、父母相愛,和睦,小孩會很開心,學會愛護爸爸媽媽!父母天天吵架,孩子就會陷入孤獨和焦慮,害怕,恐懼!甚至哭鬧!逐漸的會形成孩子的性格!這也就逐漸的決定了孩子的命運!
5、父母孝敬爺爺奶奶,孩子看到,會學習著愛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父母不孝敬爺爺奶奶,孩子看到,同樣會不孝敬爸爸媽媽!
6、父母背後說親戚、朋友的壞話,小孩也會學習的說爸爸媽媽,同學,其他小朋友的壞話!父母背後說親戚朋友的好話,小孩也會學習著說同學和其他小朋友的好話!不會老是抱怨別人的壞處!也會想起別人的好處!!
這些都是言傳身教!
-
7 # 岐黃道心
為什麼要言傳身教,怎麼進行言傳身教
其實從哲學角度或者陽明心學來說就是心即理
人的“理由”來自外世界給予的,而後再加上個人的意識,所以言傳身教肯定是教育的要求,傳播文化,傳播理念,傳播精神。
傳播者與被傳播者就有讓他人接受與被他人接受的關係。
當教育傳播者所言與所行發生矛盾時,就會就被接受者也同樣發生矛盾,這種矛盾就產生了被接受者的自然的牴觸。
當教育者說的一套,做的一套時,不能知行合一,那麼就會影響傳播的效用。
所以教育者當然就需要“言傳身教”,不能說一套,做一套,源於意識是外在的反映。
有了前面的鋪墊,如何做到言傳身教的統一,就是知行合一。
-
8 # 90趣味知識
小心我會變成你——說說言傳身教
1
真事。
A是某辦的,平日裡處理的都是家長裡短。
A也一直盡職盡責,儘管整日裡接收的都是些負能量,但也毫無怨言。
除了老W。
A說,那天老W哭著來找TA,在TA面前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的。
原來,老W的兒子兒媳婦不孝順,平日裡對TA不管不顧也就罷了,更不讓TA進門,不給TA飯吃。老W很憋屈。
A聽了,“無語”以對。是真的無語——沒有義憤填膺,也沒有為其調解的興致。
只問了老W一句話:你記得你媽是怎麼死的嗎?
老W怔了一下,止了哭,半天沒說話,之後就自覺無趣,灰溜溜地離開了,從此再也沒向A提過兒子兒媳不孝的事。
A說,街坊鄰居都知道,老W和他媳婦以前就是不孝的兒子兒媳:當初也是不給媽飯吃,後來媽生病了,萬念俱灰,最後吊死在他家的大門口。
老W的媳婦還罵她晦氣,死了都不讓人消停。
之後,兩口子真做到了活不養死不葬,還是A辦公室的一些同事,帶領一些熱心的街坊鄰居,幫忙處理的後事。
B說的事例則正好相反。
說TA有一鄰居H,H上有母親,下有孫子。鄰居說誰都願意帶小孩兒——雖說不輕鬆但心情舒暢些。但H還是選擇老母親,為此她兒媳婦還抱怨過。
後來,H母去世,沒兩年,H也病了,所幸兒子對她盡心盡力地照顧,讓她很欣慰。
問兒子,當年沒幫忙看顧孫子有沒有埋怨自己。
兒子卻說,您是怎麼孝敬姥姥的,我就怎麼孝敬您。
你是怎麼做的,你身邊的人就是怎麼做的。
什麼叫“身教”?這就是。
2
孩童教育也是如此。
這是她以一個母親的身份得到的感悟
——“所以我應該努力去把自己變得更好。讓他在未來真正懂得的時候,對你有愛也有尊敬。從你身上可以學到一些好的品質。”
教育不只靠言傳,更有身教:行為,是最有力的教科書。
孩子最擅長模仿。
曾經看過一個公益廣告:
媽媽給外婆端水洗腳,回來後發現兒子不見了。
過了一會,走廊裡傳來小拖鞋走路的噠噠聲,濺了滿身水的兒子端來了滿滿一盆水,稚嫩而可愛,說:“媽媽,洗腳”。
李亞鵬在做客《朗讀者》時說過,他每天在女兒睡覺前,就在她旁邊拿出《金剛經》,一個字一個字地,指著讀。
他說,每天晚上念兩小節,堅持兩年半,從未間斷。就這樣,李嫣三歲多,就已經熟讀《金剛經》。
自然而然地,長大後的李嫣成了一個愛讀書的孩子。喜歡與李亞鵬一起讀故事,也有很強的求知慾,讓他給她解疑答惑。
李亞鵬還說,養孩子是他們(大人)得到教育的第二個機會。
與此相對的是:熊孩子,也大多是熊家長的複製品。
前段時間就有一例,熊家長放縱孩子在車廂裡鬧騰,有位男士忍受不了,出言提醒,反而惹怒了熊父母,媽媽更動手扇了男士一巴掌,使男士眼睛破裂出血。
更有中國熊孩子在美國飛機上,用拳腳鬧騰鄰座小夥,家長視而不見,小夥忍無可忍,要求家長管束未果,還招來了熊孩子父親的拳頭,後來,一家三口落地,即被遣返。
總之,熊家長們踐踏花草、橫穿馬路、攀爬雕塑、隨地吐痰便溺、破壞公共設施、公共場所大聲喧譁……這些不文明行為,很快就被孩子全盤學走。
熊孩子的不守規則,很多是學習了熊家長的不守規則;
熊孩子的狹隘,很多是複製了熊家長的狹隘;
熊孩子的暴力,很多是源於熊家長自身的暴力;
3
有一句很文藝的話,說:長大以後,我就成了你。其實這句話裡,也包含了潛移默化的事實。
有教育組織做過一個實驗:
他們找了一批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不得其解的年輕父母,請他們認真思考,並客觀地在紙上寫下自己以及自己父母的性格和優缺點。
令人驚訝的是,當他們冷靜下來,客觀思考以後發現:自己的脾性與優缺點,竟與自己的父母如此相近。
這個結果闡釋的道理,與心理學上闡釋的原生家庭給人成年後帶來的影響異曲同工。
例如,被易怒、常常爭吵的父母傷害的孩子,曾暗暗發誓長大後一定不要變成像父母那樣的人,但在長大後卻悲哀地發現:自己一樣難以控制脾氣,暴躁莫名。
這就是潛移默化的巨大影響力,也是父母的“身教”在孩子身上形成的,難以擺脫的成長路徑。
原因很簡單——
父母離孩子最近,也是他們最親近、信任的人,父母的日常習慣,就是孩子的教科書——如禮儀修養,如興趣愛好,如思維品性……受影響的豈止一星半點兒,且影響的時間常常不止幾年,而是幾十年,甚至一生。
古語有云:將門不出犬子。
又如童話作家鄭淵潔所言:你是什麼人,你的孩子就是什麼人。
所以家長才要謹言慎行:
希望孩子學會尊重別人,家長自己就要懂得尊重別人;
希望孩子勤奮好學,家長自己就要不斷進步;
希望孩子以後孝順自己,家長也要做表率,平日裡多孝敬父母公婆;
……
說白了,要想孩子成為“將”,家長就要先讓自己成為“將”,並讓家,成為“將門”。
-
9 # KDC家庭教育
一箇中年媽媽蹲在床邊,給自己年邁的母親洗腳,一個七八歲的孩子在邊上看著。一會兒,孩子也端著一盆水,說道:“媽媽,洗腳”。
孩子是最好的觀察者和模仿者,孩子最後會成為父母的影印件,父母與孩子的朝夕相處,耳濡目染的薰陶,遠遠勝於其他的教育。
有句話說得好:“真正優秀的父母,都是孩子生命中不動聲色的擺渡人。”
教育孩子的方法多種多樣,但說到底,你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最好的辦法是自己先成為那樣的人,因為最好的家庭教育是言傳身教。
回覆列表
言傳身教:言傳:用言語講解、傳授;身教:以行動示範。既用言語來教導,又用行動來示範。指行動起模範作用。
自立:不須他人扶助,自己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