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來題主如此提問,是想自釀葡萄酒了。但不得不說一句,釀酒有釀酒專用的葡萄,和食用的水果葡萄還是有很大差別的。我分別說說。
釀酒葡萄
釀酒葡萄品種繁多,大致分為白葡萄品種和紅葡萄品種。普遍皮厚,肉少,汁多,並且顆粒小,基本不適合食用。不適合,不代表不能食用,嘗一嘗也有濃郁的水果風味,只是口感會明顯酸、澀、苦。
對,釀酒葡萄的糖分和酸度都頗高,因此產出的酒體酒精濃度會超度12%,酸度(PH值)會低於3.6,從而使酒體免於細菌的影響而敗壞。因此,相比於直接吃,更加適合於釀酒。
在中國,主要的釀酒葡萄產區分佈在華北地區,渤海灣地區,新疆,甘肅、寧夏等地。
食用葡萄
食用葡萄的口味更偏向蔬菜,常見的比如巨峰、馬陸等等。通常糖分較少,產出的葡萄酒酒精含量只有8%到9%,酸度也不高。因此,用食用葡萄自釀葡萄酒時,必須新增額外的酸性或者糖分。
糖分經過發酵,產生二氧化碳和酒精,酒精是最有力的防腐劑,因此酒體必須達到一定的酒精濃度才能防止敗壞。酸度太低,經過與空氣接觸,容易滋生細菌,逐漸將酒體轉化成醋。
自釀葡萄酒真的有毒?
都說到這裡了,就順便說說這個爭議性問題吧。
什麼叫做毒呢,嘗一口猝死肯定有毒。而喝了以後身體輕微不適,或者長期飲用導致嚴重後果的,其實也叫有毒。只是很多人不能從細微處發現,你其實正在一點點攝取毒性。
我的態度已經很明確了,自釀酒存在隱患,不喝為妙。簡單地說,兩層原因:
第一,葡萄材料本身的毒性。吃葡萄不能不吐葡萄皮,可釀酒是帶皮釀造的呀,就憑你清水一遍又一遍,毒性就真的可以洗淨麼?給你個眼神自己體會。
第二,釀造環境的複雜性。你真的以為酵母菌和糖分在一起,會只是乖乖的變成你要的乙醇酒精?不,殺菌消毒不到位,溫度和密封不把握好,各式各樣的有害微生物,不可描述的複雜醇類,都會出現。
是不是覺得有點危言聳聽,而事實上,世界上的事情雖有巧合,但大多數都還是歸於因果。這類可能造成危害的事情,儘量避免之。可以釀一釀嘗一嘗滿足一下自己的情趣與好奇心,但是一定把握好度。
最後回到你的提問,哪種葡萄適合釀酒。
建議選用釀酒專用葡萄。釀酒葡萄品種繁多,各具風味與特色,要釀出你想要的酒,自然要挑選合適的品種的葡萄,這又是一個巨大的問題。建議先確定一下你的喜好範圍,再提出具體問題,或許能得到更精確的解答。
想來題主如此提問,是想自釀葡萄酒了。但不得不說一句,釀酒有釀酒專用的葡萄,和食用的水果葡萄還是有很大差別的。我分別說說。
釀酒葡萄
釀酒葡萄品種繁多,大致分為白葡萄品種和紅葡萄品種。普遍皮厚,肉少,汁多,並且顆粒小,基本不適合食用。不適合,不代表不能食用,嘗一嘗也有濃郁的水果風味,只是口感會明顯酸、澀、苦。
對,釀酒葡萄的糖分和酸度都頗高,因此產出的酒體酒精濃度會超度12%,酸度(PH值)會低於3.6,從而使酒體免於細菌的影響而敗壞。因此,相比於直接吃,更加適合於釀酒。
在中國,主要的釀酒葡萄產區分佈在華北地區,渤海灣地區,新疆,甘肅、寧夏等地。
食用葡萄
食用葡萄的口味更偏向蔬菜,常見的比如巨峰、馬陸等等。通常糖分較少,產出的葡萄酒酒精含量只有8%到9%,酸度也不高。因此,用食用葡萄自釀葡萄酒時,必須新增額外的酸性或者糖分。
糖分經過發酵,產生二氧化碳和酒精,酒精是最有力的防腐劑,因此酒體必須達到一定的酒精濃度才能防止敗壞。酸度太低,經過與空氣接觸,容易滋生細菌,逐漸將酒體轉化成醋。
自釀葡萄酒真的有毒?
都說到這裡了,就順便說說這個爭議性問題吧。
什麼叫做毒呢,嘗一口猝死肯定有毒。而喝了以後身體輕微不適,或者長期飲用導致嚴重後果的,其實也叫有毒。只是很多人不能從細微處發現,你其實正在一點點攝取毒性。
我的態度已經很明確了,自釀酒存在隱患,不喝為妙。簡單地說,兩層原因:
第一,葡萄材料本身的毒性。吃葡萄不能不吐葡萄皮,可釀酒是帶皮釀造的呀,就憑你清水一遍又一遍,毒性就真的可以洗淨麼?給你個眼神自己體會。
第二,釀造環境的複雜性。你真的以為酵母菌和糖分在一起,會只是乖乖的變成你要的乙醇酒精?不,殺菌消毒不到位,溫度和密封不把握好,各式各樣的有害微生物,不可描述的複雜醇類,都會出現。
是不是覺得有點危言聳聽,而事實上,世界上的事情雖有巧合,但大多數都還是歸於因果。這類可能造成危害的事情,儘量避免之。可以釀一釀嘗一嘗滿足一下自己的情趣與好奇心,但是一定把握好度。
最後回到你的提問,哪種葡萄適合釀酒。
建議選用釀酒專用葡萄。釀酒葡萄品種繁多,各具風味與特色,要釀出你想要的酒,自然要挑選合適的品種的葡萄,這又是一個巨大的問題。建議先確定一下你的喜好範圍,再提出具體問題,或許能得到更精確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