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行者言七

    故鄉是房頂升起的炊煙,故鄉是梁頭上掛的臘肉,故鄉是雞犬相聞的清晨,故鄉是泥土的氣息,故鄉是瓦梁間成線的雨水,故鄉是最後一個避風的港灣,故鄉是遠走千里,永痕不滅的記憶,故鄉是葉落歸根的夙願。離鄉7年,屈從於命運的安排和年少輕狂的選擇,在原本不屬於生我養我的土地上揮汗如雨,委曲求全,獨自承擔著所有的委屈,獨自面對著所有的痛苦,不斷的讓自己變得堅強,透過層層的面具來偽裝了那張驚恐的臉,過往的行人彼此寒暄,禮貌問候,卻生澀淡薄,這方城市的繁華喧囂卻沒有一方屬於你的棲息,你懷念那個生養你的故鄉,它包容了你所有的辛酸、榮辱。

  • 2 # 一往文學

    我來說說現當代文學中的故鄉。

    1981年汪曾祺發表《大淖記事》描寫故鄉江蘇高郵,1982年遲子建《北極村童話》描寫故鄉黑龍江省漠河縣,1986年莫言《紅高粱》描寫山東高密。1991年劉震雲《故鄉三部曲》描寫河南延津縣,1993年賈平凹《廢都》描寫陝西西安,1993年陳忠實 《白鹿原》寫陝西關中地區白鹿村,1997年韓少功《馬橋詞典》描寫湖南省汨羅縣,2000年張煒《古船》描寫山東龍口。這些小說在題材上都是以小村莊寓意民族、國家的歷史文化,並透過人物的興衰展示文化衝突中的宏闊社會歷史圖景。而他們描寫的小村莊,很大一部分程度是取材於自己故鄉,甚至是描繪自己的故鄉。

    01 當時我曾幻想:假如有一天我能離開這塊土地,我決不會再回來。——莫言

    莫言是鄉土小說的一個代表。他在《我的故鄉和我的小說》中提到:“十五年前,當我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在高密東北鄉貧膺的土地上辛勤勞作時,我對那塊土地充滿了仇恨。它耗千了祖先們的血汗,也正在消耗著我的生命。我們面朝黑土背朝天,付出的是那麼多,得到的是那麼少。一切都看厭了:那些低矮、破舊的茅屋,那些乾涸的河流,那些狡滑的村幹部……當時我曾幻想:假如有一天我能離開這塊土地,我決不會再回來。我覺得那兒已沒有什麼東西值得我留戀了。

    但是三年後,當我重新踏上故鄉的土地時,我的心中卻是那樣激動;當我看到滿身塵土、眼睛紅腫的母親挪動著小腳艱難地從打麥場上迎著我走過來時,一股滾熱的液體硬住了我的喉嚨,我的臉上掛滿了淚珠。那時候,我就隱隱約約地感覺到了故鄉對一個人的制約。對於生你養你、埋葬著你祖先靈骨的那塊土地,你可以愛它,也可以恨它,但你無法擺脫它。”

    在諾貝爾獲獎演講《偷故事的人》中,他說“在《秋水》這篇小說裡,第一次出現了“高密東北鄉”這個字眼,從此,就如同一個四處遊蕩的農民有了一片土地,我這樣一個文學的流浪漢,終於有了一個可以安身立命的場所。”

    由此可以看出,莫言對故鄉的態度,先是輕視和仇恨,過了多年後,才發現故鄉對他的重要性。

    我們這裡把莫言和馬爾克斯做一個比較,因為馬爾克斯同樣因為描寫自己的故鄉而出名,莫言深受他的影響。

    馬爾克斯八歲時離開故鄉,十六歲時就雄心勃勃地構巴起以故鄉為藍本的長篇小說來。他給它取名為《家》,設想放事在布恩迪亞家族的家裡展開。這便是《百年孤獨》最早的萌芽。

    當經濟拮据的母親不得不賣掉故居的時候,馬爾克斯陪著她老人家回到了闊別的阿拉卡塔卡以及闊別的故居。當時,他作了這樣一番描述:“我的故鄉仍是個塵土飛揚的村莊,到處瀰漫著死人的寂寞。昔日不可一世的上校們只好窩在自己的後院悄無聲自、地死去,惟有最後一棵香蕉樹為之作證。還有一群六七十歲的老處女,用下午兩點的酷熱浸溼她們汗跡斑斑的遮羞布……

    他們一面膽戰心驚地在破敗的街道上走著,一面極力想在這番悽慘的景象裡追認出對於往昔昌盛的遙遠記憶。

    他追憶失去的童年,他撫摸學生時代心靈的創傷,驀然間,城市生活給他帶來的離棄自然的孤獨上,又疊印了故鄉貧窮落後到無以復加地步的新的孤獨;他想起了自己尊為導師的福克納,忽然覺得這位大師死抱住不放的約克納帕塔法縣就在眼前,就是自己心愛的阿拉卡塔卡—馬孔多;他也想起弗吉尼亞·伍爾芙的《黛洛維夫人》,一瞬間完全改變了自己的時間概念,隱約著到了馬孔多毀滅的整個過程,預測到了它的最終結局……為了故園不再孤獨,他要重新審視他的故鄉。

    馬爾克斯寫作故鄉的起源,則是為了故園不再孤獨。

    02 我覺得只要把這個村莊領悟透,咀嚼透,我就擁有了整個世界。——遲子建

    當代作家中,遲子建和李娟也以描繪故鄉出名,她們代表少數民族對自己故鄉的觀照。遲子建說:“我出生的這種背景給了我這種氣質,因為你想我從小在那種環境長大,那麼封閉。每年半年多是冬天,我覺得那種蒼涼和那種寒冷,本身就給人一種憂傷感……在我的故鄉,春夏秋冬四季分明,變換非常快,容易感物傷懷。

    我很小的時候在北極村長大,十七歲第一次坐上火車,那時候我覺得世界就北極村那麼大。我沒見過外部世界,我覺得生活就應該這樣,世界就是這樣。就是冬天很漫長,有的時候全是夏天,有的時候又全是冬天的漫長黑夜,這就是世界。後來長大以後,我見到了更多的人,看到更多的風景,就覺得原來世界太大了。可是你又走了很多地方以後,回過頭來又想,其實世界還是我所知的那麼大,原來我想的是正確的。我的北極村,它代表了一切,代表了我整個的生活世界、文學世界。我覺得只要把這個村莊領悟透,咀嚼透,我就擁有了整個世界。”

    李娟說,“我小時在新疆最北端的阿勒泰地區的富蘊縣……我的文字也始終糾纏在那樣的生活之中。怎麼寫都意猶未盡,欲罷不能。”

    最後總結故鄉情結的形成有三方面的原因:

    心理學方面來自人類精神溯源性:成年人面臨太多來自工作、生活、人際關係等壓力,產生緊張、焦慮的情緒,瞬間逃避的時候,故鄉就成了最好的避難所,因為它畢竟是一個人成長的初境,童年是人一生中最無憂無慮的時節。

    美學方面來自作家審美理想的唯美主義: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它形成的原因是:人是非理性的,一定會創造一個想象的狀態與現實區別,於是,就用語言與文化打造了一個隨心所欲的理想的狀態。

    文化方面來自作家對現代文明的疏離感,即對鄉村文化的親和。

  • 3 # 百花袁

    故鄉就是無論你離開他多久,卻始終不能忘卻的地方。略有空閒,他就會沉甸甸的壓上你的心頭。

    在外的日子,柴米油鹽,從早到晚忙忙碌碌,疲乏的夜裡,躺上床,夜夢中又回去的地方,那就是故鄉。

    小街凊冷,寂寞。天空恍惚,沉靜。月亮升起來的時候,銀河和星星也都跟著升起來了。白日裡,雞叫狗咬,貓蓋屎,粉蝶東遊西逛;夜來時,蟲子在院子裡唱,蛤蟆在河溝裡喊。這就是故鄉。

    春天杏花開的時候,蜂子嗡嗡的鬧,杏花落了桃花就開了。夏天來的時候,草木瘋長,杏子熟了,桃子也就青了。秋風吹過,草木開始凋零,天空變得湛藍,樹葉開始發黃腐敗。沒過多久,大雪又落下來,樹葉就被埋住了,屋簷下掛起了齊齊整整的冰凌,年復一年。這就是故鄉。

    故鄉就是祖母的紡錘,父親的獎章,母親的藥箱,也是掛在門旁的洋油燈那一點豆大的亮光,以及鬼怪神仙,遙遠的傳說和一些令人驚奇不安的故事……

    故鄉是什麼?

    故鄉是馬爾克斯筆下的“馬孔多”,是魯迅筆下的“魯鎮”,是沈從文筆下的“鳳凰”,是蕭紅筆下的“呼蘭河”,是莫言筆下的“高密東北鄉”……

    而在大多數人眼裡,故鄉 ―― “無疑是地球上最美麗最醜陋、最超脫最世俗、最聖潔最齷齪、最英雄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愛的地方。”

  • 4 # 常青樹

    故鄉是什麼?

    故鄉是一幅畫!

    村後是一道山嶺,村前有一條小溪,一字排開的十幾間磚瓦茅草房,掩映在綠樹叢中!

    春天野花開放,鳥語花香!夏天綠樹成蔭,小溪流淌!秋天田野金黃,豐收在望!冬季一片靜寂,白雪茫茫……——一幅動人的四季山水畫!

    故鄉是一種情懷!

    無論何時,無論走到哪裡,一想起故鄉,親切感油然而生!就像是久違的老朋友!遇到了故鄉人,也有說不完的話!

    怎能忘,小時上學天天走過的林蔭小路;

    怎能忘,兒時朝夕在一起的快樂夥伴;

    怎能忘,門前小溪中夏天的浴池,冬天的溜冰場;

    怎能忘,一跑進院就能聞到媽媽做的飯菜飄香……

    前幾天因祭祖回到故鄉,家鄉面貌今非昔比!泥水道已變成了柏油路,茅草屋蓋成了新瓦房,裝修的比樓都漂亮!

    兒時的小夥伴,如今已年過花甲,鬢有白霜!但是相見時那親熱的目光,緊握的雙手,讓我又回想起當年的美好時光!

    故鄉是一種依戀!

    雖然我的父母已不在這裡,雖然已離開故鄉三十多年,可是對故鄉的一草一木,都覺得那樣親切!

    故鄉的黑土地養育我長大,故鄉的父老鄉親見證我成長,故鄉的小學校是我的啟蒙搖籃地,故鄉的井水小米是我生命的補養!

    啊,故鄉,生我養我的地方!無論我在哪裡工作生活,都會把你深情的嚮往,都會把你記在心上!

    如詩如畫永在心裡的故鄉,我永遠懷念你!

  • 5 # 伊春美食美客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故鄉總是在那朦朧的記憶中有那一點點的親切。故鄉總是在電話的那頭。聽著十分的清晰。故鄉總是在睡夢中想起,想著故鄉的時候。伴著一點點小酒,仰視一點點長空,聽著優美的韻律。這時候,故鄉是最親切的。故鄉也是異鄉人,在外地的時候不敢提到的話題。因為故鄉,有淡淡的母愛,夾雜在裡頭。有濃濃的感情,想起來就疼痛。我覺得現在的故鄉,在人們的心裡已經刻骨銘記了。時時刻刻都在牽動著人的心。任何一個有感情,有思想的人。都有一份情節,那就是想念故鄉。

  • 6 # 雨後新晴原創

    故鄉是靈魂生根的地方,無論我們走到哪裡,無論際遇窮達榮辱,總忘不了故鄉那明媚的月光。故鄉是人性的保溫桶,儲存著善良純情的初衷。

    慈母在世時,回鄉總有一種溫暖的親情,一種春水潤蘆芽的感覺。慈母過世,父親又被胞弟接去外地生活,沒有父母的老家只能叫故鄉。故鄉是遊子心靈的寄託,回鄉的次數少了,夢見故鄉的次數卻多了,夢裡故鄉依然那樣親切!謝了多少芳菲,蹉跎了多少流年,風雨路上細思量,故鄉常駐記憶中……

    故鄉是思想萌芽的地方。綠色的天地,清新的曠野,自然的風光,滿目的生機,晴翠接遠山,鴻聲壯遠行;水蛙自由鳴唱,雎鳩唱響葦塘,田野沒有一絲汙染,充滿植物的香味;綠蔭環抱的村莊,桃花自由開放,炊煙裊裊升起,墨韻添香,生機流動,清雅俊逸,這是童年的故鄉,人生起航的地方。童心清澈,童年多趣,美麗源於簡單,天真無邪的眼光,收穫純真的快樂,生髮初春的夢想,留下動人的韻致……

    離開草長鶯飛的童年,旅途練得幾成眼力,讀出人生幾多艱辛。求索路上迷茫,邁不上夢中的神階,攀不上遠山的高峰,近空霧霾驚悸,心事似天邊雲絮,無力挑戰天意。看月虧月圓,不能化蝶飛去,心中綠意猶存,倚枕書香,夢有經典。憶曉風殘月,夢楊柳夾岸,心生碧水情感,濃濃的情意,形成知心詩語。出山的溪水,訴說初春的律動,行吟邈古的情傷,滋潤一路的感悟,將綠色的夢幻在沿途播種……

    故鄉是夢魂守望的渡口,那裡曾寫出我最純真的情感,留下了太多的歡樂和淚水。花開花謝,潮起潮落,流年似水,紅塵滾滾,心事悠悠,一路觀天看雲,旅途留下幾多傷感。人生本是在歷史中一遊,史冊寫不下我輩腳印,書頁卻可留下汗水和淚痕,生命還需向綠。嬌花遭雨有淚,蒼松經風無塵,苦艾猶有懷舊之心,冬眠動物心中還有春夢。窗外風雨,撩撥鄉愁,夢幻中的故鄉,美得不可企及!

    故鄉的時光,那麼舒緩,那麼溫暖,構成難忘的情境。故鄉的土地上,生髮了許多夢想,心兒常隨夢飛翔。昨夜夢裡,又出現童年之景:窗外杏花正芳,庭院月光明亮,堂哥的笛子在葡萄樹下吹響,堂叔的二胡如訴如泣……晨起新鮮的Sunny下,鳥兒在後院的桃樹上歌唱,那隻熟悉的蘆花雞帶著三隻小雞,在土牆根下捉小蟲……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在山的那一邊求學期間,夢魂常跨過巍峨秦嶺,飛過無際的麥浪,回到如畫裡的家鄉:家家春鳥鳴唱,庭院花瓣點地,屋後池水清澈……

    年少氣盛,不惜故土的溫情,以為完成少年的夢想,成年後事業有成,再回笑意寫在臉上的故鄉。揮手告別殷殷相望的目光,初始路上很風光,行之未遠便覺寂寞,風霜雨雪中看不清紅塵的虛實,分不清究竟,只留下一個美麗而憂傷的夢。離開故鄉的人,漂泊的心中,各有自己的故鄉雲,各有夢中的橄欖樹,各有自己的離騷賦,各有自己的斷腸愁。隨著工業文明發展,近鄉離鄉的狀態有一定普遍性。故鄉不僅有熟悉的父老鄉親,還有那留在記憶中的故人。故人的音容有些模糊,而觸景後的腦海,仍會閃現他們過去的笑貌,夜夢中更會奇妙地出現……

    故鄉孕育出質樸誠摯的情感,總能照亮迴歸的心路,無論人漂泊多遠,家鄉總是令人懷念的故土,即使滿目冷寂,那散發的泥土清香,總能給心靈以慰藉。記憶加工了的畫面,柔和溫情的色彩,使心中的故鄉像海上燈塔一樣,暗中給漂泊的遊子以前行力量,特別在人生遇到苦難的時候,鄉情不會拋棄我們,會參與困境中的互動,拉住遊子的靈魂不讓掉進陷阱。即使神奇的力量沒有及時出現,但那種溫情總會傳遞遊子,撫平我們心靈的創傷,使生命燃起新的亮光,實現人生的價值……

    故鄉是給過生命溫暖的家園,是人生理想升起的地方。故鄉是一種文化信仰,是一種歷久彌新的情懷,是一種支援人生的力量。故鄉是生命的原點,也是文化的原點,是精神的原鄉,交織著我們成長的印痕,記錄了我們的童顏,記載了青澀的開端。星兒搖搖,雲兒飄飄,留下古老的傳說,村莊每一處角落,都有一段故事,村外每一塊土地,都有一段風情。人生有精美的片段,生命中有太多的感動,故鄉形成的一些習慣,一生也難以改變,優質部分輔佐人生事業。返本求源,迴歸文化原點,尋找人生的出發點,映照生存狀態,汲取社會經驗,接續傳統,對擁有的文化本源進行反思,會生髮新的、完整的思想,煥發生命的精神……

    故鄉是人生軌跡的初端,是思想的源生地。記憶鍾情於故鄉一草一木,上弦月像一彎金色寶船,在一隅清幽中停泊,品味過往歲月,夜風蘸著雲色,篩選精妙的感悟,瀉出一片真跡,隱身心靈深處的故鄉,在地平線上凸顯。穿著布鞋走上鄉間小路,這條路雖然比幾十年前孤寂清瘦,路上還可以解幾個人間舊夢,引玉樂章向天而歌,使後來者不覺孤獨,不玩人為財死的小聰明,不演鳥為食亡的悲劇。向星空摘取光明,為人生標點斷句,不來花裡胡哨,把情感淨化為鏡子,讓命運之神書寫真情,書寫一方水土的浮沉往事,書寫記憶中的悲歡離合,返本開新……

    走過溼漉漉的童年,走過夢幻般的青春,迷茫中徘徊多年,荒蕪了故鄉的期盼,風發的意氣被澆滅,而落寞中的靈魂,並未背棄對故鄉的承諾。失意不失義,無聲地張望,在夕陽下追憶,解幾個人間方程,月夜吹簫覓知音,為夢魂中的故鄉歌哭。流浪的腳步,行走坎途,滄桑撫過雙眼,內心深處,縈繞著故鄉的夢。半世滄桑,靈魂歸初,憶昔鋤禾,泥土情生,往事上心頭,遊子的淚水,打溼歲月的足跡……

    鴻聲飛過,日照窗帷,掃去心塵,筆有遺風。夢幻中的故事,在清涼的月光下,自成詩行,嫩綠的意境,令人掉淚。知天命之年,有更多鄉愁,訴不盡的鄉思,道不盡的別情。回憶人生之初那片綠地,尋覓過去的生活場景,祈禱藍空的星辰發心,將傳統文化隨雨播種,期盼雲天下長出蔥蘢,讓久違的記憶走進畫面,消融父老鄉親心中的憂傷……

    本文摘自我的系列回憶性散文《西去流雲東逝水·故鄉的雲與夢》開端部分,請網友賞析!

  • 7 # 老北京人142857A

    (謝友邀請)故鄉,就是老家,少小離家,漂泊在外。並且在外結婚,有了小家,記憶中的小村在,父母雙親,兄弟姐妹,老屋舊宅,父老鄉親,童年夥伴,村中土路,村邊小河,鳥語密枝,麥浪農忙,一風一雨,一草一木,日初日落,雞鳴狗吠,所有這些的組合,一經想起讓你熱淚盈眶。她的名子就叫——故鄉!

  • 8 # 風和日麗燕歸來

    看到“故鄉”這個詞,我心裡總是感傷和苦澀的。黑色的一九七九,我只十六歲,我們姐妹三人高考落榜,由於媽媽教我們化學,覺得臉上無光,固執地帶我們離開了故鄉,來到當年下放她的地方——北大荒。這一次媽媽虛榮、自私的漂泊,讓我們再無緣回到故鄉興寧。“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我想無論故鄉的房子怎樣的破敗、經濟不如我漂泊所在的城市發達,但回到故鄉去,始終是我人生的夢寐以求的理想。

    雖然小時候,在故鄉吃了很多物質匱乏的苦,但在最快樂、充滿好奇、充滿期待的童年、青少年時光在故鄉度過。

    有一次,我在春節農產品展銷會上,忽然聽見客家話,我不由自主地停下腳步與他們夫婦交談,原來他們是興寧新陂人。我們互留了住址和電話號碼,我去過他們家做過幾次客。每每說到興寧,我都會淚眼婆娑……

    故鄉有我的根,血脈裡流淌著火熱的故鄉情懷……無論我走多遠,離開有多久,漂泊到何地,故鄉永遠在我的心中。

    席幕容的《鄉愁》: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故鄉的面貌,卻有一種模糊的悵惘。

    彷彿霧裡的揮手別離,

    離別後,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

    (下面的照片是我家的老屋子)

  • 9 # 冬青裡的駱駝草

    故鄉是什麼?故鄉現在只有夢中出現,它是緊挨著國道,看著國道從土路變成河卵石路,又從河卵石路變成了現在四車道的柏油馬路,而它在徵遷中已經尋找不到了痕跡的地方。

    故鄉是什麼?故鄉從以前到處是蚊蠅滋生的亂泥塘,扔滿了各種動物屍體的坑坑窪窪的小湖泊,到處是鹽鹼地和亂墳崗堆積成的荒灘,是老輩人們用小車推,用背蔞背硬是背出了一片平原,背出了千萬畝肥沃土地的地方。

    故鄉是什麼?故鄉是祖輩們留在這一片土地上的靈魂,多少輩的汗水和淚水滋養出了這一塊富饒的土地。這裡埋藏著我們從孃胎裡出來時的衣胎,所以我們無論走多遠,根永遠就在這裡,親割不裂,情扯不斷,所以它就是我們最後一定要歸依的港灣。

    故鄉是什麼?故鄉是誰家裡婚喪嫁娶,不用一聲吆喝,周圍的鄰居們就會聞風而動去義務幫忙,還拿出家裡最好的食物輪流做莊宴請主人家來的客人,是深夜裡小夥伴們頂著星星和月亮到處藏濛濛,而家長也無可奈何的地方,是守在豌豆花正開的田裡,去捕捉從水渠裡龍躍到田裡吃豌豆花的饞嘴的魚,是玩伴們精光著身子,從水渠和排水溝裡前後夾擊,一會兒就摸到用柳條串起來的好多的魚,是爬在榆樹上塞滿在嘴巴里香甜的榆錢,是草垛裡和牛馬棚裡藏著的家雀,是同學們每到農忙時節就去與長輩們一起參加春耕秋收熱鬧的畫面,是做錯了事之後被老師罰站用教鞭敲,被家長到處攆的雞飛狗跳。故鄉就是聞著誰家的飯香就端著空碗往誰家跑,吃的比人家孩子還多的無知的童年。

    故鄉是什麼?故鄉早已存在了夢裡,就如那一顆流星,劃破長空後就寂靜在某一個找不到的角落,只是讓你記得那一瞬的閃亮,在夢中的淚裡時常出現。

  • 10 # 塗之人995

    故鄉——親孃。

    它給你住,給你穿,給你吃,給你喝;它陪你玩耍,伴你長大。除了故鄉,別的地方做得到?

    哪怕你在天涯海角,也會時時想起故鄉的山水、草木,家裡的炊煙;牽掛故鄉的親朋故舊。故鄉好起來,你會由衷的高興;它孬了,你會莫名的悲傷。——這是兒女與父母才會有的情感。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右丞對故鄉的情緒,一直延續著,直到將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的亞馬遜好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