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521164081624

    捨本逐末 shě běn zhú mò 釋義 指人民不務農業而從事工、商。#語本《呂氏春秋.士容論.上農》。後用「捨本逐末」指人不求事物的根本大端,只重視微末小節。 參考: 捨本事末, 捨本問末, 捨本務末, 背本趨末, 棄本逐末, 棄本就末, 捨本理末, 背本逐末, 捨本逐末, 捨本即末, 逐末捨本, 損本逐末, 逐末遺本, 捨本治末, 捨本就末 近義: 本末倒置, 買櫝還珠 反義: 追本窮源 典源說明 「捨本逐末」原作「捨本事末」。「捨本事末」之「本」,原指農事。古時候以農立國,故以農業為本業,以工、商為末業,所以「捨本事末」是指人民不務農而從事於工、商。《呂氏春秋.士容論.上農》一文,講的是當時的農業政策。力陳人民務農對國家的影響,直指人民從事農業就會因生產富足而不肯輕易遷徙。不務農而從事工、商,則農作物產量減少人民就會輕易遷徙,無心安居故土。且民捨本而事末,會變得好耍小聰明狡滑多詐,善於玩弄法律,顛倒是非。後來「捨本逐末」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且多借指不求事物的根本大端,只重視微末小節。另外據《戰國策.齊策四》載,齊國使者對於趙孝威太后見面先問齊國歲收、百姓安好,才問候齊王這件事,感到不滿。於是趙孝威太后回說:「苟無歲,何以有民?苟無民,何以有君?故有問捨本而問末者耶?」意思是:「如果沒有歲收,怎麼會有人民?沒有人民,怎麼會有國君?哪有捨去根本而問旁枝末節的道理呢?」是以人民為根本大端,君主為微末小節。 典源 《呂氏春秋.士容論.上農》1> 三曰:古先聖王之所以導其民者,先務於農民。農非徒為地利也,貴其志也。民農則樸,樸則易用,易用則邊境安,主位尊。民農則重,重則少私義,少私義則公法立,力專一。民農則其產復,其產復則重徙,重徙則死其處而無二慮。民舍2>本而事3>末,則不令;不令則不可以守,不可以戰。民捨本而事末,則其產約4>;其產約而輕遷徙,輕遷徙,則國家有患,皆有遠志,無有居心5>。民捨本而事末,則好智6>;好智則多詐,多詐則巧法令7>,以是為非,以非為是。 註解: 典故或見於《戰國策.齊策四》。 舍:通「舍」,音shě,捨棄。 事:從事。 產約:農作物生產量少。約,減少。 居心:安居鄉土之心。 好智:喜愛耍小聰明。好,音hào。 巧法令:工於玩弄法令。 捨本逐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氣激動就感覺喉嚨裡有什麼東西堵住了喘不過氣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