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酒桌上勸酒,喝酒的人用不能喝酒來推辭,而勸酒的人則會說多喝點慢慢酒量就上來了,那酒量真的能練出來嗎?
6
回覆列表
  • 1 # 天天快樂1462172

    酒量大小是天生的,練是練不出來的。有人天生酒量大,只是沒試過或不愛好,別人甚至連自己也不知道酒量大小。比如某些女士,酒量比有些酒量大的男士都大,但她們平時並不經常喝酒;有人天生酒量小,怎麼練也不會練成酒仙!怎麼煉也就那麼大酒量。

    酒量大小與個人基因、體質有密切關係,尤其是與肝、腎等消化、分解能力密不可分。

    無論你酒量多大,還是少喝為好!道家祖師文子說得好:善遊者溺,善騎者墜。各以所好,反自為禍。

  • 2 # 對視影音

    我首先先申明一點,少喝酒,傷肝。

    個人認為:酒量可以鍛煉出來,但有的人就是喝酒上臉(就是臉發紅),這種人往往是不勝酒力的,在酒桌上勸酒的人,這種人不可交,切記。

  • 3 # 楊醫生閒話健康

    一個人的酒量大小遺傳因素決定85%左右,另15%左右,而由後天培養。

    酒量取決於肝中乙醛脫氫酶的含量,此酶含量大小由爹媽決定,含量越多,酒量越大;後天因素的決定因素是由血管和腦組織的耐受性決定的,耐受力越好,可提升酒量的空間越大。年輕時身強體壯,血管和腦組織耐受性比較好,可以多喝一點,這也正是後天能練出來酒量說法的依據。

    酒的一般透過口腔,食管,胃腸粘膜等吸收到體內各種組織器官中,五分鐘,可在血液中出現,半小時到一小時,血液中酒精濃度達到最高點,兩小時後可全部吸收。

    酒精在人體內氧化和排洩速度緩慢,所以被吸收後,繼續在血液和各組織中,其中腦組織中的酒精濃度是血液酒精濃度的十倍。

    平時人們常常注意到酒精對肝的損傷,須不知,酒精對腦組織的損傷遠遠超過其他器官。酒精性腦病就是酒精對腦嚴重損傷的一種疾病。

    酒醉實際上是身體的一種自我保護,告訴你,不能再喝了,過量的飲酒一定會傷及腦組織。

    我勸各位能喝都無需多喝,不能喝的,就更不需要去提高酒量了,醉就醉了吧,至少少傷肝、腦組織。

    祝大家健康生活!

  • 4 # 生活每一週

    能練出來,就像吸菸一樣,剛學沒多久抽幾支,三五年後一天抽一包多。

    但是,在這裡我要提醒你的是,菸酒要理性消費和使用。能練出來量的人,逞英雄的人,最後都輸了,贏了菸酒,你會輸了肝肺。

  • 5 # 家庭醫生雜誌

    酒量主要受遺傳因素的影響,“練酒量”這種說法並不科學。

    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當乙醇進入身體裡面,透過肝臟中的乙醇脫氫酶氧化作用就會變成乙醛。同時,肝臟裡面還含有一種乙醛脫氫酶,它會把乙醛催化生成乙酸,最後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因此,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的活性如何,決定了人的酒量大小,而這兩者的活性主要由遺傳因素決定。如果乙醇脫氫酶的活性比較高,乙醇一進到身體裡面,馬上就被分解成了大量的乙醛。體內的乙醛不斷堆積,會引起交感神經興奮,也就會表現出“醉酒”的症狀:面紅耳赤、心率加快、面板溫度升高等;但如果身體裡面的乙醛脫氫酶活性也很高,乙醛產生之後,很快就被氧化成為乙酸,不會對神經系統產生毒性影響,這樣的人就算喝酒很多也不會出現酒精過量的症狀,也就是平常所說的“酒量大”。

    平時多鍛鍊酒量,確實有可能會使酒量變大一點,但是效果十分有限。此外,飲酒過量會危害身體健康,一定要適可而止,不要盲目練酒量。

  • 6 # 掙脫枷鎖的囚徒
    酒量到底能不能練出來?

    幾乎所有科普者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高度一致的,那就是:

    酒量大小決定於遺傳,是天生的,後天練是練不出來的。

    理由是:

    體內負責分解酒精的乙醛脫氫酶並不會受底物酒精的誘導而增加活性。

    這,聽上去似乎很是科學。

    然而,答主在這裡說,這個說法錯了。

    酒量的確是可以練出來的。

    練酒量唯一的方法就是多喝。

    為什麼這麼說呢?

    什麼是酒量?

    說酒量是天生的人們,犯的最大的錯誤是把“酒精從體內的消除速度或能力當成了酒量”。

    就是說,他們把酒量的概念弄錯了。

    那麼,什麼是酒量呢?

    以飯量來作簡單類比,酒量應該就是一次能喝的下去,並承受得了的飲酒量。

    這應該沒有異議吧。

    道理很簡單,一個人一頓能吃下去5斤米飯,這就是他的飯量。

    而不能把他一天拉2斤屎,或者消耗3000千卡熱量,當成他的飯量。

    那麼,什麼決定一個人的酒量呢?

    如果身體分解酒精的能力就是酒量,酒量是天生的說法就是科學的

    酒精在體內的代謝已經廣為所知,除了慢速乙醛脫氫酶者(就是喝酒臉紅的人)外,酒精分解的限速步驟是乙醇經乙醇脫氫酶分解成乙醛,即酒精分解速度決定於乙醇脫氫酶的活性。

    這種酶的活性極度容易飽和,只要血液酒精濃度(BAC)超過0.02%,就是酒駕的濃度,該酶活性就飽和,分解速度就被飽和而恆定。因此,在一定濃度範圍內,酒精在體內的分解呈現零級動力學規律,就是說BAC以一定斜率呈直線下降。

    斜率下降率反應的就是乙醇脫氫酶的活性。

    對於一個人來說,這種酶的活性是遺傳決定的。

    不同於很多生物活性酶,乙醇脫氫酶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不會受底物,即酒精的誘導而增加活性。也就是說是一個死腦筋,辦事不懂的迴環。

    看上圖中實測的BAC下降曲線,哦,應該直線有多直。

    一個人,只要沒有明顯的肝病破壞肝細胞,這條直線的斜率幾乎保持一輩子不會改變。

    就是說,一個人分解酒精的能力,不僅是天生的,而且可以保持終生。

    這一點已經獲得很多實驗資料證實。

    然而,這條直線的斜率並非一個人的酒量。

    “海洛因量”都能練,酒量憑什麼不能練?

    我們知道,酒精對身體的作用有兩種效應:

    腦功能抑制的急性效應,和身體組織的生理和病理性效應。

    前者的表現就是達到一定量可以出現醉酒,一個人可以耐受一定酒精量而不醉酒,這個量就是酒量。

    簡單來說,酒量就是能喝下去的酒的量,跟拉屎的量和能量消耗的量無關。

    也就是說,酒量首先反映的其實是腦對抗酒精抑制的能力。

    而一個人的這種能力是隨著暴露量(即喝酒量)而不斷提升的。

    用科學一點的說法,這叫酒精耐受。

    酒精耐受,是指不斷暴露(喝酒)後,飲用一定量的酒精會產生較小的急性效應,如果要想產生與先前相同的效應需要越來越多的酒精量。

    看到“耐受”這個詞,很多人可能會想到毒品也可以出現耐受。

    沒錯,人即使是吸食“毒王”海洛因,可耐受的量也會不斷增大。

    其他,像很多藥物,也都有耐受現象。比如,經常吃安眠藥的人都知道,開始1片就能睡成死豬的強力催眠藥,後來一把同樣的藥品打不動眼皮眨一下——這就是耐受。

    同樣的,腦對酒精的抑制效應也具有很強的耐受力。

    這就意味著,人的酒量是完全可以練的。

    練的方法只有一個:不斷暴露,並不斷增加暴露的劑量。

    就是多喝。

    酒量可以練級的機制

    功能性耐受:

    以上所述,經常喝酒,不斷增加喝酒量,可以誘導腦對酒精抑制的耐受性,這叫功能耐受。

    除了增加暴露,研究發現,還有其他機制可以增加功能性耐受,比如:

    環境依賴性耐受 在同一環境或背景比如相同的音樂下喝酒,喝幾次就可以提升酒量,這種效應被稱為環境依賴性耐受。這種現象在大鼠和人類試驗中都得到了驗證。

    習得性耐受 在酒精影響下,透過任務練習可以加快耐受的發展,稱行為增強(即學習)耐受。這種現象同樣在大鼠和人類試驗中得到了驗證。

    環境無關耐受 研究還發現,即使排除環境因素,其他途徑也可以增加酒精耐受量。一個例子是,成功完成任務後就可以多獲得正面的成果或獎勵,也是影響耐受度形成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你多喝幾杯就可以獲得一大單合同或者獲得升職加薪的機會,在這種預期驅動下,對酒精的耐受度就會提升。

    代謝性耐受

    除了以上功能性耐受,經常喝酒,特別是大量喝酒也可以加快酒精的分解能力。

    雖然,乙醇脫氫酶的活性不受誘導,但是,這並非酒精分解的唯一途徑。

    當BAC達到超過一定濃度,身體會啟動另一條酒精分解途徑,就是肝細胞的CYP2E1途徑。

    研究發現,在僅偶爾大量飲酒的人,CYP2E1僅代謝體內酒精的一小部分酒精。但是,不同於乙醇脫氫酶,CYP2E1這種酶的活性極易受誘導,長期大量飲酒可使CYP2E1活性增加10倍,導致CYP2E1途徑代謝的酒精比例甚至可以超過酒精脫氫酶。

    因此,酒量是完全可以練出來的——這也符合人們日常的基本常識。

    但是,練酒量就是加快自殺速度

    一方面,大量喝酒,就是酒量再大,每次也往往是以醉酒為結局。

    經常醉酒就會增加各種意外和暴力傷害,甚至致死的機會。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酒精對身體的慢性效應,也就是健康危害。取決於攝入體內的總酒精量,與酒精從體內分解排洩的速度無關。

    這種危害是全方位,不再詳細贅述。

    僅說一個事實:

    喝酒,是黃金年齡段人群,也就是勞動力年齡,即16~64歲人口的首位死亡原因。

    更簡單一點說:喝酒就等同於自殺。

    喝酒越多越大,風險越大。

    練酒量就等於加速自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當前教育狀況下,如何做一個陽光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