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要學習生命的重建
-
2 # 我要學習生命的重建
什麼是人的陰暗面,人人都有嗎?
所謂的陰暗心理就是不利於健康的心理。
譬如看到別人好就嫉妒,自我遇事不順,就後悔埋怨,等等。每個人都有陰暗面,只不過有的人顯露多,有的人顯露少,有的人甚至不顯露。
下面我們透過10個發現,揭示了人性中黑暗的一面,為這個問題提供了一些有證據支撐的線索:
我們會認為自己所在的群體是最優秀的
這種公然的歧視的顯著例子來源於一項腦部掃描研究,該研究發現,與地位較高的人相比,一小群學生在看到無家可歸者或吸毒者的照片時神經活動較少。另一項研究表明,反對阿拉伯移民的人傾向於認為阿拉伯人和穆斯林的進化程度低於平均水平。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更重要的是,這種歧視的傾向從很小的時候就顯現了出來——孩子們從5歲起就開始對其他群體的面孔展示出了另類的態度。
我們把歡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2013年的一項研究顯示,我們在4歲的時候就會對他人的痛苦幸災樂禍。而且,如果我們潛意識裡認為這個人活該,那麼這種感覺就會更加強烈。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到6歲時,孩子們會更為明顯地展現出暴力傾向。
我們潛意識裡認為那些遭受不公正待遇的人都是活該
1966年,美國心理學家Melvin Lerner和Carolyn Simmons進行了一項經典的研究,首次證明了這種理念的不幸結果。在此次實驗中,一名女性學習者因為給出了錯誤的答案而受到電擊懲罰。隨後,當其他女性參與者聽說自己將再次看到她遭受懲罰時,尤其是發現自己對她的遭遇愛莫能助時,她們對她的同情大大降低了。從那時起,研究表明,我們就認為窮人、強姦受害者、艾滋病患者等人的遭遇是他們咎由自取,以此來維護我們對公正世界的信念。以此類推,這也可能是我們潛意識裡對富人有著積極看法的原因。
我們心胸狹窄,獨斷專行
如果人們是理性和開放的,那麼糾正某人錯誤信念的直接方法就是向他們展示一些相關的事實。然而,1979年的一項經典研究表明,這種方法是徒勞的——那些強烈支援或反對死刑的參與者完全忽視了那些會削弱他們立場的事實。這似乎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我們認為那些事實會削弱我們的認同感。我們中的許多人對自己理解事物的程度過於自信,當我們認為自己的觀點優於他人時,這會阻礙我們進一步採納不同的觀點。
我們寧願接受電擊也不願把時間花在思考上
2014年一項有爭議的研究證明了這一點。在這項研究中,67%的男性參與者和25%的女性參與者寧願選擇給自己電擊也不願意花15分鐘安靜地沉思。
我們過分自負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我們當中最缺乏技能的人最容易過度自信甚至自負(所謂的達克效應)。這種徒勞無功的自我提升,對我們道德方面(比如我們認為自己多麼有原則、多麼公正)產生了最極端、最不合理的影響。事實上,即使是在押的囚犯也認為自己比普通大眾更善良、更值得信賴、更誠實。
我們道貌岸然
千萬要警惕那些最快、最大聲譴責他人道德缺陷的人——道德說教者很有可能也會有同樣的罪過,但對自己的罪過卻看得輕得多。
回覆列表
什麼是人的陰暗面,人人都有嗎?
所謂的陰暗心理就是不利於健康的心理。
譬如看到別人好就嫉妒,自我遇事不順,就後悔埋怨,等等。每個人都有陰暗面,只不過有的人顯露多,有的人顯露少,有的人甚至不顯露。
下面我們透過10個發現,揭示了人性中黑暗的一面,為這個問題提供了一些有證據支撐的線索:
我們會認為自己所在的群體是最優秀的
這種公然的歧視的顯著例子來源於一項腦部掃描研究,該研究發現,與地位較高的人相比,一小群學生在看到無家可歸者或吸毒者的照片時神經活動較少。另一項研究表明,反對阿拉伯移民的人傾向於認為阿拉伯人和穆斯林的進化程度低於平均水平。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更重要的是,這種歧視的傾向從很小的時候就顯現了出來——孩子們從5歲起就開始對其他群體的面孔展示出了另類的態度。
我們把歡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2013年的一項研究顯示,我們在4歲的時候就會對他人的痛苦幸災樂禍。而且,如果我們潛意識裡認為這個人活該,那麼這種感覺就會更加強烈。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到6歲時,孩子們會更為明顯地展現出暴力傾向。
我們潛意識裡認為那些遭受不公正待遇的人都是活該
1966年,美國心理學家Melvin Lerner和Carolyn Simmons進行了一項經典的研究,首次證明了這種理念的不幸結果。在此次實驗中,一名女性學習者因為給出了錯誤的答案而受到電擊懲罰。隨後,當其他女性參與者聽說自己將再次看到她遭受懲罰時,尤其是發現自己對她的遭遇愛莫能助時,她們對她的同情大大降低了。從那時起,研究表明,我們就認為窮人、強姦受害者、艾滋病患者等人的遭遇是他們咎由自取,以此來維護我們對公正世界的信念。以此類推,這也可能是我們潛意識裡對富人有著積極看法的原因。
我們心胸狹窄,獨斷專行
如果人們是理性和開放的,那麼糾正某人錯誤信念的直接方法就是向他們展示一些相關的事實。然而,1979年的一項經典研究表明,這種方法是徒勞的——那些強烈支援或反對死刑的參與者完全忽視了那些會削弱他們立場的事實。這似乎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我們認為那些事實會削弱我們的認同感。我們中的許多人對自己理解事物的程度過於自信,當我們認為自己的觀點優於他人時,這會阻礙我們進一步採納不同的觀點。
我們寧願接受電擊也不願把時間花在思考上
2014年一項有爭議的研究證明了這一點。在這項研究中,67%的男性參與者和25%的女性參與者寧願選擇給自己電擊也不願意花15分鐘安靜地沉思。
我們過分自負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我們當中最缺乏技能的人最容易過度自信甚至自負(所謂的達克效應)。這種徒勞無功的自我提升,對我們道德方面(比如我們認為自己多麼有原則、多麼公正)產生了最極端、最不合理的影響。事實上,即使是在押的囚犯也認為自己比普通大眾更善良、更值得信賴、更誠實。
我們道貌岸然
千萬要警惕那些最快、最大聲譴責他人道德缺陷的人——道德說教者很有可能也會有同樣的罪過,但對自己的罪過卻看得輕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