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剪梅》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詞人與丈夫趙明誠離別之後,寄寓著作者不忍離別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婦沉溺於情海之中的純潔心靈。
2、《如夢令》創作背景
這首《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是一首追憶詩。她遭受了重大變故,回憶起少時遊玩的情形,那些場景在她的腦海中一再出現,對那些生活的懷念之情與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詩興大發,於是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小令。
3、《一剪梅》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4、《如夢令》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5、《一剪梅》譯文
荷已殘,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蓆,透出深深的涼秋,輕輕脫換下薄紗羅裙,獨自泛一葉蘭舟。仰頭凝望遠天,那白雲舒捲處,誰會將錦書寄來?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歸時候,月光皎潔浸人,灑滿這西邊獨倚的亭樓。
花,自在地飄零,水,自在地漂流,一種離別的相思,你與我,牽動起兩處的閒愁。啊,無法排除的是——這相思,這離愁,剛從微蹙的眉間消失,又隱隱纏繞上了心頭。
6、《如夢令》譯文
依舊記得經常出遊溪亭,一玩就到傍晚,但是喝醉而忘記回去的路。乘舟返回時,迷路進入藕花池的深處。怎樣才能劃出去,拼命地划著找路,卻驚起了一灘的鷗鷺。
7、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章丘(今山東章丘)人。宋代(兩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1、《一剪梅》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詞人與丈夫趙明誠離別之後,寄寓著作者不忍離別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婦沉溺於情海之中的純潔心靈。
2、《如夢令》創作背景
這首《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是一首追憶詩。她遭受了重大變故,回憶起少時遊玩的情形,那些場景在她的腦海中一再出現,對那些生活的懷念之情與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詩興大發,於是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小令。
3、《一剪梅》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4、《如夢令》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5、《一剪梅》譯文
荷已殘,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蓆,透出深深的涼秋,輕輕脫換下薄紗羅裙,獨自泛一葉蘭舟。仰頭凝望遠天,那白雲舒捲處,誰會將錦書寄來?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歸時候,月光皎潔浸人,灑滿這西邊獨倚的亭樓。
花,自在地飄零,水,自在地漂流,一種離別的相思,你與我,牽動起兩處的閒愁。啊,無法排除的是——這相思,這離愁,剛從微蹙的眉間消失,又隱隱纏繞上了心頭。
6、《如夢令》譯文
依舊記得經常出遊溪亭,一玩就到傍晚,但是喝醉而忘記回去的路。乘舟返回時,迷路進入藕花池的深處。怎樣才能劃出去,拼命地划著找路,卻驚起了一灘的鷗鷺。
7、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章丘(今山東章丘)人。宋代(兩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