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840516296421

      太史公自序》是《史記》的最後一篇,是《史記》的自序,也是司馬遷的自傳,人們常稱之為司馬遷自作之列傳。不僅一部《史記》總括於此,而且司馬遷一生本末也備見於此。文章氣勢浩瀚,宏偉深厚,是研究司馬遷及其《史記》的重要資料。

      《自序》歷述了太史公世譜家學之本末。從重黎氏到司馬氏的千餘年家世,其父司馬談重老莊之學術思想,司馬遷本人成長經歷,繼父志為太史公,及其著述《史記》之始末,無不具備於篇中。但作者娓娓道來,錯落有致,累如貫珠。敘寫司馬遷千餘年家世,不過數百字,而系次井然。耕牧壯遊,磊落奇邁的倜儻少年形象躍然紙上。父子執手流涕,以史相托付,場面又何其凝重。草創未就,橫被腐刑,憤懣不平之辭,又使讀者不禁掩卷嘆息。特別是作者用相當篇幅序寫六家的要旨,論道六經的要義,充分而深刻地反映了司馬父子的學術思想。對儒、墨、名、法、道及陰陽六家的分析精闢透徹,入木三分,指陳得失,有若案斷,雖歷百世而無可比擬。

      《自序》明述了作書之本旨,概述了各篇的寫作旨趣。一般說來,書之為序其義有二:一曰,序者,緒也,所以助讀者,使易得其端緒也。二曰,序者,次也,所以明篇次先後之義也。《自序》可以說是兼此二義。推本春秋,考信六藝,這一宗旨或殿於卷末,或冠於篇首,反覆述明;又分別標明諸篇小序,申明為某事作某本紀,為某事作某年表等等,全書綱領體例,《自序》中莫不燦然明白。讀者在讀《史記》之前,須將《自序》篇熟讀,深沉有得,然後可讀諸紀、傳、世家;讀紀、傳、世家若不得其解,仍須從《自序》中求得。這實乃司馬遷在教人讀《史記》的方法。其體制如《周易》的《繫辭》,《毛詩》的《小序》,皆關係到一書的體要。清人牛運震曾評價:“《自序》高古莊重,其中精理微者,更奧衍宏深,一部《史記》精神命脈,俱見於此太史公出格文字。”(《史記評註》)

      《史記》自《黃帝本紀》起百三十篇,合而論之,總是一篇。篇終必須收束得盡,承載得起,意理要包括得完,氣象更要籠罩得住。《史記》的最後一篇以自序世系開始,逐層卸下,中載六家、六經兩論,氣勢已極隆,後又排出一百三十段,行行列列,整整齊齊,最後又總序一百三十篇總目,其可謂無往不收,無微不盡。其文勢有如百川匯海,萬壑朝宗,難怪乎後世之學士文人有望洋向若之嘆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朋友說早飯吃香蕉等水果對胃非常不好,這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