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闊天空詩酒花
-
2 # 種馬213
邏輯最大的貢獻是給了三體和人類相對平等交流的50多年時間,因為科技相差巨大,尤其智子的存在真正的平等不存在的,透過兩個文明全面的交流,雙方都實現了科技進步,尤其三體更是社會和科技都實現了爆發是增長,學會了戰略,實現了光速航行,人類則得以存活和發展了眾多科技,包括引力波和中微子的應用,包括智子隔離倉的開發,包括後期光速引擎的開發(理論都是人類自己建立的,雲天明只是給確定了最終發展方向,就好比丁儀在聚變開發中的作用)都是這時間打下的基礎。所以三體敬畏羅輯也不光是因為他的威懾力,在三體社會中對羅輯可能有另一種意義上的尊敬,崇拜和感激情緒存在,可笑的是在人類自己這邊卻。。。。
-
3 # 流猩花猿
縱觀人類文明史,他的勝利無人能及,三體人最尊敬的地球人就是邏輯啦。是他把地球和三體之間達到平衡,才有了威懾紀元的繁榮,和平,對兩個世界影響 都是巨大的
大愛羅輯,不請自答。
曾經有一個調查,問《三體》裡面的人物,你最喜歡哪個。候選人很多,章北海、維德、雲天明等等當然都在其中。我毫不猶豫地選了羅輯。
一、先看看羅輯和其他人物有什麼不同。
章北海:
人人都說他才是真正的“面壁者”,以一己之力隱瞞了全人類,最終為人類保留了一支生命的火種。
章北海出色的地方,不僅在於他出類拔萃的偽裝和執行能力,更在於他無比超前的認識和思維。這一點,在章北海劫持“自然選擇號”逃亡之後,與亞洲艦隊司令官以及東方延緒的對話可謂表現得淋漓盡致。當全人類都為科技進步而狂歡,沉浸在人類必勝的幻象中時,只有他堅定不移地相信人類正奔向末路。而事實證明他對了。
星艦地球成立之後,他又敏銳地第一時間意識到黑暗森林法則,並且用自我犧牲的方式,迫使星艦人類迅速接受黑森法則,演化成生存所必須的“黑暗的太空新人類”。
在我看來,章北海和羅輯其實很像,都有堅定的信仰、出色的偽裝、一人對抗全世界的勇氣。在那個喜愛人物的調查中,如果沒有羅輯,我會選擇章北海。但章北海有一個缺陷(其實是作者塑造人物的侷限):“完美”得有點遙不可及,從始至終都是單一的性格和氣質,缺少變化。他彷彿是註定的英雄,一切都是自己主動選擇,沒有“接地氣”的感覺。
維德:
維德的堅定比起章北海有過之而無不及,只是他的“前進,前進,不擇手段地前進”是寫在明面上的。處在地球岌岌可危的亂世,他是英雄(雖然沒有成功),但如果處在和平時代,他絕對是反人類的惡棍無疑。
最關鍵的,維德也是一個從始至終沒有改變過“人設”的人物,強硬如鐵,無法讓人產生親切感。他也是一個完全自主決定人生的人,給人的感覺就是,他做什麼選擇,承擔什麼後果,他都心中有數並且堅定無比,旁人不必替他感慨,他什麼都不在乎。
雲天明:
我覺得,三體英雄中,最極端的就是雲天明瞭。他的人生分為前後兩截,前一截悲情之極,後一截神奇之極。總之就是很極端,加上一出場就遠離地球了,事實上成為了和地球人類距離最遠的人,也最具備神秘感,因此對他抱以什麼感情似乎都不夠準確。
有一個情節讓我印象深刻:
雲天明和其他階梯計劃的候選人一起宣誓時,別人都宣誓效忠人類,唯有云天明說:
“我不宣誓,在這個世界裡我感到自己是個外人,沒得到過多少快樂和幸福,也沒得到過多少愛,當然這都是我的錯……“但我不宣誓,我不認可自己對人類的責任。“我想看看另一個世界。至子是否對人類忠誠,要取決於我看到的三體文明是什麼樣子。”雲天明的發言被認為是成功迷惑了智子,但我覺得,那一刻雲天明說的未嘗不是真話。畢竟他一開始也只是一個普通人,驟然面對心愛的人的“出賣”,很容易導致對全人類的失望。但後來後來雲天明給人類傳遞了重要資訊,我覺得這背後的故事很複雜。誰也不知道雲天明在三體世界遭遇了什麼,他又是如何變成一個關鍵人物的。能夠有傳遞資訊的機會,說明三體對他不錯,既然三體對他不錯,地球對他不好,為什麼他要背叛三體?僅僅因為心中依然熱愛地球,依然愛著要他為地球獻身的程心?
不可能那麼簡單。也許雲天明是唯一一個有辦法同時拯救地球和三體的人。但由於書裡對他語焉不詳,讀者只能猜測了。
基於這種神秘感,雲天明的角色也不可能讓人覺得很親切。
唯有羅輯,出場時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學術混混,胸無大志,玩世不恭,得過且過,結果莫名其妙成了面壁者,再後來又成為執劍人,最後成為地球文明的“守墓者”。從一開始努力用小聰明和世界周旋,試圖擺脫這種強加給他的責任和命運,到後來明白真相後痛苦、無奈,不得不接受,再到後來主動約束自己的人生,成為書中堅守到最後的孤獨智者,羅輯的人生經歷可以說是普通人能夠想象到的最真實的“平民英雄”,當然是最容易引起共鳴的。
二、來看看羅輯這一生都經歷了什麼。
羅輯的經歷很感人,有兩個原因。第一是他的被動,從不情不願到主動承接,過程很有說服力。第二是在他被動成為救世主的過程中,人類施予他的不公。兩相對照,凸顯了智慧個體的力量和愚妄群體的悲哀,以及智慧個體的悲哀和愚妄群體的力量(這句話沒問題,請往下看)。
縱觀羅輯的一生,他都做了什麼,遇到了什麼,人類如何對他,而他又是如何迴應的:
1.本來是普通人一個,偏偏被選中成為冥冥之中的地球英雄。——他招誰惹誰了?為什麼不能讓他好好地當一個普通人?他根本不想當英雄的好吧?
2.為了迫使他工作,把他的妻子和孩子帶走。——對一個普通人來說,這樣做很殘忍不是嗎?
3.羅輯終於悟出黑暗森林法則,並且做了發射“咒語”的試驗。冬眠之後一覺醒來,他幾乎已被人類遺忘。——有了新的“成果”就忘了曾經的付出者了,人類就是這樣的。
4.“咒語”生效,羅輯被奉為救世主,妻兒團聚的計劃被迫推遲。——明明已經開開心心準備當回普通人了,這下再次身不由己被拱上臺。
5.在人類不允許發射“咒語”的約束下,羅輯無法有效工作,又不被允許不工作,結果因為沒有工作成果,被人類唾棄。——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人類就這德性。
6.利用雪地工程偷偷建立起威懾,成功阻止了三體的進攻,再次成為救世主。——過程好辛酸。羅輯這一招真是以命相搏,而人類只是輕飄飄地狂歡一把,彷彿羅輯做出這種成果是理所當然的,而之前對他的種種不公是可以忽略的。
7.短暫的相聚之後,妻兒再度離去。威懾裝置誰也不願接手,最後還是交給羅輯。他成為孤獨的執劍人,守在長久的威懾裝置旁,一呆就是54年。——功成卻不能身退,反而徹底賠進去一生,羅輯到底招誰惹誰了?
8.長久的威懾帶來長久的和平,人類卻不滿足,只覺得時刻處在同歸於盡的恐怖威脅中,羅輯的形象在時光流逝中由救世主變成獨裁者和戰爭罪犯。——無知又貪婪,自己找不出比威懾更有效的方法,就責怪發明這個方法的人,這是人類獨有的壞毛病。
9.執劍人更換,三體進攻,地球淪陷。羅輯的去向沒有交代,但顯然地球人不能把他怎麼樣,三體人也似乎特別優待他。——有時最懂得惺惺相惜的,不是同胞,反而是敵人。智子就一直不吝惜表達對羅輯的尊重。
10.星艦人類發射了引力波,威懾啟動,三體人逃亡,臨走前羅輯從智子口中問到了一個非常關鍵的資訊:黑暗森林打擊是有辦法避免的。——在場的還有程心,程心在書中代表“人性”,她什麼都沒問到,反而是羅輯一下子就擊中了問題的核心。從這個角度來說,羅輯又一次成為救世主。
11.人類一次又一次錯過避免黑暗森林打擊的正確路徑,最後的末日終於來臨。程心和艾AA在冥王星上見到羅輯,他已經是地球博物館的館長,兩百多歲的老人,致力於用最長久的方式儲存地球文明。——羅輯其實一生都在為地球文明、地球人類工作。
12.羅輯送走程心和AA,並且把“星環號”是光速飛船的秘密告訴了她們,同時也讓程心知道,地球毀滅的根本原因正和她有關。交代完一切,他從容走進博物館,等待二維化的到來。——羅輯洞察一切,但是並不去改變。或者說,他努力改變的,不是他自己的命運,而是人類整體覆滅的命運。
羅輯也是很悲催的,他一生都沒得選。或者說,有得選,但是他的選擇總是不為世人所理解:
當他想好好做普通人的時候,人們總是要逼迫他去當救世主;
當他犧牲自身的一切,自動擔負起守護地球的責任時,人們又逼迫他離開,讓他的心血白費。
三、說說羅輯對愛和責任的理解,以及他的兼具理性和感性
羅輯卸任執劍人的時候,已經是一位101歲的沉默老者。
就這樣,羅輯與三體世界對視了五十四年,他由一個玩世不恭的人,變成一位面壁五十四年的真正面壁者,一位五十四年執劍待發的地球文明的守護人。這五十四年中,羅輯一直在沉默中堅守,沒有說過一句話。事實上,如果一個人十至十五年不說話,他將失去語言能力,雖能聽懂但不能說了。羅輯肯定已經不會說話了,他要說的一切都在那面壁的炯炯目光中。他已經使自己變成一臺威懾機器,一枚在半個世紀的漫長歲月中每一秒都一觸即發的地雷,維持著兩個世界恐怖的平衡。畏懼羅輯的不僅是三體,還包括人類。書中那句話讓人無語感慨:
人類不感謝羅輯。處於和平太久的人類已經忘了現在的和平局面正是羅輯製造的,反而責怪羅輯在他們頭上懸著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執劍人交接的一刻,人類還準備以“世界滅絕罪”之名逮捕羅輯。
羅輯並不理會,徑直走了。當然,也沒有人敢攔他。
再後來,羅輯出現在與智子的對話中,為人類問到了關鍵的資訊:黑森打擊可以避免。
羅輯最後出現時,已經是書的末尾,太陽系正在二維化中。羅輯送走程心和艾AA,使她們成為太陽系這場浩劫中唯一的兩名倖存者。他本來有機會一起離開,事實上“星環號”設定的真正指揮者是他。但他選擇獨自留在冥王星,和地球文明一同毀滅。
羅輯這一系列舉動說明了什麼?
說明他是理性的。從悟到黑暗森林法則那一刻起,他就看到了註定的結局。他其實並不在乎個人的生死存亡,所以他一開始就是玩世不恭,後來又一再放棄逃生的機會。生存,對他個人來說,並不重要。
但他又不完全是理性的。他非常清楚人類的忘恩負義、無知短視,也清楚人性的弱點最後將為人類帶來怎樣的後果,更清楚憑藉個人的力量,他沒辦法改變。但他還是堅守著,不像章北海那樣帶人離開,也不像維德那樣對抗到底。他就像一名老父親,面對不懂事的孩子,不離不棄,一忍再忍,不指責,不對抗,只在一旁默默做著自己的事,隨時準備彌補孩子闖的禍。直到最後再也無法彌補時,用盡力氣把傻孩子送到安全的所在……
他不是天生做大事的人,比如維德;他也不是天生要當英雄的人,比如章北海;他更不是命運安排的神蹟,比如雲天明。他就是一個普普通通想過自己普通日子的人,結果有意無意地過了如此豐富的一生。這樣的羅輯,不是和我們普通人最為接近麼?
《三體》第三部,其實已經在探討人性的好壞與利弊。維德是“獸性”的代表,雲天明是“神性”的代表,章北海是“先知”的代表,表面看,他們都和代表脆弱“人性”的程心對立。但是羅輯的存在,卻給了“人性”最後一絲希望。我想,書中安排最後逃生的是程心,而且是由羅輯送走她,應該也有這一層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