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中生物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未能打破國軍第五次圍剿,被迫長征。離開中央蘇區時中央紅軍約八萬多人,到達湘江遭到白崇禧所屬桂軍頑強阻擊,經血戰我英勇紅軍突破了湘江,但兵力銳減到了三萬人。就是這樣一隻被所謂破敗之師隨後戰遵義四渡赤水巧渡金沙強渡大渡河爬雪山過草地完成了舉世無雙的萬里長征。

    綜上,部隊傷亡超過三分之一後,可以像紅軍那樣轉敗為勝打下江山。也可以是國軍由盛而衰,由衰而敗,由敗而亡。關鍵是部隊由誰領導。

  • 2 # 記錄歷史人生

     這個戰鬥力是按照滿員計算,比如你是一個百連,就是連級戰鬥力,如果傷亡三分之一隻能算排級戰鬥力了。兩者的戰鬥力天差地別,一個連級戰鬥力單位在預設陣地可以頂住2-3個連級戰鬥力單位強攻,而一個排級戰鬥力單位面對同度樣兵力則全軍覆沒,這些東西指揮員都要考慮到。  內當一次戰鬥傷亡率達到60%以上喪失戰鬥力,退出或投降(解放軍除外,條令沒有規定投降,也沒有成建制投降的先例)進攻戰鬥和防禦戰鬥不同,進攻時三分之一為主突力量,分撥次,二梯隊人數三分之一防禦戰斗的預備隊容較少三分之一以下,通常團為一個加強連沒有硬性規定

  • 3 # 使用者屈之子

    這是戰場上經常出現的情況,視戰局態勢而定。

    首先判斷對方戰損程度,如情況與己方相似,則堅定決心,兩軍相遇勇者勝。這是死戰。堅持,再堅持,勝利往往岀現在最後一分鐘。如撤退,三分之一的傷亡率會使倖存者信心受挫,退卻變成潰敗。

    如果戰前情報有誤,對方實力明顯強於己方,再進攻、再繼續戰鬥下去已是雞蛋碰石頭、飛蛾撲火。應及時調整,留下打阻擊的掩護力量,其餘果斷撤退。這是止戰。

    歷來戰爭的勝負,都不會以雙方的絕對人數來定。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以一勝十的戰例不在少數。戰場上,士氣、裝備、環境、指揮、局勢等,都左右著勝敗;戰鬥的意志力和頑強性更是非常重要,缺一不可。敢於迎擊強敵,敢於破釜沉舟,敢於爭取最後的勝利。這是決戰。

  • 4 # 騰飛侃侃

    首先我們要明確"傷亡"這一詞的具體含義,簡單說就是投入作戰後一個戰鬥單位的受傷和陣亡士兵的合稱,大致分為:陣亡、受傷、失蹤、被俘等。決定部隊是否還有戰鬥力的標準,客觀來看有兩點:1是否還有成建制投入作戰的兵力;2是否還有支撐繼續作戰的火力和補給,另外還有一些主觀要素,如指揮官的意志、官兵素養、部隊組織性和紀律性等。當一支部隊傷亡達到三分之一時,照顧傷亡及後勤等就需要約三分之一,剩下的人員,基本上就沒有多少戰鬥力了,所以不建議參戰部隊繼續進攻了。比如二戰期間蘇軍一個完整步兵師有9000多人,但投入作戰後實際參戰的一線戰鬥人員數量往往只有全師人員的一半多點。蘇軍步兵師一般下轄三個步兵團,還有炮兵旅(配備常規火炮)、工兵營、自行火炮營、通訊營等專業分隊,這些單位一般情況都無法直接投入一線作戰,一旦參與直接戰鬥的步兵和裝甲兵種遭受嚴重損失,那麼這個師的戰鬥力也就基本喪失了。

  • 5 # 小嚴說歷史

    認定喪失戰鬥力

    部隊傷亡三分之一,除去照顧搬運傷員以及其他後勤兵,能戰之兵已經不足三分之一了,也就是已經失去了戰鬥力。這個戰鬥力是按照滿員計算,比如你是一個連,就是連級戰鬥力,如果傷亡自三分之一隻能算排級戰鬥力了。兩者的戰鬥力天差地別,一個連級戰鬥力單位在預設陣地可以頂住2-3個連級戰鬥力單位強攻,而一個排級戰鬥力單位面對同樣兵力則全軍覆沒,這些東西指揮員都要考慮到的。

  • 6 # 歷史書先生

    在古代,軍隊傷亡超過1/3,一般都會戰敗和潰逃。在現代,特別是東方,由民族主義武裝起來的軍隊,即使傷亡超過1/2,也能夠堅持戰鬥。

    其差別,是由於

    軍隊的組織程度由弱變強,單兵作戰和補給能力增強,軍隊知識水平大幅上升,大量的知識分子成為軍隊的領導力量,甚至充實基層軍官階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那麼多人買寵物狗卻不願意收養流浪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