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早年的生活就一直籠罩在天花的陰影之下,他出生沒有多久,正趕上天花大流行。不得已之下,由其乳母抱出紫禁城,寄住在西華門外的一座宅邸(雍正時改為福佑寺)中“避痘”,可以說長期得不到父母之愛。兩歲那年,他仍然沒有躲過痘魔的侵害。
好在,有乳母—正白旗漢軍包衣曹璽之妻孫氏的悉心照料,康熙硬是從天花的魔掌掙脫出來,只是臉上留下了不甚雅觀的點點痕跡。這次與痘魔的“親密接觸”,給康熙幼小的心靈留下了永遠無法消除的陰影。據《聖祖廷訓格言》中記載,康熙在其晚年曾說:“聯幼年時未經出痘,令保姆護視於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歡,此聯六十年來抱歉之處。”
躲過天花的災難之後,幼年康熙搬回了紫禁城,但天花的陰影仍時時籠罩在他的周圍。由於天花連年爆發,深宮中也常常處在人人惶恐的狀況之中。如果宮中有人得了水痘,父皇順治等就會出宮“避痘”。如果城中有水痘病人,四周則用繩子圍起來,誰也不準隨便接近,即使是集恩寵於一身的皇子也不得四處走動。童年的活動天地因為天花的肆虐而被禁錮在很小的範圍之內,這些驚恐與動盪的灰暗記憶填滿了幼年康熙的夢魔。
然而,何其幸運的是:康熙很小就已出過天花,並且有幸存活下來,而且以後永遠不用擔心再會得上天花。於是,天花讓康熙登上了多少人夢寐以求的金奎寶座。
康熙登基之後,幼年的慘淡經歷使其深深明白天花對大清王朝的威脅。在總結了前人防痘經驗的基礎上,他開始由過去被動防禦而轉為主動出擊防治天花。在康熙的倡導推動之下,清朝天花防治開始走向科學化與系統化的道路。他在太醫院下專門設立了痘診科,並在普天之下廣徵名醫。
北京城內還設有專門的“查痘章京”,負責八旗防痘事宜,可見,康熙將這件事情是當成一件大事來抓的。康熙皇帝十分重視對傳統隔離防痘方法的繼承,並在實施中不斷有所創新。最著名的一例就是避暑山莊的選擇與蒙古各部落首領圍班制度的建立。
這件事得從順治時代說起,由於天花的流行,清初很長一段時間蒙古草原各部人覷制度受到了嚴重的挑戰。由於蒙古首領多為“生身” (即沒有患過天花),為避免傳染起見,順治消極地多年不接見來京的外藩首領,後來又規定沒有出痘的蒙古王公也不許人京勤見皇上。
康熙初年,這個規定仍然存在。據史書記載:康熙對於一些元旦來朝的外藩蒙古首領們自稱已出過痘一事,表示擔憂。康熙十年(1671)十二月二十七日,他降諭理藩院:“凡元旦來朝外藩王等,雖雲已經出痘,聯猶慮之。伊等所云出痘,信耶?疑耶?”
康熙十六年(1677)出巡塞北的途中,在熱河發現了一個理想的避暑地方,決定在此建立一個避暑避痘的行宮。隨即,康熙皇帝規定:以後凡是沒有出過痘的蒙、藏、回、維等上層貴族,想要勤見皇帝,可以在每年七月到熱河,九月隨皇帝入圍場秋狩,同時勤見皇上。這真是一個絕妙的辦法,因為天高氣爽的秋天人勤,既避開了痘疫發作期,同時也達到了親合少數民族各藩的目的。
康熙早年的生活就一直籠罩在天花的陰影之下,他出生沒有多久,正趕上天花大流行。不得已之下,由其乳母抱出紫禁城,寄住在西華門外的一座宅邸(雍正時改為福佑寺)中“避痘”,可以說長期得不到父母之愛。兩歲那年,他仍然沒有躲過痘魔的侵害。
好在,有乳母—正白旗漢軍包衣曹璽之妻孫氏的悉心照料,康熙硬是從天花的魔掌掙脫出來,只是臉上留下了不甚雅觀的點點痕跡。這次與痘魔的“親密接觸”,給康熙幼小的心靈留下了永遠無法消除的陰影。據《聖祖廷訓格言》中記載,康熙在其晚年曾說:“聯幼年時未經出痘,令保姆護視於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歡,此聯六十年來抱歉之處。”
躲過天花的災難之後,幼年康熙搬回了紫禁城,但天花的陰影仍時時籠罩在他的周圍。由於天花連年爆發,深宮中也常常處在人人惶恐的狀況之中。如果宮中有人得了水痘,父皇順治等就會出宮“避痘”。如果城中有水痘病人,四周則用繩子圍起來,誰也不準隨便接近,即使是集恩寵於一身的皇子也不得四處走動。童年的活動天地因為天花的肆虐而被禁錮在很小的範圍之內,這些驚恐與動盪的灰暗記憶填滿了幼年康熙的夢魔。
然而,何其幸運的是:康熙很小就已出過天花,並且有幸存活下來,而且以後永遠不用擔心再會得上天花。於是,天花讓康熙登上了多少人夢寐以求的金奎寶座。
康熙登基之後,幼年的慘淡經歷使其深深明白天花對大清王朝的威脅。在總結了前人防痘經驗的基礎上,他開始由過去被動防禦而轉為主動出擊防治天花。在康熙的倡導推動之下,清朝天花防治開始走向科學化與系統化的道路。他在太醫院下專門設立了痘診科,並在普天之下廣徵名醫。
北京城內還設有專門的“查痘章京”,負責八旗防痘事宜,可見,康熙將這件事情是當成一件大事來抓的。康熙皇帝十分重視對傳統隔離防痘方法的繼承,並在實施中不斷有所創新。最著名的一例就是避暑山莊的選擇與蒙古各部落首領圍班制度的建立。
這件事得從順治時代說起,由於天花的流行,清初很長一段時間蒙古草原各部人覷制度受到了嚴重的挑戰。由於蒙古首領多為“生身” (即沒有患過天花),為避免傳染起見,順治消極地多年不接見來京的外藩首領,後來又規定沒有出痘的蒙古王公也不許人京勤見皇上。
康熙初年,這個規定仍然存在。據史書記載:康熙對於一些元旦來朝的外藩蒙古首領們自稱已出過痘一事,表示擔憂。康熙十年(1671)十二月二十七日,他降諭理藩院:“凡元旦來朝外藩王等,雖雲已經出痘,聯猶慮之。伊等所云出痘,信耶?疑耶?”
康熙十六年(1677)出巡塞北的途中,在熱河發現了一個理想的避暑地方,決定在此建立一個避暑避痘的行宮。隨即,康熙皇帝規定:以後凡是沒有出過痘的蒙、藏、回、維等上層貴族,想要勤見皇帝,可以在每年七月到熱河,九月隨皇帝入圍場秋狩,同時勤見皇上。這真是一個絕妙的辦法,因為天高氣爽的秋天人勤,既避開了痘疫發作期,同時也達到了親合少數民族各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