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是心月吖
-
2 # 若樸先生
當然是裡面的一種“氣”了!孟子說“吾善養吾浩然之氣”,魯迅先生的作品裡面也是有一股氣貫穿了全文的,那就是對國民性的批判!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這股氣也是文章中最有力量的部分,振奮人心。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
3 # 雲遊天下山水間
魯迅的小說《吶喊》、《彷徨》,其實是魯迅寫得最好的,卻是不為人注意的《故事新編》,這篇薄薄的集子,夠編劇們學一陣的。
魯迅的《野草》是中文寫就的最好的散文詩,自有“散文詩”這一題材以來,無出其右。
魯迅的主業是雜文,雜文寫得最有味道的是中早期,《墳》是魯迅思想的發軔點,也是他的一個高峰,說到打筆帳,首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中的文字,真是不愧紹興師爺刀筆吏之名。那些諷刺筆墨,讀來真令人真暢快……
-
4 # 貳讀
魯迅作品好的地方很多,不能一一分析,選一個點。
我認為魯迅作品裡面對人性的剖析是非常非常好的。舉兩個比較經典的案例:《孔乙己》和《阿Q正傳》。
先看《孔乙己》:
開頭就說到,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站著喝酒的是什麼人呢?做工的人,也就是打工的,傍晚散了工,花四文錢,買一碗酒,靠櫃外站著,熱熱的喝了休息。這些都是底層的百姓,生活質量不高,靠出苦力賺錢餬口。
而穿長衫的是什麼人呢?
只有穿長衫的,才踱進店面隔壁的房子裡,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穿長衫的,是一群有身份地位的人,他們也有錢,可以進店裡坐下,喝酒吃菜。頗有股“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味道。
這樣,一個初步的孔乙己形象就出來了,穿長衫,但卻站著喝酒,貌似是個有身份有文化的人,但卻窮困潦倒,讓大家一下子有了興趣進一步探究原因。
接下來是對他的形象描寫: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鬍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髒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他對人說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一個邋遢的、穿長衫的、滿臉亂糟糟鬍子、滿口之乎者也的形象。
要酒的時候也非常有動作感,“排出九文大錢”,面對大家的普通嘲笑,他置之不理,但如果大家說他“偷”,他便漲紅了臉,“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麼?”著急辯解。
說明對自己讀書人的名聲還是很在意。
他對自己的定位,是個讀書人。後面又交代了他的背景,讀過書,但沒進學,又不會營生,所以愈來愈窮。
他還愛顯擺:“茴字有四樣寫法,你知道麼?”
消失了一段時間之後,孔乙己又以另外一個形象回來了:
臉上黑而且瘦,已經不成樣子;穿一件破夾襖,盤著兩腿,下面墊一個蒲包,用草繩在肩上掛住;說話聲音極低:“溫一碗酒”。給錢的動作是:從破衣袋裡摸出四文大錢,放在我手裡。
這是大家非常喜歡的一個形象:愛慕虛榮、愛顯擺、死要面子、沒真本事卻又不務實。經常被大家拿來修改一下調侃某人某事。非常經典。
當然,作者本意是為了諷刺社會及各種不良風氣。
再一個就是《阿Q正傳》裡面的阿Q。
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這個阿Q精神。簡言之,是使用精神勝利法進行自我安慰,或者即刻忘卻。
被人打的時候就想:“我總算被兒子打了,現在的世界真不像樣……”於是也心滿意足的得勝的走了。
阿Q同樣是一個不學無術,但又愛要面子的人。欺軟怕硬,任何事都要比較一下,甚至捉個身上的蝨子,都得比一比誰的更大,比不過就自己恨恨的罵,自以為能打過人家,卻被輕易的收拾,然後就“‘君子動口不動手’!”阿Q歪著頭說。
被欺負完了,自我精神療法治好之後,看到小尼姑,又開始騷起來:“我不知道我今天為什麼這樣晦氣,原來就因為見了你!”他想。
欺負完了小尼姑之後,阿Q就飄飄然的似乎要飛去了。
之後又開始想女人,找到趙太爺家吳媽,“我和你睏覺,我和你睏覺!”阿Q忽然搶上去,對伊跪下了。
等等等等,介於篇幅,不多說了有興趣的大家自己去看吧。
魯迅對人性的剖析,當真厲害。
以上
感謝閱讀。
-
5 # 子衿1248525179
魯迅先生作品最精彩的地方是寫人性,他是中國第一個用現代的心理分析學原理以白描手法刻畫封建末期,墮落的清末民初華人精神狀態。孔乙子與阿Q分別代表著窮困潦倒文人與市井流民的真實狀態。
僅以這兩篇,魯迅先生都是近現當代文壇最高峰的那個。他對封建社會墮落的精神實質的批判,至今無有其右。
-
6 # 爻書書
魯迅原名周章壽,後改名周樹人。是清末民初時代需要的人。前兩天看了《朝花夕拾》就這本而言。魯迅的文筆在當下時代而言並沒有多高明。但裡面的故事性和對當代社會的批判性具有價值。當時那個時代需要一個人來揭露令人髮指的生活,需要有人來發聲向整個民國吶喊。在人民心中他掀起的熱血起到了非常強的作用。魯迅的文學價值是在於說了很多話,影響了很多人。這是一個偉人才能做到的事情。魯迅是一個很皮的人,是對全天下進行諷刺而後嗤之以鼻。不得不說,這樣的膽氣還是很少的,雖然魯迅一直說自己很膽小。
這裡多說一嘴,也許有能耐的人一窩一窩的生。周樹人哥三個。周作人,周建人。這三個人每個人都是青史有名的人物。有空可以看一看。
關於魯迅的文學最好的是他的社會煽動性。會引起當時年代的共鳴。這是魯迅特有的特點。也是一個關鍵點。文學價值在於傳播,民國時代傳播資訊並不便利,一般透過報紙來進行宣傳,魯迅的文章是一大特點,他的文兒放在那一版的報紙上都會引起轟動。這也是當時魯迅為什麼那麼有錢的原因。 -
7 # 慈雲祥
魯迅的作品言簡意賅,有很多精彩之處。
魯迅寫小說,單刀直入,直扣主題。沒有一個字是多餘的。
請看他的《阿Q正傳》。一開篇就說:“我要給阿Q做正傳”,已經不止一兩年了。但是,一面要做,一面又要回想,這足見我不是一個“立言”之人。
-
8 # 老邪57
魯迅的作品,寫各種人物,都描寫的活靈活現,個性分明,寫風景,各個地方,都寫的好象身臨其境,非常接當時的地氣。
-
9 # 情棋書畫
作為二十世紀中國最偉大的文學家,名至實歸!其文學作品寫得好的地方太多,鑑於每個人的看法不同,這裡只能擇要概括一下我的觀點。
1、思想深刻,第一次在《狂人日記》裡提出“禮教吃人”的概念,可謂一語驚醒夢中人。揭示了封建社會君主專制制度下吃人的本質。第一次在《阿Q正傳》裡概括了華人的民族劣根性,如“精神勝利法”“欺負弱小”第一次提出“奴性”等觀點。
2、語言藝術到了極致,《朝花夕拾》中語言淡而有味,順手拈來皆成妙筆,兒時的童真、童趣盎然,語言美與哲思美相得益彰。 散文詩《野草》給人以不一樣的美感,是美學意蘊極強的佳品,如,“我家後院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也是棗樹。”意蘊深遠幽長。他的雜文如匕首投槍,犀利無比,現代文學史上的大家差不多都被他罵過,他以一對多大獲全勝。
3、他關注農民、關心婦女兒童。對阿Q式的農民、閏土式的農民給予了同情與悲閔。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我覺的作家就應該關注人民,他關注自由戀愛,很早就回答了娜拉走後怎麼樣的問題。《傷逝》即為關注自由戀愛的小說。
4、他塑造了經典的人物形象,在這些形象上凝聚了對社會問題的思考,阿Q、孔乙己、祥林嫂、魏連殳、閏土、迅哥兒等,每個形象都入木三分。
5、他的《故事新編》將古人拿來注入了現代社會的氣息,非常有趣。其中影射的部分內容詼諧幽默,如《奔月》中的后羿與徒弟“齧鏃法”的傳授保留。《釆薇》裡面的伯夷叔齊也很有意思。在順手挖苦之餘都有思想上的深刻剖析。
-
10 # 曉曉vicky
魯迅先生除了小說外,寫得最好的就是他的雜文了。他的雜文針砭時弊、入木三分,對人性的軟弱和社會的黑暗揭露得最為徹底。
▼ 魯迅先生勸導青年人:
“願中國青年都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魯迅先生希望青年人能夠早日清醒,擺脫事事與我無關的冷漠,積極地參與到社會建設中,畢竟這個社會不是統治階級的社會,他是廣大勞苦大眾的社會,這個社會需要的是廣大底層人民去建設。
▼ 魯迅先生對於家庭教育的觀點:
他說:“中國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兩種法。其一是任其跋扈,一點也不管,罵人固可,打人亦無不可,在門內或門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網的蜘蛛一般,立刻毫無能力。其二,是終日給以冷遇或呵斥,甚於打撲,使他畏葸退縮,彷佛一個奴才,一個傀儡,然而父母卻美其名曰聽話,自以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他們外面來,則如暫出樊籠的小禽,他決不會飛鳴,也不會跳躍。”
這段話可以說是道出了中國家庭教育的弊端,放到今天同樣具有現實意義。如何教育孩子,是每個家庭最重要的問題,魯迅先生這段話非常有啟示意義。
▼ 魯迅先生對於人性和低階趣味的批判:
他如此寫到:“一見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體,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雜交,立刻想到私生子。華人的想像惟在這一層能夠如此躍進。”
魯迅先生對於人性的劣根和道德的虛偽性可以說批判的十分精準和尖刻,他的雜文類似的句子很多,就算在現今社會,也不過時。
回覆列表
《朝花夕拾》是魯迅所寫的唯一一部回憶散文集,原名《舊事重提》,一向得到極高的評價。作者說,這些文章都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回憶文”。本書為魯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憶散文的結集,共十篇。前五篇寫於北京,後五篇寫於廈門。最初以《舊事重提》為總題,陸續發表於《莽原》半月刊。1927年7月,魯迅在廣州重新加以編訂,並添寫《小引》和《後記》,1928年9月結集時改名為《朝花夕拾》。於1928年9月由北京未名社出版,列為作者所編的《未名新集》之一。1929年2月再版。1932年9月第三版改由上海北新書局重排出版。書的封面為陶元慶所繪。 《朝花夕拾》共收入10篇作品。包括:對貓的厭惡和仇恨的《狗·貓·鼠》;懷念長媽媽又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阿長與山海經》;批判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的《二十四孝圖》;表現封建家長制陰影的《五猖會》;描繪迷信傳說中的勾魂使者《無常》;寫童年之事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揭露庸醫誤人的《父親的病》;描寫一個心術不正,令人憎惡的衍太太形象的《瑣記》;最使魯迅感激的日本老師《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鄉好友《範愛農》。《朝花夕拾》將往事的回憶與現實的生活緊密地結合起來,充分顯示了作者關注人生、關注社會改革的巨大熱情。 這十篇散文,是“回憶的記事”(《三閒集·〈自選集〉自序》),比較完整地記錄了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經歷,生動地描繪了清末民國初期的生活畫面,是研究魯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及當時社會的重要藝術文獻。這些篇章,文筆深沉雋永,是中國現代散文中的經典作品。 其中不少作品被納入初中課本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等,可見它對教育事業起著非常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