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遠赴征塵

    土族源於蒙古人。

    土族自稱“蒙古爾”(蒙古人)或“察罕蒙古爾”(白蒙古),反映了土族族源與蒙古族的密切關係。在互助縣土族中,廣泛流傳著祖先來自蒙古人,以及成吉思汗大將格日利特(格熱臺)率部留駐索卜灘(今互助縣境內,意為蒙古灘),不久病死。

    其部屬留駐下來,以後與當地霍爾人通婚,逐漸繁衍而成土族的傳說。這種傳說在清代藏文文獻《佑寧寺志》中有明確記載:13世紀初,“成吉思汗之部將格日利特率領其部屬到此,現今的霍爾人約為這些人的後裔。”

    1604年,佑寧寺落成時,格日利特被追封為“尼達”(地方保護神),其銅像被供奉在佑寧寺,所以土族長期以來把他當作本民族的祖先來崇拜。

    漢文史籍也有成吉思汗所部蒙古軍曾來西寧一帶的記載。《元史·太祖本紀》有“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三月破洮河、西寧二州”的記載。互助縣時屬西寧州治,距西寧僅四十五公里,這可與傳說相印證。

    不但如此,在《蒙古秘史》、《華夷譯語》等著作中記載的許多13、14世紀的古蒙古語詞彙,現在還有一部分保留在土語中。

    擴充套件資料:

    語言

    土族語言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基本詞彙和蒙古語相同或相近,和保安語則更為接近一些。土族語分為互助、民和、同仁三大方言區,其間有一定差別。

    同時,土族長期同漢、藏人民友好相處,其語言也受到了漢語、藏語的很大影響,在宗教用語上採用藏語藉詞較多,在生活用語和新的名詞術語中,漢語藉詞較多。

    土族沒有文字,使用漢字、藏文。新中國成立後,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根據土族人民的意願,國家在1979年為土族人民創制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以漢語拼音字母為字母形式的土語文字。

    文學

    土族的民間文學,是以口頭相傳的形式一代一代流傳下來的。新中國成立後,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文藝工作者蒐集、整理了部分土族口頭文學。這些作品大多反映了現實生活,熱情地歌頌了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以及與惡勢力搏鬥的勇敢精神。

    根據已經掌握的資料,土族民間文學按其內容和體裁,可分為“花兒”、敘事詩、家曲、傳說故事、寓言、歌謠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段感情需要一個承諾來維持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