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715457390177張建軍

    宋朝是中國古代經濟文化發展的一個重要朝代,也是文官士大夫階層待遇相對最好、社會地位相對最高時期,由於開國皇帝趙太祖定下有“不殺士大夫”的國策,使大部分官吏和士大夫階層能夠安下心來一心一意報效國家,施展才華,同時也能激勵一大批讀書人勇於追求上進,千方百計擠身上層社會,形成激烈的競爭態勢,潤現出大批正直能幹的官員和士大夫群體,但存在問題是王朝中“冗官、冗費”嚴重,科舉取士人員的劇增,導致官吏數量無限的膨脹龐大,形成了官場中平穩正確當官的惡習,不去也不願開拓創新作,這也直接導致了“慶曆新政”和王安石變法的失敗。明朝時期雖然在知識分子中仍然有比較看重士大夫風氣,但由於皇帝八股取士的奴化教育,讓官員更多地失去了人格,尤其到明朝後期,朋黨之爭 的嚴重內耗蠶食著帝國最後的生命力,直至將它葬送。所以說,官場士大夫階層有個好風氣本身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對官員士大夫好的待遇不一定能將扼殺長期積弊的官場惡習,也不一定能得持王朝命運長治久安。

    幸好還有一些正直任事的官員、幸好有人民的勤奮有為,宋明兩朝雖然不能重現漢唐雄風並日趨保守,但還是創造出了輝煌的經濟盛況和宋詞、明小說,觀史多憂,更多責任。

  • 2 # 看不見的角落

    宋明時期是中國文化發展史上的高峰時期,文人學子大量湧現,文官政治也在宋明時期達到了高潮。而且,不同於魏晉時期的世家大族亂政,宋明時期很好的將士子透過授之以高爵,養之以厚祿的方式將他們牢牢控制在皇權之下。

    魏晉時期,以士人為代表的世家大族在社會上積蓄了非常大的力量,足以顛覆皇權促成改朝換代。後來武人階層逐漸興起,南北朝晚期武人實現了對於文臣集團的絕對壓制。在唐朝,文武之間的競爭仍然激烈,宰相集團中經常是文武各半,共同掌權。到了五代,武人的力量再一次提升,士人苦於戰亂紛紛退居民間。直到宋太祖確定了文人士大夫在國家當中的高階地位,真正結束了武人專政的局面,文官政治才開始進一步發展。宋代對於讀書人的禮遇優渥,整個官場甚至成為了士林的囊中物,各路在野的的文人紛紛入仕為官。而宋朝控制士人集團的方式,除了形式上禮遇之外還有物質上的待遇。宋代時期的高階文官系統俸祿很高如:

    宰相,樞密使,每月三百千。參知政事,樞密副使,三司使,每月二百千。觀文殿大學士,資政殿大學士,翰林學士承旨、學士,龍圖、天章閣直學士,知制誥,龍圖、天章閣學士,三師,三公,百二十千......

    即使是低階文官的俸祿也不低:監察御史,國子五經博士,太常、宗正二十千。...... 最低的太祝,奉禮,八千,司天監丞,五千,靈臺郎,三千,保章正,二千。

    但是武將系統的俸祿級差卻要比文官系統的大,武將中的節度使每月四百千。觀察使,二百千。防禦使,三百千。但到了團練使,就腰斬為百五十千。之後的六軍統軍俸祿百千。諸衛上將軍為六十千。左、右金吾衛大將軍有三十五千。到了諸衛大將軍就只有二十五千了。文官體系中起居郎、侍御史的俸祿都有三十千,足見文官系統的俸祿要遠遠高於武將系統。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士人群體自然是歡欣鼓舞,這也造成了宋代重文輕武的客觀事實。到了明代官員的收入不多,國家嚴格按照品級來分配俸祿。文武之間的比例區別不是非常明顯。但是,明代的國家核心內閣中仍然是士人集團的代表掌控,武人一般外出為指揮使居多。到了中後期,清流與宦官之間的鬥爭不斷,文官集團的凝聚力加強。客觀上這也使得士人集團緊密的結合在皇權周圍,士人集團也就不斷向縉紳集團的方向演進。

    文:經典守望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教行家。林內熱水器與史密斯比較誰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