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島大航航vlog
-
2 # 數碼朋克
謝邀、現代戰機都有導彈逼近告警裝置,你所說的飛行員為何不在導彈還在追逐的時候跳傘,我的解釋:1、防空導彈末端速度大概在5馬赫以上,音速的五倍,可能從告警到擊中就是眨眼間,並不像電影扯的那樣,導彈追飛機跑!至少不會需要那麼長時間。被擊中有時間彈射就算訓練有素了;2、戰機是國家的財產,政治的延續,玩命飛,試圖擺脫是戰機機師的基本素質,即便在敵國被擊中,只要有能力,駕機墜毀在公海或本國境內都是100%的英雄
-
3 # 蛙塞哈哈
為什麼?
第一,在戰機被鎖定時,現代戰機有預警裝置,飛機戰鬥員可以預知,下一步是導彈攻擊。
第二,飛行員有權選擇,棄機跳傘。這一點是可以有優先選擇權的。
第三,飛行員作選擇時,第一身份是軍人,優秀軍人。軍人的職責,意味著犧牲,哪怕付出生命代價也要戰勝敵人。儲存自己,也是下一次戰勝敵人……否則,軍隊軍人便失去存在意義。
第四,鎖定,從技術角度來講,未必就擊中,擊中未必就完全擊毀。只要有一絲希望,帶著傷殘的飛機回到基地,也是英雄。英雄,是與風險伴生的。
-
4 # 空l天
作為一名戰鬥機飛行員,在戰鬥中戰鬥機就是他們最親密的戰友,平時無數磨合的訓練,早已將他們的感情牢牢的鑄在一起,誰也無法捨棄誰。如果不是真的沒有辦法,飛行員是不會輕易跳傘的,他們想要保住自己的戰機。
再說就算被導彈鎖定,也是有一定機率逃脫的,只要戰鬥機的速度比導彈快,記得以前就有一架米格戰鬥機,在被導彈鎖定的時候,就開啟加力飛行,在敵人目瞪口呆中,逃之夭夭。
然後就是跳傘後了,跳傘的成功率真的不高,一是飛行員的跳傘時機,能不能把握最好的跳傘時機?能不能以最安全的姿態跳傘成功?二是彈射椅,為了飛行員的安全,一定要用可靠的彈射椅,像美國的大黃蜂戰鬥機,兩位飛行員跳傘沒成功的原因就是彈射椅的問題,導致兩名飛行員白白犧牲。三是作戰的時候誰能保證你遇到的是戰士,還是禽獸?在北韓戰爭中,中國的飛行員有多少是在跳傘後被美軍的機炮打死的?
這就是為什麼飛行員不跳傘的緣故了。
-
5 # 使用者94354639694
戰鬥機被雷達鎖定並不意味著就一定會被擊落,而且即使提前跳傘也不一定是就能夠安全。戰鬥機執行任務時通常會掛在中距空空導彈、近距格鬥導彈。這裡以近距格鬥導彈為例。
戰鬥機駕駛員彈起出倉
“響尾蛇”是美國的一款有名的近距格鬥導彈,該款導彈已經有多中型號,AIM-9B、AIM-9C、AIM-9D、AIM-9G、AIM-9X等型號,該款導彈早期型號在越戰中發射200多枚,僅擊落10餘架戰機,新型號在多場區域性戰爭中擊落戰機200餘架。可以看出這種導彈攻擊有成功,也有不成功的,況且這麼多年以來美國發動區域性戰爭的物件都是些弱小國家。
戰機被擊中瞬間
我們來看看“響尾蛇”是怎樣攻擊目標的,通常由載機雷達發現目標、鎖定目標、目標資訊匯入導彈、導彈與載機脫離點火,自主跟蹤目標直至命中。被攻擊的戰機在被雷達掃描是記載雷達告警裝置就會提醒飛行員有雷達在掃描自己,如果是被鎖定了就會報警。
戰機發射導彈瞬間
從近距導彈的攻擊方式與被攻擊戰機接受的資訊來看,從被鎖定到被擊落還是有一定的時間差的,一名優秀的戰鬥機駕駛員是可以做出相應的規避動作,比如大過載機動使自己擺脫鎖定,如果沒有擺脫鎖定可以在適當的時候發射干擾彈使近距格鬥彈攻擊失敗。雖然方法不是很多,但也不是完全沒法擺脫,這是矛與盾的較量。
戰機翼尖掛在近距格鬥導彈
被鎖定後飛行員有一定機會擺脫被擊中的可能性,還有一個問題是跳傘後的降落區域。如果降落區域是己方控制區域那還好,戰機損失了可以短時間內得到補充,飛行員可不是一時半會能夠培養出來的。若果降落區域是敵方控制區域那就不好說了,有可能被己方派出的救援力量找到,更大概略是被敵方抓獲成為俘虜。成為俘虜可不是飛行員想要的。
F-16戰鬥機發射干擾彈
因此可以看出,戰機被鎖定後飛行員不願意跳傘是有多方原因的,也並不是跳傘就能得救,飛行員也是在盡最大努力將戰機完整的帶回去。
-
6 # 四代重機
現代戰爭中,戰機一旦被鎖定很難擺脫,或者說擺脫的機率越來越小。但是並不代表戰機一定被擊落,不代表飛行員一定要跳傘,被導彈擊落的機率並不是百分百。雖然現代地空、空空導彈的科技含量越來越高,過載機動覆蓋範圍不斷增大,但被攻擊物件還是有機率逃脫的,被動釋放干擾彈是最常用的選擇,同時藝高人膽大的飛行員可以在即將被導彈攻擊的瞬時做出大機動動作來規避。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高科技含量的戰機價Grand SantaFe來越貴,各國對飛行員都有嚴格的相關應急預案,不到萬不得已,無法挽救戰機的情況出現,一般都不會倉促跳傘。有的國家還規定跳傘前還需徵得地面指揮塔人員的許可,才能跳傘。當然,在現代空戰中,還有很多飛行員根本就來不及作出反應就被擊落,跳傘就更無從說起了。
-
7 # 塘坳美如畫
謝邀,對於這個問題咱們就在戰鬥機飛行員的豪言壯語中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機在人在,機毀人亡,機在人在,在飛行員出征前這四個字是最好的結局,那咱們就在機毀人亡這四個字裡進行一個比較,對於國家培養一個出色的飛行員來說,需然我們不懂不清楚,但相信付出的心血也不少,對於一個忠於國家忠於人民的好飛行員來說,他的一生對祖國的貢獻也是巨大的是無法估量的,這樣我們就飛機的價值和飛行員一生的貢獻對比,就算不持平也八九不離十,所以在戰時對於十分之危險的情況下,這是個人的看法,應該在最後的十多秒內棄機跳傘,這樣飛行員可繼續的服務於祖國,間接的還保持兩個家庭的幸福生活,機毀人亡不可取,只要一線希望。
-
8 # 狼煙火燎
在現實中,戰機被導彈鎖定後襬脫機率很小,但是大多數的飛行員都會拼盡最後一絲力量去挽救飛機,並不會選擇提前彈射逃生,我們可以理解為這是飛行員對自己飛機的感情!
我曾經看到過這樣的一篇報道,一個飛行員自述:“戰鬥機如果被導彈鎖定,導彈的效能弱於飛機效能的,飛機被命中的機率70%;導彈是最新型號,明顯強於飛機效能的,飛機被命中的機率是90%”,也就是說如果是最新導彈90%機率,這個成功命中的機率已經非常高了,幾乎已經達到了鎖定即命中了,但是我們的飛行員為什麼不提前彈射逃生呢?幾乎都選擇了為了這區區10%機率努力都最後一刻?有些甚至飛機被命中了還搖搖晃晃的飛回來?很多人可能無法理解。
其實一名戰鬥機飛行員,戰鬥機陪伴著他們左右,常年的磨合訓練,早就已將這種感情牢牢的鑄在了一起,已經無法捨棄,捨棄會讓他心痛,他們不想就這麼輕易的彈射逃生,他們選擇了要保護自己的戰機,保護平時自己最親密的戰友,除非萬不得已,實在不能再拯救了。
其實在現實中有很多這樣的例項,比如曾經就有俄羅斯飛行員駕駛蘇27戰鬥機,在降落時候起落架無法開啟,這時候選擇將飛機飛至無人區跳傘是最佳選擇,但是這位飛行員硬是冒著生命危險將飛機降落了下來;殲轟7飛豹戰機試飛的時候也是命運坎坷,好幾次試飛要麼漏油、要麼操作顯示儀器表故障不能啟動,還有一次1萬多米高空機艙蓋被吹掉了,飛行員們都是硬著頭皮將飛機飛了回來;還有最近幾年在敘利亞被擊落的俄羅斯飛行員、以色列飛行員都是戰鬥機被擊中毀傷太嚴重不得不跳傘,沒有聽說誰導彈還沒飛到就跳傘的。
現實中,只要飛機還沒有被被擊落,那麼在飛行員的字典裡,導彈擊落的機率並不是百分百,斐然被擊落可能性很高,但是大多數飛行員都甘願拯救自己的“同伴”,當飛機上的告警裝備啟動告警,那麼飛行員第一選擇就是施放錫條幹擾彈和紅外誘餌彈,做大機動擺脫,他們認為“這個戰鬥機還可以在拯救一下,因為這是他們的戰友”。
-
9 # 熵111
一般被鎖定後較難擺脫,但也視情而定。所謂鎖定,一是指機載雷達獲得穩定反射訊號,攻擊前段需不斷照射目標機;二是機載雷達獲得穩定反射訊號後,傳輸相關資料至導彈,導彈發射且攻擊導彈導引頭已獲得穩定反射訊號(雷達波、紅外、影片影象等)。對此,一是可以機動擺脫機載雷達照射範圍,這就看雙方飛行技術和飛機效能了。二是對於導彈導引頭鎖定,由於導彈導引頭照射範圍窄,功率小,遠距離擺脫較容易,近距離由於導彈彈體承受過載大,機動能力比飛機強,就只能機動同時施放干擾彈了。三是現代空戰是體系作戰,不是單機拼刺刀,且不說預警機,隱形機和遠距攻擊導彈在敵攻擊範圍外先敵發現,先敵攻擊,遭敵攻擊,還有專門電子干擾機干擾敵照射雷達,亦可指揮無人機充當我機“肉盾”等。
-
10 # 風土水火
其實在飛機裡更安全,目前對空導彈基本全都是近炸引信的預製破片彈頭,人在飛機裡,飛機殼體還可以提供一定的保護,各種干擾一用,機動動作一做,沒準能逃過去。但一跳傘,導彈肯定近距命中飛機,彈片的殺傷半徑肯定能把飛行員包進入,那就是死路一條。
-
11 # 嚮往埃及
戰機被鎖定,九成無法逃脫,這種說法不成立。對三代機來說,被雷達鎖定初期想逃的話九成是可以逃脫的,被紅外鎖定就難說了,但還想突防那肯定被打下來。首先雷達鎖定距離較遠,但導彈射程是有限的。其次對三代機來講,電子干擾能力都很強,雷達鎖定的可能是距離方位都是錯誤的假目標,導彈打出去也沒用,既使鎖上真目標一干擾就掉了。最後導彈到後面了還有最後一招:被動干擾裝備,現代干擾裝備發展很快,干擾方式很多,有很大機率能擺脫導彈。這就是為什麼現在各國空軍參加作戰也不少,但三代機被雷達制導的導彈打下來卻是屈指可數的。
-
12 # 優己
這個就是飛行員的戰鬥意志了!一般來說,只要戰機沒有被擊中,飛行員是不會棄機逃走的。甚至戰機被擊中,只要不到萬不得已也不會棄機逃走的。這就是作為戰士的職業素質與戰鬥意志。當然,那些三流部隊的飛行員除外。
戰機被鎖定並不一定會被擊落。理論上,戰機不如導彈靈活,躲避導彈十分困難。但是並不代表毫無轉機。戰機可以透過電子干擾,投放鋁箔等方式來干擾追擊導彈玩金蟬脫殼。從一定程度上來看是可以實現脫離戰場的。並非毫無機會。
其次,即便戰機被導彈鎖定,那隻要戰機還有戰鬥能力,那就同樣還能進攻。比如,在被導彈擊中以前攻擊敵方戰機,玩同歸於盡。這一點曾經的蘇聯飛行員經常幹!即便自己的戰機被擊落,那也要在臨死前打掉敵人報仇。
-
13 # 聯合防務
戰機是在三維空間快速運動的,火控雷達掃描都有錐角,又不是360度全向搜尋。戰機被對方雷達鎖定,可以依靠機動進行脫鎖。一般都是橫向機動,因為火控雷達是多普勒模式搜尋目標,橫向機動,目標機速度相對於攻擊方近似於零,會被雷達濾掉。而且橫向快速機動會脫離對方雷達掃描錐角範圍。
攻擊方如果不能穩定跟蹤和鎖定,就難以發射導彈,即使勉強發射,導彈命中率也會大幅下降。因為不管是半主動還是主動雷達制導的導彈,都要雷達引導,只不過主動雷達導彈到導引頭自主搜尋時可以不用管,但這個距離一般也就20到30公里。所謂的導彈不可逃逸區是個動態概念,並非一成不變。而且目標機除了機動,還可以用機載自衛電子干擾吊艙、箔條等對攻擊方的火控雷達、導彈導引頭實施干擾。
所以,不要一聽鎖定就意味著被擊落。戰機的空中對抗是異常激烈和複雜的,美軍在實戰中也做不到雷達鎖定後發射一枚導彈就擊落一架敵機。因為如果發射過早,導彈在飛行末段完全是靠慣性飛行,機動過載大幅下降,追不上同樣進行機動飛行的戰機。例如AIM-120的射程可達80公里,但美軍在實戰中卻是放到40甚至更近的30公里才發射,就是為了確保導彈打出去能死死咬住敵機,不至於被擺脫。(S)
-
14 # 海事先鋒
按照現代空戰的規則,一架戰鬥機一旦被導彈鎖定,基本上就等於被擊落了,飛行員也就到了該跳傘求生的時候了。但是在實際戰爭中,還是有很多飛行員不願意及時跳傘,這是為何呢?
現代空戰中,有個詞語比較“嚇人”,叫做“Lock On”,中文意思是鎖定。由於現代雷達、導彈技術的快速發展,一旦被鎖定,那基本上就可以肯定被擊落了。在影視劇中,有很多戰鬥機躲避導彈的情節,但是在實際戰爭中,戰鬥機很難躲避導彈的攻擊,原因很簡單,因為導彈永遠比戰鬥機更加機動靈活。
這倒不是說戰鬥機就沒有導彈那麼先進,其實戰鬥機也可以做出很多詭異的機動動作來,但是在現實中,因為戰鬥機內還有飛行員,因此必須要考慮人的機動過載承受極限,所以戰鬥機的機動性一直被限制。否則,一旦放開機動限制,就可能有很多飛行員因為無法承受機動過載,而導致暈闕、墜機。
就現代戰爭而言,機動性較好的戰鬥機往往有超過8-9G的最大機動過載,這已經是人體能夠承受的極限了。相比來看,空對空導彈、防空導彈的機動過載已經達到了30G-40G的級別,什麼原地掉頭、直角轉彎都不在話下,因此一旦被導彈跟上了,就很難擺脫掉,於是就產生了一個新的概念:不可逃逸區。
不可逃逸區,就是指戰鬥機被導彈鎖定並跟蹤後,完全無法躲避導彈攻擊的距離。越先進的空對空導彈,不可逃逸區就越大。比如中國的PL-15空對空導彈和美國的AIM-120空對空導彈,不可逃逸區都達到了30公里級別。換言之,只要被這種導彈接近到30公里以內的距離,戰鬥機即便是有逆天的機動性,也是無法躲過導彈攻擊的。
圖為演練躲避導彈的蘇-30SM戰鬥機。他主要依靠機動、投放干擾鉑條來躲避導彈
這就導致了現代空戰,從過去的格鬥空戰為主,逐漸變化為中遠距離交戰,戰鬥機的雷達、航電、隱身、導彈效能,遠比戰鬥機的機動性更重要,這就產生了F-35這種機動性很差,但是探測距離很遠、擅長遠端攻擊的戰鬥機。而我們都知道,第五代戰鬥機之所以能壓制第四代戰鬥機,就因為第五代戰鬥機隱身性好,第四代戰鬥機很難在遠距離發現第五代戰鬥機,而第五代戰鬥機完全可以正常的在100公里外攻擊第四代戰鬥機,因此取得了絕對優勢。
圖為俄羅斯公佈的影片截圖,顯示1架美國F-22A戰鬥機被蘇-35S戰鬥機鎖定,位置在敘利亞上空。
說了這麼多,就是證明一點:理論上,一架戰鬥機如果被導彈鎖定並跟蹤,飛行員跳傘確實是幾乎唯一的選擇。但是實戰往往和理論不同,由於空對空導彈的彈頭裝藥量並不是很大,畢竟導彈個頭就很有限,再加上為了提高命中率而使用了近炸引信,因此存在導彈命中了,但是戰鬥機卻不會被擊落的情況,有時候飛行員咬咬牙,還是能把負傷的戰鬥機開回去。
再者來說,飛行員跳傘也得選擇時機,如果被攻擊的空域位於敵人控制範圍內,那麼跳傘就會陷入敵後的包圍之中,能否安全返回基地都成問題,搞不好落地就被俘虜、擊斃了。另外,還有一些空戰發生的區域位於海洋、荒漠、原始森林、戈壁灘等難以生存的地理環境上空,飛行員如果選擇跳傘,那麼落入海洋、沙漠、森林之中,緊接著就會面臨在惡劣的自然條件下生存的難題,這也導致了飛行員寧願挨一枚導彈,都不願意跳傘的選擇。
圖為進行導彈規避的F-15戰鬥機。
總之,實戰和設想有很遠的距離,確實有很多飛行員在實戰中不願意跳傘,這樣的飛行員要想活下來,就必須要依靠堅強的意志力和高超的作戰技能來躲避導彈,他們大體上可以透過發射干擾鉑條、進行俯衝機動、朝太陽飛行等方式來躲避導彈,而能否躲避成功,那就全看天意了!
-
15 # 平原姍姍
現在戰機的作戰特點,就是先敵發現、先敵摧毀,這就要求戰機本身的雷達要比較先進,不但要看得遠、還要看得清、看得準。戰機自身攜帶的空空導彈的射程也很重要,射程太遠夠不到、太近了自己有被敵機雷達發現的可能。所以,隱身戰機就應運而生了。
在七八十年代,空中戰機的演習、對抗、追逐,基本上還都是可視的,戰鬥武器以航炮為主,演習採用的都是照相槍模式,先鎖定後照相,說明這架戰機已經被擊落了。進入九十年代以來,超視距空戰已經取代了航空兵的短兵相接,機載航炮慢慢被空空導彈所取代,相控陣雷達的應用,使超視距的攻擊,越來越可靠。
現代航空作戰,如果被敵人的火控雷達鎖定,基本上就代表了已經被擊落或者是消滅,至於飛行員要跳傘與否,則要根據情況而定。一般情況下,無論是地面防空的炮火、或者是空空導彈的射擊,基本上採取的都是破片式殺傷,被雷達鎖定後的飛行員跳傘,並不能逃脫破片式火力殺傷的覆蓋。相反、待在機艙內的安全性要好於跳傘。
飛行員跳傘,是在戰機被擊中無法控制的前提下,所採取的一種自救行為,至於被敵方雷達鎖定後就跳傘,這個就為時過早了,畢竟只是鎖定、實際並未發射。只是被鎖定的意義不同凡響罷了。
-
16 # 軍武嘚波嘚
戰機被雷達鎖定確實很難擺脫,但是一旦被鎖定就跳傘無疑是比較武斷的。其實在各種的空戰以及地空導彈追逐中,戰鬥機未必能全部感知到導彈已經來襲。就像美國F16戰機曾經被波黑的薩姆6地空導彈擊落一樣,戰機上的報警系統感知不到薩姆6來襲的訊號,難道僅憑雷達報警訊號就跳傘嗎?還有一點,和平時期也不是不會發生火控雷達照射的情況,咱們的戰機就曾經在釣魚島上空和日本的戰機互相照射過,雙方也並未發生空戰,一旦跳傘是不是意味著這架戰機就損失了呢?那麼實戰中,為什麼有些飛行員並不知道導彈已經朝著自己飛來了?飛行員到底什麼狀態下跳傘生還的機率比較大?真的是發現來襲導彈之後就跳傘嗎?
飛行員所能感知到的來襲導彈,都是主動制導的導彈,被動制導的導彈是無法被飛行員感知到的!
打擊飛機的導彈有很多種,不過大體上分為兩類,一種是被動制導,另外一種是主動制導。被動指導的導彈比如雷達指令引導制導,紅外訊號制導等,都屬於接收訊號的導彈,這種導彈本身並不發射電子波。而主動制導的導彈自身前部安裝有雷達鎖定導引頭,本身就是一個完整的雷達鎖定,引導,攻擊戰鬥組合。只有主動制導的導彈才會被飛機感知到,而被動雷達制導的導彈飛機是無法感知到的!既然無法感知到,也就不能進行防禦性措施!
還是文初我們提到的薩姆6地空導彈,這種導彈的導引方式是雷達引導。當飛機進入到了地空導彈的射程之後,地面雷達鎖定戰機併發射導彈。此時導彈並不是依靠自身攜帶的雷達飛向戰機的,而是透過地面火控雷達照射到戰機之後,導彈的導引頭接收到戰機的雷達回波,然後按照戰機的位置進行尋的攻擊。也就是說,薩姆6的導引頭本身並不發出電磁波,那麼戰機也就無法感知到來襲的導彈。這時候戰機雖然雷達告警裝置一直報警,但是並不確定敵人是不是發射了導彈,也不知道來襲導彈的方位。如果僅僅靠肉眼觀察,很明顯根本就不可能發現。所以說如果火控雷達照射戰機,發射的是被動指導的導彈的話,戰機並不能探測到來襲導彈的存在,只知道自己被雷達鎖定了!
實戰中,大多數不是單獨一架戰機出動,而是最少兩架戰機的編隊飛行。遭遇雷達鎖定就跳傘,是一架戰鬥機還是飛行員跳傘呢?還是多架戰機的飛行員全部跳傘呢?
現代戰鬥機作戰從來不會是一架單獨出動,大機率是一個攻擊波次最少兩架戰機出動。針對不同目標會派出不同數量的攻擊機群,甚至有可能派出數十架戰機進行叢集攻擊。咱們所分析的一架戰機被鎖定的問題,在實戰之中幾乎是不存在的!
現代雷達的功能越來越完善,大多數都具備同時探測和攻擊多目標的能力。也就是說,在一次對空搜尋和探測過程中,如果敵機來襲多架,這些戰機都會被鎖定。而攻擊可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甚至只是一架。如果被鎖定的戰機全部跳傘,先不說對方發射了多少導彈,就單單說這個行為,是不是意味著不用發展武器,只需要用火控雷達鎖定就行了嗯?很顯然,這是不對的。而且導彈並沒有百分之百的命中率,無論機率多小,導彈都是有脫靶的機率存在的。
還是文初的被擊落F16的戰例。美國派出執行任務的,是兩架F16。波黑地空導彈部隊在鎖定F16之後,先後發射了兩枚薩姆6導彈進行攻擊,其中第一枚在兩架飛機之間爆炸,第二枚擊中了一架F16。很顯然的,波黑防空部隊在鎖定F16之後,自然想要將兩架戰機都擊落,但是其中一枚導彈在兩架戰機之間爆炸,並未對飛機造成傷害。這枚導彈就算是脫靶了。假如(咱們只是假設,不存在這樣的情況。)薩姆6是主動雷達制導的地空導彈,自身也發出電磁波,那麼這時候F16就可以接收到地空導彈來襲的訊號。如果這兩名飛行員在接收到導彈來襲的訊號之後,馬上跳傘,飛行員能不能活下來先不說,是不是說本來只被擊落一架F16的戰果,因為飛行員放棄飛機而多損失一架呢?因為另外一枚導彈明顯脫靶了!
所以說,在實戰中,飛機不被導彈擊中,是沒有必要跳傘的。實戰中飛機都是編隊飛行,即便是對手發射了對空作戰的導彈,也並不意味著全部機隊都會被擊中。另外,即便是戰機被擊中,飛行員因為生命保障系統的存在,未必就會死亡,在被擊中之後還是有機會跳傘的.很自然的,被擊中再跳傘是危險的,不如飛行狀態的時候就跳傘更容易操作。
飛行員到底是飛機被導彈擊中前跳傘,還是戰機被擊中後跳傘呢?
對空作戰的導彈按照爆炸威力來看,地空導彈裝藥量較多,可以裝藥幾十公斤,對飛機的傷害較大。而空空導彈重量很輕,相對來說裝藥量僅有幾公斤,對飛機機體的傷害相對也較小。
另外,無論哪種對空導彈,都不是專門攻擊飛行員的座艙位置的。雷達制導和紅外製導的導彈,所攻擊的位置都遠離飛行員的位置。紅外導彈追逐的是戰機的發動機尾噴口的高溫,而雷達制導的導彈則是以戰機的雷達反射截面積比較大的地方。大多數雷達制導對空導彈,都是以戰機的機翼所在的後機身為攻擊目標的精確位置的,因為這裡的雷達訊號最大!
飛行員的座艙,是經過特殊加固處理的,目的就是為了保障飛機在被導彈擊中之後,飛行員座艙不會被爆炸破片穿透而危及飛行員生命。在飛機被導彈擊中的一瞬間,飛行員相對來說都是安全的。只要在飛機失去控制並且高度掉到4000以下之前彈射出倉,無論是向上彈射還是向下彈射,都是可以安全的落地的!也就是說,飛機被導彈擊中之後,飛行員只要所處的高度允許,同時飛行員又沒有在爆炸中被擊傷,撞暈等事故出現。哪怕飛機被打成兩半,哪怕飛行員彈射的時候是垂直向下彈射,只要在90米以上的高度開啟降落傘,都是可以安全著地的!
假如飛行員發現了來襲的導彈,並在導彈擊中之前彈射跳傘,則會帶來非常大的安全隱患。首先是爆炸破片的殺傷範圍很大,飛行員在爆炸之前就出倉,就失去了飛機座艙的保護,在空中被導彈碎片炸傷,炸死都是有可能的!如果來襲導彈來得快,那麼時間很短,基本上飛行員的生命就在爆炸中結束了。如果飛行員發現導彈還距離很遠就跳下去了,那麼當導彈來襲的時候,飛行員下落的速度也非常有限。如果高度不允許,還需要趕快開啟降落傘,導彈破片可能會將降落傘給擊穿甚至燒穿,這時候飛行員基本上就死亡了!
整體來說,飛行員在飛機被擊中之後跳傘,相對是比較安全的,在被擊中之前按就跳傘,無疑是將自己暴漏在爆炸的環境中,危險係數是大大增加的。想起一個梗,擊中之前是鐵包肉,座艙可以保護飛行員的安全,跳傘之後就是一坨肉,隨便一個破片就可以將這一坨肉擊穿!危險重重!
回覆列表
飛行員遇到危險時,是否應該跳傘,特別是被導彈鎖定之後是否應該棄機,這個話題一直爭論不休。在現實中,有許多飛行員總是拼盡最後一絲力量去挽救飛機,這讓很多人不能理解。
實際上許多飛行員寧願冒著生命危險去搶救飛機更多的是為了讓其他戰友不在遭遇這樣的險情,因為只有把出問題的飛機帶回地面,才有能可能查出同一機型是否也有這樣的問題。還有些飛行員則是為了保住一些高價值的科研飛機,他們甘願為了國家利益而捨生忘死挽救飛機。這樣的事例各國航空史上發生過許多。
假如戰機正處於低空狀態,被導彈鎖定後立刻跳傘,可能降落傘還沒有開啟就已經落地,此時飛行員跳傘反而會釀成悲劇。另外飛機本身的價值太過於珍貴,比如試驗機原型機,不能輕易捨棄。還有就是一些現實原因了,例如當時飛機正處在居民區上空,或者飛機降落時墜毀時的方位有人員活動,所以這種情況下,飛行員只能控制戰機向其他方向滑行,而這也會耽誤飛行員跳傘,最後導致逃生失敗。
棄機跳傘逃生就一定能成功?萬一跳傘了飛機卻沒被擊中怎麼辦?
衣索比亞戰爭,米格29戰鬥機導彈瞄準了正在飛行的蘇-27戰鬥機,發現被導彈鎖定之後,飛行員趕緊跳傘,不過結果卻完全超出了人們的想象,兩枚導彈並沒有擊中飛機,而跳傘人員因為並沒有熟練的跳傘經驗,最後因為跳傘而摔死。
飛行員在面臨生死抉擇時他們有權優先保障自己的生命,各國現在也提倡飛行員優先自救。但是很多飛行員仍然為了身邊的戰友今後的飛行安全、為了科研發展不受影響,甘願犧牲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