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上的泰山普照寺、泰山靈巖寺、泰山竹林寺、泰山玉泉寺都有出家的和尚。 泰山普照寺位於岱麓凌漢峰下,秀峰環抱,翠柏掩映亭殿樓閣,氣象崢嶸。清人有“門前幾曲流水,寺後千尋碧峰。鳥語溪聲斷續,山光雲影玲瓏”的贊詠。普照寺取“佛光普照”之意,傳為六朝時建,後歷代皆有拓修。寺院以大雄寶殿、摩松樓為中軸,形成三進式院落。兩側配以殿廡、禪房和花園等。 靈巖寺地處泰山北麓,深藏於靈巖山的崇山峻嶺之中。它初建於東晉;興於北魏,盛於唐,宋、金至明,與浙江天台國清寺,南京棲霞寺、江陵玉泉寺並稱中國寺院四絕,並負四絕之首盛名。靈巖寺是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寺院內古代建築宏麗豐瞻,歷史文物繽紛斑斕。整個寺院依山就勢,共有殿宇三十六處,亭閣十八座。主要文物古蹟有千佛殿及殿內四十尊泥塑羅漢、闢支塔、墓塔林、慧索塔、積翠證明殿、大雄寶殿、御書閣等幾十處,以及歷代石刻、碑碣等。 泰山竹林寺在泰山西溪谷中,黑龍潭的上邊,今長壽橋東北,原來有一座寺,叫竹林寺,又名懸雲寺。這裡風景宜人,寺的周圍翠竹青青,松柏蒼鬱,溪水潺潺,曲徑通幽,風景十分秀美。向有“小徑沿山,清流夾道,蟠曲羊腸,景隨步換”之譽。據說竹林寺是泰山古剎,建修年代無考,自唐以後屢興屢廢。據記載,竹林寺元代元貞年間元代名僧法海重修,聲名遠播,以至“東振齊魯,北抵幽燕,西逾趙魏,南距大河,莫不聞風趨赴。”至明,高麗名僧滿空拓建,寺又趨興盛。明末文人蕭協中曾描繪竹林寺的優美環境:“小徑沿山,清流夾道,蟠曲羊腸,景隨步換。抵寺,竹木參天,朱櫻滿地,晨鐘晚磬,另一悽清。” 明楊志學遊竹林寺詩吟道:“西天覆此門,山半一泉溫。雲壁時時動,龍珠日日翻。飛揚李白句,傾倒孔融尊。歸路夕陽好,涼風吹廣原”。後竹林寺在一場火災中焚燬,現又在原址上仿唐代風格重新修建。 玉泉寺由北魏僧意建立,因南有谷山又稱谷山寺,俗稱佛爺寺。寺內有唐植銀杏四株、大雄寶殿、一畝松、東西佛腳印、北魏石刻佛像等景點。有金代大學仕党懷英撰寫並篆額的《谷山寺記》碑等碑碣,詳細地記載了玉泉寺悠久的歷史沿革。
泰山上的泰山普照寺、泰山靈巖寺、泰山竹林寺、泰山玉泉寺都有出家的和尚。 泰山普照寺位於岱麓凌漢峰下,秀峰環抱,翠柏掩映亭殿樓閣,氣象崢嶸。清人有“門前幾曲流水,寺後千尋碧峰。鳥語溪聲斷續,山光雲影玲瓏”的贊詠。普照寺取“佛光普照”之意,傳為六朝時建,後歷代皆有拓修。寺院以大雄寶殿、摩松樓為中軸,形成三進式院落。兩側配以殿廡、禪房和花園等。 靈巖寺地處泰山北麓,深藏於靈巖山的崇山峻嶺之中。它初建於東晉;興於北魏,盛於唐,宋、金至明,與浙江天台國清寺,南京棲霞寺、江陵玉泉寺並稱中國寺院四絕,並負四絕之首盛名。靈巖寺是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寺院內古代建築宏麗豐瞻,歷史文物繽紛斑斕。整個寺院依山就勢,共有殿宇三十六處,亭閣十八座。主要文物古蹟有千佛殿及殿內四十尊泥塑羅漢、闢支塔、墓塔林、慧索塔、積翠證明殿、大雄寶殿、御書閣等幾十處,以及歷代石刻、碑碣等。 泰山竹林寺在泰山西溪谷中,黑龍潭的上邊,今長壽橋東北,原來有一座寺,叫竹林寺,又名懸雲寺。這裡風景宜人,寺的周圍翠竹青青,松柏蒼鬱,溪水潺潺,曲徑通幽,風景十分秀美。向有“小徑沿山,清流夾道,蟠曲羊腸,景隨步換”之譽。據說竹林寺是泰山古剎,建修年代無考,自唐以後屢興屢廢。據記載,竹林寺元代元貞年間元代名僧法海重修,聲名遠播,以至“東振齊魯,北抵幽燕,西逾趙魏,南距大河,莫不聞風趨赴。”至明,高麗名僧滿空拓建,寺又趨興盛。明末文人蕭協中曾描繪竹林寺的優美環境:“小徑沿山,清流夾道,蟠曲羊腸,景隨步換。抵寺,竹木參天,朱櫻滿地,晨鐘晚磬,另一悽清。” 明楊志學遊竹林寺詩吟道:“西天覆此門,山半一泉溫。雲壁時時動,龍珠日日翻。飛揚李白句,傾倒孔融尊。歸路夕陽好,涼風吹廣原”。後竹林寺在一場火災中焚燬,現又在原址上仿唐代風格重新修建。 玉泉寺由北魏僧意建立,因南有谷山又稱谷山寺,俗稱佛爺寺。寺內有唐植銀杏四株、大雄寶殿、一畝松、東西佛腳印、北魏石刻佛像等景點。有金代大學仕党懷英撰寫並篆額的《谷山寺記》碑等碑碣,詳細地記載了玉泉寺悠久的歷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