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遺產君
-
2 # 老農民嘮三農
史書記載皇太極是突然暴病而死的,這在當時掀起了很大的波浪,朝臣和百姓們紛紛猜測皇太極的死因,這也成為歷史上的一個謎團。很多史料說的都是皇太極是無疾而終,但是,越是這樣模稜兩可的答案,越是讓大家心懷疑惑。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皇太極的死絕非偶然,應該是病死的,但是史書上沒有明言。
皇太極自小身體就很棒,不過中年的時候有些發福,再加上常年出征的時候穿著一身沉重的鎧甲,他的身體質量變的越來越差。隨著年齡的增長,皇太極也開始覺得自己慢慢衰老了,當時他已經疾病纏身,不過史書上卻沒有明確提及他的病,只是說他聖體違和,這樣聽起來比較恭敬。
有時候皇太極處理完政務,會外出打獵,希望可以幫助恢復健康。但是,上天顯然不再眷顧皇太極,在崇禎七年的時候,皇太極外出捕獵再次犯病。當時本來還有一場慶賀會,也因為皇帝重病取消了。這次狩獵完畢,侍者記錄了皇太極只捕獲了一頭野獸,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來皇太極那時候身體素質已經非常差了。
皇太極晚年還赦免了不少死刑犯,還在各大寺廟禱告,給乞丐施捨白銀。那個時候他的病已經發作的非常頻繁了,所以最後說他是病死的,其實也不無根據。那麼皇太極到底得的是哪種病呢?正史上倒是沒留下什麼痕跡,不過北韓有史書記載過,北韓的王子在清朝為質子的時候,曾為皇太極請過名醫,那麼他應該是知道皇太極得了什麼病的,根據藥方來看,主要是一些解煩、去痰的藥物。
皇太極的一生可以說是非常操勞了,在局勢穩定之後,又忙於繁重的國事,再加上他心愛的妃子也去世了,皇太極受到的打擊不小,此後身體一直不太健康。放在今天來講,可能是高血壓引起的猝死。不過,也有一些野史上記錄,皇太極是患上了"痰疾"而死的。但是這種疾病倒不至於會使人猝死。
綜合史書上的資料來看,很可能是常年的沙場生活以及忙於政事,讓皇太極耽誤了身體的恢復期,再加上緊張的狀態,最後讓他的身體慢慢崩壞下去,也有人說是孝莊毒害了皇太極,但是這個說法沒有一點根據,完全是在給孝莊抹黑,不知道各位網友是怎麼看的?
-
3 # 古今通史
《清史稿》---“庚午,上御崇政殿。是夕,亥時,無疾崩,年五十二,在位十七年。”
值得商榷的是,首先皇太極沒有修仙經歷,不大可能是直接坐化,神遊天外。其次,年富力強的皇太極(至少年紀不算太大)遠遠沒到無疾而終的歲數。
《清史稿》掩蓋事實?我覺得也不是。正確的答案應該是因病而終,但那個時代的醫療水平有限,誰也查不出來得了什麼病,比如:腦梗。當時的醫者基本也都明白這些,但是出於政治需要,最好能以“喜喪”(打了引號,只是打個比方,皇太極遠沒到喜喪的歲數)的方式結尾。
史官們不這麼寫也不行,總不能說-----中午十一二點,皇上去崇政殿批摺子,到了晚上九、十點鐘急症死了,至於什麼病,不·知·道·耶(^-^)V......這史官的水平無論趕上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哪一個,他都留不下全屍。
根據種種史料,皇太極的最終去世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並且最終引發猝死,心腦血管類疾病的機率較大。比如:可能患有高血壓,而高血壓恰恰又是中風的根源。
身體情況不容樂觀-----“上行急,鼻衄不止,承以椀”,大概是說皇太極的病情比較嚴重,鼻血不斷,要用碗裝才可以。
查了下臨床資料,老年患者或出血較多的患者,可能會有失血性貧血、休克及心臟損害等情況。
操勞過度。這是搞定中央集權的皇太極必然要承擔的,大量的工作壓到身上,這是誰都吃不消的,好不容易收攏的權利不容再次下放回去,只能親力親為。
《東華錄》-----“上居御幄,不飲食者六日,朝夕悲痛。是日午時,忽昏迷,言語無緒。
上面敘述的是宸妃去世後,皇太極沒有能見到她的最後一面,悲痛欲絕的狀態。
所謂不飲食應該是不思飲食,也就是沒有心情吃,真的六天的時間不吃飯再加上悲痛到極致,皇太極說不定當時就走了,尤其不喝水,這個還真沒法堅持。在此期間,皇太極有昏迷的情況,而且言語無緒也是精神過度刺激所導致的,這對本來身體違和的皇太極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皇后、宮妃及諸王、大臣驚懼。
情況嚴重要到後宮、諸王、大臣都害怕的程度。宸妃的去世,讓皇太極兩個月沒緩過來。
“山峻則崩,木高則折,年富則衰,此乃天特貽朕以憂也。”對於自己的身體狀況,皇太極也是比較清楚的。
為了讓自己的身體能夠撐得久一些,皇太極曾大赦天下,同時也減少了自己處理政務的時間,代價是適當的放權,祈禱那就更平常了,本身關於滿族一詞的來源猜測中,就有“曼珠”的說法,意為:曼殊室利也就是曼殊室利菩薩,也作文殊師利、文殊菩薩,七佛之師。那個時代那個地區基本都信教,所以說祈禱不足為奇,即便沒有大事發生,禮拜也是少不了的。
毫無疑問,皇太極的過世對於滿清來說是個重大打擊,無論從任何方面分析都是,朝堂不穩、多爾袞專權的情況,一直到多爾袞猝死(或者說死的不明不白,我在其他題目中也提過,多爾袞有很大機率也是死於心腦血管疾病,先天是一方面,也有不愛惜身體,自己作死的原因)小福臨提前接掌實權開始才有所改善。
-
4 # 皓月禪心2011
皇太極到底是怎麼死的呢?此事關係重大,是清入關前重要歷史背景之一,不可不作說明。
說皇太極是被多爾袞或多爾袞與莊妃合謀害死的,純系胡說,毫無歷史根據,根本不值一論。
《清史稿〈太宗本紀〉》是這樣記載皇太極的逝世的:“庚午,上御崇政殿。是夕,亥時,無疾崩,年五十二,在位十七年。”如果按這段話所記“無病崩”,那就是說皇太極在沒有什麼病的情況下,突然死了。事實果真如此嗎?
在上篇我們說過,皇太極有一個老毛病,即鼻衄。由此而引起的必是頭暈目眩,周身無力。我們從清稿上可以看出皇太極有病的明確記載。
崇德五年,錦州圍城剛剛開始時,皇太極就病倒了。《清史稿》載:崇德五年七月,《清史稿》載:“上幸安山溫泉。”《清太宗實錄》上說:“聖躬違和。”這次病想必相當沉重,否則皇太極不會在滅明大計剛剛實施之際,去安山療養。
對錦州圍困了近一年,洪承疇率八路大軍來解錦州之圍了,洪承疇一開始就給清軍來了個下馬威,連續擊敗清軍。前線形勢吃緊,告急文書接連不斷,皇太極萬分焦急。松錦之戰是他策劃的廓清關外最重要的戰役,關係到定鼎中原的大局,他恨不能生雙翼飛向前線。但此時他的老毛病“鼻衄”又犯了,而且非常嚴重。皇太極未等治癒,帶病趕到前方指揮戰鬥。大戰告一段落,清軍轉危為安,從盛京城傳來了宸妃病危的訊息。皇太極對宸妃的感情太深了,他當即返京。一路上又是一番狂奔,可到了京城,宸妃已經亡故,皇太極竟沒能見到愛妃最後一面。皇太極和他的父親一樣,都是多情種。皇太極的母親孟古去世時,努爾哈赤痛哭不止,一月之久不食葷腥,以示哀悼。海蘭珠去世,皇太極比他的父親有過之而無不及。海蘭珠火化後,皇太極飲食頓減,一次,他從中午一直昏迷到晚上,嚇得滿朝文武全都亂了手腳。此後的兩個多月中,他一直沉湎於悲痛中不能自拔,後經諸大臣力勸似有悔悟:“天之生朕,原為撫世安民,今乃過於悲悼,不能自持。天地祖宗知朕太過,以此示警。朕從今當善自排遣也。”因此,接受了大臣們請求,出去狩獵散心。沒想到在返回途中,路過宸妃墓,皇太極下馬再次痛哭不已。宸妃的去世,極大地摧殘了皇太極的身心,從此,他一病再病,身體狀況急劇走上了下坡路。皇太極似乎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有所預感,在諸王及妻子兒女們奏請祭祀宸妃時,他感傷地說:“山峻則崩,木高則折,年富則衰,此乃天特貽朕以憂也。”
崇德七年十月二十日,清史稿載:“聖躬違和,肆大赦。凡重闢及械繫人犯,俱令集大清門前,悉予寬釋。”這次病估計來得更猛,以至不得不用大赦的方法,求得上蒼的保佑。
七天後,漢官都察院參政祖可法、張存仁上書:“皇上天縱神武,德被遐方,以仁心愛萬民,以仁政治宇內,凡養民恤民,無不周摯,雖當大業創興,實萬世之聖主,當代之明君也。臣聞有道者,天賜純嘏;福履者,景運靈長。今皇上道德醇備,福壽兼隆,雖偶爾不豫,輒獲康吉,天之眷皇躬也昭昭矣,舉國臣民不勝歡忭。伏願皇上保護聖躬,上答天心,下慰人望。近見政事給予繁,動勞睿慮,各旗、六部諸大臣虛設何裨?凡心勞則氣動,更願皇上清心定志,一切細務,付部臣分理,至軍國大事方可奏聞。況大業垂成,外國來歸,正聖心慰悅之時,亦可稍輟憂勞。且時當食足兵強,皇上宜暫出遊獵,以適上心。臣等謬任言官,惟以聖躬為重,伏望息慮養神,幸甚!”
皇太極閱後立即批示道:“所奏良是。朕之親理代辦處機,非好勞也,因部臣不能分理,是用躬自裁斷。今後諸務可令和碩鄭親王,和碩睿親王,和碩肅親王一,多羅武英郡王合議完結。”
這就是說,從今以後除軍國大事方可奏聞外,其它一些政務,由三個親王和一個郡王處理就是了。這等於恢復了天命年間四大貝勒輪流執政的舊制,但這次的恢復,是皇太極天威赫赫下的恢復,他用不著再擔心有誰敢和他至高無尚的權威提出挑戰。
皇太極這個決定,實際是交出了日常行政事務大權,這次患病看來是更嚴重。從這句話中,我們也可以看出,皇太極在對待國事上,皆“躬自裁斷”,“好勞”,以致身心健康受到了極大的影響。諸葛亮就是因為事必恭親累死的,活了五十四歲,皇太極連諸葛亮都沒活過。
同年十二月,皇太極接受祖可法張存仁的勸說,赴葉赫狩獵,行至開庫爾處,因聖躬違和,不得已住了下來。
崇德八年正月初一,是每年一次的新年大典,皇太極又因聖躬違和,不得已也停了下來。
同年三月十七日,因聖躬違和,再次頒佈大赦,死罪以下皆赦之。
同年四月初一,,因聖躬違和,向盛京及境內各寺廟禱告,施白金。
那麼皇太極患的是什麼病呢?
《清史稿·太宗本紀一》記載:“上儀表奇偉,聰睿絕倫,顏若渥丹寒而不慓。”根據這段文字,我們可以判斷皇太極身體一定很胖,瘦人肯定不會寒而不憟的。皇太極到了中年,身體越發胖起來,他一生喜愛兩匹戰馬一個叫大白,一個叫小白,由於過胖,他騎大白一天僅能行五十里,騎小白才免強行一百里。
現在看,胖人易患的大多是心血管病,估計皇太極是因高血壓造成中風,以至腦內出血或心肌梗塞突然死亡,而絕不是什麼端坐於清寧宮炕上無疾而終。
-
5 # 醉愛侃足球
皇太極作為清朝的創始人,為什麼在52歲就突然猝死了呢?
對於皇太極的死因,在史書上並沒有明確記載,連《清實錄》中也沒有提及是何原因。
《清實錄》的記載是:
“是夜,亥刻上無疾,端坐而崩。”也就是說,皇太極本來沒有疾病,但就是突然猝死了。按理說,一個開國皇帝,為什麼在死因上的記載卻撲朔迷離?我是“醉愛談歷史”,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嘗試分析一下皇太極可能的死因。
一、積勞成疾而死於是有人猜測,皇太極可能是積勞成疾後猝死的,50多歲的人了,隨便一個心臟病或者腦溢血就可能導致他猝死。但如果是因為這種原因,那應該不至於不寫到史書上吧?所以筆者認為這種可能性不高。
二、被人刺殺按理說, 皇太極天生聰敏,個人能力極強,以他建立大清的能力,在安保方面絕對沒問題,所以筆者認為被刺殺的可能性也不高。
三、為情所困,抑鬱而終這種說法比較普遍,也是人們最相信的死因。據史料記載,皇太極一生先後娶了15個妻子,但是他最寵幸的卻是博爾濟吉特氏。
崇德元年,皇太極冊封博爾濟吉特氏為關雎宮宸妃,宸妃賢淑文靜,後來還給皇太極生了一個兒子。皇太極非常高興,還特地為此發了一道大赦令。但是這個兒子兩歲就夭折了,宸妃失去愛子痛不欲生。
崇德六年九月,皇太極正在松錦打仗,突然聽到宸妃病危的訊息,他趕緊從前線趕回盛京。但還沒等到皇太極趕到,宸妃已經病死,皇太極悲憤不已,因為他連自己愛妃的最後一面也沒見到,以至於茶不思飯不想。
宸妃死後,皇太極飯量大減,原本健壯的身體頓時變得虛弱,甚至還常常陷入昏迷。用當時的話來說就是“聖躬違和”。
據《清實錄》記載,崇德六年十月,皇太極曾對諸王、妻子和子女說:
“山峻則崩,木高則折,年富則衰,此乃天特貽朕以憂也。”唐朝詩人杜甫曾有詩嘆曰: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古人年齡上了50歲已經算是高齡了,其實這時候皇太極已經知道自己將不久於人世。
為此皇太極又釋出過一道大赦令,減少日常事務的負擔,還去做過祈禱,但是這些依然於事無補。皇太極最終於崇德八年猝死於盛京後宮。
筆者認為皇太極本來就已經積勞成疾,在50歲出頭又遭受喪子和喪妻之痛。宸妃之死是讓皇太極猝死的直接原因。
皇太極作為大清的開國皇帝,一個時代的大英雄卻因為一個女人極度悲憤而死,這恐怕是清朝不願,也不好意思記載皇太極死因的主要原因吧。
-
6 # 明天會更好145036620
皇太極真正的死因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痰疾”。從崇德五年開始,清史的記載中屢次出現“聖躬違和”或“聖躬不豫”的字樣。崇德五年農曆七月廿七日,皇太極第一次“聖躬違和”,到安山(今鞍山)溫泉療養。崇德六年農曆八月,松山大戰前夕,明十三萬大軍來勢洶洶,前線告急。皇太極調集各路人馬,決定親自前往前線坐鎮指揮。 本來定於農曆八月十一日出發,不巧他患上鼻衄(即鼻出血),血流不止,不得不將出發的日期一拖再拖。八月十四日,出血仍未緩解,而前線軍情告急。皇太極抱病出徵,一路急行,三天後,病情才有好轉。 皇太極這次病得相當重,不但用大赦的方式向天祈求康復,而且都察院的官員們還上疏建議:皇上不必事必躬親,可讓各旗、六部諸大臣處理一些日常事務,至軍國大事再向皇太極奏聞,以減輕政事活動,得以靜心休養。明顯感覺力不從心的皇太極不得不同意了這份奏疏的建議,決定以後的政事由和碩鄭親王代善、和碩睿親王多爾袞、和碩肅親王豪格、多羅武英郡王阿濟格合議處理。 透過這次變革,皇太極基本上交出了處理日常行政事務的大權。崇德八年正月初一,因皇太極“聖躬違和”,免群臣的新春朝賀禮。命令和碩親王以下副都統以上諸人前往堂子,代替自己向上天和歷代祖先行禮祈禱。 清太宗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八月九日,愛新覺羅·皇太極突發急病死於盛京(今瀋陽)的清寧宮內,年僅52歲。愛新覺羅·皇太極去世後,他的靈柩被放在崇政殿,同年九月廿一日,被葬於昭陵(在瀋陽北陵),諡號為“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文皇帝”,廟號為“太宗”。 網路配圖 而北韓官方的記載,皇太極則是死於流鼻血,常年征戰的皇太極常常在戰馬上用碗接血打仗,皇太極就是死於這種流鼻血的後遺症……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無論官方記載,還是解密清史檔案,還是民間坊傳,不論哪一種,真真偽偽,頗費猜測。皇太極之死始終還是個謎團。
-
7 # 地月書童
皇太極死因很大可能由於長期征戰身體消耗大加上宸妃的死造成精神層面的雙重打擊,抱憾而亡。
首先皇太極繼位時,正值後金國與大明朝交戰,當時後金的國力尚不強盛,而且還有蒙古國的叛亂,所以繼位以後皇太極基本上都是在馬上征戰,不斷的兼併戰爭和身體長時間超負荷使用,他的身體狀況不太好,而且在與大明不斷的戰爭中,屢次受傷,當時出征在外的醫療條件,還不完善,受傷以後的治療很多都會留下後遺症,而且皇太極生前,深愛宸妃,宸妃為他生下一子,皇太極喜出望外,特此大赦天下,在松錦前線不斷的戰爭中,大清國舉國兵力,使出渾身解數也沒有打破松錦前線,這讓心高氣傲,志存高遠的皇太極備受打擊,而且他很清楚自己的身體狀況,所有長時間雙方持久拉鋸戰,對大清國和他本人百害無一利,在絞盡腦汁也不能踏過鬆錦前線一步時,皇太極可能已經輾轉反側,徹夜難眠,身體和精神都不好,在最需要鼓勵和振奮人心的時候,忽然聽到心愛的宸妃病逝,他放下當時的軍事要政,趕回盛京瀋陽,可惜的是長途的奔波和對感情支柱的崩塌,沒有支援他回到瀋陽看一眼心愛女人的遺容,溘然長逝,總結皇太極的死因:間接就是常年征戰飲食不規律,受傷以後治療不徹底,身體積勞成疾,再也經不起打擊,以及自我對身體的預判,心中明白有生之年無法入住關內,對理想泯滅的惆悵,直接原因是心愛女人宸妃的病逝,失去了最後的精神支柱,憂鬱而亡。
-
8 # 向左看
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第八子,在八大貝勤中排第四,35歲登極,在位17年,享年52歲,正值壯年的他突然暴崩,成為清史上一大謎案,民間傳聞四起,其中以孝莊多爾袞合謀殺害流傳最廣,主要依據就是孝莊下嫁多爾袞,但是畢竟傳聞是最靠不住的。
著名清史專家閻崇年對這一傳聞剖析:一、孝莊下嫁多爾袞史料無記載屬傳聞,二、崇德年間清軍未入關和明朝屬交戰狀態,不論民間官方都很排斥外夷,所以傳聞來自敵軍之口毫無說服力。
《清史稿》記載皇太極無疾崩,意思就是在沒有病情的時候忽然死亡,從皇太極死亡當天記錄,這種說法是符合的,上午還忙公務,晚九至十點忽然暴崩。
不過《清史稿》多次記載皇太極,聖躬不襐,因此還太赦天下,皇太極經常流鼻血,北韓記載皇太極坐戰馬上流鼻血用碗裝,因此皇太極死因大摡是:
一、最喜愛寰妃海蘭珠早逝,愛妃早逝對皇太極打擊很大。
二:疾勞成疾。
三:人到中年身體發福,有高血壓,腦血管破裂暴斃。
-
9 # 奮鬥女青年1314
皇太極是滿清上一位有作為的君主,假如說要是努爾哈赤在關外奠定了滿清的根基,那麼皇太極就是讓滿清發展壯大的首功之人了。
皇太極在位期間進一步統一了滿洲各部,兼併蒙古屢次進攻明朝。
他廣泛運用漢人,開始實施漢化為滿人入主中原奠定了基礎。皇太極可以說是一個雄才偉略的一個人,然而就是這樣的一位君主卻在52歲突然就死了。
根據史書記載皇太極是在公元1643年9月21日夜皇太極突然去世。就是所謂的無疾而終,對於皇太極的去世是有三種說法的。
第一種說法認為皇太極是累死的,因為當時正直滿清入關的前夕,明朝的局勢已經危在旦夕了。皇太極在頻繁的政治和軍事活動中積勞成疾,因此精力耗盡而猝死。
第二種說法認為皇太極是死於疾病,有人認為皇太極是死於肥胖引起的高血壓和心臟病,還有點認為皇太極是死於“痰疾”。在中醫說也就是一種熱病。
而第三種說法,是認為皇太極是死於政治謀殺的。皇太極早年最大的政敵是他的兄弟莽古爾泰,莽古爾泰和姐姐莽古濟合要謀殺皇太極,沒想到讓皇太極識破了。
皇太極大怒將莽古爾泰處死,可能引起莽古濟家族的不滿,想要去報復皇太極。
其實皇太極應該是累死或者是有疾病才去世的,第三種的可能性應該小些。
皇太極是後金的第二位大漢,身邊肯定有誓死保護他的人,兩黃旗的勇士是日夜的在保護皇太極,而且皇太極從小就練騎射,功夫還是不錯的,所以基本上就可以排除第三種謀殺的可能性了。
-
10 # 小八戒愚論
人從出生的那刻起就面臨著死亡只是時間的長短而已,個人覺得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對自己身體愛惜的、對健康比較矯情的人壽命比拼命三郎(娘)的要長壽點。(個人觀點)
據史料記載皇太極的家族是遊牧民族,在其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跟著他的父親努爾哈赤學習拉弓放牧打仗,由於皇太極聰明好學不怕吃苦練的一身的本領,很受努爾哈赤的喜愛。在努爾哈赤帶兵打仗的時候總是會聽取皇太極的意見,而這位兒子也沒有讓努爾哈赤失望,很快努爾哈赤的軍隊就一統了北邊的所以部落,成為後金。
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理所當然的繼承了汗位,但是皇太極是個有謀略有野心的人,他的目標是進關(入住北京)消滅明朝,所以在皇太極當政的時候為了鼓舞戰士計程車氣,總是親自出徵打仗,其中消滅察哈爾、取得的松錦大戰的勝利都離不開皇太極的運籌帷幄。
在皇太極在位的十七年間每天出了坐朝理政。就是親自率兵打仗,傳聞由於皇太極常年在外帶兵打仗身體早已經嚴重透支了,經常性的流鼻子,而且流完鼻子還接著上戰場,是個很能吃苦耐勞的君王。
也就是在松錦大戰的時候,皇太極心愛的寵妃海蘭珠病逝,皇太極在接到訊息以後連著騎馬幾天幾夜趕回盛京,這中間累死了好幾匹戰馬,但還是沒能見心愛的妃子最後一面。皇太極也因為傷心過度加上長時間的積勞成疾,不久就死去了。
愛歷史的二師兄覺得皇太極是個敢愛敢恨的真英雄,就是在對自己方面不夠愛惜。
回覆列表
清崇德八年(1643年)滿清開國皇帝清太宗皇太極在瀋陽故宮駕崩,皇太極的死在清朝歷史上頗為神秘,其死因更是眾說紛紜。
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的第八個兒子,於1627年登基,1634年娶了個比他小17歲波爾濟吉特氏,封她為關雎宮宸妃,宸妃賢淑文靜,知書達理善解人意,頗受皇太極的寵幸,婚後生有一子,皇太極非常高興,他大眼群臣,還發布大赦令,只可惜兩歲不到就夭折了,宸妃因失子之痛,精神受到打擊,整天鬱鬱寡歡,身體一天不如一天。
1641年9月,皇太極正帶兵在松錦前線作戰,突然接到宸妃病危的訊息,皇太極匆匆忙忙趕回盛京,但宸妃以死,皇太極傷心不已,沉浸在痛苦之中不能自拔,從此皇太極身體每況愈下,時而昏迷時而清醒。
1643年8月初9,皇太極仍像平時一樣照常上朝,處理大大小小的事情,他的身體沒有任何異常,絲毫看不出來有死的跡象,然而就在晚上坐在炕上突然就死去了。
正史《清實錄.太宗文皇帝實錄》記載:是夜,亥刻上無疾,端坐而崩。說明皇太極是無疾而終正常死亡。
還有一種說法帶有陰謀論,富有傳奇色彩,類似於電視劇的狗血劇情;說皇太極被多爾袞和孝莊合謀殺死,孝莊本來與多爾袞甜蜜蜜,後來被皇太極搶了過去,但多爾袞與孝莊還是藕斷絲連經常幽會,這天兩人正在親熱無意中被皇太極撞了個正著,為了不使姦情洩露,於是殺人滅口。為何這樣說呢,其一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是被皇太極等人逼死為努爾哈赤殉葬的,其二有傳聞孝莊曾下嫁多爾袞,因此就有了多爾袞報殺殺母奪妻之恨殺了皇太極。
這種說法可信度不高,因為沒有不透風的牆,皇太極的兒子豪格絕對饒不了多爾袞,豪格的勢力要比多爾袞大,多爾袞也不會冒這樣的風險,再個孝莊後期是個傑出的政治家,估計她之前也不會做那樣出格的事。
還是前面一種說法比較靠譜些,皇太極一生戎馬生涯,是十足的馬上皇帝,還要處理大量的政務,又恰巧自己的寵妃去世,至其身心疲憊,過勞而死。
生老病死世事常常,在自然規則面前,無論你是誰,都是公平和無情的,帝王將相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