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正午陽光666搞笑

    曹操如果選擇曹植繼位,司馬懿的政變肯定會提前很多年,就政治能力來說,曹操選擇曹丕並沒有選錯,曹丕還是有能力的,只要曹丕活著司馬懿也不敢政變。司馬懿政變是在曹丕死後的事情。

    不能簡單得認為曹植文章詩歌寫得好就會政治能力很強,這個好比中學生讀書,有的理課學得非常好,但文科就是不靈,英語連及格都難。有的學生文科非常好,但數理化就是不靈。

    曹操選接班人選曹丕而沒有選曹植就是看出曹植文學功力是高,但是曹植為人隨便、輕浮、固執,到處惹是生非,不適合團結各方力量搞政治。

    而曹丕雖然沒有曹植那麼有文采,但曹丕還算是繼承了父親曹操一部分政治才能的,比如能隱忍,比如心狠手辣等等。所以曹操選擇曹丕接班是正常的。如果是曹植接班,司馬懿這樣的野心家肯定很快就會政變的。

  • 2 # 歷史複習機

    不會,因為曹操選擇曹值作為續承人的話多半會選擇殺了司馬懿。

    有的人一說就懂,其中原因無非就是曹丕曹值之間的世子之爭。

    直從曹昂曹衝死後世子的人選實際上只有正妻卞的三個嫡子曹丕曹值和曹彰。而曹彰一心效仿衛青霍去病,所以實際能夠繼承曹操事業的只有曹丕曹值兩人。

    由於兩人都是能夠繼承大位的有力競爭者,所以兩人身邊都積聚了一大批有力的支持者。

    如曹丕除了我們熟知的司馬懿外還有一批曹操身邊的重臣,如陳群,朱爍,吳質,司馬懿。

    而曹值的支持者有丁家兄弟,楊修,孔融(不知道算不算)。

    大家都知道司馬懿是世家大族,實力雄厚,可是那楊修身世更為可怕,除了袁家外還有一個四世三公就是楊家。楊修之死固然有其自身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在這場世子之爭中曹丕的勝利。

    而楊修之死可以說是曹操剷除曹值勢力,為曹丕的世子地位掃除障礙,所以如果曹值獲得世子之位的話估計曹操也會殺了曹丕的頭號支持者司馬懿,就算司馬懿不死也會被曹操冷落。

    更為重要的是如果曹值成為魏王的話支援曹丕的司馬懿勢必會遭到曹值的猜疑,想要進去曹魏的權利核心,司馬家代魏恐怕只是痴人說夢罷了。

  • 3 # 尹禾

    曹操如果選擇曹植,那麼多半會殺了司馬懿,留下楊修,這是奪嗣之爭的必然結果 一一 勝者生,敗者死。

    至於曹魏的政變,本質在於曹操對氏族勢力打壓之後的反彈,“潁川司馬氏”也好,“弘農楊氏”也罷,都在被打壓之列,如果曹操不在,氏族必然要展開反撲。

    所以事情的本質沒有改變,只是因子發生改變。曹丕變成曹植,司馬懿變成楊修。

    氏族的反撲

    曹操實在是難得的雄才偉略,尤其是在用人制度上,打破了秦漢以來的“察舉制”,脫離了貴族的掌控,用人唯賢。

    漢時期選拔官吏,被選用人既要有仁義孝悌等方面封建道德品質,也要有高貴的家世出身。 曹操用人則不重虛譽,他選用官員要“明達法理”,能行法治。用崔琰、毛玠掌管選舉,“其所舉用,皆清正之士,雖於時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終莫得進。務以儉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節自勵,雖貴寵之臣,輿服不敢過度”。社會風氣有所好轉。

    說白了,就是棄氏族,用寒門和清流。這是對貴胄氏族最大的打擊,後代子孫不能壟斷官場,就意味著政治地位的削弱。

    然而事情有好壞兩面,對於曹操來說,管他氏族還是貴族,生殺予奪都在一念之間,孔融、荀彧和楊修就是最好的例子。但是後世子孫則不行,寒門清流固然在曹操一朝得以起勢,但是根基尚淺,又不團結。等到曹操去世,沒人再罩著他們,又怎麼鬥得過盤根錯節、底蘊深厚的氏族勢力呢?

    “天子與士大夫共天下”,這裡計程車大夫並不是文人階層,而是少數掌控國運的上層建築,就是氏族勢力。周天子可以用分封的形式“共天下”,而後世則是躲在皇帝背後竊取權力。無論英主治世還是昏主亂世,他們都是最終的獲益者,不用擔負歷史的罵名。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何況實力雄厚的氏族呢。

    變數的作用

    既然反撲是必然,那麼就要看楊修是否也能代替司馬懿,承擔起這份歷史責任。

    之所以這麼肯定楊修會與司馬懿易位,是因為這是政治鬥爭的必然結果。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因曹植醉酒誤事而徹底放棄了他,隨後便處死了楊修,宣告轟轟烈烈的奪嗣之爭落下帷幕。曹操不會對自己的兒子動手,但是會殺死他的謀士,來向朝中不安的勢力傳達自己的態度。因此,如果曹植繼位,死的必然是司馬懿。

    曹植vs曹丕

    氏族能夠這麼快起勢,離不開曹丕對司馬懿的重用,三代託孤重臣,羽翼早已豐滿。曹植與曹丕相比,才能上略有勝出,但是為人輕狂驕橫,絕非明君之相,好在曹丕在位時也沒什麼大的作為,對於扭轉局面沒有太大影響。

    曹丕活到39歲,曹植活到40歲,兩人都需要將後事託付給第一智囊。楊修也有機會成為託孤之臣掌權。

    楊修vs司馬懿

    司馬懿與楊修的智謀孰高孰低,不好評辯。畢竟二人行事風格不同,一人鋒芒畢露,一人韜光養晦。有人說鋒芒畢露死得就快,然而曹植也是這種人,有沒有可能二人臭味相投,曹植因此更加重用楊修呢?

    可以肯定的是,楊修絕非凡才,無論在智謀還是政務能力上都十分出色。對於天家來說,絕對也不是省油的燈。

    天命難違

    即使曹丕上位之後設立了中書省,集中皇權。但是這反而減少了權臣竊權的難度,在本質上沒有對氏族形成任何壓制。

    其實在那樣的歷史時期,以一人之力彈壓一股龐大的勢力,本身就有螳臂當車的嫌疑。曹操可以,是因為他有魏武雄風,所向披靡。而後世子孫很難繼承他的政治手段,沒有辦法繼續拿皇權與氏族做對抗。

    所謂天命難違,無論誰繼承皇位,都無法繼續與整個時代對抗。因此,如果曹植繼位,司馬懿可能沒有機會再翻身了,但是曹魏被奪權的命運卻很難改變。

  • 4 # 一貳一橙

    不會,因為曹魏早亡國了,自然也就沒司馬懿什麼事了。其實似乎現在有很多觀點都在說曹丕、曹叡用錯了司馬懿。可事實上,在曹丕、曹叡兩朝,司馬懿都被壓得死死的,根本就沒有政變的機會。

    司馬懿最後能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朝廷中人更不喜歡曹爽而已。

    曹叡託孤失誤,選了一個無能的曹爽

    曹叡託孤太急,當天命曹爽、司馬懿輔政後就去世了,而曹爽剛開始雖然不敢專政,和司馬懿一起全心地輔佐少帝曹芳。可是架不住何晏、丁謐、鄧颺等人的唆擺,這才有了做權臣的想法。

    而此時的曹丕和曹叡都已經去世很久了,根本預料不到後面的事,就算曹操選擇了曹植,讓他繼位。難道他就能預料到幾十年後會有個曹爽出來嗎?

    曹操對曹丕說過司馬懿鷹視狼顧,說他“非人臣,必預曹家家事”一語,這話自然也會對曹植說了,但說的未必就是司馬懿,而是楊修。楊修也不是我們所知道的那樣忠心曹植,他也有自己的野心,在眾世子之間搖擺,立場不堅定。

    曹植的性格不適合做皇帝

    在劉協禪讓之後,曹植是第一個帶頭為他“服喪”的人,曹植可能和漢室不是很親密,但要他背上個“篡漢”的名頭,接受劉協禪讓的話,我認為他是很難同意的。這樣的話,別說司馬懿抬頭了,曹魏政權能不能建立還得打上個大問號呢!

    而且曹植的文人氣太重,偏重文學的曹植很有可能會“以文治國”,這在太平盛世是很好的,可當時的國情卻不允許國家“重文輕武”。要知道當時的曹魏是面臨著三方威脅的:西南蜀漢、東南孫吳、北方鮮卑,國內還經常有叛亂。

    “以文治國”的可怕性,可以參照南唐李煜和北宋徽宗,恐怕五胡亂華會更提前發生。若果曹植繼位的話,或許不會發生後面的司馬家專權,但曹魏應該會提前就亡國了。

  • 5 # 方圓論壇

    其實在曹操有了立儲心思之後,曹丕的支持者一直都很多,滿朝文武大多數都支援曹丕,因為曹操長子曹昂死後,曹丕就是大兒子。在古代廢長立幼是取亂之道,當時曹操的心腹謀士賈詡多次勸諫曹操不要動廢長立幼的心思,還告訴他袁紹就是前車之鑑。所以雖然曹操很喜歡曹植。但是也不敢拿曹魏的未來當賭注。所以曹操還是依舊立曹丕為世子。而曹丕有了司馬懿這個“外掛”的幫助。就更加能摸透曹操的心思,辦事也更加博曹操的歡心。也正因為如此,曹丕非常信任司馬懿。以至於後來曹操自知死期將近,準備殺掉司馬懿的時候,曹丕力保司馬懿。這才使得司馬懿逃過一劫。

    曹丕上位之後雖然依舊對司馬懿委以重用,但從來不讓他染指兵權。但即使這樣司馬懿也知足了,相比起曹操時期的膽戰心驚,現在的司馬懿簡直是身處天堂一般。而司馬懿在曹丕時期一直是做孤臣,不拉幫結夥也不爭權奪利,這就讓曹丕警惕之心下降很多。也使得司馬懿更受重用。曹丕之後曹睿上位,幾個輔政大臣爭權奪利,對於司馬懿個人都看不起他,認為他不是個威脅。司馬懿也趁此機會染指兵權。並且大肆拉攏軍中悍將。最終奪取了曹魏的天下。

    司馬懿此人演技堪比奧斯卡影帝。扮豬吃老虎一輩子。最終奪取了曹魏的勝利果實。也成為了三國之後最大的贏家。曹操沒殺成司馬懿就是個最大的失誤。這才導致了後來的司馬氏之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世界上最難寫的字有多少筆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