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巷008

    1.表現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入睡的過程。 ①由遠而近,由外而內,由小而大,由分而合。 ②由大而小,由密而疏,微聞餘聲。 2.表現從失火到救火的情形。 ①響聲大作,由少而多。 ②百千齊作,應有盡有。 設題目的是使學生熟悉課文的主體部分,揣摩文中的音響描寫,瞭解這場口技表演的藝術構思,感受口技藝人的高超技藝。要注意引導學生細心體會文中描摹音響的語句所表現的情景,併合理地補充一些細節,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培養學生的感受力。 口技是一種運用口部發音技巧來模仿各種聲音的傳統民間藝術。本文根據口技的特點,生動逼真地描摹口技藝人所表演的音響,把讀者帶入這些音響所表現的特定生活情景之中。文中描寫這場口技表演,不僅有條不紊,而且奇妙紛雜,波瀾起伏,把一位口技表演者的技藝之“善”,惟妙惟肖、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遙聞深巷中犬吠……眾妙畢備”,寫聲音由遠而近,由外而內,由小而大,由分而合,生動地表現了一個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的情形。其中“遙聞深巷中犬吠……絮絮不止”,寫深夜的寂靜氛圍以及一家四口陸續醒來後的各種聲音;“當是時……眾妙畢備”以排比的句式,急促的語勢,合寫五種聲音,猶如一部大合唱,使人感到一家四口在靜夜的喧鬧氣氛。 “夫齁聲起……婦夢中咳嗽”,寫聲音由大而小,由密而疏,微聞餘聲,表現了一家人由醒復睡的情形。“聲起”,寫丈夫由醒到睡;“漸拍漸止”,寫出拍兒聲由大到小的變化,給人一種輕慢的聲感,說明婦人和小兒正慢慢入睡;“微聞”的“微”字,表示聲音很弱。老鼠作作索索聲,盆器傾側聲,婦人夢中咳嗽聲,都很輕微,襯托了深夜寂靜的氛圍。 “忽一人大呼‘火起’……百千犬吠”,寫響聲大作,由少而多;“中間力拉崩倒之聲……不能名其一處也”,寫聲音百千齊作,應有盡有。逼真地表現了發生在這個家庭附近的一場大火災的情形。先用三個“……大呼”、一個“……齊哭”,繼之以三個“百千……”,又加之以“……百千齊作”“又夾百千……”等句,寫發現火情、火勢漫延和人們救火的情景;“凡所應有,無所不有”,以及兩組相同的句式“雖人有百手……不能名其一處也”,總寫火場的聲音之多之雜。極力渲染火場的緊張氣氛,使人感到火情的緊急,火勢的猛烈,救火人的慌亂,猶如置身於救火現場。 二、聯絡課文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1.文中多次描述聽眾的反應,這些描述有什麼效果? 2.文中前後兩次把極簡單的道具交代得清清楚楚,這對文章的結構和表現口技表演者的技藝有什麼作用? 設題目的是使學生了解側面描寫手法。指導學生答題不要孤立地講側面描寫。例如寫表演,除了要寫表演者和表演內容,往往還會自然地寫到欣賞表演的人的反應,而後者就是在運用側面描寫。又如開頭和結尾相照應,除了使結構保持完整以外,也具有側面烘托、表現口技之“善”的作用。 文中三次描述聽眾的反應: 一是“滿座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伸頸”“側目”說明賓客聽得入神,被深深吸引,惟恐有所遺漏;“微笑”,表示賓客對錶演心領神會,感到滿意;“默嘆”寫出賓客為表演者的技藝折服而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態。此時,聽眾已經進入口技表演的情景之中而尚能自持。 二是“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正坐”與“伸頸”“側目”對照。“稍稍”是“逐漸”“漸漸”的意思,細緻地表現了賓客情緒由緊張到鬆弛的漸變過程。說明聽眾隨表演內容而變化心態,已融入口技表演的情景之中而難以自持。 三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寫賓客驚慌欲逃的神態、動作,說明口技表演達到以假亂真的絕妙境界,使聽眾彷彿置身於火場,不禁以假為真,完全進入口技表演所營造的生活情景之中而不能自持。 這三處側面描寫,層層深入,生動細膩地刻畫出聽眾的心理變化過程,表現了這場精彩的演出對聽眾具有巨大吸引力的表演效果,從而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藝的高超。 三、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這些句子中的加點的詞,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古今意義不同的,如“會”“但”“聞”“少”“稍稍”“雖”“股”“走”;另一類是古今用法不同的,如“宴”“乳”“嗚”“名”,在課文中都用作動詞,現在都用作名詞。對這些容易理解錯的詞,應提醒學生注意。 1.會賓客大宴…… 會:適逢,正趕上,恰好。宴:舉行宴會。廳事:大廳,客廳。施:設定,安放。屏障:指屏風、圍帳一類用來隔斷視線的東西。撫尺:藝人表演用的道具,也叫“醒木”。 2.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譁者。 但:只。聞:聽見。坐:通“座”。然:...的樣子。 3.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 乳:餵奶。嗚:指輕聲哼唱著哄小孩入睡。 4.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少:稍微。稍稍:時間副詞,據《詞源》釋為“隨即”。 5.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 名:說出。 6.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股:大腿。走:跑。 四、辨析下列表示時間的詞語,將它們分別填在橫線上。然後以這些詞語為線索,背誦全文。 文言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較多,到一定時間應當加以整理,這樣才能有效地掌握它們的用法,獲得牢固的記憶。這道題實際上是給學生提供一種整理的方式,還可以採用其他的整理方式。 本文為了說明聲音發生的先後,使用了一些表示時間的詞語,既準確又變化多端。例如,“少頃”用於聽眾入座到開演之間,除表示時間不長外,還有等了一會兒的意思;“既而”表示承接上一音響之後的短暫時間;“當是時”表示就在那個時間;“一時”表示同一時間;“忽”“忽然”都表示意外情況突然發生的時間。用詞的變化多樣,說明作者善於根據所反映的事物的特點和文章的需要而選擇最恰當的詞語準確地表達內容。 少頃 既而 是時 一時 未幾 忽 俄而 忽然 1.表示突然發生:忽 忽然 2.表示同時發生:一時 3.表示相繼發生:既而 4.表示在特定的時間內發生:是時 5.表示過了很短時間就發生:俄而 少頃 未幾 教學建議 一、引導學生揣摩語言,體會文中對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藝的生動逼真的描寫,並注意本文層次清晰、有條不紊的特點,以及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 二、背誦全文,要理清文章脈絡,注意首段與末段相照應的結構特點,以及中間三段記述的內容、順序和層次。背誦中間三段,要注意以下幾點: 1.每段都先寫藝人所模擬的音響,後寫聽眾的反應; 2.每段各依次寫了哪些聲音,是怎樣寫的; 3.“少頃”“既而”“是時”“一時”“未幾”“忽”“俄而”“於是”“忽然”等詞語,具有承接作用,可作為背誦的詞語線索。 三、要善於啟發學生的想像。關鍵是抓住口技表演的藝術構思,提出若干問題讓學生思考。例如“遙聞深巷中犬吠”一句,就可以問學生:“遙聞”表現了怎樣的聽覺效果?“深巷”中的“犬吠”聲有什麼特點?這句話能使人感到怎樣的一種氛圍,與下句的“婦人驚覺欠伸”有什麼關係?這樣提問的目的是把學生引入口技表演的“規定情景”中去,使之對文章的內容和情味有深切的體會。 四、如有條件,可讓學生聽、看有關口技表演的音像資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烏龜眼睛上有一層白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