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您常和孩子講理嗎?您會和孩子講理嗎?
5
回覆列表
  • 1 # 洛洺汐

    肯定要講理喲,但有些能講有些不能講,因為有些錯誤可以犯,可以有改正的機會,有些錯了我們誰都承擔不了就必須一言堂

  • 2 # 佛蓮華紗

    我是每次都想冷靜的和他們說道理的,但是。。。。好吧,我承認我每次都沒忍的住。。。。再好的脾氣都能給他們弄的崩潰

  • 3 # 心奕心語xinyixinyu

    你會給孩子講理嗎?

    大寶的故事

    大寶,男孩,3歲,大寶喜歡光腳到處跑。我本來不介意他光腳跑,可是有一次他光腳跑進浴室,滑倒了,後腦起了個大包,哭了好久。第二天,大寶依舊光著腳到處跑,和所有的孩子一樣,沒有記性哦!

    “穿鞋!”這樣的命令,孩子並不愛聽,他只會狡黠地笑著光腳跑開,看著家長在那裡手足無措。

    於是我抬腳給他看:“我腳底光溜溜的,沒有花紋。”

    我又把鞋底翻過來給他看:“我的鞋底有花紋。我穿上鞋就不會滑倒。”

    我問:“你的腳上有花紋嗎?”

    大寶抬腳看了看,說:“沒有,光溜溜的。”

    我問:“你的鞋底有花紋嗎?”

    大寶看了看鞋底,說:“有花紋的。”

    我說:“我可擔心你光腳跑又要滑倒呢!怎樣才能不滑倒呢?”

    大寶想了想,什麼也沒說,自己就把鞋穿上了。

    小美的故事

    小美,女孩,四歲。今天起床穿衣服的時候,小美非要穿著裙子上學。

    我跟她說:“今天不要穿裙子了,天太冷了,穿裙子會感冒的。”

    “可是我不覺得冷啊!”小美說。

    “屋子裡是不冷,可是外面冷啊!”

    “那我就不去外面玩好了。”

    “你一整天都不出去了嗎?這不可能!”

    “昨天芊芊和露露都穿裙子。”

    “昨天有太陽,今天沒有太陽!要麼你穿這件背心裙吧,裡面穿件毛衣。”

    “不要!我就要穿這條裙子!”

    “這是夏天的裙子,現在都是秋天了。”

    “別人都可以穿,為什麼我不能穿,這不公平!”

    “反正今天不許穿!”

    “憑什麼!我恨你!”

    諸如此類的事情,給她講道理,似乎總是對牛彈琴,說著說著我就火了,結果她脾氣比我還大,雖然她最後不得不妥協,但是之後就不停地鬧彆扭。

    專家分析及評述

    很多家長髮現,如果想讓孩子合作,給孩子講道理,常常收效甚微。並不是說,我們不應該給孩子講道理,而是在於,我們講道理的時機和方法有問題。那麼,我們應該怎麼給孩子講道理呢?結合大寶的例子,我們來總結一下:

    ◆ 講道理要在孩子的情緒平復之後。

    有時衝突發生的時候,孩子完全被憤怒、不滿、沮喪、失望等情緒淹沒,這時對他講道理,只會火上澆油。

    腦科學的研究發現,當人的情緒腦“過載”的時候,邏輯腦就“掉線”了。換句話說,當孩子被情緒困擾的時候,他的理智是無法正常工作的,概念、判斷、推理、分析,這些功能完全喪失,所以,他聽不進你的任何道理。只有當情緒腦恢復平靜,邏輯腦才能迴歸,孩子才能理智地思考問題。

    當大寶不肯穿鞋的時候,雖然媽媽有些無奈,但情緒是平和的,所以,大寶的情緒也沒有受到影響,也是比較平靜的。這時,媽媽對他講道理,他就比較容易聽進去。

    ◆ 先聽再講。

    通常,當我們發現孩子的行為不符合我們的要求時,我們會急於說服他,讓他理解並接受我們的觀點。然而,孩子之所以這麼做,也總有他的道理,如果你不讓他先說,不傾聽他的想法,他是聽不進你的道理的。

    所以,如果小美媽媽先傾聽小美堅持穿裙子的理由,比如,“你為什麼要穿那條裙子呢?”她也許會有意外的發現,也就更能理解孩子的選擇。比如,“因為我跟芊芊約好了,今天都穿連衣裙。”或者“因為今天我要扮演白雪公主,所以必須要穿這條長裙子。”

    聽完小美完整的表述,並對她的願望表示理解之後,那怕媽媽依然堅持之前的決定,這時候再講自己的道理,小美也會更容易接受。

    ◆ 不能只講道理,更要講感受和需要。

    每個人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對事情會有自己的看法,所以,不同的觀點有不同的時代、地域、文化背景。當衝突發生的時候,如果只在觀點層面溝通,往往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爭論個沒完沒了。比如:

    “家務活都是女人的事,男人幹家務活,那是沒出息的表現。”

    “現在男女平等,大家都上班,家務活應該分攤。”

    但是,如果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就會完全不同。比如:

    “做飯對我來說太沒意思了,如果你也在廚房陪我,哪怕幫不了什麼忙,我也覺得挺開心的。”

    與孩子溝通也是如此。

    “我可擔心你光腳跑又要滑倒呢!”比“光腳跑容易摔倒!”要好很多。

    “我擔心你會著涼感冒!”比“穿裙子會感冒的。”要好很多。

    ◆ 提供客觀資訊,鼓勵孩子自己做出決定。

    即使我們的道理非常正確,那也只是我們的想法,不是孩子的想法。但是,如果我們提供給他客觀的資訊,鼓勵他自己思考,自己做出判斷和決定,那麼,他會更願意遵守。

    就像大寶媽媽做的那樣,引導大寶觀察自己的腳底和鞋底,發現兩者的不同,

    “你的腳上有花紋嗎?”

    “你的鞋底有花紋嗎?”

    “怎樣才能不滑倒呢?”

    小美媽媽也可以採用同樣的方法,比如:

    “我們來查一下天氣,看看今天外面的氣溫是多少呀?”

    “天氣預報員阿姨建議我們穿什麼呢?”

    “要麼你穿著裙子去陽臺上站一會兒,感覺一下冷不冷。”

    總體而言,孩子不是一種理性動物,尤其是幼小的孩子。所以,給孩子講道理真的需要很謹慎。尤其是那些偏理性的、行動由頭腦掌控的父母,重事實甚於感覺,喜歡客觀地分析歸納、做事追求完美、講求做事方法的正確性,那麼,你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請務必放下頭腦中的“應該”或“不應該”,試著先去用心去體會和感受孩子,觀察他、瞭解他,這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4 # 蒲公英education

    當然需要和孩子講道理。我就經常和孩子講道理。而且不光我會和孩子講道理。孩子也會和我講道理。我和孩子之間會經常相互辯駁。

    為什麼需要和孩子講道理?怎麼和孩子講道理?都講些什麼道理?下面,我從我的認知和大家逐一探討。

    先說第一個問題,為什麼只要和孩子講道理?因為現在的孩子見多識廣,見識的多。,知道的多,懂得多。當你為他佈置任務而不加解釋時,他會反駁。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和孩子講道理。講孩子不知道的現象背後的本質。

    好,現在說第二個問題。怎麼和孩子講道理?先就事說事,之後再從大的方面講道理。讓小事和大道理掛鉤即可。

  • 5 # 親子成長手冊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問問您面對多大的孩子,題主連續問了三個問題,層層遞進,其實這樣問的本質就是不需要和孩子講理嗎,還是講理講不通!我覺得可以和孩子講理,但是要講究方法。

    1、講理之前要釋放情緒

    很多的家長覺得孩子無理取鬧不講道理,說不通,講不明白。其實是因為很多時候是因為孩子在情緒的泥潭中,我們非要用理讓他們明白,他們肯定不願意合作。正確的做法是講理之前不要著急讓孩子屈服,認識到自己的不對,服軟認錯。而是要讓孩子先釋放自己的情緒,不要和孩子形成敵對的情緒,等孩子的情緒釋放之後,他們才會去聽父母說什麼道理。

    2、講理要講求方法

    這段時間看了一本書《非暴力溝通》,這裡面提出了溝通要起作用,溝通模型的核心在於四要素,觀察、感受、需要、請求。按照這個方法去溝通去和孩子講理或者效果會好一些。

    例如書中講了一個例子: 媽媽看到孩子把髒襪子,扔掉到處都是,看到很生氣,然後就開始給孩子講理:這樣不是好習慣,這樣會讓家庭環境很髒,說孩子不懂事,這麼大了還這樣懶。說了半天孩子還是不動,父母就會覺得孩子不聽話,自己一遍叨叨叨,一邊給孩子收拾和洗髒襪子。

    但是換一種溝通和講理的方式:我看到房間到處都是髒襪子(觀察),我看了心理不舒服(感受),我看重整潔(需要)你願意收拾一下或者把它們扔到洗衣機嗎?(請求),結果孩子乖乖地把髒衣服收拾到了洗衣機裡面。

    同樣是溝通,結果卻不一樣,關鍵就是溝通和講理的方式不一樣。

    3、嘗試站到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

    很多時候小孩子考慮問題和我們成人是不同的,他們看待問題不能看到全貌,只是看到了其中的一個層面,那麼就認為自己就是對的。這個時候不要硬把大人的理解強加給他們,而是要讓孩子去認識到事情還有其他的方面,這樣他們才會願意和我們溝通,願意和我們一起去討論!

  • 6 # 123情感稻草321

    孩子的初期成長過程就是一團亂麻,跟孩子講理就是梳理孩子思路的重中之重!如果一開始就沒有給到孩子一個良好的疏導作用,那麼未來孩子講難以管教。

    在孩子還是一張白紙的初期,也就是孩子會問十萬個為什麼的時候,這是父母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最好時間。磨刀不誤砍柴功,這個時候跟孩子講道理,雖然孩子懵懂,但是會在腦海裡形成一個個記憶點,因為不明白反而印象深刻。直到孩子越來越大,這些記憶點會在他懂事的時候連成線,奠定孩子未來的人生觀、價值觀,從而受益孩子的一生。

    有的父母會在初期,即便孩子不懂道理,也會反覆去強調。而反覆這一個過程,本身就是再加深孩子的印象以及潛意識對對錯進行判斷,由於孩子初期都是信任父母並且模仿父母,所以他會認為你所闡述的觀點是正確的。反觀有些父母沒有耐心對孩子循循善誘,並且拒絕孩子問為什麼,那麼孩子在接收到父母不耐情緒的同時,會在心裡埋下暴躁、易怒的種子,也就會變得蠻不講理,聽不進勸,從而犯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做人要正做事要奇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