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原谷公社
-
2 # 馨兒abc
依賴性太強就很需要父母引導小朋友獨立自主能力,多鼓勵小朋友自己去嘗試,記得多讚美小朋友。只有小朋友有進就可以了,不能要求小朋友太多,會有挫敗感,小朋友很聰明的,加油
-
3 # AY橙小果
對於2—6歲依賴性較強的孩子來說,家長要正確的引導,一個例子,孩子三歲馬上上幼兒園了,家長應在孩子入園前多鼓勵孩子,給孩子講講幼兒園的趣事,在孩子離不開你哭鬧的過程中,應決絕的放手,不要捨不得或留戀,因為這是孩子成長中必須要經歷的階段,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很多這樣的問題,都得孩子自己去面對,家長應在孩子每個階段放手讓他獨立的去完成一些事情,在這樣的教育下,長期以往,孩子很少會養成依賴的習慣
-
4 # 童欣育兒羅老師
孩子依賴性太強。作為父母的責任是讓孩子健康成長為一個獨立的人,能夠為社會和家庭儘自己應盡的義務。因此,父母一定要用正確的孩子教育方法,讓孩子克服依賴心理,鼓勵孩子獨立自主的精神和行為!
父母應該如何教育孩子才能讓孩子養成獨立自主的好習慣呢?
一、給孩子定出合理的目標
父母在培養孩子獨立性的時候,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和實際能力,提出合理的目標。目標過高,孩子會產生畏懼心理,不敢嘗試,會企圖尋求父母的幫助去實現父母對自己的要求;目標過低,又不容易激發孩子的興趣,也不利於孩子主動地去獨立做事。
孩子年齡小,正是培養獨立性的關鍵時期,父母要給孩子提出適當的要求,指導孩子獨立完成。當孩子看見自己完成了某件事,自信心就會增強,良好的情緒體驗會促使他們踴躍地去做事情,從而減少對父母的依賴。
二、幫助孩子克服懶惰
孩子依賴心理強與自身的懶惰是分不開的。當孩子養成懶惰的習慣後,就會不自覺地事事要求父母為自己操辦,而懶於自己動手。
父母要耐心地引導孩子,把依賴轉變成自己獨立做事,對孩子的生活和學習作出明確而具體的要求,逐步讓他們學會生存的能力。父母可以從讓他們做自己的事情開始,比如洗自己的衣服、整理書包等,讓孩子學會適當幹一些的家務,比如打掃衛生、刷碗等,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性,還有助於培養他們的責任心和感恩意識。
三、鼓勵孩子主動做事
當依賴性強的孩子自己主動地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父母要及時發現孩子的努力,給予孩子積極的鼓勵。
軍軍今年5歲了,平時對父母的依賴性很強。父母打算把他送到寄宿學校去,但又怕孩子適應不了自己照顧自己的生活,於是開始著手鍛鍊孩子的獨立性。
軍軍明明會穿衣服、穿鞋子,可是看到父母在身邊,就一定要等著父母來幫忙,自己不穿。這次他又要媽媽幫他穿,媽媽就誇獎軍軍是個懂事的孩子,自己肯定能穿好。軍軍在媽媽的鼓勵下,自己穿好了。用這種方法,媽媽幫助孩子擺脫了對父母的依賴心理。
即使孩子做得不好,甚至添了亂父母也不能打擊孩子的積極性,要適當鼓勵孩子的行為。孩子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時,要多肯定,少批評,鼓勵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孩子在仿事的過程中,父母可以給予適當的指導和幫助,培養孩子的主動性。
四、耐心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任何一個習慣的改變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父母循序漸進地幫助孩子,才能最終改變孩子依賴性強的壞習慣。
劉女士的兒子今年8歲了,可是還是什麼事都纏著父母。父母很是著急,對他採取了各種“措施”,可是並不奏效。這天他讓媽媽幫他洗腳,媽媽拒絕了,他非但沒有改變自己的行為,反而對媽媽吼道:這是做父母的責任。王女士一生氣就給了兒子一個巴掌。
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需要父母長時間的耐心與努力,一味急於求成,或採取打罵的方式,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還會破壞親子感情。所以父母必須要有耐心、有恆心,逐步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良好習慣。
最後提醒下家長們,多多跟孩子溝通,不要過多幹涉孩子的選擇。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增加孩子的主觀能動性。
-
5 # 淘小嘟
把“獨立自主”獨立自主理解為一種習慣應該更為確切。因為習慣是陪伴人的一生的,是透過刻意練習加上長期堅持而形成的固定化行為方式。習慣一旦養成可以長久儲存下來,將對人的學習、生活帶來幫助。越早培養孩子越容易使獨立自主內化為孩子性格的一部分,家長要給自己提個要求,不想讓孩子事事以來,就不要事事替孩子包辦,過度力求孩子完美,面面俱到。
1、指令明確。家長要少對孩子說“不”,多對孩子說“你應該怎麼做。”只有給孩子以明確的指令,孩子才會正確理解家長的意圖。比如:孩子要跳水坑玩,家長如果喊“不要跳!”那麼好奇心驅使孩子只會更快跳進去,如果家長說“繞過水坑走”,那麼孩子就知道應該怎麼做。同理,如果家長總愛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你要當個獨立的孩子。”那麼很少有孩子明白自己要如何做,如果家長說:“自己把褲子穿好”或者“拿起勺子把飯菜送到嘴巴里”,那麼孩子就明白怎麼做就是“獨立”了。
2、多多鼓勵。和大人一樣,孩子也需要感受成就感和被認同感。所以當孩子自己穿好衣服的時候,家長要具體地及時地誇誇孩子:“寶貝,你自己穿好了衣服,釦子也沒扣錯,褲子也沒穿擰巴,動手能力真強,你都能獨立做這麼多事情了,真棒!”抓住時機,多加讚揚,孩子會在獨立做事之後感受到自信和愉悅,堅持做下來,會非常容易。
3、及時糾錯。如果發現孩子在某些地方做得不到位,家長要及時指出,並且就事論事,不要前五百年後五百年的錯事拿出來一起說,只需要就本次的錯誤指出並說出如何做才是正確的即可,然後邀請孩子按正確的再來一次,如果做對了就給與表揚。比如說吃完飯後孩子忘了把碗送回廚房,家長不要說:“你怎麼又不送碗啊!”家長要說:“每個人都要把自己的飯送回廚房,這是家裡的規則,如果你不想送也可以,但要先接受懲罰(比如坐反應椅、靠牆站等等)”
4、持之以恆。美國專家研究發現,一個人養成一個好習慣需要21天,同樣,要養成一個壞習慣也要21天,所以家長需要時刻督促孩子在養成獨立自主習慣的過程中堅持下來,堅持的越久,孩子的獨立自主的習慣將會成為不被磨滅的技能傍身,這對於孩子今後的學習、工作有著重大的意義。
-
6 # 阿黎心理
孩子的獨立性缺失,很大原因在於家庭不當的教育觀念和深深的溺愛。
特別是在孩子小時候,大人認為他們還小,缺乏思考,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才好,所以把方方面面都替孩子考慮好了,讓孩子走設計好的道路,做什麼事也得按大人的意願去辦,美其名曰“讓孩子少走彎路”“都是為了孩子好”。
試想,自己考慮不管用,說了也不算,那以後遇到問題還會考慮嗎?
不會!遇到問題找家人求助是他們的第一反應 。
久而久之,孩子不願去動腦思考,心想大傢什麼事都為我考慮好了,只要按照他們的想法做就行了。
很多家庭,帶孩子都是“親媽”模式,特別是家裡有些老人長輩,對孫子特別疼愛,哭了就心疼,立即抱起來,或者喂東西吃;摔了就立馬抱起來,還用嘴吹吹膝蓋、手腕等地方;孩子要什麼給什麼,只要能給絕不猶豫。
我一個同事就因為父母這樣的帶孩子方式,而經常爭吵,他會說父母對孩子太溺愛,而父母會反過來指責他和妻子不會帶孩子,不用心、不盡責等等,這樣的矛盾是越來越深,後來他常跟我抱怨,以後找機會一定要分開,不能跟爸媽住一塊。
如何培養獨立自主的孩子,可以嘗試當一個“後媽”,採取“後媽式”教育。
“後媽”式教育就是當孩子遇到問題時要忍住立馬幫他解決,當孩子有什麼需要時要忍住立馬答應給他,比如孩子摔倒了不要立馬去抱,而是要鼓勵他自己勇敢站起來,孩子要玩具不要立馬買給他,而是得透過家務勞動來換取等等。
透過這些告訴孩子沒有“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好事情,遇到困難不能只靠父母,而是要靠自己的努力。
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
生活不是那麼美好的,大人也無法保護孩子一輩子,既然這樣,還不如讓他自強,早點學會獨立面對生活的艱難。
“後媽”式教育出來的孩子更堅強,在環境適應方面會更容易,生活中遇到困難,也會更容易克服。
當然愛是灌輸其中的,不是說純粹的放任不管,漠不關心。
回覆列表
寶貝認人、難帶、嚴重的分離焦慮?寶媽何去何從?
家有萌寶五週半,均是自己親手帶大,周邊的寶媽也很多,經常聽到這樣的話題:
你家寶貝真好,挺獨立的,才這麼大,就像個男子漢;
我家的不行,打小就認人厲害,只要媽媽抱,現在出門也是膽子特別小;
上班只要聽到開門聲,寶貝就會衝過來,抱著腿,可憐巴巴說,媽媽別走;
去廚房拿個東西,剛轉身,就聽到嚎啕大哭;
送幼兒園,簡直就是一場大戰,能哭得早飯都吐出來。
………………
估計這上面是很多寶媽的經歷,身在媽媽圈中,大概認為,只有自己的孩子很難帶,很粘人,分離焦慮嚴重,沒有安全感。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嘛?我覺得不是。
1、 0-6個月,這其實是培養寶貝安全感的最佳階段,媽媽的擁抱,撫摸,都會讓寶貝感覺到安全感,但是很多媽媽忽視了另一個重要的因素——語言。有的媽媽會說,那麼小,他聽不懂你在說什麼呀,是的,聽不懂,但是你的聲音他是可以感受到的。寶貝6個月前,不論我做什麼動作或者離開,都會“對牛彈琴”式向寶貝彙報一下,起先的確是沒有作用的,像其他的孩子一樣,該哭還是哭,但是時間久了,我可以明確的感覺到,他可以感知,知道你去做什麼,利用語言實現了短暫的溝通。
所以,每個生命體都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具有感知一切的能力,不要因為小,而忽視和他的語言溝通,雖然他的回答方式只有“哭”,但是細心的媽媽會發現不同的哭聲所代表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只不過語言的表達方式不同而已。
2、 6-12個月,這個時間的寶貝其實開始慢慢的有一些注意力和分辨能力了,很多時候,孩子的認人,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這是個很正常的現象。寶貝4-6個月後,就可以適當的外出,在附近的花園,或者是社群,也有很多的寶媽會發現,有的孩子開始有要“玩”的需求,這類寶寶通常都是偏外向型的,喜歡變化,新奇,寶寶即使沒有表現特別的需要,也應該帶出去走動,並且與同齡差不多的孩子可以一起曬太陽等,讓寶寶認識到較多的人。寶寶認人,不需要別人抱,寶媽們也不要特別在意,只需要去堅持,外出,接觸更多的人,到了一定的時候,寶寶自然會接受。但是切記,如果寶寶不喜歡別人的擁抱,一定不要強求,以寶貝願意做為前提,慢慢切入。
這個期間,也可以帶寶貝認識一些有特徵的人,比如:戴眼鏡的,戴帽子的等等,讓寶寶適應特別類的人群,不產生戒備的心理,可以的話,媽媽在家,也可以帶上帽子,或者墨鏡,讓寶貝來習慣這樣的特別人群。
3、 一週歲後,到了這個年齡,家長們會發現,他自己可以玩一會了,這時需要給他安排一個遊戲小天地,讓他獨立的一個人的玩耍,特別是寶貝感興趣的方式,可以在教導孩子方法後,告訴寶貝,讓他自己玩一會,開始的時間可能會很短,一二分鐘,就需要你回來,但是慢慢你會發現,你可以離開的時間逐漸變長。當然這是室內,在戶外活動時也是,可以適當的保持一個安全的距離,讓他獨立的遊戲,而不是你和他處在一個維度。這種訓練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從小,他就會與你有距離意識,只是這個時候他的能量較小,距離較短,隨著他的能力增,這個距離意識也會慢慢的增長。
認生的很大一部分都是由於“害怕”“恐懼”帶來的,所以,如果發生了,寶媽不需要緊張,儘量用平緩,溫柔的語氣向寶貝進行解釋,加以擁抱安撫,讓寶貝認識到,他所認為的不安全其實是不存在,自然寶貝的安全感也提高了,可以獨立去做他喜歡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