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邵磊212763985
-
2 # 歷史救生圈
航空母艦,簡稱航母,它是一種以艦載機為作戰平臺的大型水面艦艇。航母是目前世界上體積最龐大、結構最複雜、作戰威力最大的武器之一。
航母,按照排水量大小分三個等級:6萬噸以上屬於大型航母、3-6萬噸屬於中型航母、3萬噸以下屬於小型航母。如果按照動力裝置來區分,航母可分為常規動力航母和核動力航母。到目前為止,航母已經有了百年曆史,同時航母也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象徵。
二戰,航母得到了空前發展。據戰後統計,二戰期間共有上百艘航母出現在各大海戰中。但是,在整個戰爭期間德國始終沒有造出航母,可能有人會說當時德國擁有強大軍事實力,為什麼沒有造出航母?
其實,早在二戰前德國就有了建造航母計劃。之所以到戰爭結束也沒有造出航母,主要有這三方面原因:
1、 當時,希特勒將主要發展經歷放到陸軍、空軍上,將大量資金用來生產飛機、大炮、坦克,沒有更多資金可以研製航母
2、 大家都知道,二戰初期德軍憑藉閃電戰席捲歐洲。德國空軍認為如果將艦載機搭載到航母上,空軍整體作戰實力將會減弱。再加上希特勒非常重視德國空軍,所以德國海軍提出發展航母計劃就被擱淺了
3、 到了二戰後期,德國出現了嚴重經濟危機,各種戰爭資源非常緊缺。所以,到了戰爭後期德國就是想建造航母也沒有能力
由於,種種原因二戰中德國沒有建造出一艘航母。大家試想下,如果當時德國造出航母。也許,二戰結局將會被改變,你們覺得呢?
-
3 # 數碼朋克
這與希特勒的見識有關,這個步兵下士出身的獨裁者對海軍事務一竅不通,而且也不能說德國沒有發展航母的想法,只是認識到的時候已經晚了,直至蘇軍打到柏林,德國唯一下水的齊柏林伯爵號還沒有竣工。
其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海軍的戰略目標就是破交作戰,所以興建了相當數量的潛艇、袖珍戰列艦和戰列艦。這些戰艦主要以切斷英國海上生命線為目標,從而在戰爭中獲得資源優勢。而這些艦隻的建造週期和出動效率都要比航母好很多。這也就是德國為何沒有大力發展航母的主要原因。總結來說就是“急功近利,缺乏長遠的戰略眼光”
-
4 # FriedrichWang
齊柏林伯爵號(Graf Zeppelin)是一艘德國戰爭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所建造的航空母艦,為齊柏林伯爵級的首艦,也是歷史上德國唯一下水過的一艘航空母艦,排水量約33,000噸。1936年12月28日在基爾的德意志造船廠安放龍骨起造的齊柏林伯爵號是德國海軍在二戰時充滿野心的Z計畫之一部分,根據當時德國海軍元帥埃裡希·雷德爾的規劃,除了代號A航艦(Flugzeugträger A)的齊柏林伯爵號外,原本它還有一艘姊妹艦「B航艦」(Flugzeugträger B,德國海軍在新艦實際下水之前並不會正式賦予艦名,而是以代號稱呼之),後者在建造中途停工報廢,從未實際下水,原本預計使用的「彼得·施特拉塞」艦名也從未正式啟用。
由於德國海軍從來沒有建造航空母艦的經驗,故在實際進行新航艦的設計前,相關工程人員曾實地走訪日本參觀赤城號航空母艦,並取得相關的飛行甲板設計藍圖作為參考。但德國海軍沒有專屬的海上飛行大隊,再加上德國空軍與海軍之間的權力鬥爭,整個航艦建造計畫進行的並不順利。齊柏林伯爵號在1938年12月8日下水,主持下水典禮的並非雷德爾,而是空軍元帥赫曼·戈林,希特勒本人也參與了這場下水典禮。但是在下水時,該艦當時只完工了約85%的進度,既不能實際以全速(33.8節)在海上航行,也無法籌載原本規劃的42架艦載機群(主要是因為與戈林的航空兵力分配權衝突所致)。齊柏林伯爵號下水後原本還需要再一年的時間才能完工,也需要時間進行相關的海上測試與人員訓練,但是當時德國缺乏足夠的原料與人力導致進度一延再延。1940年6月時齊柏林伯爵號被拖至格但斯克灣(當時稱為「但澤灣」)的格丁尼亞港,偽裝成木材儲存船「候鳥號」(Zugvogel),直到1942年時才接獲命令,返回基爾港接受續建工程。
由於在二戰中期之後德國海軍在海上的行動接連受挫,再加上當時的德國已無力支撐所費不貲的海軍經費,1943年2月2日希特勒下令取消所有德國戰艦、巡洋艦與航空母艦的建造工作。齊柏林伯爵號被送往奧德河河口的斯特丁(Stettin,今波蘭什切青)準備拆除。1945年4月底,眼見蘇聯紅軍即將逼近斯特丁,德軍主動將齊柏林伯爵號鑿沈以免落入敵手,但佔領該地後的蘇聯卻在1946年時將沈船打撈上來,該艦最後一次的目擊地點是在斯維內明德(Swinemünde,也就是今日波蘭境內的斯未諾契,Świnoujście),當時該艦載運了一些物資,準備前往列寧格勒,但卻從此消失無蹤。由於蘇聯方面對於此類資料的保密,長久以來齊柏林伯爵號的實際行蹤一直是個謎團。直到多年後蘇聯的機密檔案解密,從其中間接透露該艦曾短暫獲得一個編號「PO-101」(浮動基地101號),並在1947年8月16日時被當作蘇聯艦艇與戰機的靶船,以便研究該如何擊沈像是航空母艦這般的大型軍艦。
2006年7月12日,一艘隸屬於波蘭石油業者波羅的海石油(Petrobaltic)的船隻在韋巴港附近發現一艘長265公尺的沈船,正好與失蹤的齊柏林伯爵號之船長相符。7月26日,波蘭海軍調查船阿克托夫斯基號(ORP Arctowski)實際對沈船進行穿鑿調查以確定其身份,並在隔日由波蘭海軍宣佈,沈沒在87公尺深海底的沈船,證實是行蹤成謎多年的齊柏林伯爵號。
-
5 # 最可愛的人
其實德國也是建造過航空母艦的,但是由於德國海軍的實力和戰略戰術問題,即使建造了航母,也派不上太大的用場,所以後來德國就停止了航母的建造。
二戰中德國最著名的航母就是齊柏林伯爵號航母了,該艦的建造計劃實際上早在1929年就已經被德國政府確認了,而且在其計劃中,還不是建造一艘航母,而是兩艘航母。齊柏林伯爵號航母於1936年開始動工,到德國1939年開戰時,已經基本完工。而專門為齊柏林伯爵號打造的艦載版BF109戰鬥機和JU87斯圖卡俯衝轟炸機也已經生產了出來。
但是對於這艘航母究竟怎麼用,德軍內部的爭議是很大的。首先有一點就那就是德國海軍的勢力薄弱,很難保衛這艘航母的安全,一旦面臨更強的敵軍戰列艦、航母等艦艇,會很難與之對抗。此外,德國在歐洲大陸的戰爭中,主要是透過陸軍和空軍對敵軍實施打擊,對海軍的依賴並不強,而航母其實就是移動的機場,而一旦被敵人發現,勢必會遭到敵軍空中力量的優先打擊,所以當時齊柏林伯爵號航母的後續建造工作基本停滯,沒有派上用場。
而齊柏林伯爵號的作戰思路比較符合德國海軍的破交戰思想,艦載機數量不多,卻裝備有不少150毫米火炮,對付商船等是足夠使用的。而艦載機可以用來對付護航艦隊等,而且齊柏林伯爵號是高速航母,一旦戰局不利,可以迅速脫離戰場。但是問題在於盟軍的航空力量一直對德軍是一個威脅,而齊柏林號在這種情況下也自然不適合出戰,所以齊柏林號航母一直處於待完工狀態,直到其所在地要被蘇軍攻下,被德軍匆匆炸沉。
而蘇聯也看到了航母在二戰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將其打撈了起來,進行了研究,最後又將其炸沉,從此這艘僅有的德國航母便沉永遠睡於海底了。
-
6 # 歷史系旅法師
第一,德國建造航母了,“齊柏林伯爵”號,但是沒有完成就計劃擱淺了,最終完成度高達85%。
第二,德國海軍收到了一戰德國公海艦隊的思想影響,德國海岸線狹窄,其核心普魯士歷史上為傳統陸軍強國,歷史上英國為傳統海軍強國,一戰德國海上被英國封鎖,公海艦隊任務是保護海上安全,對英國並沒有勝利的計劃而是“我訓練一支艦隊,雖然若於英國,但是一旦英國摧毀了我的艦隊,英國的傷亡也會讓他喪失海權”。
第三,德國海軍還是有大艦隊計劃的,但是需要的經費和資源太多,德國不停的進行戰爭消耗巨大,後期也無力為繼,更不可能做出航母了。
第四,德國的盟友日本當時可是沒有單獨空軍編制的啊,只有海軍省和陸軍省,這讓德國空軍司令戈林很是擔憂,叫停航母計劃中出力最大的就是他,他害怕自己的空軍被整編城海航和陸航,畢竟空軍司令這個位置是他在納粹高層中爭權奪利的主要籌碼,他還叫囂著“整個德國上空會飛的都歸他管。”
第五,對岸英國海軍實力很強,而42年美國參戰大西洋的時候德國更沒有必要去爭搶制海權了,消耗資源少的潛艇“狼群”戰術用起來也還行。
第六,德國二戰中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力氣都用來對付世界上最強的陸權國家——蘇聯了,坦克飛機大炮才是抗衡老毛子的關鍵,海軍並非必要。
-
7 # 溫讀
齊柏林伯爵號,納粹唯一一艘航空母艦被波蘭潛水員在波羅的海海底發現,一段塵封的歷史面向世人。
對於納粹海軍,航空母艦是其計劃中重要的一部分。
1929年,時任海軍上將埃裡克提出建造兩艘航母的計劃,即是“齊柏林伯爵號”和“彼得.斯特拉塞”號,獲得希特勒批准。首艘航母“齊柏林伯爵”號於1936年12月開始建造。
當德國在歐洲全面開戰之時,齊柏林伯爵號已經建造完成了8成,大部分的基礎裝置完工,(其艦載機以BF-109E殲敵機和“容克”轟炸機為藍本設計)1938年,該航空母艦下水,希特勒參加儀式並且向其敬禮。
由於德軍戰略思想改變,(航母在盟軍岸基航空兵的作戰半徑內,單獨配備容易受到打擊),所以在1940年航母的各項建造被完全停止。1942年,德國艦隊海戰不斷失利,讓海軍不得不有把配備航空母艦以抵抗盟軍空中打擊的建議又提了出來。5月,“齊柏林伯爵”號建造又開始繼續。
可惜直到戰爭結束也未見其蹤影。(戰敗其被納粹自沉)
原因淺析一:戰爭的戰事推進過快,導致無法使納粹航母真正投入作戰。
二:德國海空軍矛盾尖銳,戈林為首的空軍將領害怕分散對德國空軍力量的控制從而強烈反對海軍擁有航空隊,其曾說:“齊柏林伯爵”號即使竣工也不配給它艦載飛機,一切會飛的東西都屬於我。
三:希特勒更看重於空軍,相信空軍制勝,所以立場一直偏向戈林一方,海軍幾次努力都無功而返,航母建造時斷時續,戰爭結束了仍然有5%左右未完成。
四:二戰德國海軍艦艇不斷被盟軍擊沉,很多將領對大型戰艦等已經失去了信心,包括希特勒。
五:二戰德軍軍隊建設重心在陸軍和空軍,也是當時戰急需。納粹需要源源不斷的鋼鐵洪流去沖垮歐洲、碾碎蘇聯,而對於歐洲版圖,德國佔領地所建機場的作戰半徑已經完全足夠納粹戰機馳騁戰場天空。所以,對於制海權,有潛艇部隊去鉗制即可,航空母艦對德軍戰役產生的作用和意義並不明顯。
事到如今,我們只能看到沉了又被撈出來而後蘇聯當靶子玩又一次擊沉的“齊柏林伯爵”號的殘骸,和另一艘航母圖紙。
以上。
-
8 # 世界真的很大
德國建了航母,但是在完成85%後,停建了。早在1935年,德國最高統帥部就下達了建造航母的命令,那時離德國發動對波蘭的閃擊戰,還有4年呢。1936年12月26日,基爾的齊伯林造船廠開始建航母,命名為“齊伯林伯爵號”。
“齊伯林伯爵號”航空母艦,關鍵地方用的是45毫米厚的裝甲鋼板。艦身262.5米長,最大吃水深度8.5米,可以裝載20架戰鬥機、20架俯衝式轟炸機、10架魚雷式轟炸機,續航距離為8000海里。艦艇本身還配備了16門反艦火炮、22門防空火炮。
到1939年9月, “齊伯林伯爵號”已經完成了85%,計劃到1940年底就可以建成。但是此時,德軍閃擊波蘭,二戰爆發。隨後的1940年4月,納粹佔領挪威。由於挪威有很長的海岸線和眾多港口需要防守,要求儘快趕造足夠多防禦型武器的呼聲,越來越高。
在1940年5月初的一次軍事會議上,海軍上將埃裡希·雷德爾認為, “齊伯林伯爵號”航空母艦主體雖然年底就可建成,但所有武器裝備完成,還需要近一年。也就是說,在1941年底之前,“齊伯林伯爵號”都不能投入戰鬥。
戈林也強調,根據戰爭優先原則,應該停止建造那些耗時過長、耗資過大的軍艦和武器,將其用於滿足戰場需要。希特勒採納了戈林的意見,下達了停止建造“齊伯林伯爵號”的指令。很快,艦上已經裝好的槍炮,被拆下來運往挪威。
1942年4月,雷德爾向希特勒報告海軍戰略時,航空母艦在戰爭中的作用已經十分明顯。雷德爾要求用最先進的技術,重啟“齊伯林伯爵號”的建造,包括配備新型戰鬥機。但戈林拒絕了雷德爾的要求,認為改造現有的梅塞施米特式二式就可以了。
海軍要求在1943年4月以前完成,然後於8月進行測試。但是這一切還沒來得及發生,德軍在巴倫支海戰中失敗,希特勒在對海軍失望的同時,不再著迷於航空母艦,於1943年1月下令停止建造所有大型戰艦,包括“齊伯林伯爵號”。
隨後,鄧尼茨取代雷德爾成為海軍司令,並勸說希特勒取消了前述禁令,但“齊伯林伯爵號”仍不在解禁之列。此後,它一直停在波羅的海。1945年3月,德華人開閘放水的同時,引爆了“齊伯林伯爵號”上的炸彈。
從此,外界不知道“齊伯林伯爵號”航母的命運,直到2006年,一艘波蘭石油公司的測量船,發現了在水下80米深處的“齊伯林伯爵號”航空母艦的殘骸。
-
9 # 金兔歷史
二戰期間,德國是有兩艘航空母艦的,唯一一艘下水的航空母艦“齊柏林伯爵”號。1938年開始動工建造,可因為一些原因,中間停了好幾次,等快要完工的時候,1945年,蘇軍即將佔領德國,為了防止該艦落入蘇聯手中,納粹德國就將其炸燬。
另一艘姊妹艦“B航艦”,它在建造中途停工報廢,從未實際下水。
為什麼德國在整個二戰期間沒能建造出一艘航空母艦呢?
原因一:戈林的阻撓限制了德國航空母艦的發展二戰期間,戈林作為空軍元帥,跟希特勒的關係非同一般,戈林極力反對建造航母,他反對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是航母需要大量的艦載機,一旦發展航母,那麼德國空軍的力量勢必會受到削弱。
二是戈林擔心海軍發展航母,一旦壯大起來,可能會威脅到空軍的地位。
原因二:作戰物件讓德軍放棄了發展航空母艦的計劃二戰期間,德國的主要作戰物件都是歐洲國家,都是可以透過陸地到達,例如周邊的法國、比利時、波蘭等,德國只需要發展陸軍和空軍就可以佔領這些國家。
唯一例外的是英國。
但英國跟德國之間就隔了一個英吉利海峽,德國的空軍完全可以對英國實施轟炸。再加上德軍的閃電戰效果良好,這讓希特勒相信,藉著陸軍和空軍,就可以達到征服歐洲大陸的目的。
德國海軍的主要作戰物件是英國的運輸船隊,面對傳統的英國皇家海軍,正面作戰肯定是行不通的,於是海軍方面就採用鄧尼茨提出的“狼群戰術”,利用潛艇偷襲,達到摧毀商船的目的後,就溜之大吉。
原因三:資源的限制二戰期間,德國的所有工業都傾向於陸軍和空軍的武器裝備,都在生產飛機、坦克以及火炮等武器,很難騰出精力和資源來建造航空母艦。
再加上航空母艦是個系統性的工程,它需要艦載機,需要護航的船隻。而當時德國三軍的次序為陸、空、海,軍費大部分用於陸軍,其次是空軍,哪有那麼多的資金來建造航母?
-
10 # 軍器戰位
航母這一海上大殺器,是在二戰爆發後的日本使用大量航母偷襲美國珍珠港後,取樣世界各國看到它空前的戰鬥力,其艦上攜帶的艦載機的攻擊力更是恐怖。
而在二戰爆發之前,世界各國奉行的都是以大艦巨炮著稱的裝甲戰列艦。 說到德國在二戰中有沒有航母?答案是有,不過只能說在建,到二戰結束德國投降這艘航母都沒有完工。德國在1938年,開工建造“齊柏林伯爵號”,這艘航母的設計艦體長度為262米。不過因為各種原因,這艘航母都沒有在希特勒的重點建造計劃中,直到德國戰敗這艘航母還處於建造中沒有完工。自從一戰結束德國戰敗,作為戰敗國的德國軍事力量受到很大的制約,不能擁有大型戰列艦、軍隊人數不得超過10萬等等方面。
所以說在二戰前德國受到多方面的制約導致海軍發展前滯,並且在二戰前德國並沒有意識到航母在以後會取代戰列艦的海上霸主地位。這也是德國在二戰爆發前並沒有發展航母計劃的一個原因! 在二戰前期1938年,希特勒才想到了發展航母的計劃,開工建造了“齊柏林伯爵號”。
不過這一計劃遭到了當時德國空軍司令戈林的極力反對,他認為德國想要佔領整個歐洲,只需要從陸上進攻、與空軍的配合就能完成。根本不需要航母這種遠洋進攻的鋼鐵巨獸。當時戈林為何會阻止希特勒發展航母的原因是,如果德國大力發展航母,勢必會需要為海軍制造大量的艦載機與大量的航母戰鬥群的護航戰艦。
如果德國把軍隊的資金傾斜投入到發展航母計劃當中,那麼必然會削弱現有的空軍與陸軍的強大戰力。這是作為空軍司令的戈林不願意看到的! 而當時德國需要海軍力量進攻的只有英吉利海峽對岸的英國,其他的歐洲國家德國完全可以依靠強大的陸軍一舉殲滅。
就算是英吉利海峽對岸的英國,德國空軍稍微遠一點航程的戰機就可以實施攻擊。德國再怎麼發展海軍力量,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可以與曾經的海上霸主英國皇家海軍相對抗,還不如多發展幾艘潛艇用於偷襲划算。
所以直到德國戰敗,一波三折建造中的航母“齊柏林伯爵號”也沒有正式服役德國海軍!
釋出:牧小明
作者 : 感謝我們生在這個和平的年代,願世界沒有戰爭。
-
11 # rey有點呆
我給你解釋吧
一,歷史原因: 一戰時,德國曾經建設出了一支能與英國匹敵的海軍,但是一戰結束後,德國的出海港口被大幅度減少,海軍的數量,噸位都受到嚴格的限制(最大噸位只允許1.5萬噸左右),所以根本不具備製造航空母艦的條件。
二,軍事理論原因: 二戰開始前世界的海軍大國依然信奉鉅艦大炮主義,連像日本這樣以海軍為一切基礎的超級海軍強國,都在製造當時世界上噸位最高的大和號、武藏號戰列艦,憑德國的軍事理論,根本不可能把鋼鐵資源用於製造航空母艦。
三,現實原因: 二戰結束後,英國取得了大西洋的絕對制海權,作為傳統海軍強國,他是絕對不會允許有歐洲國家擁有強大海軍的。所以嚴格封鎖了從英吉利海峽到大西洋的海路,二戰中,德國製造的超級戰列艦埤斯麥號就是未入大洋,就被英國海軍消滅,所以,德國不可能冒如此大的風險,將人力物力投入到航母上。
四,技術原因: 製造航空母艦需要相當高的技術支援,就是現代,能製造航空母艦的國家不過10個,德國當時的海軍主要技術力量都用於投入投資少見效快的潛艇上,不可能有多餘的技術力量製造航空母艦。
回覆列表
二戰德國的戰略是以陸制海,作為資源有限的國家集中人力財力建設陸軍裝甲部隊是核心任務,海軍會極大的分散財力,一艘大型軍艦的費用可以裝備一個陸軍師;海軍建設週期長,一艘大型軍艦從建造到實現服役至少需要五六年的時間,希特勒急於發動戰爭,擔心英法在他之前完成軍備動員,沒有太多時間建設海軍,尤其是航母這樣的超大型軍艦;第三,一戰後德國被嚴格限制發展海軍艦艇,很多技術發展停滯,仍然停留在一戰的時期,技術儲備嚴重不足,即使建成技術上也很落後,加之戈林為了獨掌空軍大權阻撓海軍航空兵建設,航母沒有艦載機可用,也無法繼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