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君兄

    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孩子有問題就像一把尖刀插在父母的心中。不僅是慘淡。而是難以承受。做父母的對孩子都是這樣的心情。

  • 2 # 俊人287

    我很幸運,我雖然只有一個親兒子,卻是非一般的兒子。儘管他不是官員`不是億萬富翁,可是他的素質非同一般。他的品質、能力、智慧`孝心非常出色,職業、事業、經濟狀況,還是不錯的。我是有著幾十年閱歷的人,當然看到和聽到過許多,兒女不成器的家庭的情況:有天生愚氓的,有後天性愚魯的,不讀書不勞動、遊手好閒、酗酒賭博、偷搶騙扒、聚眾鬥毆、居家哨老,甚至傷害殺害父母同胞的!生養著這類子女的父母、家庭,非常失敗、不幸、悲哀!不是一般的痛苦呵。這類的為人父母者,比絕後還不幸還悲慘。(注:啃老,被手機弄成哨老了)

  • 3 # qq號忘憂草

    對普通人家來說應該如此。而造成這種情形的原因主要在於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應該是家庭教佔主導。象我們一代人,都是父母言傳身教,以熱愛勞動,尊老愛幼,崇尚禮儀文明為榮,以好逸惡勞,目無尊長,無視社會公德為恥。繼承勤勞,善良,有禮貌傳統美德。隨著時代的發展,老一輩為錢忙於奔命,社會教育只重文憑,計劃生育人少精貴,種種原因忽視了對下一代的培養教育。由於家庭的溺愛,使後輩從小養成了依附思想,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花錢大方的壞習慣。所以一旦獨立生活,必定困難重重。正是老一輩的善良,怎會視而見,把資助當成獲取,理所當然。這樣的家庭晚景慘淡不足為奇。

  • 4 # M馬馬

    非常認同這句話。我們朋友圈子裡是這樣說:四十歲之前拼的是父母,四十歲之後拼的是子女。父母從小能給小孩高一點的起點,孩子的人生道路會走得更順暢。這個起點我認為包括經濟,家庭教育,還有父母的閱歷見識對孩子的引導等等。四十歲之後,孩子基本都讀初中或高中或大學,如果兒女讀書好,教養好,不用父母多操心真是人生大幸,如果透過努力孩子考上理想的大學,找到滿意的工作,逐漸步入晚年的父母就可以安享晚年。反之就是操不完的心,有些不爭氣的兒女或網貸、或啃老、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做父母的真是晚景淒涼!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有出息的兒女,得之我幸,得不到,只有反思並坦然面對,生活不會因為你的不幸而改變。

  • 5 # 王曉紅4836

    我認同這句話,父母到了該享福的年齡,而面對的是不懂事的子女,啃老。父母把子女養大成人,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卻不成器。晚年的父母心裡有多難受,用自己的養老金給啃老的子女交上養老金,讓他(她)們到了退休年令也能有個生活保障。

  • 6 # 老秀才109566801

    做父母的,一時窮困潦倒沒關係,也不可怕,最可怕的就是兒子不肖,在兒子身上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未來!

    老之將至,而又老無所養、老無所依。

    火山影片中常看到六、七十歲的老大爺為景區挑東西,山嶺很陡,很高,老大爺拼著老命往上挑物(礦泉水飲料啥的,很重),我想,如果老大爺的兒子很好很孝順,還會讓老人吃這苦?決不會!

    皆雲人世萬般苦,

    最悲晚景淒涼時。

    養兒不肖不如狗,

    老淚縱橫嘆息遲。

  • 7 # 秦王之杖

    這個提問所涉及到的是非常普遍的社會現狀,確實值得共同探討,也應當引起社會的重視。

    玉不琢不成器是有道理的,可是,不能倒過來理解。即,雖未成器,但畢竟是玉。而是一定得認識到,其一,人若“不成器”一定是廢物。其次,人之品性,三分天生,七分培養。人若“不成器”,則是失於後天之功。

    天生的那三分是璞玉,後天培養的那七分就是琢之效。天生之體是不是璞玉的坯子,那是生化問題,就是父母也做不得主 。璞玉能不能成器,全在於斧鑿刀刻的後天功夫。而雕琢之功是否精良,三分在父母,七分在社會。

    至於後天的教育培養,為什麼是“三分在父母,七分在社會”,我不是要替父母推卸責任而存心跟社會過不去。主要理由是:其一,幼小教育階段:①交通便利化,擴大了人們的活動空間,增加了孩子們的社會交流範圍。②資訊傳播迅速,內容廣泛,增加了孩子們的見識深度。③社會提倡的,特別是學來的西方理念,使得傳統的家教理念顯得不入時落後。這些社會現實,使得孩子過早滴融入社會而降低了“言傳身教”的時間作用;他們耳聞目睹由社會匯入的理念,與傳統觀念格格不入,使父母之言變得微不足道,如何還能說“子不孝父之過”呢!。這不是要貶損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而是說,面對迅速發展和充滿變化的社會,我們的家長還沒有找到新的家庭教育之策,應當有所重視,而不僅僅是簡單的給孩子吃好,帶孩子玩好,給孩子多報各種不負責任的補習班。其二,成人以後的教育:可以說,孩子上高中,特別是參加工作之後,家庭教育更是退位於次席,社會教育就有決定性作用了。片面的,甚至不良的觀念,貽誤孩子的成長,敗壞社會風氣,遺禍患與社會和家庭。比如,初心良好的性教育,本意是教給孩子良好的知識,以助他們保護自己健康成長,結果是,否定了“守節操”的封建,使懵懂的孩子不知性的神秘才神聖而亂劈腿,失去對自尊的珍視,變得不懂廉恥;學習西方,倡導“自由精神”,批判了“集權或者言論管制的暴虐”,卻沒有教會規矩約束的前提,弄得他們失去對道德的敬畏,對法律的漠視;本意大概是想從新角度鼓勵勤奮工作,提倡實現“個人價值”,冷落了土氣的“螺絲釘精神”,卻沒有告訴他們“以全域性的觀念做好本職工作”是最好的個人價值,弄得他們狂悖自私,以我為中心。

    ……。

    孩子眾多,不成器者鮮。但是,照機率論的說法,不成器的機率再小,如果它客觀上是存在的,那麼,它就一定會發生。無論是家教的缺失,還是社會教育的不到位 ,教育出來的那些不懂自尊、缺乏廉恥、沒有道德底線、不守法紀和狂妄自私的孩子卻是活生生的。如果這樣的孩子出在自己家裡,那可是不幸。他們的思維悖性逆理,不聽家長勸勉,行為乖張無形,不受社會約束。但是,一旦惹出禍端,只有父母舍面舍財兜起,沒有任何其他人或者社會組織相替。已然長大成人,勞無一能,食不自立, 向父母伸手要錢不覺得羞愧,從父母的鍋裡撈食心得理安……。

    嗚呼,啃老一族,坑苦了父母!

    如果再攤上個搶錢劫色、殺人越貨的,父母怎一個“慘”字表的其苦!

  • 8 # 都龐山人

    認同,所以孩子不是把他養大就行,“子不教,父之過。”曾國藩,晚清中興大臣,不僅自己位極人臣,就是教育子女很有一套。《曾國藩家書》是我日常誦讀的書籍之一。曾國藩強調“和以治家”和“勤以持家”,家長要克勤克儉,要言傳身教。曾國藩子孫、曾孫,甚至玄孫裡,有很多科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

    我認為一個人最大的成功不是他自己取得多大的成就,而是子女是否教育好,是否有出息,是否對社會有用。

    我的兒子剛出生不久,我經常播放童謠給他聽,在他八個月大時,我就教他認識小動物。一歲左右,能認識公雞、母雞、青蛙、蛇、魚、烏龜等小動物。對文化知識相當感興趣,上街買東西,其他無所謂,一定要買本書回來。小學畢業升初中考試,全縣第三名,初中升高中4A2B被桂林市第十八中學錄取,當時全縣只有16個學生進入十八中,今年考大學,他以618分的成績被吉林大學錄取。

    再講一個反面的例子,有位副鎮長,因為生了個兒子,從小嬌生慣養,兒子要什麼都儘量滿足他。如今,二十歲了,早就不讀書了,在社會上混。沒有錢就回去問父母要,而且要得多,有時父母滿足不了他,拎起菜刀追著父母滿街跑,聽說還吸毒。少年沒管好,做父母的晚景淒涼啊!

  • 9 # 喜歡美文的念奴嬌

    “人到老年,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讓你的晚景慘淡。”我比較認同這句話。

    每個人的一生,最重要的事業就是教育孩子,因為孩子是一個家庭的未來,是做父母的希望。孩子成不成器關係到這個家庭的未來走向。

    有人說傳宗接代、光宗耀祖都是一些不好的思想。但是為人父母都還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有出息,能青出於藍勝於藍,我想這是所有父母的真實想法。

    不成器,一般是指人氣質平庸,碌碌無為,沒有出息;更有甚者就是不學好,自甘墮落,甚至違法犯罪。

    如果含辛茹苦教育培養的孩子長大後不思進取,做事吊兒郎當,只會吃喝玩樂,甚至打架鬥毆,惹事生非、涉黃涉毒,無惡不作。或者啥事不幹,天天宅在家裡啃老,稍不如意就打罵父母、或者不服管教,離家出走,動不動就自殺。有著這樣的孩子,整個家庭都會被戴上鐐銬,拖向深淵,這些孩子的父母還能過好日子嗎?

    姑姑家的兒子死懶好吃,好賭,家裡農活不幹,田土不耕種,每天就是早上不起,下午就開始打牌,晚上很晚才回家。姑父在五十多歲就過世了,家裡的所有家務和種菜挑水打柴火都是姑姑自己一個人做。現在80多歲了,做不動了,就到村上人家走動時拿一點菜回家自己煮著吃。她每次到我家總是對我媽說:“唉,我死又不死,怎麼得了啊?”有時過年來我家,動不動就哭。新年裡她的這種行為真的有時看到心煩,就像祥林嫂一樣。她年輕的時候就很慣著孩子,聽之任之。

    作為父母,從小就要好好教育孩子,不能慣著,不能溺愛,要用正確的教育方法引導孩子,培養孩子積極向上,有責任心、有擔當的精神,因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是為父母以後的人生減負,是為家庭的未來謀福。

    希望大家到老年的時候兒孫承歡膝下,能好好地享受天倫之樂。

  • 10 # 使用者1678694628515

    謝邀,認同,認可這句話,人到老年,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讓你晚景慘淡。 當每一個人有了家庭,有了孩子,而孩子的成長教育,是父母最基礎教育的重要中之重要,孩子的成長中,父母的陪伴,關注,關心,理解,社會的教育,是不可缺失。而當我們老年了,看到孩子的,不是什麼名利地位。能看到的是一個有責任心,有擔當的人,能在社會上成家立業,尊老愛幼,給父母一個晚年幸福就行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廚師學校哪裡最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