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墨子
墨子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戰國初期偉大的思想家 、政治家,自然科學家。墨子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農民出身的哲學家,墨子創立了墨家學說,墨家在先秦時期影響很大,與儒家並稱“顯學”。他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等觀點。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為支點。墨子在戰國時期創立了以幾何學、物理學、光學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學理論。在當時的百家爭鳴,有“非儒即墨”之稱。墨子死後,墨家分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鄧陵氏之墨三個學派。其弟子根據墨子生平事蹟的史料,收集其語錄,完成了《墨子》一書傳世。
2、魯班
魯班,大約生於周敬王十三年,卒於周貞定王二十五年。發明了鋸、風箏、曲尺、墨斗、刨子、鑿子等各種木作工具,還發明瞭磨、碾、鎖等。由於成就突出,建築工匠一直把他尊為“祖師爺”。
3、奚仲
奚仲,造車鼻祖,是奚姓、任姓、薛姓的祖先,也是古薛國的祖先。奚仲發明了車,奚仲是古薛國地面上出現最早的,也是最大的發明家、政治家,過世後被百姓奉為車神。
4、毛遂
戰國時薛華人,趙國平原君的門客。身為趙公子平原君趙勝的門客,居平原君處三年未得展露鋒芒。公元前257年,他自薦出使楚國,促成楚、趙合縱,聲威大振,並獲得了“三寸不爛之舌,強於百萬之師”的美譽。毛遂後卒於薛,葬於北門外(原滕州官橋火車站處),民國初年,修建津浦鐵路(今京滬鐵路)時,遷葬官橋車站西,現遷葬墓址尚存。相關典故:說楚合縱 , 毛遂自薦 ,楚廷約縱 ,真人難識 ,三寸之舌,脫穎而出,因人成事,一言九鼎。
5、滕文公
滕文公,戰國時滕國的賢君,名宏,滕定公之子,當時世稱元公。滕文公做國君後,根據孟子的意見,在國內推行仁政,實行禮制,興辦學校,改革賦稅制度等。
6、孟嘗君
姓田名文,田嬰之子,戰國時期四君子之一,田文繼位後,他輕財下士,廣招八方誌士仁人。不久,門下食客達3000餘人,境內百姓達6萬餘戶。
7、李元嬰
李元嬰,唐太宗李世民之弟,被封為滕王,非滕州人。滕王李元嬰先後任滕州(今山東滕州)、洪州(今江西南昌)、隆州(今四川閬中),並在這三處築有三處滕王閣,貞觀年間,李元嬰曾被封於滕州故為滕王,且於滕州築一閣樓名以“滕王閣”(已被毀),後滕王李元嬰調任江南洪州(今江西南昌),因思念故地滕州修築了著名的“滕王閣”,此閣因王勃一首“滕王閣序”為後人熟知,成為永世的經典。據史書記載李元嬰從小就受到了宮廷藝術薰陶,在音樂、舞蹈、繪畫上有一定的造就,其藝術的修養為日後修建滕王閣打下了基礎。
1、墨子
墨子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戰國初期偉大的思想家 、政治家,自然科學家。墨子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農民出身的哲學家,墨子創立了墨家學說,墨家在先秦時期影響很大,與儒家並稱“顯學”。他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等觀點。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為支點。墨子在戰國時期創立了以幾何學、物理學、光學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學理論。在當時的百家爭鳴,有“非儒即墨”之稱。墨子死後,墨家分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鄧陵氏之墨三個學派。其弟子根據墨子生平事蹟的史料,收集其語錄,完成了《墨子》一書傳世。
2、魯班
魯班,大約生於周敬王十三年,卒於周貞定王二十五年。發明了鋸、風箏、曲尺、墨斗、刨子、鑿子等各種木作工具,還發明瞭磨、碾、鎖等。由於成就突出,建築工匠一直把他尊為“祖師爺”。
3、奚仲
奚仲,造車鼻祖,是奚姓、任姓、薛姓的祖先,也是古薛國的祖先。奚仲發明了車,奚仲是古薛國地面上出現最早的,也是最大的發明家、政治家,過世後被百姓奉為車神。
4、毛遂
戰國時薛華人,趙國平原君的門客。身為趙公子平原君趙勝的門客,居平原君處三年未得展露鋒芒。公元前257年,他自薦出使楚國,促成楚、趙合縱,聲威大振,並獲得了“三寸不爛之舌,強於百萬之師”的美譽。毛遂後卒於薛,葬於北門外(原滕州官橋火車站處),民國初年,修建津浦鐵路(今京滬鐵路)時,遷葬官橋車站西,現遷葬墓址尚存。相關典故:說楚合縱 , 毛遂自薦 ,楚廷約縱 ,真人難識 ,三寸之舌,脫穎而出,因人成事,一言九鼎。
5、滕文公
滕文公,戰國時滕國的賢君,名宏,滕定公之子,當時世稱元公。滕文公做國君後,根據孟子的意見,在國內推行仁政,實行禮制,興辦學校,改革賦稅制度等。
6、孟嘗君
姓田名文,田嬰之子,戰國時期四君子之一,田文繼位後,他輕財下士,廣招八方誌士仁人。不久,門下食客達3000餘人,境內百姓達6萬餘戶。
7、李元嬰
李元嬰,唐太宗李世民之弟,被封為滕王,非滕州人。滕王李元嬰先後任滕州(今山東滕州)、洪州(今江西南昌)、隆州(今四川閬中),並在這三處築有三處滕王閣,貞觀年間,李元嬰曾被封於滕州故為滕王,且於滕州築一閣樓名以“滕王閣”(已被毀),後滕王李元嬰調任江南洪州(今江西南昌),因思念故地滕州修築了著名的“滕王閣”,此閣因王勃一首“滕王閣序”為後人熟知,成為永世的經典。據史書記載李元嬰從小就受到了宮廷藝術薰陶,在音樂、舞蹈、繪畫上有一定的造就,其藝術的修養為日後修建滕王閣打下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