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產生很多社會活動,做很多事情,但大佬們有沒有發現,儘管你很強調你的行為是獨立的,但是還是在很大程度上收到別人的影響,這個影響來自於很多方面,那是不是說明人類的社會行為卻大部分都是出於模仿呢?為什麼
1
回覆列表
  • 1 # 路上的麥芒

    1.你說的“大眾心理”我猜應該是指“從眾心理”,這是社會心理學中的一個名詞,是指處於人群中的人有與其他人保持一致的傾向(即,隨大流),這種情況確實在人類群體中普遍存在,並且在很多情況下會讓一個人做出自己獨自一人時不會做出的匪夷所思的行為。可以參見“電梯實驗”。

    2.模仿是學習新東西的重要手段,而且是一種很快的學習方式。嬰兒出生到這個世界後,透過模仿學會了在這個世界生存所需的大部分知識。非常小的嬰兒就可以模仿大人做鬼臉:

    幼兒園的小孩子如果打人或者說髒話,肯定是跟誰學的,他們通常都不明白髒話的意思,可能是覺得那樣的說法以前沒聽過,覺得好玩。所以如果被小朋友罵了,完全不用生氣,你只當聽到小鳥在“啾啾啾”:)

    3.人的行為是由很多因素決定的:性格,事件發生時的環境,人的情緒,人的信念等等。其中環境包括其他人的行為、其他人和你的互動方式等。當一個人足夠獨立之後,很少會單純透過模仿來決定自己的行為。比如,在課堂上,大部分同學都在認真聽講,如果用模仿來解釋人的行為的話,應該就沒有擾亂課堂紀律的學生出現了(老師們說:這是哪個學校,快告訴我!)但我以前有個同學,特別喜歡在大家都安靜地聽講的時候打一個大大的噴嚏,嚇大家一跳,讓大家都把視線從老師那裡轉到他身上,我一直覺得他是可以控制自己的噴嚏的,到現在為止這還是個謎……

    4.當人對一個事物有了一定的掌握後,就會發揮創造性。小朋友學說話時到一定階段可能會造一些很有意思的詞。一個人在不熟悉的環境中比較容易模仿他人,熟悉了之後可能就會發揮創造性。比如你到一個沒去過的醫院看病,帶上醫保卡到了醫院,看到掛號處很多人排隊,你就跟著去排,好不容易排到你了裡面的工作人員說你要先去建檔……:(當你去醫院次數多了,你知道很多醫院有自助掛號機,會比視窗排隊更快,去一個沒去過的醫院,看自助機排隊人也很多,你可能還會問其他地方是否還有自助機,從而找到排隊人少的自助機更快地掛上號(我是得去了多少次醫院啊!)

    5.模仿往往是超越或創造的基礎。原來中國基本都是山寨手機,現在很多手機不比外國品牌差。

    6.一個人思想越獨立,內心越強大,越不容易受他人影響,當你足夠強大時,還可能會影響別人。比如說王菲是娛樂圈一個異類,但是有很多人喜歡她。

  • 2 # 太宇永恆

    模仿應該是以客觀上去假設,主觀上求真務實的過程,也是一種進步的表現。具體有人物的動態模仿和事物的靜態模仿兩種。

    動態模仿大到人造衛星,小到人造模特機器人等等;而靜態模仿也不甘落伍,大到擬造天文望遠鏡,能攝入宇空星際,小到微型手機袖珍像頭,可見夢幻幽靈。

    總之,人類無型不造,無孔不入。

    模仿是人為普遍存在的,從小孩學著去模仿開始,人類確確實實,到老一生無不在模仿中過度、往復中迴圈。

    由此推測,不僅要問:人是高階動物嗎?個人認為,在類動物中意識形態是第一想象空間;而無中生有,舉一反三且三思而後行,是模仿中順逆境必備的因素和條件。物質的能量是綱舉目張的主要動力,它的存在舉足輕重又遍佈萬物所有,在芸芸眾生中暗流湧動。個人針對人類本身是高階動物一詞現在抱著懷疑態度,並且對暗物質的推動作用持保留意見。至少目前在這個世界上,還未確立被某些更文明的精神所替代,即使有,也是以潛意識的形態未被一致認可。但是,並不代表人們一直下去對以往認知有所改變,這是時間問題。何況人的信仰,或者更有待去追求的夢想,前提同樣是出於對過去的認知和將來的生存空間及其發展需要而來。當然了,從本能的基礎實踐到科學研究和應用,更多出於漸進式的、有規律性的行為,社會上種種事件表明,以導向模仿過程中一再去偽留真,有條不紊的踐行並汲取著過往的歷史。

    縱上所述,求真務實成為必不可少的一道坎,邁過便是光明。模仿只是無知中人的本能反應,也是人類社會生活中的必由之路。人們需要比較去發現,是後認知識別真實性的發現與思維模式。去模仿和實踐的目的無非為生存去做,當你從無知到認知後,進入一定境界的發展狀態後,虛擬和現實是不可或缺的生存之道,故為優勝劣汰,設想不成熟試製和肆意造假,優秀的與糟粕的、偽劣的東西要區分開來。歷史前進的腳步永不停歇,人們又會回頭看,哪些是錯誤的,哪些是虛偽的。因此,人生路漫漫,讀懂世事,學無止境;求真務實,修道永恆!

  • 3 # 螞蟻科學

    模仿是學習的一種方式,但是人的行為當然不是都在模仿。

    看牙牙學語,蹣跚學步的小孩子,你會發現很多模仿的現象,學大人說話,學大人的動作......

    當我們的理解能力達到一定程度,變為成人,可成人社會里依然有許多模仿的行為.....

    其實,無論小孩還是成人,這樣的模仿,是適應,而且,模仿有時候只是學習行為中的一部分。

    老師教的,或是自己學的。

    你都是在模仿別人已經寫好的字。除非你是倉頡,自己造字。

    但是,你造出來的字不一定能用,因為它不是“標準”。

    我們很多的模仿行為,是為了學習,是為了適應社會的“標準”。

    比如,

    在我們國家大家都認可漢字,都認可“人”字的寫法是一撇一捺;

    在再見的時候,我們選擇擺擺手,在表示同意時,我們點點頭(絕大部分國家、地區是如此)......

    這些都是人類社會已經形成的標準(之所以叫標準,是因為它具有穩定性,但是它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會有新的元素加入,也會有一些元素會被淘汰)

    我們模仿他人的行為,學習社會的“標準”的這個過程叫做“社會化”。

    當然,社會化的過程,我們不光是在模仿,我們還在學習,還在思考,還在創造。

    之前我說了這個“標準”不是一成不變的,因為有人會加入新的元素,有人會創新。

    如果一個人,一個個體,單純地只會模仿,沒有自己消化,自己學習,自己思考的過程,那麼現在社會上怕是所有人都像機器人一樣,所有人道歉都用同一個姿勢,同一個語調了吧。

    擁抱科學,終生受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雲頂之奕雙羊刀屬效能重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