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客來都樂
-
2 # 薛定諤的up主
樂不思蜀可以從正面和負面兩個方面來看。
正面效果來說,劉禪在投降後對司馬昭給自己的待遇非常滿意,沒有被殺和囚禁,還可以繼續安享榮華富貴。對自身來說可以算是一種樂觀的心態,接受群雄逐鹿,問鼎天下的失利之後自在終老,壽終正寢。從司馬家角度來看,劉禪喪失鬥志,不再構成威脅,所以不會有更嚴苛的監視和制裁。
負面角度來說,劉禪徹底放棄了復國的希望,也放棄了劉備和諸葛亮一生的理想。作為亡國之君,給後世留下一個無德無能的惡名。
如果要學習樂不思蜀:
1.可以學習它豁達地看待事業失利和人生的大起大落。保持樂觀的人生態度。現實如果不能改變,那就享受它。
2.可以作為一種偽裝的策略,假裝玩物喪志,降低對手的戒備心,讓自己在後續的博弈中有機可乘。
-
3 # 潮白評論
1,魏蜀吳三國同根同源,在地域上,都是後漢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人際關係上,劉禪表妹夫羊祜的親姐夫是司馬師,大家都能攀上親戚,雖然稱為三國,但都只是地方政權,劉禪做為益州地方最高行政長官樂不思蜀,那表示他順應了統一的歷史趨勢。2,蜀漢投降不是劉禪一個人的決定,益州本地士族本來就對外來軍事集團不滿,當魏國大兵壓境的時候,以譙周為代表的本地權貴立刻決定和劉禪一拍兩散,劉禪經營蜀漢四十二年,他心裡當然清楚,所以必須選擇樂不思蜀。3,對於個人而言,以投降皇帝的尷尬身份被邀請到司馬昭的家中做客,明明知道主人在出題試探,劉禪能怎麼回答,即使思蜀又能回的去嗎,恐怕結果只會死的更快,都投降了還逞什麼強,最起碼一句樂不思蜀換來了安樂公在洛陽的善終。4,最後總結,樂不思蜀值得處在那個位置的人在那個處境下學習,至於普通民眾,大可以當個笑話看。
-
4 # 蛋但單淡
我認為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樂不思蜀”源於源於司馬昭和劉禪的一次對話,在劉禪說出這句話的時候蜀國已經滅亡了,作為一個亡國之君並且生命已經掌握在敵方手中的人來說,除了裝可憐,讓敵方消除疑心之外似乎並沒有更好的辦法。事實這證明了這個方法讓劉禪安然的活下來,並且活的很好,活到了64歲。這在亡國之君當中來說算最好的下場了。
換個角度想,假如劉禪當時沒能讓司馬昭消除疑心,或者其他能威脅到司馬昭的地方,但凡有一絲絲的可能,司馬昭絕對不會讓劉禪活下來。既然這兩者的利害差異這麼明顯,為什麼不選擇對自己有利的呢!要是我給我選,我可能在魏國還過的挺樂呵。
這或許也可能就是劉禪的大智慧,他當了是41年的皇帝,是三國在位最久的一位皇帝,在諸葛亮死後,劉禪還能當二十年的皇帝,在三國紛爭的那個年代,沒有一定的智慧和執政能力是不可能當那麼久的皇帝的。
三國風雲人物輩出,和其他人相比,劉禪算不上一個有作為的君主,但也絕對不是懦弱無能之人,諸葛亮也曾評價過劉禪“天資仁敏,愛德下士”。
回覆列表
阿斗沒有錯,錯在他是劉備的兒子,在沒有好的時機來臨之前,被臣服於敵國,裝傻充愣是上策,勾踐不是這樣嗎?宋江不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