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家不知道的歷史
-
2 # 北大記著
兵者詭道也,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出自於孫子兵法中,趁對方沒有意料就採取行動,攻擊對手沒有防備的地方。許多戰役以少勝多,以弱勝強都是利用這一兵法取得勝利,韓信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可以說深得孫子兵法精髓。 說到兵法戰法,中國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早在春秋時期發生在齊國與魯國之間的一次戰役,史稱長勺之戰。當時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為了報復魯國插手了一年前的齊國君位爭奪戰,領兵強馬壯的齊軍入侵魯國,並且擴張齊國的勢力。魯莊公感受到齊國的來勢洶洶,於是動員全國之力,一起對抗齊軍,但是無奈魯國國力實在太弱,集結的兵力也少於齊軍。但是在一場大家都認為魯國無法取勝的戰爭,在長勺卻發生了轉折。
魯軍一直暫避齊軍進軍的鋒芒,一直撤退到了長勺,這個適合反攻的地方,在這個地方拉開了陣型,齊軍嚐到了連勝的甜頭,根本就沒有把魯軍放在眼裡,認為對方只是殊死一搏,做最後的反抗,在調整好陣型後,對魯軍發起了第一次衝鋒,但是魯軍只是射箭,阻攔齊軍的進攻,並不派兵出戰,這樣一來二去,齊軍在連續衝鋒了兩次都沒有和魯軍短兵相接,衝進魯軍的陣地,於是齊軍士兵在第三次衝鋒的時候還是認為魯軍不會出戰,防備變低了,反而魯軍這邊由魯莊公親自上陣擂鼓,發出攻擊的命令,這次出其不意的出擊,打的齊軍節節敗退,軍心大亂,最後弱小的魯軍取得戰爭的勝利,為後來魯齊講和,立下了重要的基礎。
到了近代第一次世界大戰,其中規模最大的、傷亡最慘重、時間最長的要屬凡爾登戰役,它由德國和奧匈帝國對法國發起的,德、法兩軍對峙,各自投入了100多個師的兵力,在戰爭初期德國低估了法國的戰力並沒有迅速的取勝,形成了膠著的戰壕站形態,雙方利用火炮對轟,進入了消耗戰的態勢。
裝備精良的德國對法國的威脅十分巨大,這樣消耗下去,最先撐不住的一定是法國,德國的炮彈如同飛雨般降落在法國的陣地上,在德國強大的攻勢下,四道陣地的法國已經被突破了三道陣地,眼看就要敗局已定大勢已去。法國的一名士兵不知道是有意為之,還是無意的操作失誤,一枚偏彈射向了德國的陣地,但是這枚偏彈不偏不斜的打中了德國後方的一個秘密彈藥補給基地,就這樣凡爾登戰役中規模最大的爆炸發生了,這枚偏彈引爆了德國所有的補給炮彈,瞬時間德國的火炮都成了“燒火棍”變成了一堆啞炮,法國順勢轉守為攻,集中火力攻擊德國的大型火炮,德國在失去了炮彈和火炮的雙重打擊下輸掉了凡爾登戰役,這枚出其不意的偏彈也為法國取得勝利立下了不朽的戰功。
三國演義曹操才用許攸之計。夜襲袁紹糧倉,也為官渡之戰,這場以少勝多戰役走出了關鍵一步。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兵者詭道也!出奇制勝。
-
3 # 樵夫廣微子
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的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之一,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誌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孫劉聯軍最後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迴,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淝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併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前秦出兵伐晉,於淝水(現今安徽省壽縣的東南方)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
淝水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擁有絕對優勢的前秦敗給了東晉,國家也因此衰敗滅亡,北方各民族紛紛脫離了前秦的統治,分裂為後秦和後燕為主的幾個政權。而東晉則趁此北伐,把邊界線推進到了黃河,並且此後數十年間東晉再無外族侵略。
回覆列表
《孫子·計篇》:“出其不意,攻其無備。”
比較有名的戰役就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劉邦被項羽封在漢中,為了表示無東顧之意,同時為了消除項羽的猜忌。他聽從張良的建議燒掉了沿途的棧道。讓正面防禦的秦朝三降將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和翟王董翳放鬆了警惕。
劉邦入漢中後,勵精圖治,積極休整。接著劉邦用大將韓信之謀,避開雍王章邯的正面防禦,乘機從故道陳倉(今陝西寶雞),從側面出其不意地打敗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和翟王董翳,一舉平定三秦,奪取了關中寶地。略定三秦,劉邦倚據富饒、形勝的關中地區,與項羽逐鹿天下,最終建立大漢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