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別康橋》的畫面:雲朵聚集在康橋上方,一層又一層,恍若作者此刻的心情,惆悵一層又一層地堆疊著。河畔楊柳依舊隨風舞動著她婀娜的身姿,金色的Sunny在周圍漾起了一圈圈光環,她若美麗的新娘在水中欣賞著自己的豔影,遙想當年,作者又何嘗不是如此端詳著水中的自己。水中的青荇,隨康河蕩起了一紋紋綠波,我想成為這招搖的水草,享受著康河的撫育,從此不再離開。榆陰蔽日的倫潭清澈瀲灩,曾有多少學者在此納涼,遐思,做著一個個彩虹似的夢。天色已晚,康河柔波倒映著漫天繁星,星光璀璨中萬物沉醉,夏蟲沉默著,作者也不忍放歌。今晚的康橋靜默著,等待別離的到來。詩人描寫了康橋的雲彩、金柳、青荇、波光、水影這些事物,在詩人眼中,這些事物都是那麼美麗,充滿著生機和活力,好象都欣欣然有了生命,和自己進行著感情的交流。可以說,康橋的美景感染了作者,而作者的深情又讓康橋的一切有了生命,西天的雲彩,分外美麗,詩人望著如此美景。喜愛眷戀之情油然而生。擴充套件資料這首《再別康橋》全詩共七節,每節四行,每行兩頓或三頓,不拘一格而又法度嚴謹,韻式上嚴守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這優美的節奏象漣漪般盪漾開來,既是虔誠的學子尋夢的跫音,又契合著詩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種獨特的審美快感。七節詩錯落有致地排列,韻律在其中徐行緩步地鋪展,頗有些“長袍白麵,郊寒島瘦”的詩人氣度。可以說,正體現了徐志摩的詩美主張。《再別康橋》是一首寫景的抒情詩,其抒發的情感有三:留戀之情,惜別之情和理想幻滅後的感傷之情。《再別康橋》這首詩充分體現了新月詩派的“三美”,即繪畫美、建築美、音樂美。音樂美是徐志摩最強調的,其中第一句和最後一句是反覆的,加強節奏感,且其中的詞是重疊的,例如“悄悄”、“輕輕”、“沉默”,再者每句詩換韻,因為感情是變化的,所以不是一韻到底的。再是音尺,“輕輕的我走了”,三字尺,一字尺,二字尺,符合徐志摩活潑好動的性格,再是壓韻。所謂建築美,一、三句詩排在前面,二、四句詩低格排列,空一格錯落有致,建築有變化。再者一三句短一點,二四句長一點,顯出視覺美,音樂是聽覺,繪畫是視覺,視覺美與聽覺美融通,讀起來才會感覺好。再談到繪畫美即是詞美,如“金柳”、“柔波”、“星輝”、“軟泥”、“青荇”這些形象具有色彩,而且有動態感和柔美感。作者簡介: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現代詩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學英國時改名志摩。新月派代表詩人。先後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1918年赴美留學學習經濟,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薰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學教授。1926年任光華大學、大夏大學和南京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為南京大學)教授。1930年辭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職務,應胡適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學教授,兼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飛機失事罹難。代表作品有《再別康橋》《翡冷翠的一夜》等。
《再別康橋》的畫面:雲朵聚集在康橋上方,一層又一層,恍若作者此刻的心情,惆悵一層又一層地堆疊著。河畔楊柳依舊隨風舞動著她婀娜的身姿,金色的Sunny在周圍漾起了一圈圈光環,她若美麗的新娘在水中欣賞著自己的豔影,遙想當年,作者又何嘗不是如此端詳著水中的自己。水中的青荇,隨康河蕩起了一紋紋綠波,我想成為這招搖的水草,享受著康河的撫育,從此不再離開。榆陰蔽日的倫潭清澈瀲灩,曾有多少學者在此納涼,遐思,做著一個個彩虹似的夢。天色已晚,康河柔波倒映著漫天繁星,星光璀璨中萬物沉醉,夏蟲沉默著,作者也不忍放歌。今晚的康橋靜默著,等待別離的到來。詩人描寫了康橋的雲彩、金柳、青荇、波光、水影這些事物,在詩人眼中,這些事物都是那麼美麗,充滿著生機和活力,好象都欣欣然有了生命,和自己進行著感情的交流。可以說,康橋的美景感染了作者,而作者的深情又讓康橋的一切有了生命,西天的雲彩,分外美麗,詩人望著如此美景。喜愛眷戀之情油然而生。擴充套件資料這首《再別康橋》全詩共七節,每節四行,每行兩頓或三頓,不拘一格而又法度嚴謹,韻式上嚴守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這優美的節奏象漣漪般盪漾開來,既是虔誠的學子尋夢的跫音,又契合著詩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種獨特的審美快感。七節詩錯落有致地排列,韻律在其中徐行緩步地鋪展,頗有些“長袍白麵,郊寒島瘦”的詩人氣度。可以說,正體現了徐志摩的詩美主張。《再別康橋》是一首寫景的抒情詩,其抒發的情感有三:留戀之情,惜別之情和理想幻滅後的感傷之情。《再別康橋》這首詩充分體現了新月詩派的“三美”,即繪畫美、建築美、音樂美。音樂美是徐志摩最強調的,其中第一句和最後一句是反覆的,加強節奏感,且其中的詞是重疊的,例如“悄悄”、“輕輕”、“沉默”,再者每句詩換韻,因為感情是變化的,所以不是一韻到底的。再是音尺,“輕輕的我走了”,三字尺,一字尺,二字尺,符合徐志摩活潑好動的性格,再是壓韻。所謂建築美,一、三句詩排在前面,二、四句詩低格排列,空一格錯落有致,建築有變化。再者一三句短一點,二四句長一點,顯出視覺美,音樂是聽覺,繪畫是視覺,視覺美與聽覺美融通,讀起來才會感覺好。再談到繪畫美即是詞美,如“金柳”、“柔波”、“星輝”、“軟泥”、“青荇”這些形象具有色彩,而且有動態感和柔美感。作者簡介: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現代詩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學英國時改名志摩。新月派代表詩人。先後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1918年赴美留學學習經濟,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薰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學教授。1926年任光華大學、大夏大學和南京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為南京大學)教授。1930年辭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職務,應胡適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學教授,兼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飛機失事罹難。代表作品有《再別康橋》《翡冷翠的一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