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月10日,浙江大學26歲博士生侯京京在朋友圈留下告別長文,稱“不適應這個世界,不用再找我,錢塘江裡也找不到…”。隨後,校方確認其失聯。10月14日上午,經家屬確認身份,在杭州錢江三橋和四橋之間的錢塘江上發現浙大在讀博士侯京京的罹難遺體。在此之前,高校已遇多起研究生、博士生輕生事件,對此,你怎麼看?
2
回覆列表
  • 1 # 展江

    第一點是表達可能不斷重複的基本態度:在如此“高等人才輕生”的悲劇面前,渺小的我們對於侯同學,只能寄託哀思了。期盼他在天堂裡不再有塵世的煩惱。

    第二點是我認為,在一個地緣廣袤、大學和人口眾多的社會,關於高校學生輕生是否屬於多發高發要慎言,否則要麼是不負責任,要麼是造成誤解和一定的驚慌,要麼是兼而有之。

    就輕生事件而言,我知道一些高校管理層是掙扎的:一度不少學校採取不公開和延遲公開的做法。結果,未見得準確的資訊只能見諸社交媒體,到頭來反而令校方陷入更大的被動。

    由於存在著傳統的避諱和現實中公眾知情的有待深入,我們無法獲知某個特定時間內各個學校的相關數字,因此無法得出事件高發還是低發的判斷。如果有這樣的統計數字,那是需要與全國平均自殺率對比的。

    因為郭同學年輕而學歷高,因為他身在985名校,所以他受到了特別的關注。這本來是一種人文關懷。但是由此得出高校類似現象頻發的結論,未免以偏概全。因此簡單地說高低是不科學的。

    舉個例子:2010年1月到5月,有數十萬員工的深圳富士康公司發生十多起自殺事件,被一些媒體稱為“連跳”,輿論隨之激昂起來。後來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院長肖澤萍說,富士康的自殺率遠低於中國平均自殺率,是媒體的炒作報道讓社會的焦點集中在這個企業上。

    今天中國的大學,在校生人口動輒四五萬上下,浙江大學位居全國第三,2017年各類在校生達7萬多人。全國大學生總數高達1600萬以上,除以23人/10萬的平均自殺率,所得得出的數字才是可靠的。

    第三點,關於自殺原因,我反對胡亂猜測。關於自殺的科學研究還沒有達到弄清其原因的地步,目前只知道一個人自殺會影響6個人的生活。因此,傳播者的任何猜測都極可能是沒有根據或單一歸因的,後者忽略了更復雜的成因。

  • 2 # 任律說法

    對目前很多高材生都輕生的案件已經成為了普遍的社會現象,我認為對於這一事件,與其說是偶然不如說是必然。因為現在社會生活壓力大,學習壓力大,已成為社會的普遍現象,每一個人都在激烈的競爭環境當中不斷的掙扎和努力著。越是學歷高的人,可能對自己的期望越大,對自己的要求越高,而一旦達不到自己的要求,就會造成很大的精神困擾,這也就是為什麼現在很多人都出現抑鬱症的原因。

    前些日子剛剛聽過一個有關心理學的講座,據專家說,現在每個人其實都或多或少患者不同程度的抑鬱症。也許這樣說會聳人聽聞,但是舉幾個例子大家就會覺得抑鬱症就發生在身邊,甚至就發生在自己的身上。比如,你有沒有在明明關好屋門之後剛剛出門,就會猶豫自己到底是不是鎖好了門?你明明把車鎖好了,但是還是要下意識的拉一拉車門是否關嚴?當你手機上出現很多未讀資訊的紅點標誌,你是不是希望把它全部消除掉?其實這些都是強迫症的一種表現,而強迫症就是心理疾病之一。

    那麼如何預防心理疾病,我認為關鍵的一點就是要放鬆心情。給自己設立可以達到的目標,不要設立你自己明明達不到,而硬要實現的願望。

    而對於學生而言,特別是現在剛剛上小學或者幼兒園階段的小孩子,家長一定要儘早鍛鍊孩子的抗壓能力,因為現在很多孩子都生長在蜜罐裡,在家裡恨不得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成天只知道讓孩子學好數理化,但是並沒有給孩子進行很好的生活教育。其實一個人的能力不僅僅是學習成績,關鍵的是他是否有自食其力的能力,是否有能夠在社會闖蕩的能力。因為一旦走入社會,是沒有任何人去包容你,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你沒有優先權!而如果你已經習慣了所有的人都要讓著你,都要容忍你的所作所為,那麼你長大之後將會受到巨大的打擊。

    我們現在經常提倡親子,其實我認為與其親子不如遠子,把孩子放出去,放手讓他大膽去做,只有他自己去到處碰壁,才能夠得到真正的成長,而不是家長替他解決所有的困難,因為你永遠解決不了他一生的問題!

  • 3 # 山川九號

    每每看到有學校高校學生跳樓或其他方法自殺,引起了大家對社會普遍關注和擔心,真的現在的小孩很脆弱的,經不起半點挫折失敗和批評。不顧及家庭父母辛苦勞作,而是學會了攀比富有,而害苦了父母!尚若選擇自己了卻輕輕生命,父母養你幹什麼?對社會有什麼貢獻和促進社會進步呢?就是太自私了!

  • 4 # 史海爛柯人

    首先要說明的一點是,輕生和遇難實為兩個概念,二者不該混為一談。

    此後,侯某被校方確認失聯,經過多方尋找後,其屍體在杭州錢江三橋和四橋間找到。由於侯某屍體在水中浸泡多時,屍體已浮腫難以辨識。警方根據在屍體上發現的證件初步確認為侯某,隨後侯某家屬最終確認浮屍卻為侯某。

    其次要告訴大家的是,每年高校輕生的青年學子,背後多有難言之隱。

    現代社會壓力巨大,高校學生同樣承受著巨大壓力,尤其是博士研究生,承受著來自科研、生活和社會的各種壓力。可能很多人會說,讀書有什麼可累的?

    事實上,當一個二十幾、三十幾的人,埋頭於實驗和研究時,生活和家庭的重擔已經開始壓在肩上,而且即便有幸拿到了學位,就業的壓力同樣很大。

    更為重要的是,高校也並非一片淨土。許多學生勾心鬥角的本事,絕不亞於社會上的那些老油條。甚至有些同門之間,都會上演著你死我活的內鬥。

    與此同時,由於長期泡實驗室或埋頭書案,博士研究生的身體素質多半嚴重下降,幾乎都處於亞健康狀態。在身心俱憊的狀態下,往往一個小事件便很可能成為導火索,進而演變為悲劇。

    當然,輕生的原因還有很多,諸如遭受了不法侵害、患上了抑鬱症或其他因素等等。只是,斯人已去,死者為大,希望外界也不要再過度揣測侯某的死因了,可能正如其遺言所講,只是有那麼點累了……

  • 5 # Thedemonsoftheund...

    大學生被學校送進精神病院的事情的發生了,這個讓平常人看起來真的難以置信的事情發生了,最後法院還證明精神病醫院錯了,那麼為啥子當初怎麼證明她有精神病呢,說句實話,別人想讓你死,要千千萬萬的方法,有時候沒必要是動作上,也可以精神上,而精神上很難證明他存在犯罪。

  • 6 # 夜雨如書

    高等人才也是人,他們也要面臨我們普通人一樣的挫折和磨難,甚至他們所經歷的事情我們連想都想不到。

    隨後, 侯京京被校方確認失聯,經過多方尋找,其屍體在杭州錢江三橋和四橋間找到。

    從目前公佈的資訊來看,侯京京的死應該是自殺。一個年輕的人才以這種方式離開世界,令人唏噓不已。不知道一向以他為傲的父母親人會經受怎樣的心理煎熬,只願他們能夠節哀順變。

    侯京京博士為什麼會選擇自殺?這個問題的答案應該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可是資訊有限,我們只能儘量理性的推測,以不傷害死者家屬的情感為底線。

    他說自己此生沒有遇到什麼壞人,卻稱自己不喜歡這個世界。

    他不願假裝、不想撒謊,只是單純地想做自己。這點好難,不只是對他,對我們所有人而言都很難。我們都想簡單地做自己,可惜生活是殘酷的,我們需要一副面具,需要善意的謊言,需要言不由衷的時刻,需要面對自己厭煩的事物。越長大才越明白,這世界上想要簡單地做自己才是最難的。

    一天又一天,我們在不經意間發現,自己漸漸被磨平了稜角,漸漸變成了曾經最不想成為的人。大部分人會選擇默默地接受,而有些天生內心敏感的人會選擇反抗,當反抗顯得蒼白無力時,他們會選擇走向另一個極端。

    或許只有那個叫做査海生的人能夠理解侯京京的離開,“這一個黑夜的孩子,沉浸於冬天,傾心死亡”。

    或許在他們的世界裡,此刻正“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PS:我們不能誇大個例,也不能忽視無形的壓力,這世界上本就不存在什麼“感同身受”,我們要學會柔軟地看待那些決然離開的靈魂。

  • 7 # 珞珈社

    唸書,唸書,從記事開始就是念書,各種書本,各種知識,各種補習,各種培訓班,對這些高學歷的人群來說,那是常人不能理解的付出而換來的,許許多多的人被這種生活折磨的患上了抑鬱症,而最終走上了一條極端的道路。悲哀啊!

    失聯浙大博士侯京京在自己的朋友圈留下了訣別書,而後失聯,最後在錢塘江中打撈上了屍體。據最後朋友圈發的內容,那是對生活的一種絕望,而痛留遺書,他在這份內容中寫到:“不想再假裝,不願再撒謊,只想做回自己,太累了……”而在這份內容裡還提到了自己將在錢塘江裡,不要再找,這是自殺前留下的一份遺書。他對自己的一生絕望,被各種超負荷的壓力壓抑的已經不能再喘息,他決然的自殺。

    再高學歷,也是凡塵俗世中的一員,難免被各種自己並不願意的事而左右。來自外界或者自己給予自己的一種壓力,當無處釋放的時候難免走上極端。侯京京就是慘痛的案例,他選擇走上這條不歸路,說明他心裡的壓抑已久,他選擇了這種方式來解脫。

    不幸的人,活在不幸的自我壓力之中,筆者猜想,久而久之他已經患上了抑鬱症,這是一種生活壓力造成的很嚴重的心理疾病,至於說其他原因我們不去猜測,因為不管是什麼猜測對於死者也好,家屬也罷,都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褻瀆。逝者安息,願天堂沒有壓力。

  • 8 # 律師獨角獸

    因為所謂的高等人才只是指智商方面或者是學歷方面,其他方面可未必高等。

    一般而言,博士群體是我們公認的高等人群。可是這個群體的心理狀況據說也是最脆弱最岌岌可危的。稍有不慎,就容易出問題。

    有的博士畢業壓力山大,需要發論文,實驗資料遲遲不出來。有的被導師扣著做課題,當研究民工,就是不給畢業。像之前西安自殺的博士,就是因為還需要幫導師買菜接孩子弄得精神崩潰。

    也有人說讀得越高越孤獨。我們普通人想想父母,還不敢輕易去死。有的時候真佩服博士的勇氣。但是好死不如來活著呀。

  • 9 # 元芳有看法

    可憐的孩子啊,這個世界不只有醜陋,也有美好啊,你還沒有真正踏入社會,嘗試人間的美好就選擇用這種讓人痛心的方式離開世界,真的好可惜啊。

    此刻,好心疼你的父母,把供到博士,是他們多少次的燈下苦讀陪同,多少次的噓寒問暖,多少次的付出換來的啊。讀到博士,你已經是人生前半路程上的佼佼者,也是父母眼中的驕傲,你用一個糊塗的行為,給他們造成了一生的難以磨滅的慘痛,也喪送了他們後半生的幸福。

    看著這個孩子的遺書,感覺這是一個很純粹很簡單的孩子,純粹到融入不到這個有點複雜的社會,這個世界殘酷到不會去適應任何人,哪怕你再優秀再突出,它任性到只由你去適應它才行。你說不想虛偽不想戴著面具苟且,可沒辦法,這就是生活啊。

    人的一生當中,詩和遠方很多時候永遠無法抵達,因為我們的必須直面現實的苟且。

    看看發生的多起高知分子自殺事件,不由不讓我們深思,我們在一味灌輸知識的同時,是否忽視了他們的心智呢?在這個極端追求學有所成,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功利世俗當中,我們是不是應該停下侷促的腳步,卻等等漸漸掉隊的靈魂呢?

  • 10 # 霍小姐的八卦爐

    只能說,在這些所謂“天之嬌子”的高學歷外表下,掩藏著一顆脆弱不堪的“玻璃心”。

    高校多次發生的博士/碩士研究生輕生事件,無疑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當前的“教育之痛”、不容忽視之“沉痾痼疾”。

    在分數至上,一切圍繞“高考指揮棒”的作用下,成績好/分數高的“一俊遮百醜”,不僅帶來學生知識結構的片面,而且造成一部分“學霸”(高材生)性格的缺陷和抗挫折心理的脆弱。

    而“分數稱王”、“一帆風順”、“光環縈繞”的學習階段一旦結束、抑或是即將走入“學以致用”的社會實踐階段。這些高材生突然發現,原來社會(應聘單位)不僅看重你的專業成績分數(榮譽證書),更看重你的實際工作能力、以及完成一項工作任務“百折不撓”的頑強鬥志、抗挫敗能力。

    這些涉世之初的意外考驗、乃至打擊,讓那些個偏重分數成績,或以此為傲嬌的高分低能、沒有綜合全面發展、形成健全人格的學生,光環不在,備受打擊,頓失自信,頓陷迷茫和痛苦。

    此時,如果缺乏必要的心理輔導和及時安慰,幫助其走出迷失和痛苦,就客易造成博士/碩士高材生輕生事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懷孕期間都有哪些檢查?要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