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這個標題的真實想法是:父母如何才能與孩子有效溝通。而不是想培養出一個言聽計從沒有個人主見的乖乖寶。
至於,孩子什麼時候該說“不”,什麼時候該聽話,關鍵是要看家長與子女的具體語境。透過具體的事情經過來判斷。既然有語境,那我們就不得不說親子溝通。
我自己帶孩子就有非常深刻的體會。開始的時候總是與孩子起衝突,做什麼都感覺是跟自己擰著勁。瞬間雙方劍拔弩張進入緊急狀態,最後不歡而散。孩子哭著被迫接受的同時,自己也非常的生氣和自責。除了這樣我就沒有其它的辦法了嗎?
下面,我就把自己在帶孩子兒經歷中,能夠改善親子溝通的實踐經驗,分享其中四點:
第一點,父母的期望值是否與孩子年齡相符。
孩子在不同的年齡,他擁有不同的需求和能力。比如,我女兒四五歲的時候,到哪都會在地上跪著玩,根本不顧急,是否會弄髒衣服。並且,你前腳跟她說了,轉身就忘了。那時每次看到我都非常惱火,有時候難免也會對她發脾氣。其實,後來才知道,這個年齡段是不知道“講道理”的。真正能聽父母講道理的年齡是七八歲。
所以,遇到這種情況講道理遠不如換個乾淨玩耍的環境來的簡單有效。
第二點,正確認識孩子的思維模式。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只有一種生活時態,就是現在時。他們是不會想以後怎麼樣的,現在想到立馬就要。而父母發脾氣的起因,往往跟這個有莫大的關係。
這時候說真的,與其勸說孩子改變還不如自己先改變。比如,睡懶覺,也是這種行為之一。我們自己怎麼改變呢?買個鬧鐘給他,告訴他,早上起床是你自己的事。實在不行,就故意讓他起晚一次,自食其果。有了經驗教訓,自然就記住了。
第三點,孩子自帶主動性。
孩子無論什麼時候都有主動性,因為其總是活在現在時裡。所以我們要讓他能第一時間就接受父母的建議,我們要借住孩子本身就有的主動性。找出他們的關聯性,因勢利導肯定可以接受。千萬不要,拿出父母的命令架勢,那樣就會激起孩子應戰的神經——啊,挑戰來了!
第四點,誠懇的換位態度。
無論是傾聽還是溝通,孩子都比較在意父母的認真程度。孩子拒絕或者鬧脾氣,往往是因為父母態度懈怠,讓孩子感覺不被重視。其實,孩子的所有反應都是為了提醒父母:你們要用心認真看著我說。
這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真的還是有難度。因為,父母很多時候都是下意識的行為,自己如果不事先關照到,是沒有辦法意識到的。曾經做過這樣一個調查,問孩子最不願聽到父母的一句話,答案是“快點”。快點走,快起床等等。說完之後孩子真的如你所說的快起來了嗎?肯定是沒有對不對。既然無效,我們父母為什麼每次還都不厭其煩的說?這只是我們生活中的一個方面。因此,父母遇到問題不是揪住孩子該不該聽的情緒上,而是,要把重點放在針對問題的解決方法上。
如果能很好的掌握以上四個方面,很多問題都會自然解決,根本不用你去給孩子出主意,他自己就想好辦法了。
做好以上每一點都需要我們父母做一點功課,更重要的是,如果想要孩子改變,我們父母要首先改變。做到這樣,你的家庭氛圍和諧,歡樂。
最後我把自己的帶孩子兒座右銘奉上:不問是非發脾氣,只為結果想辦法。
我相信這個標題的真實想法是:父母如何才能與孩子有效溝通。而不是想培養出一個言聽計從沒有個人主見的乖乖寶。
至於,孩子什麼時候該說“不”,什麼時候該聽話,關鍵是要看家長與子女的具體語境。透過具體的事情經過來判斷。既然有語境,那我們就不得不說親子溝通。
我自己帶孩子就有非常深刻的體會。開始的時候總是與孩子起衝突,做什麼都感覺是跟自己擰著勁。瞬間雙方劍拔弩張進入緊急狀態,最後不歡而散。孩子哭著被迫接受的同時,自己也非常的生氣和自責。除了這樣我就沒有其它的辦法了嗎?
下面,我就把自己在帶孩子兒經歷中,能夠改善親子溝通的實踐經驗,分享其中四點:
第一點,父母的期望值是否與孩子年齡相符。
孩子在不同的年齡,他擁有不同的需求和能力。比如,我女兒四五歲的時候,到哪都會在地上跪著玩,根本不顧急,是否會弄髒衣服。並且,你前腳跟她說了,轉身就忘了。那時每次看到我都非常惱火,有時候難免也會對她發脾氣。其實,後來才知道,這個年齡段是不知道“講道理”的。真正能聽父母講道理的年齡是七八歲。
所以,遇到這種情況講道理遠不如換個乾淨玩耍的環境來的簡單有效。
第二點,正確認識孩子的思維模式。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只有一種生活時態,就是現在時。他們是不會想以後怎麼樣的,現在想到立馬就要。而父母發脾氣的起因,往往跟這個有莫大的關係。
這時候說真的,與其勸說孩子改變還不如自己先改變。比如,睡懶覺,也是這種行為之一。我們自己怎麼改變呢?買個鬧鐘給他,告訴他,早上起床是你自己的事。實在不行,就故意讓他起晚一次,自食其果。有了經驗教訓,自然就記住了。
第三點,孩子自帶主動性。
孩子無論什麼時候都有主動性,因為其總是活在現在時裡。所以我們要讓他能第一時間就接受父母的建議,我們要借住孩子本身就有的主動性。找出他們的關聯性,因勢利導肯定可以接受。千萬不要,拿出父母的命令架勢,那樣就會激起孩子應戰的神經——啊,挑戰來了!
第四點,誠懇的換位態度。
無論是傾聽還是溝通,孩子都比較在意父母的認真程度。孩子拒絕或者鬧脾氣,往往是因為父母態度懈怠,讓孩子感覺不被重視。其實,孩子的所有反應都是為了提醒父母:你們要用心認真看著我說。
這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真的還是有難度。因為,父母很多時候都是下意識的行為,自己如果不事先關照到,是沒有辦法意識到的。曾經做過這樣一個調查,問孩子最不願聽到父母的一句話,答案是“快點”。快點走,快起床等等。說完之後孩子真的如你所說的快起來了嗎?肯定是沒有對不對。既然無效,我們父母為什麼每次還都不厭其煩的說?這只是我們生活中的一個方面。因此,父母遇到問題不是揪住孩子該不該聽的情緒上,而是,要把重點放在針對問題的解決方法上。
如果能很好的掌握以上四個方面,很多問題都會自然解決,根本不用你去給孩子出主意,他自己就想好辦法了。
做好以上每一點都需要我們父母做一點功課,更重要的是,如果想要孩子改變,我們父母要首先改變。做到這樣,你的家庭氛圍和諧,歡樂。
最後我把自己的帶孩子兒座右銘奉上:不問是非發脾氣,只為結果想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