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個貝殼兒
-
2 # 硯田耕耘
郭子儀(697-782),華州鄭縣(今陝西華縣)人,父親郭敬之,歷任綏、渭、桂、壽、泗五州剌史。郭子儀體 貌俊偉,以武舉成績優異,補左衛長史。累遷單于副都護、振遠軍使。他長期供職北方,過著戎馬生活。天寶八載(749)任橫塞軍(今內蒙烏拉特中旗)使、左 衛大將軍。天寶十三年(754),郭子儀年近花甲之年,任天德軍(內蒙五原)使,兼九原太守、朔方節度右兵馬使。
天寶十四年 (755),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任命郭子儀為朔方節度使、靈武郡太守,由北路東進,屢敗叛軍,斬叛將圍萬頃,繼而收復雲中(大同)、馬邑(山西朔縣), 向東進入東陘關,這一連串的戰績,使郭子儀得到御史大夫的官職。天寶十五年(756),叛將蔡希德攻陷常山郡(河北正定),河北盡失。郭子儀和河東節度使 率師下井陘(xíng),拔常山,然後攻入趙郡,俘敵四千。叛將史思明收集亡散士卒,合兵五萬,郭子儀、李光弼屯駐恆陽(河北曲陽),深溝高壘,堅壁自 固,叛軍來則守,叛軍去則追。白天炫耀軍威,夜間偷襲敵營,使史思明將士終日不得休息。當敵軍疲憊不堪之際,郭子儀率軍出擊,於嘉山大敗史思明,殺敵四 萬,史思明狼狽逃至博陵(河北定縣)。於是,河北中部十餘州郡深受鼓舞,紛紛誅殺叛軍,歸順朝廷。
正當郭子儀在河北勝利進軍,準備直搗叛軍老巢范陽的時候,唐軍在潼關堅守的哥舒翰被叛軍打敗,全軍覆沒,叛軍長驅直入,佔領了長安。郭子儀聽到潼關失敗,率軍退入井陘,河郡縣又為叛軍佔領。
長安陷落,玄宗倉惶出逃四川,馬嵬(wéi)驛發生兵變,奸臣楊國忠被處以死刑。最後,玄宗逃到成都,太子李亨在靈武即帝位,是為唐肅宗。唐肅宗任命郭 子儀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做了宰相,併兼為朔方節度使。唐肅宗準備大力調整部署,反擊叛軍。當時肅宗周圍,文武官員不滿三十,軍事完全依賴郭子 儀。先是叛將阿史那從禮率眾數萬,進攻朔方,郭子儀主動進攻,雙方大戰於榆林境內,郭子儀大敗叛軍,殲敵三萬,俘虜一萬,保衛了靈武。接著,郭子儀揮師南 下。當時兩京均在叛軍手中,唐軍要取兩京,必須先得河東。於是郭子儀先派心腹潛入河東為內應,然後又率大軍過黃河,河東一下為之收復。
唐肅宗急於收復兩京,於至德二年四月,任命郭子儀為司空、天下兵馬副元帥,攻克兩京的重任落到了他的身上。郭子儀率軍進至鳳翔,及後再由鳳翔向長安推 進。在長安西,郭子儀與十多萬叛軍展開激戰,殲敵六萬餘,長安叛軍首領張通儒棄城東逃。被叛軍佔領一年多的都城長安遂為唐軍收復。官軍入城,市民夾道歡 呼。休整三天後,郭子儀率軍繼續東進。十月,安慶緒遣兵十萬至陝州,經過激戰,叛軍大潰,安慶緒聞主力潰敗,渡河退保相州,郭子儀不戰而攻克洛陽。繼而河 南、河東、河西之亂皆平。十一月,郭子儀自洛陽入朝,肅宗遣儀仗隊迎於壩上,他感激地說:“我的家國,由卿再造。”入朝後,唐肅宗即加封郭子儀為代國公、 司徒。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郭子儀拜為中書令。九月,朝廷令郭子儀等七節度使及平盧兵馬使董秦為主攻部隊,李光弼等兩節度使為 配合,討伐安慶緒。肅宗為了協調兩軍的關係,又任命宦官魚朝恩為觀軍容宣慰使,負責節度諸軍,實際上成了部隊的最高統帥。十月,郭子儀率兵過黃河,圍衛 州。安慶緒率兵七萬傾巢出動,分三路救衛州。郭子儀把三千弓箭手埋伏於營垣之中,自己假裝失敗,叛軍不知是計,追到營垣,伏兵全部起來射叛軍,箭如雨點, 安慶緒大敗而退,郭子儀乘勝率部追擊,擒殺安慶緒弟弟安慶和。此次戰爭,叛軍被斬首三萬,安慶緒遭到慘重地打擊,走投無路,只得退走鄴(yè)城,向史思 明救援。於是史思明從范陽發兵十三萬,南下攻佔魏州,成為與安慶緒遙相呼應的犄(jī)角之勢。乾元二年(759)二月,史思明率軍,抵達鄴城,他們假扮 成唐軍,搶掠唐軍運糧船隻,唐軍糧缺軍心不穩,加上魚朝恩又從中掣肘,唐軍被史思明擊敗。這樣一來,各節度使只得相繼退兵,郭子儀也被迫退保洛陽。史思明 進入鄴城,叛軍發生內訌(hòng),史思明殺了安慶緒,讓兒子史朝義留守鄴城,自己返回范陽,當了大燕皇帝。
郭子儀退保洛陽後,唐 肅宗任命他為東畿(jī)、山東、河東諸道行營元帥,暫時為東都留守。對鄴城之敗應負主要責任的魚朝恩,反倒打一耙,向唐肅宗進讒言,把鄴城之敗歸罪於郭 子儀。唐肅宗偏聽讒言,七月郭子儀被召回京師,免去朔方節度使、諸道行營元帥之職,而以李光弼代之。
郭子儀罷官以後,在京賦閒。寶應 元年(762)二月,太原、絳州兩地駐軍作亂,殺將帥,搶掠不止,朝廷才又起用郭子儀為朔方、河中等節度使行營及興平、定國等軍副元帥,晉封為汾陽郡王, 出鎮絳州。離京赴任之前,郭子儀要求進見唐肅宗,當時肅宗正生病,推託不見。郭子儀說:“老臣受命,將死於外,此次不見到陛下,死不瞑目。”唐肅宗這才把 這位六十多歲的老將召進臥內,並對他說:“河東之事,全權委託愛卿去辦了。”郭子儀受命絳州,果斷地擒殺了四十餘個首領,河東局勢馬上穩定了下來。八月, 郭子儀處理完軍務回朝,當時肅宗已死,唐代宗即位,宦官程元振專權於朝政。程元振嫉妒功高任重的郭子儀,屢屢進讒言誣陷他。郭子儀自己請求解除節度使和副 元帥的職務,唐代宗順水推舟將郭子儀的兵權再度剝奪。程元振對郭子儀繼續進行誣陷、迫害,郭子儀感到非常惱火、他上書申訴,還把唐肅宗先後褒獎他的一千餘 件詔書上交給唐代宗。代宗看後安慰他說:“大臣憂疑,這是我的過失;我非常慚愧,請您不要憂愁了。”不久,唐代宗發動對安史之亂最後一個頭目史朝義的進 攻,任命雍王李適為天下兵馬大元帥,郭子儀為副元帥。這次戰爭可惜由於程元振、魚朝恩的反對,郭子儀沒有隨行,仍在京城閒居。
坐鎮西北保衛邊疆
寶應二年(763),歷時七年之久的安史之亂被平定。當年十月,吐蕃又攻入關中,佔據奉天、武功,整個京師為之震動。代宗急令郭子儀為關內副元帥,出鎮 咸陽,郭子儀長期閒居在家,出征時僅隨行人馬二十人。吐蕃二十萬人,布營數十里,已渡過渭河,直逼長安。不久吐蕃攻入長安,代宗出逃。郭子儀率軍前往商 州,在商州招集逃亡士卒,得四千人,軍勢才稍為旺盛。他從藍田出發,虛張聲勢,夜間點燃無數火把,吐蕃以為唐軍眾多,驚懼棄城而去。郭子儀進入長安,京城 這才安定。代宗從陝州回到長安,慰勞郭子儀說:“我早沒有重用愛卿,才到瞭如此地步。”
郭子儀的一生,大部分是在馬背征戰中度過的。晚年,他長期坐鎮西北,處理吐蕃、回紇、吐谷渾等部落的關係,繼續為唐王朝的穩定竭盡力量。
前面說過,郭子儀為平定安史之亂立了大功,他不僅是善於用兵打仗的元帥,也是一位辦事公正、不徇私情的大臣。
郭子儀治理軍隊,一向紀律嚴明。他早年擔任將領的時候,在軍中定下一條紀律:誰要是無緣無故地騎馬在軍營中亂走,就要受到處罰。郭子儀的夫人有個奶媽。 有一次,奶媽的兒子違反軍紀,騎著馬在軍營裡亂走。郭子儀手下的一個軍官把他抓起來,重重地打了幾十軍棍,把他打死了。郭子儀的幾個兒子跑到父親跟前哭 訴,說這個軍官連他們母親的面子都不給。郭子儀聽了十分生氣,把幾個兒子狠狠教訓了一頓,責問他們為什麼不尊重執法嚴明的軍官,反而要袒護違反軍紀的人。
又有一次,河中(今山西省境內)的一些軍官作亂,把主將李國貞殺死了。朝廷派郭子儀去統率那裡的兵馬。帶頭殺害李國貞的軍官王元振聽說郭子儀要來,就到 處宣揚李國貞的壞處,說郭子儀的好話,想用這種辦法討好郭子儀,郭子儀知道,李國貞是個正人君子,王元振這班軍官常常違犯軍紀,魚肉百姓,受到李國貞的處 分,因而他們存心報復,對李國貞下了毒手。所以郭子儀不聽王元振那一套,一到任就把他們捆了起來,嚴厲斥責他們說:“你們殺了主將,要是敵人趁這個機會來 攻城,怎麼抵抗?你們這樣無法無天,軍隊裡不能容納你們這樣的人?”王元振沒法辯解。郭子儀下令把王元振等幾個帶頭作亂的人殺了,平息了這場暴亂。
唐朝有個叫僕固懷恩的大將,曾經領兵討伐過史朝義的叛亂。他仗著自己立過戰功,不聽朝廷的調遣。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他招引吐蕃和回紇軍隊 一共好幾萬人作亂,沒想到半路上僕固懷恩就病死了,這兩支少數民族的軍隊把長安北面的涇陽包圍了起來。郭子儀正好在這裡坐鎮指揮,可是唐軍只有一萬多人, 形勢十分不利。郭子儀認為,兵力懸殊,不能硬拼硬打。唐朝和回紇的關係本來很好,兩次從安史叛軍手裡收復長安和洛陽,都借用了回紇的軍隊,況且僕固懷恩已 經死去,吐蕃和回紇之間,由於爭兵權產生了矛盾,兩家的軍隊已經分開了。因此,他決定拆散兩家的聯盟,說服回紇和唐軍聯合起來,攻打吐蕃。
郭子儀派部將李光瓚(zàn)去遊說回紇首領藥(yào)葛羅。藥葛羅問李光瓚:“郭公難道在涇陽?你想騙我吧?要是郭公真在這裡,我們想見見他。”郭 子儀在回紇有很高的威望,回紇人一向稱呼他為郭公,表示對他的尊敬。因為,當初僕固懷恩為了讓回紇出兵,曾經騙他們,說郭子儀和唐代宗都已經死了,所以藥葛羅不相信李光瓚的話。
李光瓚回來報告了郭子儀。郭子儀立刻決定親自到回紇軍營裡去一趟。部將們覺得這樣太危險,紛紛勸阻。郭子儀一 定要去。大家建議挑選五百名精銳騎兵以防不測。郭子儀說:“帶這麼多兵去,會引起回紇的猜疑,反而可能招來危險。”說完他上馬準備出發。他的兒子急得攔住 馬頭說:“回紇像虎狼一樣兇狠,您是國家的元帥,不能去冒險啊!”郭子儀說:“現在如果同吐蕃和回紇打起來,兵力懸殊,咱們都可能戰死,國家就會又遭難。 我去跟回紇把利害說清楚,以誠相待,也許他們會跟我們結盟,共同擊敗吐蕃,那麼國家就能轉危為安。”說完,他讓兒子退下了,部將們見主帥態度這麼堅決,就 沒有攔他。
郭子儀派人先去報信,然後帶領幾名騎兵,向回紇軍營走去。
回紇將士們聽說郭公來了,都很驚訝。藥葛羅趕緊叫土卒們擺開陣勢,他站在陣前,看唐軍是不是欺騙了他。郭子儀遠遠地望見這場面,乾脆脫下盔甲,把槍放在地上,再騎馬往前走去。回紇將士們見真的是郭公來了,都跳下馬,圍著郭子儀在地上跪拜。
郭子儀也趕快下馬,把他們扶起來。然後上前拉住藥葛羅的手,親切地對他說:“回紇為唐朝建立了大功,唐朝不會虧待你們。為什麼要跟隨唐朝的叛將,幫助吐 蕃侵犯唐朝的疆土?”他的態度忽然變得嚴肅起來,繼續說,“你們拋棄先前的功勞,跟唐朝結下新的仇怨,這是多麼不明智啊!我現在只帶了幾個人來跟你們講道 理,你們可以把我抓起來,殺死我,可我們的將士一定會和你們血戰到底的!”
藥葛羅聽了這番話,覺得後悔到這裡。他一拍大腿,說:“僕固懷恩欺騙了我們,他說唐朝天子已經死了,郭公也不在世了,所以我們才敢發兵跟他一起打來。如今才知道天子仍然住在長安,郭公也統兵在此,僕固懷恩已經死去,我們萬不敢和郭公你作戰。”
郭子儀說:“吐蕃侵掠我朝,最後一定會失敗,你們要是跟我們一起打退他們,豈不更好?”藥葛羅說:“行!我們一定為打退吐蕃出力,好向唐朝和郭公謝 罪。”郭子儀向藥葛羅拱拱手,表示感謝。藥葛羅叫士兵取酒來,請郭子儀盟誓。郭子儀按照盟誓的規矩,把酒灑在地上,大聲說:“大唐天子萬歲!回紇可汗(讀 kèhán,就是首領)亦萬歲!兩國將相亦萬歲!如果有人背棄誓言,就天打雷劈,家族滅絕!”藥葛羅也把酒灑在地上,說:“我的誓言,就是郭公所說的!”
盟誓完畢,郭子儀、藥葛羅和回紇的眾酋長,都高高興興地舉行了盛大的酒宴。然後郭子儀辭別葛羅,回到唐營。
吐蕃軍隊聽到這訊息,害怕受到唐軍和回紇軍的夾擊,連夜逃走了。藥葛羅率領回紇軍隊追擊。郭子儀也派了得力部將率領精銳騎兵一起追擊。追到靈臺(今陝西 省靈臺縣)和涇州(今陝西省涇州縣一帶),大破吐蕃軍隊,救回了被吐蕃掠走的幾千唐朝的百姓,解決了長安的危機。大曆14年(公元779年),唐代宗病 死。遺詔令郭子儀在治喪期間代理朝政,郭子儀奉命入朝。唐德宗即位後,尊郭子儀為尚父、加太尉,兼中書令。從此,他在朝廷擔任宰相直到逝世。
-
3 # 史君沉浮
每一場戰役都會成就一個將軍,比如戰國時期的白起,他就是靠著長平的戰役成了殺神。又比如漢朝的衛青和霍去病兩個,他們就是因為對匈奴的討伐才青史留名。而唐朝存在了289年,其中大動亂10次,小動亂不計其數。所以他們成就的將軍也是很多的。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說說毀滅唐朝盛世的動亂安史之亂捧紅的將軍,他就是郭子儀。
要說我對對他的認識的話,下面我就說一個關於他的故事久足以說明一切。
郭子儀夫妻七十雙壽誕,七子八婿個個為官,前來為爹孃慶壽。惟六媳李君蕊自恃乃當今公主,不來拜壽。六子郭暖回宮斥妻,怒打公主一巴掌。公主大惱而告唐皇。唐皇賢明,為教訓女兒,與皇后默契,假意要斬駙馬,令公主驚恐萬狀,後悔莫及。
郭子儀聞報惶恐之急,綁子上殿請罪。唐皇為撫慰良臣,非但不降罪郭暖,反為其加冠三級,把郭子儀感動得涕淚雙垂。由於此舉父教有方,使小夫妻重歸於好,並攜手同往汾陽府拜壽賠禮,郭家閤府歡騰。
在魚跳傅氏墓葬上雕刻的這幅《郭子儀拜壽》圖位於牌樓中部。圖中,郭子儀夫婦端坐正中,七子八婿身著官袍,跪拜堂前,為雙老慶壽。此圖意喻為國立功,受民愛戴,和德行德能、子孝父榮的祥和大家景象。
-
4 # 歷史之大觀
史書對郭子儀的評議是:“功蓋天下而主不疑,位極人臣而眾不嫉,窮奢極欲而人不非之。”這句話實在是精闢
一.識人之準。
郭子儀畏之如虎
唐朝有名的大奸臣盧杞,字子良,滑州靈昌人。盧杞出生於名門望族,是侍中盧懷慎的孫子,御史中丞盧奕的兒子。由於家中幾代都是入朝為官者,於是盧杞也受到庇廕擔任了忠州、虢州的刺史。建中初年,盧杞繼承父業擔任御史中丞,後來又升為了御史大夫,之後一直升任,直到成為了宰相。唐朝盧杞祖上都是清官,都是為百姓著想的好官。那麼盧杞也應該與自己的祖父、父親一樣,做一個好官。但是事實卻偏偏不是這樣的,盧杞為人陰險狡詐,尤其是在自己做了宰相以後。盧杞在成為宰相期間,嫉賢妒能,只要有與他意見不一致的人,馬上就置他於死地,盧杞就是用這種手段了來鞏固自己的地位。
有一次,宰相楊炎認為盧杞不但貌醜,而且人還非常的無知,經常在盧杞的面前表現出看不起他的樣子。盧杞知道後,就在德宗面前誹謗楊炎,楊炎因此獲罪而遭貶官。還有一次,朱泚叛亂,德宗逃到奉天后,崔寧整日流著淚談論著目前的時事。盧杞對崔寧的這種做法十分反感,於是就像德宗進言說,崔寧和朱泚是立過盟誓的兄弟。唐德宗聽到這個訊息,馬上下令賜死崔寧,由此可見盧杞是個睚眥必報的小人。
郭子儀晚年退休後,每日閒賦在家聽歌看舞。一日,盧杞前來拜訪他,於是郭子儀就讓一眾女眷和歌妓都退下,不準出來露面。盧杞與郭子儀談了很久才離開,一離開後,那些家眷們就馬上出來問郭子儀讓她們避讓的原因。郭子儀這才解釋給她們聽:“盧杞這個人,雖然有些才幹,但是心胸十分狹隘,為人睚眥必報。他的長相有些難看,半邊臉都是青色的,就像是廟裡擺放著的那些鬼怪一樣。你們這些人平時就很愛笑,到時候看到盧杞的臉,你們一定會忍不住笑出來。只要你們一笑,這個盧杞就會把這個記在心裡,等到將來他得志了,你們和我的子孫們,就都要遭殃了。
早在盧杞還只是一個尚未成名的小人物之時,郭子儀就已經將他看得十分透徹。後來盧杞真的做了宰相之後,只要是之前看不起他或是得罪了他的人,他一律都將他們殺害,嚴重的甚至用以抄家的手段報復。只有對郭子儀一家很寬厚,就算郭家人犯了什麼法,他也會想辦法保全。
二.智慧之高
在宦官弄權的中晚唐,郭子儀依然在核心領導班子的位子上活到了85歲,可見其人政治智慧有多高。死的時候,皇帝又換了,已經是唐德宗李適了。德宗停止上朝5天,讓大臣們都去祭奠郭子儀,所有喪葬費均從國庫取。富貴壽考,繁衍安泰,終始人倫之盛無缺焉。
-
5 # 中孚鑑
郭子儀,是唐朝時期著名的名將。他在安史之亂髮生後,收復河北、河東失地,後又和李俶收復兩京,在平定安史之亂的過程中,郭子儀戰功赫赫,他因功被封為代國公。後有晉封為汾陽王。在唐德宗登基後,他又為太尉、中書令,並且郭子儀還被賜號為尚父。後來郭子儀在他八十五歲離開人世,其去世後,被追贈為太師,諡號為忠武。
那唐代名將郭子儀是個怎樣的人呢?
郭子儀在唐朝平定安史之亂的過程戰功赫赫,他收復河北、河東之地,又曾收復兩京。後來郭子儀還曾敗吐蕃兵。又曾說服回紇而再次敗退吐蕃兵。郭子儀戰功彪炳。在當時郭子儀對唐朝是立下大功的。甚至於史書上就稱郭子儀是“再造王室、勳高一代”。
而主要的是郭子儀雖然戰功赫赫、位高權重,但是他卻能得以善終。並且受到李唐王室的推崇,相對於古代一些戰功赫赫的名將受而到君王的猜忌,而郭子儀卻能得以善終,是頗為難得的。
比如郭子儀有一子名為郭曖,因為郭子儀的功勞地位,所以郭曖得以娶唐代宗之女昇平公主為妻,郭曖和昇平公主的故事在民間頗為流傳,比較熟悉的就是《醉打金枝》。
郭曖和昇平公主成親後,作為夫妻難免會有些爭吵,有一次他們吵架的時候,郭曖就對昇平公主生氣的說“你是仗著你父親是皇帝嗎?我父親不稀罕當皇帝。”意思就是說昇平公主仗著他父親是皇帝,所以行事頗為張揚,而他的父親郭子儀卻不稀罕當皇帝,言外之意就是郭子儀要想當皇帝,也是有可能的。
昇平公主聽了郭曖的話也非常生氣,於是就把這話告訴了他的父親唐代宗。
而唐代宗聽了後,卻沒有生氣和維護自己的女兒,而是說“如果郭子儀想當皇帝的話。天下就不是我們李家的了”,唐代宗不僅如此說,而且還讓昇平公主回到郭家。
當郭子儀知道這件事後,他就把郭曖關了,然後他自己去向唐代宗請罪。但唐代宗卻說,不痴不聾,不做阿家阿翁,子女夫妻間的事,不用去理會。當然唐代宗雖如此說,但郭子儀還是把郭曖打了一頓。
由此可見郭子儀曾經的功勞和地位。要是換作別的猜忌心強的皇帝,郭曖能說出那樣的話,可想而知郭子儀的下場。而郭子儀卻沒有被猜忌,這不僅有郭子儀確實有功勞的原因、有做皇帝的實力,而主要的是郭子儀為人忠直、謙虛低調故而能免於君王的猜忌。
郭子儀作為名將,不僅戰功赫赫,而且得以善終。郭子儀功高天下、位極人臣卻君不疑,這在古代是非常難得的。
在古代又有多數因功高遭到君王猜忌被殺而落下悲慘的結局,比如文種、伍子胥、韓信等等。當然郭子儀能得全終,這和他本人處事、為人是有關係的,他並沒有因為功高蓋世、位高權重而飛揚跋扈、以功而驕,故而也免於君王的猜忌。
郭子儀因其軍事成就和能力,故而深受唐朝和後世的推崇,比如在唐德宗時曾追封古代六十四名將,宋朝追封的七十二古代名將以及北宋時成書的《百將傳》中,都有郭子儀的名字。
同時在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在朱元璋為帝的時候,他以古今三十七人配享歷代帝王廟,這三十七人中就有郭子儀。而在後來的清朝康熙年間時,他以古今功臣四十一人配享歷代帝王廟,郭子儀亦位列其中。
-
6 # 莫味道
歷史上的郭子儀,不止是名將。
郭子儀家世顯赫,富貴榮華,子孫滿堂,富貴長壽,備受尊敬,生榮死哀,他活成了人瑞,是老百姓追求的最終目標。
顯赫的家世
一個人有權、有錢、有地位,受人尊重,子孫滿堂又長壽。這就是普通人追求的極致了,但郭子儀全中,這叫命運的偏愛。
據王威老師考證,郭家祖上在唐初就是氏族,郭家本身就有一定的社會地位,祖上從唐初任職中級官員,父親做到刺史級別的官位。到了郭子儀這一代,建立大功,郭家走向極盛。而讓人稱羨的是郭家一直到唐末,維持一百五十多年的長盛不衰。
郭子儀長壽,享年85歲,歷經四朝,封妻廕子,子孫數十人共聚一堂,享盡天倫之樂。高官厚祿,富可敵國,良田美眷,生活也極盡奢華。
據舊唐書,郭子儀傳記載:
其宅在親仁裡,居其裡四分之一,中通永巷,家人三千,相出入者不知其居。前後賜良田美器,名園甲館,聲色珍玩,堆積羨溢,不可勝紀。說富可敵國一點也不誇張。
郭子儀的夫人太原王氏,弟弟郭幼儒夫人博陵崔氏,後夫人河南屈突氏,都是高門大族,此時郭子儀還並未建立戰功,才能跟這些這些世家聯姻,形成一個相互廕庇的利益集團。
郭子儀顯貴之後,郭家開始跟皇室聯姻,家族共有五位駙馬,一位皇后。除了與皇室聯姻,還與皇后親族、姻親、地方要員,文化詩書家族聯姻。都是鐘鳴鼎食之家,世代簪纓之族。透過婚姻的雜糅,加上門蔭制度,郭家保持門第不墜。後期的唐宣宗想要打壓郭家也有心無力了。
透過聯姻,郭家從中央顯要到地方大員都有較高的社會和文化地位。
隨著郭子儀的去世,郭家略有衰微,但直到唐末,郭家成員仍有相當高的社會地位。
軍功與榮寵
國家面臨為難,郭子儀四次出手解國家危難於倒懸。且文職、武職、虛職、爵位、待遇規格都做到了唐朝最高級別。
郭子儀的一生數次力挽狂瀾,最大的功勞有四次:收復兩京、平定安史之亂;平定僕固懷恩之亂;平定回紇吐蕃之亂;威懾藩鎮,穩定全國。
這幾次危急存亡的時刻,如果郭子儀打著小算盤,虛與委蛇,唐王朝可能就亡了,但每次郭子儀都為大唐捨生忘死、全力以赴,也是這四次對唐王朝的再造之恩,使郭子儀封侯拜相。
唐王朝也給予郭子儀相匹配的榮譽,文官做到中書令、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武職歷任各地節度使,出任太尉。文官、武官職位都做到最高級別。
爵位是汾陽郡王,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都是開國元勳,看他們爵位異姓最高封到公爵,而郭子儀直接封王。
郭子儀去世,德宗廢朝五日,百官前去弔喪,追贈太師。太師是虛職的最高的榮譽性職位。一般宰相去世,皇帝會廢朝一日悼念,而郭子儀的規格是廢朝悼念五日。
為人
郭子儀的核心思想就是忠君,這在藩鎮割據的中晚唐難能可貴。
謙虛謹慎,擅藏鋒芒
郭子儀功勞太大,治軍打仗又是當世一流,他訓練出來的朔方軍隊一度只認郭子儀。皇帝對他不得不猜疑防範。
郭子儀很懂得水滿則溢的道理,主動交出兵權,多次拒絕封賞,表示自己得到的已經太多,晚年生活奢靡也是向皇帝表明自己只想做個安享晚年的富家翁。以安皇帝的心。
他不斷的表白對皇室的忠誠,不貪戀官位主動讓賢,面對皇帝絕不逾越一步,著名的晉劇《醉打金枝》劇情就因為兒子揍了身為公主的兒媳,嚇得負荊請罪,可見其侍奉皇帝的謹慎。
隱忍大度、機警敏銳
多種證據表明,跟郭子儀針鋒相對的宦官魚朝恩挖了他家祖墳,但郭子儀為了顧全大局,顧全皇帝的面子,並沒有追究,反倒稱自己遭了天譴,對當時手握重兵的郭子儀來說嗎,討個說法還不容易麼,但他沒有。
-
7 # 歷史走廊
郭子儀是唐朝一代名將,安史之亂後力挽狂瀾,使唐朝國運得以續命。
他是武舉出生,在治軍方面,紀律嚴明,愛護士兵,在軍中很有威望。他有八子七女,兒子,孫子也多為朝廷重用。可以說兒孫滿堂,家庭幸福。一生高壽,85歲病死。他和清朝曾國藩有幾分像。
唐朝軍隊中不容許無辜策馬奔騰。有一次他的一個親戚觸犯了紀律,被監軍處死。他的幾個兒子告到郭子儀那裡。郭子儀不但不處理監軍,而且批評他們"要尊受部隊紀律,處分的沒錯。"郭子儀部隊紀律嚴明,不容許士兵侵擾百姓。讓士兵閒時務農,為部隊的後勤作出貢獻,也體恤了百姓的苦難。
郭子儀不但在唐朝軍隊中威望很高,就是在敵人部隊(回紇、吐蕃)也受人尊敬。有一次,回紇、吐蕃聯軍攻打唐朝,郭子儀自己到回紇軍營中,策反回紇將領,把吐蕃軍隊打敗。
在家中,常常告誡家人,不要局功為傲,讓家人小心作事,坦蕩作人。在郭子儀70大壽之時,朝廷上下都來祝賀,唯有他的六兒媳(皇帝的女兒)不來,郭暖(六兒子)打罵了他媳婦,公主一氣之下,回了年家,還告了御狀。郭子儀綁了郭暖去給皇帝賠罪,皇帝不但不怪罪,還把公主訓了。這就有了後來的《打金枝》。功勞蓋主,而主不疑。作為軍隊實權人物,人格魅力能做到這樣,可以想象他的有多大。
……
郭子儀死後,按當時規矩,他的墓最高起一丈八,最後皇帝讓再加高一丈,以示他生前功勞。
透過這幾個小故事,可以看出郭將軍的為人。
當然,作為一個軍事家,他是成功的。人無完人,自安史之亂後,唐朝也走向了衰弱,縱然是有郭將軍,唐朝也再無起色。
-
8 # 小和天下影視庫
郭子儀(697-782),華州鄭縣(今陝西華縣)人,父親郭敬之,歷任綏、渭、桂、壽、泗五州剌史。郭子儀體 貌俊偉,以武舉成績優異,補左衛長史。累遷單于副都護、振遠軍使。他長期供職北方,過著戎馬生活。天寶八載(749)任橫塞軍(今內蒙烏拉特中旗)使、左 衛大將軍。天寶十三年(754),郭子儀年近花甲之年,任天德軍(內蒙五原)使,兼九原太守、朔方節度右兵馬使。 天寶十四年 (755),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任命郭子儀為朔方節度使、靈武郡太守,由北路東進,屢敗叛軍,斬叛將圍萬頃,繼而收復雲中(大同)、馬邑(山西朔縣), 向東進入東陘關,這一連串的戰績,使郭子儀得到御史大夫的官職。天寶十五年(756),叛將蔡希德攻陷常山郡(河北正定),河北盡失。郭子儀和河東節度使 率師下井陘(xíng),拔常山,然後攻入趙郡,俘敵四千。叛將史思明收集亡散士卒,合兵五萬,郭子儀、李光弼屯駐恆陽(河北曲陽),深溝高壘,堅壁自 固,叛軍來則守,叛軍去則追。白天炫耀軍威,夜間偷襲敵營,使史思明將士終日不得休息。當敵軍疲憊不堪之際,郭子儀率軍出擊,於嘉山大敗史思明,殺敵四 萬,史思明狼狽逃至博陵(河北定縣)。於是,河北中部十餘州郡深受鼓舞,紛紛誅殺叛軍,歸順朝廷。 正當郭子儀在河北勝利進軍,準備直搗叛軍老巢范陽的時候,唐軍在潼關堅守的哥舒翰被叛軍打敗,全軍覆沒,叛軍長驅直入,佔領了長安。郭子儀聽到潼關失敗,率軍退入井陘,河郡縣又為叛軍佔領。 長安陷落,玄宗倉惶出逃四川,馬嵬(wéi)驛發生兵變,奸臣楊國忠被處以死刑。最後,玄宗逃到成都,太子李亨在靈武即帝位,是為唐肅宗。唐肅宗任命郭 子儀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做了宰相,併兼為朔方節度使。唐肅宗準備大力調整部署,反擊叛軍。當時肅宗周圍,文武官員不滿三十,軍事完全依賴郭子 儀。先是叛將阿史那從禮率眾數萬,進攻朔方,郭子儀主動進攻,雙方大戰於榆林境內,郭子儀大敗叛軍,殲敵三萬,俘虜一萬,保衛了靈武。接著,郭子儀揮師南 下。當時兩京均在叛軍手中,唐軍要取兩京,必須先得河東。於是郭子儀先派心腹潛入河東為內應,然後又率大軍過黃河,河東一下為之收復。 唐肅宗急於收復兩京,於至德二年四月,任命郭子儀為司空、天下兵馬副元帥,攻克兩京的重任落到了他的身上。郭子儀率軍進至鳳翔,及後再由鳳翔向長安推 進。在長安西,郭子儀與十多萬叛軍展開激戰,殲敵六萬餘,長安叛軍首領張通儒棄城東逃。被叛軍佔領一年多的都城長安遂為唐軍收復。官軍入城,市民夾道歡 呼。休整三天後,郭子儀率軍繼續東進。十月,安慶緒遣兵十萬至陝州,經過激戰,叛軍大潰,安慶緒聞主力潰敗,渡河退保相州,郭子儀不戰而攻克洛陽。繼而河 南、河東、河西之亂皆平。十一月,郭子儀自洛陽入朝,肅宗遣儀仗隊迎於壩上,他感激地說:“我的家國,由卿再造。”入朝後,唐肅宗即加封郭子儀為代國公、 司徒。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郭子儀拜為中書令。九月,朝廷令郭子儀等七節度使及平盧兵馬使董秦為主攻部隊,李光弼等兩節度使為 配合,討伐安慶緒。肅宗為了協調兩軍的關係,又任命宦官魚朝恩為觀軍容宣慰使,負責節度諸軍,實際上成了部隊的最高統帥。十月,郭子儀率兵過黃河,圍衛 州。安慶緒率兵七萬傾巢出動,分三路救衛州。郭子儀把三千弓箭手埋伏於營垣之中,自己假裝失敗,叛軍不知是計,追到營垣,伏兵全部起來射叛軍,箭如雨點, 安慶緒大敗而退,郭子儀乘勝率部追擊,擒殺安慶緒弟弟安慶和。此次戰爭,叛軍被斬首三萬,安慶緒遭到慘重地打擊,走投無路,只得退走鄴(yè)城,向史思 明救援。於是史思明從范陽發兵十三萬,南下攻佔魏州,成為與安慶緒遙相呼應的犄(jī)角之勢。乾元二年(759)二月,史思明率軍,抵達鄴城,他們假扮 成唐軍,搶掠唐軍運糧船隻,唐軍糧缺軍心不穩,加上魚朝恩又從中掣肘,唐軍被史思明擊敗。這樣一來,各節度使只得相繼退兵,郭子儀也被迫退保洛陽。史思明 進入鄴城,叛軍發生內訌(hòng),史思明殺了安慶緒,讓兒子史朝義留守鄴城,自己返回范陽,當了大燕皇帝。 郭子儀退保洛陽後,唐 肅宗任命他為東畿(jī)、山東、河東諸道行營元帥,暫時為東都留守。對鄴城之敗應負主要責任的魚朝恩,反倒打一耙,向唐肅宗進讒言,把鄴城之敗歸罪於郭 子儀。唐肅宗偏聽讒言,七月郭子儀被召回京師,免去朔方節度使、諸道行營元帥之職,而以李光弼代之。 郭子儀罷官以後,在京賦閒。寶應 元年(762)二月,太原、絳州兩地駐軍作亂,殺將帥,搶掠不止,朝廷才又起用郭子儀為朔方、河中等節度使行營及興平、定國等軍副元帥,晉封為汾陽郡王, 出鎮絳州。離京赴任之前,郭子儀要求進見唐肅宗,當時肅宗正生病,推託不見。郭子儀說:“老臣受命,將死於外,此次不見到陛下,死不瞑目。”唐肅宗這才把 這位六十多歲的老將召進臥內,並對他說:“河東之事,全權委託愛卿去辦了。”郭子儀受命絳州,果斷地擒殺了四十餘個首領,河東局勢馬上穩定了下來。八月, 郭子儀處理完軍務回朝,當時肅宗已死,唐代宗即位,宦官程元振專權於朝政。程元振嫉妒功高任重的郭子儀,屢屢進讒言誣陷他。郭子儀自己請求解除節度使和副 元帥的職務,唐代宗順水推舟將郭子儀的兵權再度剝奪。程元振對郭子儀繼續進行誣陷、迫害,郭子儀感到非常惱火、他上書申訴,還把唐肅宗先後褒獎他的一千餘 件詔書上交給唐代宗。代宗看後安慰他說:“大臣憂疑,這是我的過失;我非常慚愧,請您不要憂愁了。”不久,唐代宗發動對安史之亂最後一個頭目史朝義的進 攻,任命雍王李適為天下兵馬大元帥,郭子儀為副元帥。這次戰爭可惜由於程元振、魚朝恩的反對,郭子儀沒有隨行,仍在京城閒居。 坐鎮西北保衛邊疆 寶應二年(763),歷時七年之久的安史之亂被平定。當年十月,吐蕃又攻入關中,佔據奉天、武功,整個京師為之震動。代宗急令郭子儀為關內副元帥,出鎮 咸陽,郭子儀長期閒居在家,出征時僅隨行人馬二十人。吐蕃二十萬人,布營數十里,已渡過渭河,直逼長安。不久吐蕃攻入長安,代宗出逃。郭子儀率軍前往商 州,在商州招集逃亡士卒,得四千人,軍勢才稍為旺盛。他從藍田出發,虛張聲勢,夜間點燃無數火把,吐蕃以為唐軍眾多,驚懼棄城而去。郭子儀進入長安,京城 這才安定。代宗從陝州回到長安,慰勞郭子儀說:“我早沒有重用愛卿,才到瞭如此地步。” 郭子儀的一生,大部分是在馬背征戰中度過的。晚年,他長期坐鎮西北,處理吐蕃、回紇、吐谷渾等部落的關係,繼續為唐王朝的穩定竭盡力量。 前面說過,郭子儀為平定安史之亂立了大功,他不僅是善於用兵打仗的元帥,也是一位辦事公正、不徇私情的大臣。 郭子儀治理軍隊,一向紀律嚴明。他早年擔任將領的時候,在軍中定下一條紀律:誰要是無緣無故地騎馬在軍營中亂走,就要受到處罰。郭子儀的夫人有個奶媽。 有一次,奶媽的兒子違反軍紀,騎著馬在軍營裡亂走。郭子儀手下的一個軍官把他抓起來,重重地打了幾十軍棍,把他打死了。郭子儀的幾個兒子跑到父親跟前哭 訴,說這個軍官連他們母親的面子都不給。郭子儀聽了十分生氣,把幾個兒子狠狠教訓了一頓,責問他們為什麼不尊重執法嚴明的軍官,反而要袒護違反軍紀的人。 又有一次,河中(今山西省境內)的一些軍官作亂,把主將李國貞殺死了。朝廷派郭子儀去統率那裡的兵馬。帶頭殺害李國貞的軍官王元振聽說郭子儀要來,就到 處宣揚李國貞的壞處,說郭子儀的好話,想用這種辦法討好郭子儀,郭子儀知道,李國貞是個正人君子,王元振這班軍官常常違犯軍紀,魚肉百姓,受到李國貞的處 分,因而他們存心報復,對李國貞下了毒手。所以郭子儀不聽王元振那一套,一到任就把他們捆了起來,嚴厲斥責他們說:“你們殺了主將,要是敵人趁這個機會來 攻城,怎麼抵抗?你們這樣無法無天,軍隊裡不能容納你們這樣的人?”王元振沒法辯解。郭子儀下令把王元振等幾個帶頭作亂的人殺了,平息了這場暴亂。 唐朝有個叫僕固懷恩的大將,曾經領兵討伐過史朝義的叛亂。他仗著自己立過戰功,不聽朝廷的調遣。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他招引吐蕃和回紇軍隊 一共好幾萬人作亂,沒想到半路上僕固懷恩就病死了,這兩支少數民族的軍隊把長安北面的涇陽包圍了起來。郭子儀正好在這裡坐鎮指揮,可是唐軍只有一萬多人, 形勢十分不利。郭子儀認為,兵力懸殊,不能硬拼硬打。唐朝和回紇的關係本來很好,兩次從安史叛軍手裡收復長安和洛陽,都借用了回紇的軍隊,況且僕固懷恩已 經死去,吐蕃和回紇之間,由於爭兵權產生了矛盾,兩家的軍隊已經分開了。因此,他決定拆散兩家的聯盟,說服回紇和唐軍聯合起來,攻打吐蕃。 郭子儀派部將李光瓚(zàn)去遊說回紇首領藥(yào)葛羅。藥葛羅問李光瓚:“郭公難道在涇陽?你想騙我吧?要是郭公真在這裡,我們想見見他。”郭 子儀在回紇有很高的威望,回紇人一向稱呼他為郭公,表示對他的尊敬。因為,當初僕固懷恩為了讓回紇出兵,曾經騙他們,說郭子儀和唐代宗都已經死了,所以藥葛羅不相信李光瓚的話。 李光瓚回來報告了郭子儀。郭子儀立刻決定親自到回紇軍營裡去一趟。部將們覺得這樣太危險,紛紛勸阻。郭子儀一 定要去。大家建議挑選五百名精銳騎兵以防不測。郭子儀說:“帶這麼多兵去,會引起回紇的猜疑,反而可能招來危險。”說完他上馬準備出發。他的兒子急得攔住 馬頭說:“回紇像虎狼一樣兇狠,您是國家的元帥,不能去冒險啊!”郭子儀說:“現在如果同吐蕃和回紇打起來,兵力懸殊,咱們都可能戰死,國家就會又遭難。 我去跟回紇把利害說清楚,以誠相待,也許他們會跟我們結盟,共同擊敗吐蕃,那麼國家就能轉危為安。”說完,他讓兒子退下了,部將們見主帥態度這麼堅決,就 沒有攔他。 郭子儀派人先去報信,然後帶領幾名騎兵,向回紇軍營走去。 回紇將士們聽說郭公來了,都很驚訝。藥葛羅趕緊叫土卒們擺開陣勢,他站在陣前,看唐軍是不是欺騙了他。郭子儀遠遠地望見這場面,乾脆脫下盔甲,把槍放在地上,再騎馬往前走去。回紇將士們見真的是郭公來了,都跳下馬,圍著郭子儀在地上跪拜。 郭子儀也趕快下馬,把他們扶起來。然後上前拉住藥葛羅的手,親切地對他說:“回紇為唐朝建立了大功,唐朝不會虧待你們。為什麼要跟隨唐朝的叛將,幫助吐 蕃侵犯唐朝的疆土?”他的態度忽然變得嚴肅起來,繼續說,“你們拋棄先前的功勞,跟唐朝結下新的仇怨,這是多麼不明智啊!我現在只帶了幾個人來跟你們講道 理,你們可以把我抓起來,殺死我,可我們的將士一定會和你們血戰到底的!” 藥葛羅聽了這番話,覺得後悔到這裡。他一拍大腿,說:“僕固懷恩欺騙了我們,他說唐朝天子已經死了,郭公也不在世了,所以我們才敢發兵跟他一起打來。如今才知道天子仍然住在長安,郭公也統兵在此,僕固懷恩已經死去,我們萬不敢和郭公你作戰。” 郭子儀說:“吐蕃侵掠我朝,最後一定會失敗,你們要是跟我們一起打退他們,豈不更好?”藥葛羅說:“行!我們一定為打退吐蕃出力,好向唐朝和郭公謝 罪。”郭子儀向藥葛羅拱拱手,表示感謝。藥葛羅叫士兵取酒來,請郭子儀盟誓。郭子儀按照盟誓的規矩,把酒灑在地上,大聲說:“大唐天子萬歲!回紇可汗(讀 kèhán,就是首領)亦萬歲!兩國將相亦萬歲!如果有人背棄誓言,就天打雷劈,家族滅絕!”藥葛羅也把酒灑在地上,說:“我的誓言,就是郭公所說的!” 盟誓完畢,郭子儀、藥葛羅和回紇的眾酋長,都高高興興地舉行了盛大的酒宴。然後郭子儀辭別葛羅,回到唐營。 吐蕃軍隊聽到這訊息,害怕受到唐軍和回紇軍的夾擊,連夜逃走了。藥葛羅率領回紇軍隊追擊。郭子儀也派了得力部將率領精銳騎兵一起追擊。追到靈臺(今陝西 省靈臺縣)和涇州(今陝西省涇州縣一帶),大破吐蕃軍隊,救回了被吐蕃掠走的幾千唐朝的百姓,解決了長安的危機。大曆14年(公元779年),唐代宗病 死。遺詔令郭子儀在治喪期間代理朝政,郭子儀奉命入朝。唐德宗即位後,尊郭子儀為尚父、加太尉,兼中書令。從此,他在朝廷擔任宰相直到逝世。 郭子儀是鎮壓安史之亂的大功臣,他出朝為帥,入朝為相,是唐朝的頂樑柱。
回覆列表
郭子儀,華州鄭縣人,他的父親郭敬之,曾做過五個地方的刺史,在當時的唐朝也算是個世家子弟,用現在的話說是官二代。郭子儀儀表堂堂,身高七尺三寸,英勇不凡。唐玄宗天寶13年,他被任命為天德軍使,以及九原太守,如果沒有安史之亂,估計郭子一會像許多變陣中的高階官員一樣,一生碌碌無為,度過富貴,但乏味的一生。
安史之亂爆發那年,郭子儀被任命為節度使,率兵出軍單于府,他率兵出奇制勝,從山西直插敵營,貢獻了河東地區的戰略重地靖邊軍城,斬殺敵軍7000多人,是安史之亂之後唐朝首次最大勝利的戰役。
又過了一年,七月份的時候,郭子儀與李光弼,一同配合作戰,又是取得了大大的勝利,生擒敵軍5000,戰場上斬首敵軍4萬,且獲得了5000匹軍馬,收回了,河北十多座城池,皇帝大喜,又派他帶領5000騎兵出塞,去討伐河曲部落的數萬湖人,郭子儀英勇殺敵取了敵軍將領的首級,平定河曲地區。
當他大戰告捷,班師回朝時,當時正是唐肅宗在位,皇帝親自帶領御林軍,迎接他回朝,看到唐肅宗時,皇帝說了一句發自肺腑的話:雖然是我的國家,但是是在愛卿你的手上一手建造起來的,你功不可沒!
乾元元年八月,郭子儀在河上大敗賊兵,生擒賊將首領安守忠,11月份的時候,接連打敗安慶緒,次年二月,賊將史思明大敗唐軍,當時郭子儀位於後方陣營,還沒來得及迎戰,就遇上了沙塵暴,便私自帶領士兵退軍河陽。此事傳到朝野之上,當時的太監藉機,向皇上讒言,唐素宗聽信了讒言,便朝郭子儀入朝,削奪了他的軍權,郭子儀,對此事完全接受,並且沒有任何一句怨言。可是自那之後的第二年,唐朝軍隊屢戰屢敗,唐肅宗,因此生了大病,在臨終前把郭子儀叫到床前,對他託付後事,江河東的戰士都託付於他。郭子儀誓死以報。
在唐代宗繼位時,一次,吐蕃的敵軍已經度過了溈水,唐代宗聽說後,慌忙逃跑,在逃跑,途中,又有將領叛亂,劫持了十個王爺,想投奔敵軍,沒想到半路被郭子儀遇上,就下了十個王爺,令他們轉危為安。挽救了唐朝,由於郭子儀統兵有方,宣告又震,一路上不斷有唐朝計程車兵來投奔,軍隊勢力大增,打敗了敵軍,重振唐王朝。唐代宗對此感激涕零,親子迎接他回朝。
郭子儀與公元781年病逝,當時85歲,朝野上下無不為之哀痛,皇帝親自到安福門哭送,並賜號忠武。他有八個兒子,七個女婿,都是朝廷重臣,她第六子郭暖,去唐代宗女生平公主為妻,一次夫妻二人鬥氣,過暖很生氣的說道,你以為你爸爸是當今的天子,就不知道自己是老幾啦!我爸爸不稀罕那個皇位。公主惱羞成怒,便回宮向父親唐代宗告狀,唐代宗聽了此事,說確實如此!
郭子儀盛德所致,節高名完,為古代名臣所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