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西方悲劇相比較,中國戲曲往往由忠與奸、善與惡、壓迫與被壓迫的鮮明對立構成悲劇衝突,在不少作品中,大團圓的結局只是讓我們產生了道德上的滿足,而沒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削弱了原有的悲劇力量。中國悲劇與西方悲劇的區別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戲劇衝突與倫理批判
中國古典悲劇主要描寫主人公悽慘的遭遇,而不是劇烈的衝突。比如《竇娥冤》中的竇娥一直缺乏鬥爭意識,她把自己的不幸看作命運的安排,“莫不是八字兒該載著一世憂,誰似我無盡頭!”在整個過程中,竇娥一步步退讓,直到刑場上,她沒有辦法證明自己的無辜,只能靠上天為她作證,“若沒有兒靈聖諭世人傳,也不見得湛湛青天”。她的三樁誓願只有在上天的公正光芒中才能實現。這使得衝突的程度大為遜色,主人公的抗爭顯得被動而沒有力度。
中國戲曲悲劇衝突帶有鮮明的倫理批判傾向。衝突的基礎是兩種截然相反的倫理道德,如秦香蓮與陳世美,敫桂英與王魁等。作家總是以奸害忠、惡毀善、邪壓正、醜貶美的故事呼籲人們制服奸、惡、邪、醜,伸張忠、善、正、美,表現審美主體對劇中的善惡、忠奸、正邪、美醜進行倫理評判,達到道德教化的目的。
西方悲劇衝突是一種掙扎衝突。古希臘悲劇是命運悲劇,它的題材往往取自於古代神話,表現了人對自然與命運的掙扎,最後因無法掙脫而導致悲劇結局。如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中的俄狄浦斯。性格悲劇出現在莎士比亞時期,它反映的是人對自身性格的掙扎,最後因主人公無法掙脫性格上的缺陷而造成悲劇。如莎士比亞的《奧賽羅》中的奧賽羅因嫉妒而喪失理智;《哈姆雷特》中的哈姆雷特因自身性格上的軟弱和猶豫,而錯失了一次又一次的復仇機會,最後釀成大錯,造成了悲劇。社會悲劇,它反映的是個人在社會力量的掙扎中顯得無能為力,因而無法掙脫他(她)所處境遇的危機,最終導致悲劇的產生。如易卜生的《玩偶之家》《群鬼》,梅特林克的《青鳥》,奧尼爾的《瓊斯王》,斯特林堡的《鬼魂變奏曲》,等等。
與西方悲劇相比較,中國戲曲往往由忠與奸、善與惡、壓迫與被壓迫的鮮明對立構成悲劇衝突,在不少作品中,大團圓的結局只是讓我們產生了道德上的滿足,而沒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削弱了原有的悲劇力量。中國悲劇與西方悲劇的區別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戲劇衝突與倫理批判
中國古典悲劇主要描寫主人公悽慘的遭遇,而不是劇烈的衝突。比如《竇娥冤》中的竇娥一直缺乏鬥爭意識,她把自己的不幸看作命運的安排,“莫不是八字兒該載著一世憂,誰似我無盡頭!”在整個過程中,竇娥一步步退讓,直到刑場上,她沒有辦法證明自己的無辜,只能靠上天為她作證,“若沒有兒靈聖諭世人傳,也不見得湛湛青天”。她的三樁誓願只有在上天的公正光芒中才能實現。這使得衝突的程度大為遜色,主人公的抗爭顯得被動而沒有力度。
中國戲曲悲劇衝突帶有鮮明的倫理批判傾向。衝突的基礎是兩種截然相反的倫理道德,如秦香蓮與陳世美,敫桂英與王魁等。作家總是以奸害忠、惡毀善、邪壓正、醜貶美的故事呼籲人們制服奸、惡、邪、醜,伸張忠、善、正、美,表現審美主體對劇中的善惡、忠奸、正邪、美醜進行倫理評判,達到道德教化的目的。
西方悲劇衝突是一種掙扎衝突。古希臘悲劇是命運悲劇,它的題材往往取自於古代神話,表現了人對自然與命運的掙扎,最後因無法掙脫而導致悲劇結局。如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中的俄狄浦斯。性格悲劇出現在莎士比亞時期,它反映的是人對自身性格的掙扎,最後因主人公無法掙脫性格上的缺陷而造成悲劇。如莎士比亞的《奧賽羅》中的奧賽羅因嫉妒而喪失理智;《哈姆雷特》中的哈姆雷特因自身性格上的軟弱和猶豫,而錯失了一次又一次的復仇機會,最後釀成大錯,造成了悲劇。社會悲劇,它反映的是個人在社會力量的掙扎中顯得無能為力,因而無法掙脫他(她)所處境遇的危機,最終導致悲劇的產生。如易卜生的《玩偶之家》《群鬼》,梅特林克的《青鳥》,奧尼爾的《瓊斯王》,斯特林堡的《鬼魂變奏曲》,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