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抗滲混凝土施工工藝標準
一、工藝流程
1、適用範圍
適用於地下室底板、側牆、頂板等有抗滲要求混凝土澆築。
2、工藝流程
作業面準備→混凝土澆築→收面→養護
3、作業面準備
鋼筋、模板上道工序完成,辦理隱檢手續及混凝土澆築令。注意檢查固定模板的鐵絲、螺栓是否穿過混凝土牆,如必須穿過時,應採取止水措施。特別是管道或預埋件穿過處是否已做好防水處理。木模板提前澆水溼潤,並將落在模板內的雜物清理乾淨。
4、混凝土澆築
每次防水混凝土必須連續澆築。
在施工縫上澆築混凝土前,應將混凝土表面鑿毛,清除雜物,衝淨並溼潤,再鋪一層2~3cm厚水泥砂漿(即原配合比去掉石子)或同一配合比的減石子混凝土,澆築第一步其高度為40cm,以後每步澆築50~60cm,嚴格按施工方案規定的順序澆築。
混凝土自高處自由傾落不應大於2m,如高度超過3m,要用串筒、溜槽下落。採用機械振搗,以保證混凝土密實,不應漏振或過振,振搗延續時間應使混凝土表面浮漿,無氣泡,不下沉為止。鋪灰和振搗應選擇對稱位置開始,防止模板移位,結構斷面較小,鋼筋密集的部位嚴格按分層澆築、分層振搗的要求操作,澆築到最上層表面,必須用木抹找平,使表面密實平整。
5、收面
防水混凝土澆築完成後應收面三遍。混凝土澆築完後,立即用大槓刮平,用木抹子將表面抹平。初凝前,採用木抹子壓第二遍。終凝前,採用機械壓第三遍,再單向拉毛即可(地下室頂板表面壓光)。
6、養護
常溫(20~25℃)澆築後6~10h覆蓋澆水養護,要保持混凝土表面溼潤,養護不少於14d。
二、控制標準及注意事項
1、防水混凝土的原材料、外加劑及預埋件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範有關標準的規定,檢查出廠合格證、試驗報告。現場應設定抗滲及強度試塊。混凝土進場時,應逐車檢查混凝土塌落度,要求為14±2cm,不宜過大或過小。
2、施工縫必須留在後澆帶上或水平施工縫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少於300mm的牆體上,凡留施工縫的部位均需設定止水鋼板。如現場受意外情況影響造成混凝土中斷形成冷縫,應出專項處理方案。
3、剪力牆澆築過程中,易出現冷縫,施工前應出專項方案,並精心組織材料及施工。
4、嚴禁在混凝土內任意加水,嚴格控制水灰比,水灰比過大將影響膨脹劑補償收縮混凝土的膨脹率,直接影響補償收縮及減少收縮裂縫的效果。
5、細部構造處理是防水的薄弱環節如變形縫、施工縫、穿牆管、預埋件等細部重點檢查。
6、防水混凝土振搗必須密實,收面及養護能有效防止混凝土開裂。如地下室底板為大體積混凝土,應採取必要的溫控措施,防止混凝土開裂。混凝土澆築應通知監理人員全程旁站。
7、後澆帶易出現滲漏,施工前應檢查接槎清理情況及鋼筋恢復情況,達到要求後方能澆築,封閉時間按設計要求,應以原設計混凝土等級提高一級微膨脹混凝土澆築,養護28d。
8、允許偏差專案: 1)軸線位移5mm:2)表面平整8mm;3)平整度8mm。
三、記錄控制
1、材料(水泥、砂、石、外加劑等)的出廠質量證明書、試驗報告。混凝土出廠合格證。
2、混凝土試塊試驗報告。(包括抗壓及抗滲試塊)。
3、混凝土澆築令。
4、隱檢記錄。監理旁站記錄。養護記錄。
2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工藝標準
適用於地下室底板需採用溫控措施的大體積混凝土澆築。
作業面準備→溫度控制措施→混凝土澆築→收面→測溫、養護。
鋼筋、模板上道工序完成。辦理隱檢手續及混凝土澆築令。木模板提前澆水溼潤,並將落在模板內的雜物清理乾淨。
4、溫度控制準備準備
溫度測量可採用在混凝土內部預埋溫度感測器或留設溫度測溫孔方式進行,如需在混凝土內部進行降溫有,應按方案進行預埋。
5、混凝土澆築
可根據實際情況採用平面分層法或斜面分層法施工,混凝土自高處自由傾落不應大於2m,如高度超過3m,要用串筒、溜槽下落。採用機械振搗,以保證混凝土密實,不應漏振或過振,振搗延續時間應使混凝土表面浮漿,無氣泡,不下沉為止。鋪灰和振搗應選擇對稱位置開始,防止模板移位,結構斷面較小,鋼筋密集的部位嚴格按分層澆築、分層振搗的要求操作,澆築到最上層表面,必須用木抹找平,使表面密實平整。
6、收面
防水混凝土澆築完成後應收面三遍。混凝土澆築完後,立即用大槓刮平,用木抹子將表面抹平。初凝前,採用木抹子壓第二遍。終凝前,採用機械壓第三遍,再單向拉毛即可。
7、測溫、保溫、養護
終凝後開始測溫,晝夜測溫不得少於4次,連續24小時,內外溫差小於20度可結束測溫。
當發現混凝土中心溫度與外部溫差超過25度時或發現混凝土外部溫度與大氣溫差超過20度時,應採取必要的保溫措施,防止混凝土內部或表面因溫差過大產生裂縫。大體積混凝土養護不少於14天,其中覆蓋養護不小於7天。
1、如大體積混凝土不根據溫度變化進行相應的控溫措施,將造成混凝土內部產生大量結構裂縫,影響混凝土結構效能及防水效能。
2、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前必須對混凝土溫度進行計算,如無法達到混凝土中心溫度與外部溫差不超過25度時且混凝土外部溫度與大氣溫差不超過20度,必須採取保溫或降溫措施。
3、現場必須上報施工方案,明確澆築順序、振搗方式、養護及控溫措施,現場施工期間必須按方案實施。
4、大體積混凝土控溫可採取升高表面溫度方式,如表面保溫等;也可採用降低中心溫度方式,如內部設管道通水降溫等;降低表面溫度與中心溫度的差異。
5、混凝土採用的水泥應採用低水化熱的水泥,同時應量降低原材料溫度,這樣可延緩大體積混凝土中心溫度上升速度。
2、混凝土試塊試驗報告。
4、隱檢記錄。監理旁站記錄。
5、養護記錄、測溫記錄及分析。
1
抗滲混凝土施工工藝標準
一、工藝流程
1、適用範圍
適用於地下室底板、側牆、頂板等有抗滲要求混凝土澆築。
2、工藝流程
作業面準備→混凝土澆築→收面→養護
3、作業面準備
鋼筋、模板上道工序完成,辦理隱檢手續及混凝土澆築令。注意檢查固定模板的鐵絲、螺栓是否穿過混凝土牆,如必須穿過時,應採取止水措施。特別是管道或預埋件穿過處是否已做好防水處理。木模板提前澆水溼潤,並將落在模板內的雜物清理乾淨。
4、混凝土澆築
每次防水混凝土必須連續澆築。
在施工縫上澆築混凝土前,應將混凝土表面鑿毛,清除雜物,衝淨並溼潤,再鋪一層2~3cm厚水泥砂漿(即原配合比去掉石子)或同一配合比的減石子混凝土,澆築第一步其高度為40cm,以後每步澆築50~60cm,嚴格按施工方案規定的順序澆築。
混凝土自高處自由傾落不應大於2m,如高度超過3m,要用串筒、溜槽下落。採用機械振搗,以保證混凝土密實,不應漏振或過振,振搗延續時間應使混凝土表面浮漿,無氣泡,不下沉為止。鋪灰和振搗應選擇對稱位置開始,防止模板移位,結構斷面較小,鋼筋密集的部位嚴格按分層澆築、分層振搗的要求操作,澆築到最上層表面,必須用木抹找平,使表面密實平整。
5、收面
防水混凝土澆築完成後應收面三遍。混凝土澆築完後,立即用大槓刮平,用木抹子將表面抹平。初凝前,採用木抹子壓第二遍。終凝前,採用機械壓第三遍,再單向拉毛即可(地下室頂板表面壓光)。
6、養護
常溫(20~25℃)澆築後6~10h覆蓋澆水養護,要保持混凝土表面溼潤,養護不少於14d。
二、控制標準及注意事項
1、防水混凝土的原材料、外加劑及預埋件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範有關標準的規定,檢查出廠合格證、試驗報告。現場應設定抗滲及強度試塊。混凝土進場時,應逐車檢查混凝土塌落度,要求為14±2cm,不宜過大或過小。
2、施工縫必須留在後澆帶上或水平施工縫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少於300mm的牆體上,凡留施工縫的部位均需設定止水鋼板。如現場受意外情況影響造成混凝土中斷形成冷縫,應出專項處理方案。
3、剪力牆澆築過程中,易出現冷縫,施工前應出專項方案,並精心組織材料及施工。
4、嚴禁在混凝土內任意加水,嚴格控制水灰比,水灰比過大將影響膨脹劑補償收縮混凝土的膨脹率,直接影響補償收縮及減少收縮裂縫的效果。
5、細部構造處理是防水的薄弱環節如變形縫、施工縫、穿牆管、預埋件等細部重點檢查。
6、防水混凝土振搗必須密實,收面及養護能有效防止混凝土開裂。如地下室底板為大體積混凝土,應採取必要的溫控措施,防止混凝土開裂。混凝土澆築應通知監理人員全程旁站。
7、後澆帶易出現滲漏,施工前應檢查接槎清理情況及鋼筋恢復情況,達到要求後方能澆築,封閉時間按設計要求,應以原設計混凝土等級提高一級微膨脹混凝土澆築,養護28d。
8、允許偏差專案: 1)軸線位移5mm:2)表面平整8mm;3)平整度8mm。
三、記錄控制
1、材料(水泥、砂、石、外加劑等)的出廠質量證明書、試驗報告。混凝土出廠合格證。
2、混凝土試塊試驗報告。(包括抗壓及抗滲試塊)。
3、混凝土澆築令。
4、隱檢記錄。監理旁站記錄。養護記錄。
2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工藝標準
一、工藝流程
1、適用範圍
適用於地下室底板需採用溫控措施的大體積混凝土澆築。
2、工藝流程
作業面準備→溫度控制措施→混凝土澆築→收面→測溫、養護。
3、作業面準備
鋼筋、模板上道工序完成。辦理隱檢手續及混凝土澆築令。木模板提前澆水溼潤,並將落在模板內的雜物清理乾淨。
4、溫度控制準備準備
溫度測量可採用在混凝土內部預埋溫度感測器或留設溫度測溫孔方式進行,如需在混凝土內部進行降溫有,應按方案進行預埋。
5、混凝土澆築
可根據實際情況採用平面分層法或斜面分層法施工,混凝土自高處自由傾落不應大於2m,如高度超過3m,要用串筒、溜槽下落。採用機械振搗,以保證混凝土密實,不應漏振或過振,振搗延續時間應使混凝土表面浮漿,無氣泡,不下沉為止。鋪灰和振搗應選擇對稱位置開始,防止模板移位,結構斷面較小,鋼筋密集的部位嚴格按分層澆築、分層振搗的要求操作,澆築到最上層表面,必須用木抹找平,使表面密實平整。
6、收面
防水混凝土澆築完成後應收面三遍。混凝土澆築完後,立即用大槓刮平,用木抹子將表面抹平。初凝前,採用木抹子壓第二遍。終凝前,採用機械壓第三遍,再單向拉毛即可。
7、測溫、保溫、養護
終凝後開始測溫,晝夜測溫不得少於4次,連續24小時,內外溫差小於20度可結束測溫。
當發現混凝土中心溫度與外部溫差超過25度時或發現混凝土外部溫度與大氣溫差超過20度時,應採取必要的保溫措施,防止混凝土內部或表面因溫差過大產生裂縫。大體積混凝土養護不少於14天,其中覆蓋養護不小於7天。
二、控制標準及注意事項
1、如大體積混凝土不根據溫度變化進行相應的控溫措施,將造成混凝土內部產生大量結構裂縫,影響混凝土結構效能及防水效能。
2、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前必須對混凝土溫度進行計算,如無法達到混凝土中心溫度與外部溫差不超過25度時且混凝土外部溫度與大氣溫差不超過20度,必須採取保溫或降溫措施。
3、現場必須上報施工方案,明確澆築順序、振搗方式、養護及控溫措施,現場施工期間必須按方案實施。
4、大體積混凝土控溫可採取升高表面溫度方式,如表面保溫等;也可採用降低中心溫度方式,如內部設管道通水降溫等;降低表面溫度與中心溫度的差異。
5、混凝土採用的水泥應採用低水化熱的水泥,同時應量降低原材料溫度,這樣可延緩大體積混凝土中心溫度上升速度。
三、記錄控制
1、材料(水泥、砂、石、外加劑等)的出廠質量證明書、試驗報告。混凝土出廠合格證。
2、混凝土試塊試驗報告。
3、混凝土澆築令。
4、隱檢記錄。監理旁站記錄。
5、養護記錄、測溫記錄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