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章簷下春風面①,造化功成秋兔毫。
意足不求顏色似,前身相馬九方皋②。
晴窗畫出橫斜影,絕勝前村夜雪時④。
【註釋】
①含章:殿名,南朝宋武帝之女壽陽公主,在人日(正月初七)臥於含章殿簷下,有梅花恰恰落在她的額上,拂拭不掉。宮女仿效之,稱為梅花妝,事見唐韓鄂《歲華紀麗》。②九方皋:相馬師,伯樂的朋友。秦穆公要伯樂找千里馬,伯樂推薦九方皋。三月後,九方皋報告說千里馬已找到,穆公問他是什麼樣子的,皋答曰:“牝而驪(黃色的母馬)”。牽來一看,馬卻是“牡而驪(黑色的公馬)”。穆公很不高興,責怪伯樂不該推薦連黃、黑色,公、母馬都分不清的人,伯樂長嘆說:“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內而忘其外,見其所見,而不見其所不見,視其所視,而遺其所不視。若皋者,乃有貴乎馬也!”(《列子·說符》) ③西湖處士詩:宋代詩人林逋,隱居於西湖孤山,種梅養鶴,人稱“西湖處士”,他寫過一首《梅花》詩,很著名。④前村夜雪時:指雪夜開放的早梅,唐齊己《早梅》:“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
【評說】
本詩選自陳與義《簡齋集》卷一三、陳邦彥《歷代題畫詩類》卷八五。
陳與義(1090—1139),宋代詩人,字去非,號簡齋,洛陽(今屬河南)人。歷仕太學博士、司勳員外郎。靖康年間,他南奔避亂,輾轉湖湘間,紹興元年(1131)到達臨安,授兵部員外郎。後又歷仕起居郎、中書舍人、禮部侍郎、湖州知州,紹興七年(1137),為參知政事,後病死於湖州。陳與義詩雄闊慷慨,辭句明淨,音節響亮,多憂國傷時之作。前代有人將他列入江西詩派“三宗”之一,雖說他曾受黃庭堅、陳師道的影響,但能自成一家,其詩風畢竟與他們不一樣,著有《簡齋集》。
張矩臣,字元素,是陳與義的表兄,善詩,兩人常相唱和。華光長老畫水墨梅花,張矩臣為之題寫五首詩,本詩便是唱和之作。仲仁,宋代畫僧,會稽(今浙江紹興)人。住居衡州華光山,因號華光長老、華光道人,黃庭堅同時代人,善畫墨梅,是宋代畫梅名家,湯垕《畫鑑》評曰:“花光長老以墨暈作梅,如花影然,別成一家,正所謂寫意者也。”陳、張唱和詩各五首,這裡選評陳與義組詩的第四、第五兩首。
“含章簷下春風面”一首,闡發畫理。詩以典故開端,以故事寫畫,說花光長老筆下的梅花,便是劉宋時代壽陽公主額上的那一朵,花容像壽陽公主的面容一樣嬌美。次句是說畫家巧奪天工,使用秋兔毛製成的畫筆,再現梅花的風姿。詩的一、二句,用邊敘邊議的方式,寫畫面具象。三、四句,由畫面生髮議論,他運用《列子·說符》篇的典故,寫出“意足不求顏色似”句,闡發繪畫藝術重視神似意足,不拘泥於外表色相的畫理。這種理論,反映了當代文學藝術家們的共同審美理想和藝術追求,是北宋時代畫論中具有代表性的觀點,對後代畫論產生過深遠影響。南宋趙子固論逃禪(宋畫家名)畫梅學花光,“得其韻度之清麗”。(見周密《癸辛雜識》前集“趙子固梅譜”條)元人湯垕說:“畫者當以意寫之,不在形似耳。”(《畫鑑》)畫家王冕善畫梅,他為自己的《墨梅圖》題詩說:“不要人誇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諸家的觀點,都與陳與義的見解一脈相承,有力地推動中國繪畫藝術中寫意水墨畫的蓬勃發展。
含章簷下春風面①,造化功成秋兔毫。
意足不求顏色似,前身相馬九方皋②。
晴窗畫出橫斜影,絕勝前村夜雪時④。
【註釋】
①含章:殿名,南朝宋武帝之女壽陽公主,在人日(正月初七)臥於含章殿簷下,有梅花恰恰落在她的額上,拂拭不掉。宮女仿效之,稱為梅花妝,事見唐韓鄂《歲華紀麗》。②九方皋:相馬師,伯樂的朋友。秦穆公要伯樂找千里馬,伯樂推薦九方皋。三月後,九方皋報告說千里馬已找到,穆公問他是什麼樣子的,皋答曰:“牝而驪(黃色的母馬)”。牽來一看,馬卻是“牡而驪(黑色的公馬)”。穆公很不高興,責怪伯樂不該推薦連黃、黑色,公、母馬都分不清的人,伯樂長嘆說:“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內而忘其外,見其所見,而不見其所不見,視其所視,而遺其所不視。若皋者,乃有貴乎馬也!”(《列子·說符》) ③西湖處士詩:宋代詩人林逋,隱居於西湖孤山,種梅養鶴,人稱“西湖處士”,他寫過一首《梅花》詩,很著名。④前村夜雪時:指雪夜開放的早梅,唐齊己《早梅》:“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
【評說】
本詩選自陳與義《簡齋集》卷一三、陳邦彥《歷代題畫詩類》卷八五。
陳與義(1090—1139),宋代詩人,字去非,號簡齋,洛陽(今屬河南)人。歷仕太學博士、司勳員外郎。靖康年間,他南奔避亂,輾轉湖湘間,紹興元年(1131)到達臨安,授兵部員外郎。後又歷仕起居郎、中書舍人、禮部侍郎、湖州知州,紹興七年(1137),為參知政事,後病死於湖州。陳與義詩雄闊慷慨,辭句明淨,音節響亮,多憂國傷時之作。前代有人將他列入江西詩派“三宗”之一,雖說他曾受黃庭堅、陳師道的影響,但能自成一家,其詩風畢竟與他們不一樣,著有《簡齋集》。
張矩臣,字元素,是陳與義的表兄,善詩,兩人常相唱和。華光長老畫水墨梅花,張矩臣為之題寫五首詩,本詩便是唱和之作。仲仁,宋代畫僧,會稽(今浙江紹興)人。住居衡州華光山,因號華光長老、華光道人,黃庭堅同時代人,善畫墨梅,是宋代畫梅名家,湯垕《畫鑑》評曰:“花光長老以墨暈作梅,如花影然,別成一家,正所謂寫意者也。”陳、張唱和詩各五首,這裡選評陳與義組詩的第四、第五兩首。
“含章簷下春風面”一首,闡發畫理。詩以典故開端,以故事寫畫,說花光長老筆下的梅花,便是劉宋時代壽陽公主額上的那一朵,花容像壽陽公主的面容一樣嬌美。次句是說畫家巧奪天工,使用秋兔毛製成的畫筆,再現梅花的風姿。詩的一、二句,用邊敘邊議的方式,寫畫面具象。三、四句,由畫面生髮議論,他運用《列子·說符》篇的典故,寫出“意足不求顏色似”句,闡發繪畫藝術重視神似意足,不拘泥於外表色相的畫理。這種理論,反映了當代文學藝術家們的共同審美理想和藝術追求,是北宋時代畫論中具有代表性的觀點,對後代畫論產生過深遠影響。南宋趙子固論逃禪(宋畫家名)畫梅學花光,“得其韻度之清麗”。(見周密《癸辛雜識》前集“趙子固梅譜”條)元人湯垕說:“畫者當以意寫之,不在形似耳。”(《畫鑑》)畫家王冕善畫梅,他為自己的《墨梅圖》題詩說:“不要人誇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諸家的觀點,都與陳與義的見解一脈相承,有力地推動中國繪畫藝術中寫意水墨畫的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