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新能源
-
2 # 金鼎股戰場
毫無疑問,共享單車的需求被激發出來後,共享電動車也加入共享出行行列,這自然也是有著市場需求的。
共享出行領域如今已經較為搶眼,從最初的網約車、到如今的共享單車,還有處於起步階段的共享汽車,以及我們今天見到的共享電動單車,各家都在利用自己的方式去吸引更多使用者,解決使用者的出行痛點!
不得不說電動車無論是舒適性和速度都比單車更強,對追求時間和效率的人們來說自然更方便一些。當然,這也不表示電動車肯定會全面佔有市場,因為共享電動車比單車有更多的問題需要解決。
如定點取還車和充電不方便的問題,如速度快造成的安全問題,比共享單車更多的易損壞配件等等問題都需要市場來檢驗。
與如今風頭正勁的共享單車不同,電動單車的驅動力為電能,只有保證電力的充足才能真正為使用者服務。據相關資料顯示,電動單車充一次電能夠行駛35公里左右,而冬天的行駛里程會相對下降。
因為電力對於電動單車的重要性就好比輪胎對於共享單車,如今共享單車首選實心胎也是為了避免出現氣胎可能出現虧氣或沒氣的狀況,那麼共享電動單車會如何保證電力,成為了它們面臨的最大的難題。
不可否認共享電動單車這種模式的出現是創新的表現,這種創新在共享出行領域值得肯定,但其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唯有解決這些問題,才能讓使用者擁有更佳的出行體驗,不然共享電動單車只會成為擺設。
總體來看,無論是普通的共享單車,還是共享電動車,以及此前備受關注的網約車,討論某種出行方式的發展問題,都要從整個城市的發展方向,從整個大的交通格局去考慮。如果某種出行方式不是中國城市的主要發展方向,那麼它的市場需求就會受到限制,要變成營利的模式也不太現實。
-
3 # 加盟評論
共享電動車就像共享腳踏車一樣,在資本的推波助瀾之下慢慢火爆了起來,一夜之間你可以在很多停車場、路邊看到共享汽車、共享電動車。不過仔細看你就會發現共享電動車和共享腳踏車還是有很多區別的,並且共享電動車從很多方面就註定了不能夠和共享單車的規模來比較。首先共享電動車的准入門檻更高,共享電動車至少要有租車牌照,這個牌照現在就非常不好辦理,需要的資質以及資金量都很大。
另外共享電動車對使用者也有要求,首先就要有一本駕照,如果沒有駕照也是不能夠開車上路的,比較起來共享汽車的市場的確沒有共享腳踏車那麼大,畢竟從人群當中已經排除了那些沒有拿到駕照的人。
最後就是違法違章比腳踏車更加普遍,走在路上不難發現現在的共享電動車越來越多了,可是仔細看卻可以看到很多共享電動車都傷痕累累,車內環境也非常髒亂差,總的來看就是開車的司機們不懂得維護車內環境在開車的時候又有很多新手,磕磕碰碰新車很快就被損耗的非常嚴重,不像腳踏車維修便捷並且很好更換,汽車的維修成本更高。
最後就是到處亂停車的狀況,也有不少開共享汽車的人因為不是自己的車就像是共享單車一樣隨意亂停,這種現象也非常普遍,不僅影響了其他人和車輛的同行更是影響了市容市貌,共享汽車如果像共享單車那樣隨意擺放對於道路通暢和道路安全來說都是巨大隱患。
-
4 # 王龍說財
我老家99線的小縣城裡大概1年前就有很多這樣的共享電動車,黃色的,被同學們親切的稱之為“小蜜蜂”非常受歡迎!那段時間經常有同學在群裡發照片,因為時間太久沒有了聊天記錄,找不到圖片貼上來。大家都很喜歡這種方式,我當時還在說這比大城市都厲害,率先出現更厲害的產品了呢。
我相信每一個開車的人都有同樣的體驗就是去市區辦事的話,停車難是一個非常令人頭疼的事情,不僅是停車,還有單行道和堵車問題,可以說是市區的3大魔咒。如果有了共享電動車的話,那麼首先我願意去騎,因為去市區辦事的話會方便很多,甚至要比開車快很多,又不用找停車場,不用擔心單行道了。您覺得呢?
不過我估計充電問題是一個大問題,共享單車是無需充電的,隨時可以騎走,但是如果是電動車的話需要大量的人力去維護充電,如果建設大量的充電站的話又需要很多的場地,如果能解決好這個問題的話,相信市場一片大好!
-
5 # 期貨匠人李瑞
自從共享單車火了以後,諸多“共享XX”瘋狂上線。
解決廣大使用者的需求成了他們爭奪投資風口、變相套現的理由。
就拿共享電動車來說!要是單純的論證它的市場需求,肯定是有的。只不過是規模的問題!
我們換個角度來看一下它的市場需求問題。
如果它是一個市場需求很大的投資熱點,之前投資共享單車的諸位風投機構應該早就開始搶佔這塊蛋糕!網上一定會出現諸多的推廣資訊來教育和吸引市場使用者。
但是從現實結果來看,事實恰恰相反!
當下正值春暖花開,上下班的途中大家更樂意走路或者騎騎路邊的單車。但是我們貌似很少在大街上看到共享電動車的身影。透過網路查詢共享電動車的相關訊息,瞭解到的也都是一些並不知名的企業!之前共享單車屆的大佬們也貌似對共享電動車不太感冒。原因何在?
這些投資界的大佬、共享行業的先驅者們有著雄厚的資本,專業的市場調研團隊。他們都沒有積極的佈局共享電動車這個板塊就說明這個板塊一定是有問題的。
換句話說,他們對其市場需求是不看好的。
資本的嗅覺是非常敏銳的。只要是發現商機,就是沒有縫兒的雞蛋他們也是要去叮出一個縫兒來。既然資本都不願介入,只能說明共享電動車這個板塊是一塊食之無味的骨頭罷了。
所以,我們這些非專業人士也就無需再去論證共享電動車的市場需求了。現實結果顯已經而易見!!!
-
6 # 當世一板磚
共享經濟絕對是以後經濟發展的主流導向,生產資料不再是固有,成為了一種人人享用的新載體,這個真有些像共產主義裡面所描述的場景。
生活的基本要素,無所謂衣食住行,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生活訴求,穿衣吃飯,休息出遊,簡單而又充實。不固有也就無所有,無所有也就是有所有,這個道理怕是需要許多人去思考一下。
共享單車,可以說開啟了共享經濟中交通這塊先河。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的交通擁堵問題成了每個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嚴重頭痛的問題。城市鼓勵公交出行的同時也鼓勵著綠色出行,鼓勵人們短途的出行以腳踏車為工具,這才促生了共享單車的盛行。
單車嘛,總是靠人力去蹬的,要考慮到日常使用過程中的延續性,單車必須要質量過硬,所以體量上可能就會顯得比較笨重,騎起來開始也還可以,久了或許就感覺到十分的疲憊了。這個時候,好吧,共享電動車來了。電動車,解決了人力消耗的問題,而且停車的面積跟單車幾乎一樣,又是電動的,沒有汙染,省時省力又環保。在車來車往的城市中穿梭,不用考慮過多的擁堵問題,大街小巷,無所不能逾越,這種自由自在的感覺怕是開車的朋友很難體會的到吧。
不過既然是電能,總會有消耗完畢的時候,所以需要在電池的研發和配置上下功夫。如果僅僅是針對著3-10公里的路程,那麼現在的電瓶車是可以實現的,但如何保證電池的耐用性和電動車的安全性,這個也是需要商家去著重解決的。至於說,考慮到國民素質的問題,我想這個有必要擔憂,公車私用,這個好像不會分什麼車子,除非高鐵火車和快速公交,其他的車子這個風險怕是都存在的,那麼商家如何保管好自己的車子,這個也會成為一個問題。
-
7 # 福寶財經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共享一詞似乎特別火,任何東西只要加上共享兩個字好像都會備受追捧。從共享單車到共享充電寶,從共享雨傘到被叫停的共享床鋪。共享經濟的到來,確實方便了我們對生活,但是請注意,並不是任何東西加個共享就能做好的。 想想共享單車剛出來的時候,市場上一夜之間出現多少家共享單車?各種各樣,到如今還剩下幾家?也就摩拜和ofo還在苦苦硬撐,如果沒有資本的注入,恐怕撐不到今天。一個有意思的現象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摩拜一開始就收取很多押金,不繳納押金你是無法騎車的,到今天這個規則也沒變,這是不是一種變現的融資呢,如果沒有來押金試想下會怎樣?之前倒下的共享單車公司幾乎都是押金用於別動用途,無法退還,資金鍊斷裂。ofo之前是不收取押金的,最近也開始收取了,金額還不小,說明什麼,資金緊張了。
如果說共享單車能火,目前的局面,不去開拓創新,僅僅依靠單一的業務,撐不了多久。況且共享單車佔地空間小,你想想共享電動車需要多少佔地面積?私家車怎麼辦?
你覺得這個會火嗎?
-
8 # 數碼小韭菜
我個人很看好共享電動車的發展。
日常生活中,我用共享單車的次數非常多,每天至少用5-6次。家離單位大概1.3公里,這個距離不遠不近,開車不但遭遇路上堵車,到單位停車也是一個難題,找停車位得靠搶。共享單車解決了這些痛點。
但是距離稍遠的地方,共享單車顯得有點慢,騎久了也有些累。這個時候,共享電動車就派上用場了。我覺得二三線城市共享電動車的需求會更旺盛。因為一線城市地域跨度大,人口也多,容易形成電動車堆積,成為“城市垃圾”。二三線城市要好一些,生活節奏慢,需求量大。
共享電動車除了要保持完好率,價格合適外,保持電動車電量充足是最重要,我想也是最難以解決的,解決了這個問題,那就沒有後顧之憂了。
期望共享電動車能像共享單車一樣普及,能給生活帶來更大的便利。
-
9 # 龍門賬
非請自來。
共享單車剛落幕,共享電動車又粉墨登場。對此,即使有需要,個人並不看好市場前景。 對於共享單車,我也發表過類似觀點,果不其然。現在談到“共享”一詞,大家都不陌生,在市場的炒作下,眾多新興產業打著共享旗號,異軍突起。共享電動車行業,看上去很美好,其實不然。許多城市都實行禁摩限電,比如我們深圳,電動車根本不讓上路,企業如何投放都成問題。印象中,好像投放過共享電動車,在一片質疑聲中很快消聲匿跡。
再者,共享電動車造價毋庸置疑比共享單車要高,相應地運營成本更高,投入跟產出不成正比。如共享單車一樣,面對巨大運營成本,資金鍊極易斷裂,使企業難以為繼。
共享單車的各種亂象,共享電動車一樣存在。能不能吸取經驗,能否有效加以改善,相關部門是否管理到位、消費者使用習慣等都無法預測,搞不好共享單車的今天就是共享電動車的明天,也許沒有明天。
綜上述,供需相輔相成,供給都成問題,談何需求?
-
10 # 財富公元
共享電動車,很好的一種出行方式,畢竟可以解決我們懶人幾公里內的出行需求。而且相比較共享單車,最大的好處是騎起來不費勁啊。如果我們的城市有,我肯定會舉雙手支援。
但是共享電動車,也是共享經濟的一種。這幾年的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等共享模式盛行,資本熱錢湧入,確實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便利。
但是,共享電動車能像共享單車那樣火麼?這樣的模式能持續性給我們帶來便利麼?會不會我們交了押金,共享電動車品牌跟很多共享單車品牌似的因資金鍊斷裂,沒法退回我們的押金麼?
除了上述情況,小創還有以下幾點疑慮:
1、共享電動車畢竟有別於共享單車,速度會更快,極易出現交通事故等安全隱患。而且騎行物件不確定,對車況不熟悉怎麼辦?安全性有沒有保障?所以共享電動車的安全性問題也比較突出。2、電動車畢竟是需要充電的,而且製造成本要比單車高很多,如果出現沒電了或其他故障,必須要有專人維護保養,還需要配備專門的充電點吧?這些必然會增加運營成本和運營難度。3、如果遇到下雨等惡劣天氣,如何避免受天氣影響造成故障?4、如何克服人為破壞?畢竟不是自己的東西,沒有人會像愛護自己的一樣對待他人的。共享單車遭遇人為破壞甚至成了私人單車的情況屢見不鮮。還有就是搶了其他比如計程車的短程生意,也會遭遇“競爭群體”的抵制破壞。5、停放區域,共享單車的出現,結局可很多人出行的方便,但是忽略了停放的區域,導致很多地方被車停放所擁堵。不可否認,如果共享電動車發展起來,肯定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但是如果跟共享單車企業一樣,沒法創造太大的利潤,假如資本退去,共享電動車還能存在多久呢?
回覆列表
其實這個奇奇出行並不是第一家,我曾在洛陽就見過hello單車的電動車型。
其實這個問題對於市場而言,可以看看目前的腳踏車和汽車市場。
共享經濟目前或者說去年是資本市場比較喜歡的,然而到最後還是被資本拋棄了。
市場因素影響很多,目前最火的不過於單車和汽車,題主提到主要用於3到10公里,在這個距離中,很多人偏向於滴滴或者計程車,再或者共享汽車。
其次維護成本,這個成本相較於單車,要高出不僅僅是一倍兩倍,估計要很多倍。
所以綜合市場因素和運營成本,如果沒有資本市場的青睞,終究不會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