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江郎說史
-
2 # 荒野歷史
淺談當質疑優秀的古人成為一種潮流,是一個民族革新的祥兆,還是國家價值觀的崩塌。
荒野今天為廣大的網友梳理一下最近從網上刮來的幾股陰風,請各位網友審時度勢,分析分析這些陰風從何而來?
質疑風:
不知道是哪位古人惹到了現代人,一些人開始標新立異,質疑起一個又一個優秀的古人。題主說諸葛亮受到人們的質疑,我一點都不奇怪,因為諸葛亮沒有完成蜀國的統一大業嘛。但我不理解的是一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謀臣,一個已經離我們遠去近千年的臥龍先生,他們無憑無據地全靠想像就這樣隨意去詆譭人家的功勳!
質疑並不發生在諸葛亮身上,盡忠報國的民族英雄岳飛,更是被推到了質疑的風口浪尖上。不僅質疑岳飛的為人處世,質疑他抗金的成果,還質疑起了《滿江紅》是不是他本人所作!其實還有很多偉人遭到了質疑我不多贅述。
翻案風:
翻案最成功的當屬魏忠賢!和袁世凱!魏忠賢殘害忠良,宦官當政竄奪朝綱,這些都能被翻案了!理由是正因為魏忠賢如此做,大明才能中央集權國家才能更加統一!說得固然頭頭是道,然而這風頭全然蓋過了他殘害忠良的事實,似乎他如此做都成了管理國家的一部分!袁世凱我不作過多評論。
魏忠賢翻案風剛過不久,秦檜翻案風又起,現在正炒得火熱。聽說秦檜後人要讓秦檜站起來了!我是無論如何也想不通,秦檜他翻案的點在哪裡?宋高宗趙構?兩碼事好嗎?
總之,受到先進文化的薰陶,我們很多人開始了各種獨闢蹊徑。全然不把民族大義放在眼中,他們不知道他們的一時口快,其實踐踏的是一個民族的價值觀和是非觀!
-
3 # 中囯觀察家
諸葛亮做的幾件事,對蜀漢政權起到了負能量的作用。
1、無大局七出祁山。
2、斬馬謖,殺魏延。
3、違背科學裝神仙。
4、浮簽使蜀化雲煙。
-
4 # 榮總1
我們千百年來尊崇的都是諸葛亮死而後已的赤誠之心,而並非其被後世誇大的謀略和技能。質疑的人往往出於對其成就而非對其精神。
-
5 # 夢露居士
每個華人一開始瞭解諸葛亮都是透過《三國演義》。大家一看:諸葛亮太牛了,明陰陽懂八卦,曉奇門知遁甲,燒新野,借東風,氣周郎,擒孟獲,死了都能嚇退司馬懿。魯迅不是說嘛,《三國演義》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
在這個階段,人們對諸葛亮的認識是神。
長大一點,一部分人會去看《三國志》。很多人一看,原來陳壽對諸葛亮的評價不高嘛,陳壽說他“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於是他們感覺自己被羅貫中騙了,開始質疑諸葛亮,認為諸葛亮沒什麼了不起。
諸葛亮到底怎麼樣?我們可以看看晉人的評價。
諸葛武侯與宣王在渭濱,將戰,宣王戎服蒞事;使人觀武侯,乘素輿,著葛巾,持白羽扇,指麾三軍,眾軍皆隨其進止。宣王聞而嘆曰:可謂名士矣!宣王就是司馬懿,把諸葛亮贊為名士。魏晉時代對名士是非常推崇的。
司馬炎:朕聞卿之言,曉諸葛亮之能也!今天下已定,朕立武侯伺,乃為祭其忠貞。 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輔,豈有今日之勞乎!司馬炎對他爺爺的死對頭——諸葛亮的品德才能都讚不絕口,還立祠祭祀。
世說新語:郗司空拜北府,王黃門詣郗門拜,雲:「應變將略,非其所長。」驟詠之不已。郗倉謂嘉賓曰:「公今日拜,子猷言語殊不遜,深不可容!」嘉賓曰:「此是陳壽作諸葛評,人以汝家比武侯,復何所言?」“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本不是好話,但因為是陳壽對諸葛亮的評語,所以也成了好話,因為得到這評價的人彷彿與諸葛亮並列了。
以上三條都是晉人對諸葛亮的看法。我認為是比較客觀的。
一個人,如果連他的對手都讚許、仰慕他,必然是一個很厲害的人。
回覆列表
越來越多人開始質疑丞相,現在還有人洗白劉禪,說是因為諸葛亮主張軍政大權然後導致了劉禪無所作為,而劉禪的投降是為了蜀漢的百姓考慮。並且還說是因為諸葛亮一味的北伐導致了蜀國國力空虛,到諸葛亮死後蜀國就開始走下坡路。並且開始說武侯名過其實,非蜀國無力而是因為沒有好的領導人。
但是武侯真的只是被《三國演義》吹噓出來的嗎?武侯流傳至今一度是讀書人的偶像,也是皇帝們的最佳謀臣。當劉備還在四處顛沛流離的時候,諸葛亮也只是一個躬耕的農民。當劉備三顧茅廬留下《隆重對》請出諸葛亮的時候才有了天下三分。
當曹操大軍南下想要一舉消滅劉備這個隱患的時候,又是諸葛亮跑到東吳聯合孫權一同對抗曹操。儘管諸葛亮巧借東風這件事是《三國演義》吹出來的,但是孫劉兩人還是在赤壁擊敗了曹操,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基礎。
當赤壁之戰結束之後,諸葛亮就讓關羽鎮守荊州,讓張飛入蜀攻打劉璋,圍困成都。當劉璋投降了,劉備入益州了,諸葛亮就一直鎮守成都為劉備以後打江山做準備。但是曹魏勢力也發生了變化,曹丕篡漢建立了魏國,漢獻帝被迫禪讓給他。此時的諸葛亮就在時機成熟的時候勸劉備稱帝,雖然劉備假情假意的不答應,但是劉備還是稱帝正名了。
苦心巴巴的武侯好不容易積攢了一些身家,結果還被劉備夷陵一戰全部敗光。武侯沒有勸劉備嗎?劉備為什麼不自量力的去伐東吳?為什麼伐東吳的時候不帶上丞相?當劉備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爛的時候,自己還撒手歸天了。臨死之前託孤給丞相,但是還把李嚴放在那裡膈應人。
當諸葛亮接受了劉備的託孤重任之後,那是一日都不曾懈怠,先是南下不毛之地征服孟獲,並且開始積攢北伐的資本。當諸葛亮開始北伐的時候,也已經是個小老頭了。安安穩穩的在成都頤養天年不好嗎?為什麼一大把年紀還要翻山越嶺的行軍打仗?為的還不是劉家的江山,為的還不是不負託孤重任。
有人說武侯的軍事能力不行,但就是這樣武侯率領著所謂的老弱病殘壓著曹魏打。有人說諸葛亮專權,但是連一點小事丞相都要親自過問,唯恐懲罰不周引喻失義。一個老頭一方面要顧及行軍打仗,一方面要顧及著朝廷的勾心鬥角,這就是武侯。
諸葛亮死後蜀國的人事安排也大多都是按照丞相的安排,如果劉禪真的有識人之術那就不會按照丞相的安排,如果劉禪真的是一代明君那就不會重新黃皓。然而諸葛亮死後自己就葬在了漢中的定軍山,墓穴也只能容下棺材,並沒有帶什麼陪葬品,到死一個丞相的家產只有800株桑樹和15頃土地。就這樣諸葛亮留下了“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千古名句。一個可能會犯錯,但是這也不是質疑武侯的藉口。悠悠蒼天,何薄武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