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書大先生

    在特定的時間段內,當你拓展市場時:

    如果以每個客單價格高低為價值取向,那麼,你現在不是網際網路思維;

    如果你以客單數量以及市場覆蓋率為價值取向,那麼,恭喜了!這個就是網際網路思維!

    當然,傳統思維一樣賺錢!

    網際網路思維也有可能像ofo

  • 2 # 神探狼長官

    其實,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沒有固定答案,或者沒有行業標準,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辯證看法。

    我們順著這個思路,做一個分析,先了解一下傳統的一些做法或者思維。

    1.南貨北賣

    怎麼理解了,我的看法是:對於過去的一些傳統生意人或者創業者,投機倒把很常見。考驗的就是一個人的經歷和眼光,780年代海南香港廣東地區倒賣各種電子產品,這是最為常見的。在南方很常見的東西,到了北方就是稀罕物,賺的就是一個資訊差和利潤差。整個過程體現的就是資訊不對稱的問題,主要因為當時的交通,通訊,社會人的生活習慣等環境條件影響的。

    網際網路思維會怎麼做了,最好的就是以京東淘寶為代表的電子商務的發展,不管你在哪裡,只要有網,手機下載一個APP,就能瞭解全世界的產品,首先價格會越來越透明,而且真個交易流程透過支付寶等新興支付工具,物流體系,高效。

    那這個時候,傳統人就比較難受了,因為價格差沒有了,市場透明瞭,生意難做了。那別人做電子商務,我們也開個淘寶店買吧,結果你發現到淘寶沒人買,原因是什麼了,明明都是同樣的產品,價格也差不多,為什麼客戶都去隔壁老王家了?因為老王眼光獨到,他知道透過電子商務的方式會普及,到時間拼的不是價格,而是服務運營了,所以,他提前就學運營,那這個過程又是運營的網際網路思維……

    老張也很著學起來運營,但是學會了,發現還是生意一般,這個時候,我們發現老王他是怎麼做的了。原來他這幾年積累了很多使用者,老王覺得未來的競爭會是使用者思維,所以他很早就開始佈局,透過社群的聯絡,增加和客戶的粘性,提高復購率,同時他透過使用者的建議,和使用者做朋友,去改進產品的問題,提升效能。小米不就是這樣嗎

    簡單分享一個案例,我們就清楚了,網際網路思維,在上述案例中它是結合了使用者思維,產品思維,運營思維,效率等等一整套的一個區別與傳統的做法,以客戶為中心,改變現有的一些弊端,才能贏得市場。

    2、效率

    我最想說的就是滴滴打車。為什麼了,因為沒有他之前確實有很多痛點,難打車,打車難,地點偏一點的晚上根本達不到車,有痛點就是有機會,機會就或許是一個500億美金的市場,儘管滴滴現在遇到了很多問題,也出了很多問題,我相信,這都是暫時了,一個人跑的太貴,弊端都會出現,我相信,未來都會解決的。

    那我們看看滴滴的思維:透過一個APP,隨時隨地都可以打車,還可以選擇車型。這本質就是網際網路思維,解決了傳統的很多的弊端,體現就是人效,車效,資訊不對稱等諸多過去無法解決的問題。

    有人會說,這不是很難,不就是搞了一個APP嗎。你去查一下,每天各大應用商店新上架的APP有多少,在看看你手機經常用的有哪些。為什麼有一些公司就能做起來,天時地利人和是很重要的!

    網際網路思維,沒有固定的答案。好好思考一下,自己所在行業,從使用者角度,上下游,效率等多個方面思考以下,有哪些弊端,能不能透過一些網際網路的手段來解決,當然,整個過程一定是體現整體的效率的提升,而不是累贅。

  • 3 # 身旁有技

    針對這個問題的提問,那我簡要說說我個人對網際網路思維的膚淺瞭解和理解吧。在這個移動網際網路+的時代,網路化網際網路化不斷髮展,網際網路已經從一種工具變成一種思維,一種理念,一種工作和生活的狀態。置身於這個時代,網際網路對我們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衝擊我們固有的思維方式。網際網路是網際網路思維產生的基礎,網際網路時代背景下,自然要求要有其時代背景下相應的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要求我們用網際網路思維來應對網際網路環境。

    網際網路思維(Internet thinking)是一種網際網路時代的思考方式,就是說我們做事情可以從思維方式上站在網際網路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像網際網路的方式來思考問題,或者說新角度新方向“重新審視”。如今,這個思維已經是不再侷限於網際網路的範圍,這種思維在逐漸擴散,開始對整個大時代帶來深遠的影響:重塑或者顛覆。

    比如說,網際網路下資料傳輸、資源共享,分散處理的基本功能特點,要求我們要具備快速、合作、開放的思維。

    網際網路思維有以下四個核心觀點:使用者至上、體驗為王、免費的商業模式、顛覆式創新。網際網路思維大概包括有以下思維:使用者思維、簡約思維、極致思維、迭代思維、流量思維、社會化思維、大資料思維、平臺思維、跨界思維。像這樣一些關鍵詞:專注、簡約、極致、口碑、快,開放、合作、互動、共享、創新,我覺得就是網際網路思維的集中體現。擁有網際網路思維,需要注重使用者體驗,使用者第一,使用者體驗是核心,此外還要擁有資料思維,快速迭代,技術支撐等的能力。

    不過我綜合覺得,網際網路思維是一個泛概念,網際網路思維不好具體定論,而且還不能單純獨立地說網際網路思維,而要結合具體的人、產品、物件來說,這樣,網際網路思維的指向才能更加具體,比如說:雷軍、小米、做手機,那麼專注、極致、口碑、快,就是其尊崇的網際網路思維。而且網際網路思維會隨著網際網路更深層次的發展,讓我們產生新的理解。與其說網際網路思維,可能說創新思維,還更易理解,網際網路思維應該要是一種變化的思維、開放的思維,而不是固定不變的,應該要順應技術革命技術創新和環境的變化,與時俱進,有前沿意識,而且自我變革,追求極致。我覺得這才是網際網路思維,要告訴我們的本質。

  • 4 # 姑婆那些事兒

    一、

    作為一個研究市場理論和實踐多年的人,我覺得其實理論只是支援你實踐或幫你總結實踐的一種方式,但是除了理論,正確的思維格局也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天使投資往往投資的是這個人而不是那個看起來很美的專案,因為相信這個人一定會成功。而判斷一個人行不行,行動力有多強,你可能需要很多時間觀察和了解,但是思維格局可以說大家很隨意聊幾次你就能感覺到一個人的思維格局和方式到底是什麼level的

    這一點上我最喜歡用6個字來概括,就是“取勢,明道,優術”這6字真言,實際上我認為如果能夠掌握這6個字,天下諸多事皆可盡在掌握。當然,這6個字也是某著名商學院的名言,大神教導銘記於心。只是知易行難,知道這6個字和實際執行真的不是一回事情,放到今天的移動網際網路,大部分人思維格局只是在“優術”這2個字上反覆琢磨,少部分人可以“明道”,而能“取勢”的人可謂少之又少。而這正好也和現在移動網際網路的生存現狀吻合。

    二、如何取勢

    “取勢”者,順勢而動,借勢而行,造勢而起。

    實際上“取勢”可以理解為要符合一種大勢所趨的方向,你可以看清楚方向後順勢而動,也可以借用人家的勢來幫自己,當然還可以自己創造一種大勢來讓自己事半功倍。這樣說有點務虛,實際點來說,我們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做產品時,是否有考慮過你要做的產品應不應該存在,是否符合消費者和市場發展的大趨勢

    而這一點恰恰是很多人沒有考慮清楚的,也有人是從自己觀察到的消費者痛點出發來解決問題,然後正好符合了某一個市場發展的大勢(不是每一個都正好符合的),那麼他的發展就會非常順利。

    舉個例子,實際上消費者的時間碎片化越來越成為一種趨勢。這是和現在社會,經濟,人文,科技,資訊爆炸等多方面因素相關的。現在的人越來越難抽出大量的時間專心的來做某個非工作的事情。買回家的書往往幾個月讀不完,手機裡的書利用上馬桶和地鐵的時間反而能讀完很多本就是碎片化趨勢的很好證明。

    反過來,所有符合碎片化趨勢的東西就會受歡迎。我有個朋友叫mikeling,他實際上健身也只有2年但是他的影片在微博和優酷都很受歡迎,擁有幾十萬的粉絲,而這是有很多年經驗的私教都做不到的。關鍵就是他開始時的4分鐘家庭健身影片的概念符合了消費者時間碎片化的趨勢。

    你每天去健身房很難做到,每天跑步1小時也很難,你每天4分鐘不需要器材的隨時隨地健身下總可以吧?實際上很多人一看就覺得自己可以堅持,堅持下來感覺效果也有,自然而然就開始相信他成為他的粉絲。這就是符合了某一個消費者趨勢的結果。

    當然取勢也好,造勢也好並不是這麼簡單的,比如我們都知道性暗示或性刺激也是消費者文化發展的一個大勢,chinajoy前幾年能從遊戲展變成肉展而大獲成功就證明了這一點。一些社交軟體也打這種牌,早期的陌陌也好,現在的HIGH也好甚至各種頁遊,手遊都在借用,但是也有很多人用下來並沒有達到自己預期的效果。這就是有些勢大家都知道,但是怎麼用或借這個勢,還是有區別的,這就是我們要說的“明道”。

    三、如何明道

    “明道”者,格物致知,以道統術。

    對於移動網際網路而言,就是你要用什麼樣的形式來體現你的勢。回到前面如果大家都認為時間碎片化是一種消費者趨勢,健身教練可以考慮做碎片化健身,語言老師可以考慮做碎片化語言教學,這是一種明道。

    然後同樣是碎片化趨勢的語言教學,假設是西班牙語吧,可以考慮是做每天固定練5分鐘西班牙語呢?還是做每天隨時隨地可以和西班牙語老師或學友交流?或者是隨時可以和一個只要比你強的會西班牙語的人就可以交流下?(也就是不用專業的教師也能教別人,這樣門檻就更低)或者是一個上面各種功能都有的平臺?這也是一種明道。

    一般來說目前比較好的移動網際網路產品在“明道”上都會做的比較好,從思維格局來說 “明道”在現實中還是很符合有想法的人的實際情況的。很多創業都是某個人突然“悟道”了,比如發現了1個消費者痛點,感覺到了某一個市場空白,於是決定開始做這個事情,這種思維方式來說其實就是先“明道”,然後做事。

    實際上從思維角度來說,很少有人會先考慮“取勢”。這也是現在移動網際網路略顯浮躁的原因之一。

    實際上能“明道”的人已經很不錯了,我接觸到很多的專案經理或產品經理還是一直在琢磨“優術”的問題。總的來說就是一個產品出來後用戶互動的效果,UI的設計,新功能的創意,新版使用者體驗等這類問題。

    舉個例子,一個APP出來後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很多人的想法還是是否我的產品還不完善,體驗不好,UI不夠吸引,玩法不夠有趣,新版還可以加哪些有誘惑的功能,或者就是是不是我該搞個病毒營銷?然後下一版本就是在這樣的思考下出爐。

    但是很少有人會想想是不是一開始我就錯了?我的產品是不是本來就不應該存在在這個世界上….(好殘酷),這個東西對消費者來說是不是真的有存在的價值?這其實就是思維格局的問題。從根本上否定自己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但是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覺得自己其實還是可以搶救一下的。

    最後,其實根本的原因就在於思維格局。如果沒有確定自己的“大勢”到底在哪裡,即使“明道”了也很有可能會走著走著就走到別的道上去了。

    實際上很多產品在經過幾次版本更新後,增加了不少新的有趣的功能,增加了不少吸引使用者的點子,但是實際上卻偏離了原來自己要做的方向,這樣的例子在今天的移動網際網路是很常見的。最後就只能一直在“優術”的範圍內各種折騰。

    很多幾年前就失敗的產品放到今天來看還是非常非常美的,真的,無論是視覺效果還是體驗…

    所以說能明白自己“取勢”何處的人,明白自己“明道”何在的人,和只是做“優術”的人,在一開始做事情的時候你會發現其實沒有太大區別,因為事情一開始都是這樣的,只有當事物發展下去,可能有些人要做加法,有些人要做減法,還有人堅持不變,這些就是思維格局不一樣的人的選擇不同。只有在這個時候才能看出區別,而市場,從來都是隻有笑到最後的人才能暫時笑的最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菊花茶哪種好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