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卟語

    關於鍋盔的來歷,主要有二種說法:

    1、據說鍋盔最初不叫鍋盔,因其外形酷似樹墩的橫截面,因而被叫做“墩餅”。

    當時秦軍行軍時士兵配發的墩餅,一個都有五六斤重,一個墩餅的直徑大約在50~60釐米左右,厚度也都在15釐米左右。

    而且士兵的攜帶方式也很獨特,兩個墩餅為一組,在每個墩餅上鑽兩個眼,用牛皮繩繫好,前胸、後胸各搭一個,如同民間過去常用的褡褳一般。這一特殊的攜帶方式在突遇作戰時,墩餅竟成了極好的單兵護具,起到了盔甲(防彈背心)的作用,更難得的是,敵軍射過來的箭,紮在墩餅上,被秦軍士兵拔出來後,又可用來射殺敵軍,墩餅能“吃箭”,也成了秦軍獲勝的一大法寶。

    而後士兵們便把墩餅喚作“鍋盔”,即用鍋烙出來的硬麵盔甲。“鍋盔”也由此而名聲大振。秦人出門,家中必烙鍋盔,讓出門人帶上,這一習俗延續至今。

    2、唐代官兵在為武則天修建乾陵時,因服役的工匠人數很多,往往為吃飯而耽誤施工程序,於是一名士兵就把麵糰放進頭盔裡,把頭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了餅,把這種餅稱之而鍋盔。

    鍋盔,又名鍋魁、鍋盔饃、幹饃,是陝西省關中地區城鄉居民喜食的漢族傳統風味麵食小吃。

    鍋盔主要以麵粉、鹼面,酵面為主要食材,其外表斑黃,切口砂白,酥活適口,能久放,便攜帶。鍋盔有椒鹽、蔥香、五香、香椒葉等多個品種。

    關中較為著名的有乾州鍋盔、武功縣鍋盔、長武縣鍋盔、岐山縣鍋盔,鳳翔縣鍋盔。

    山西省新絳縣有另一種鍋盔,呈半圓狀,中間部分有芝麻。鍋盔形如菊花火色勻,皮薄如紙饃膘多,用手掰開是層層,用刀切開如板油。入口越嚼越多,嚼勁十足,下嚥回香無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觀三毛從軍記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