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新銳歷史

    街亭失守,宣告了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失敗。馬謖逃回軍中後,諸葛亮立刻將他下獄,準備問斬。

    軍中有人勸諸葛亮說:“馬謖是個人才,殺了可惜啊!”諸葛亮無奈地說道:“可是如果不殺他,軍法何在,軍紀何在?”

    馬謖自知不能饒恕,在獄中給諸葛亮寫信說:“我知道自己無法饒恕,也不奢求能活下來。丞相一直待我很好,我死後,希望您能夠照顧好我一家老小,這樣,我也瞑目了。”

    諸葛亮為什麼會哭呢?

    我認為是因為馬謖是替他而死,換句話說其實第一次北伐的失敗完全是因為諸葛亮個人的原因,而不是馬謖的原因。

    他在第一次北伐的時候也和馬謖一樣都是紙上談兵,雖然看似非常完美的佈局,但是卻已經被曹真所破。

    所以諸葛亮才會在張頜打敗馬謖以後選擇退兵宣佈第一次北伐結束。

  • 2 # 與生活交朋友

    第一責任人是諸葛亮,毫無爭議的。

    比如,某公司研發部的某個工程師負責的專案中,因為工程師助理的疏忽,毀壞了樣品導致研發時間延誤,競爭對手提前推出了產品,佔據了市場。老闆要追究責任要找的肯定是研發總監。至於研發總監怎麼去處置下面的,那就看總監的心情和人品了。

  • 3 # 飯總的微波爐

    應該是諸葛亮自己,統帥用人不當,如此重要的地方,完全可以選一位將軍,就算有意讓馬謖建功,之前順利時候為什麼不用他,現在反而用,說實話諸葛用人和備備還是有一點差距

  • 4 # 善悟無愛

    毫無疑問作為三軍統帥和這次北伐的發起者諸藹亮負有完全的責任,諸葛一生為謹慎,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突襲魏國,但諸葛亮認為風險太大會全軍覆滅不值得冒險,但子午谷奇謀很有可能改變這次北伐戰爭的走向,況且魏延的建議是分兵兩路大軍一路由諸葛亮統帥正面發起進攻一路分兵魏延率領精銳小部隊繞道子午谷奇襲魏國並可立下軍令狀冒死突進,以小的風險和代價換取重大的勝利諸葛亮不用是失策,反觀魏國大將鄧艾率精銳小部隊繞小道奇襲蜀國就取得了一戰定乾坤的勝利,風險和機會總是並存,謹慎過頭就是猶豫不決不能果斷的執行策略,再就是劉備告戒過諸葛亮馬謖言過其實不可重用,但諸葛亮卻重用馬謖結果兵敗街亭北伐失敗,這次也是諸葛亮謹慎過頭內心猶豫不決,思前想後覺得還是馬謖比較全面以求萬全結果誤判,可以說諸葛亮謹慎過頭就是他失敗的根源。

  • 5 # 水溶溶

    歷來戰爭的成敗都是綜合因素。

    諸葛亮北伐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為了匡扶漢室,統一中原,從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後兵出漢中,對曹魏發動的五次戰爭,歷經7年。

    建興六年(228年)春,諸葛亮發兵隴西三郡(天水郡,南安郡,安定郡),先得後失。設疑兵於斜谷,自己率大軍攻祁山。張郃大破馬謖於街亭,諸葛亮拔西縣千餘家返回漢中。

    馬謖為什麼失敗?諸葛亮為什麼不派其他人守街亭?

    主要的負責人還是諸葛亮,是他在決策上的失誤造成第一次失敗。

  • 6 # 富元製作

    第一次北伐直接原因確實是馬謖,紙上談兵失街亭,但真正原因在於主帥諸葛亮。

    首先,用人不明,劉備曾經交待過馬謖言過其實,但因為諸葛亮喜歡也是嫡系派,小心仔細的他還是用了馬謖,其實馬謖確是個人才,至少是個出謀劃策的參謀軍師之才,就像張良之才,論帶兵打仗真不如韓信。如果用在參謀之職對蜀軍絕對有利無害。

    其次,諸葛亮不善於奇招,魏延出奇兵之策也許會失敗或不能達到預期效果,甚至全軍覆沒,但是對於突襲曹魏的北伐,諸葛亮主力出擊絕對會有很大程度的幫助,至少可以讓曹魏疲於而又倉促的穩定後方,前方防範會大大減弱。

    再就是諸葛亮低估了對手,街亭之戰對手是後期司馬懿和名將張郃,諸葛亮應該親自應對,至少要派魏延姜維帶一半左右的兵力去應對。而且還要及時制定援助和供給方案,把街亭看成第二個官渡去對待。

  • 7 # 老男孩愛剪輯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的主要責任人是馬謖,原因如下:

    第一:任用親信,用人失當。諸葛亮在出祁山後,勢如破竹,進攻速度極快,整個涼州震動,後來天水武威兩郡太守率部投降,積極響應諸葛亮此次北伐,局面看起來一片大好,只需守好糧道,奮力東進即可大破人心惶惶的魏軍,收復舊都,但是問題出在了諸葛亮得意門生馬謖的身上,諸葛亮用此人守街亭。

    馬謖此人大家需要了解,雖然他得了諸葛亮真傳,但他沒有過直接指揮大兵團作戰的經驗,可是在這場戰役中,他直接對上的是魏軍老帥張郃,張郃一生征戰無數雖然勝敗參半,但至少是經驗豐富的,打過的仗怕是比馬謖讀過的兵書都多,而且馬謖有點書呆子性格,只知道照搬兵法,不會因地制宜活學活用,最終這也是導致他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用人失當是諸葛亮戰敗的直接原因。

    以上是個人觀點!

  • 8 # 九天驕陽觀天下

    主要責任人諸葛亮。作為一個統率,識人、用人為第一要務。把一個沒有帶過兵打過仗的人,放到一個重要崗位,本身就是一種重大失誤;應該先讓其作為副職或次要位置,歷練合適後啟用。而斬馬謖他死的冤不冤枉!

  • 9 # 北京不向北2020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聲勢浩大,初期大獲全勝!但實際上並沒有改變蜀漢的戰略局面!即使馬謖沒有短時間被曹魏軍隊打敗!也很難最終獲得勝利,其原因在於

    1曹魏政權穩定有能力將戰爭長期化,諸葛亮北伐時,曹魏並無內亂,也無隱憂!反倒是政權穩定君明臣賢,軍隊實力完整,即使整個關中失陷,也無法從根本上改變曹魏對蜀漢的強勢!

    2蜀漢國力有限,諸葛亮帶領的北伐部隊已經是蜀漢的全部家當,用來防守關隴地區的佔領區仍然是兵力不足!所以派出馬謖防守街亭的部隊實際無法最終完成阻擊敵人的戰略目標!畢竟,街亭地區沒有可以依託得城市,利用野戰營壘的蜀軍,即使不是上山被圍,也無法再野戰遭遇戰裡抵擋曹魏鐵騎的進攻

    3諸葛亮的北伐,戰術變化少,沒有奇兵!縱觀整個第一次北伐,除了曹魏大意,長期防備鬆懈外,其實蜀軍並沒有其他行動的配合!既沒有,東吳的聯合行動,也沒有其他方向的進攻配合!

    4戰略目標選擇有問題,出兵關隴要翻越秦嶺,不僅戰線過長,而且要面臨曹魏主力反擊,實際上是懸軍遠征!天時地利人和,均不在蜀漢之手,曹魏只要穩守長安,不斷增兵作戰,蜀軍絕無取勝的可能!

    所以說,蜀漢伐魏,北出關中,西爭隴右,實際上是曹魏分裂,內亂不止的時候的路線!對一個穩定的曹魏政權並無威脅,其最終失敗,從出兵開始就已經註定,馬謖的街亭失敗只不過是多種原因中被重點說明的兒而已!

  • 10 # 鬥哥說史

    “紙上談兵”這一成語由來已久,出自於戰國時期趙括統兵抗秦的典故,字面意義是指在書面上言論軍事、推演戰法,但是,由於它特殊的出處與來歷,在後世之中成了缺乏實際經驗,只會誇誇其談的代名詞。從趙國滅亡到三國時期,已經有四百多年的歷史了,然而,紙上談兵的故事卻再次在蜀漢集團中上演。

    馬謖,是“馬氏五常”之一,馬良的弟弟。他從小便很有才華和名氣,喜軍事和謀略。在蜀國做官的時候,很受諸葛亮的器重。但是劉備並不看好此人,劉備臨終時曾對諸葛亮說:“馬謖言語浮誇,超過實際才能,不可委任大事,您要對他多加考察。”但諸葛亮對此不以為然,讓馬謖擔任參軍,還經常與馬謖一起討論兵法謀略。

    街亭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他還是隴右和關中的交通樞紐,因此不論對於蜀漢還是曹魏而言,街亭都十分重要:對於蜀漢來說,街亭如果守住,就可以讓隴右成為曹魏的飛地,最終兼併,反之,如果曹魏奪下街亭,優勢兵力就可以湧入隴右,甚至切斷諸葛亮大軍的歸路。

    如此重要的地方,馬謖又怎麼可能不知。而他又為何選擇放棄水源,自絕後路這種荒唐戰術呢?

    其實這種戰術,後來的姜維也用了

    蜀大將軍姜維率眾依麴山築二城,使牙門將句安、李歆等守之…………(郭淮)使泰率討蜀護軍徐質、南安太守鄧艾等進兵圍之,斷其運道及城外流水。安等挑戰,不許,將士困窘,分糧聚雪以稽日月。……維懼,遁走,安等孤縣,遂皆降。

    諸葛亮在處理馬謖的問題時,姜維已隨蜀軍回蜀成為蜀將。有前車之鑑,姜維竟還採用類似的戰術,導致句安等人降魏,這才叫荒唐。

    馬謖十分受諸葛亮器重,諸葛亮能力排眾議,提拔馬謖可以說十分夠意思了。但是馬謖此人十分自負,他認為自己的作戰方案比諸葛亮的更好。

    馬謖急於表現,且過度自負,無法與王平的規勸產生共鳴。情感上王平不會有急功近利的想法,道理上馬謖覺得我的方案比諸葛亮的部署更好,那麼馬謖有啥道理聽勸?

    可惜馬謖的戰術安排錯了,不是所有地點都既能充分發揮軍事作用,又兼顧水源問題。馬謖的失誤是過於看重山勢帶來的軍事作用,急於貪圖地利而忽視了水源蘊藏的危機

    丟失了街亭,遭至了北伐的失敗,馬謖首當其衝,責無旁貸。而身為主帥的諸葛亮,不聽勸諫,任用親信,才是導致此次失敗的最直接原因,應該負有首要責任。

  • 11 # 明星知多少

    導語:諸葛亮從出山到他去世,這後半生都在為蜀漢所奮鬥,在劉備生前,諸葛亮也是盡心盡力的幫蜀漢在這個戰亂紛飛的世界裡建立一方政權,在劉備白帝城託孤以後諸葛亮也是盡心盡力輔佐後主劉禪,並且還將一統中原的任務扛在了自己的肩上,他也先後發動了很多次北伐來完成自己一統中原的夢想,但奈何最後因為他過度的勞累造成了他自己身體垮在了五丈原上,不過這期間也發生了,讓人非常疑惑的事情,那就是在他處罰造成他第1次北伐失敗的人物馬謖時,為何會掉下眼淚,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來分析一下。

    小編認為他之所以會這樣,因為馬謖是替他而死,換句話說其實第一次北伐的失敗完全是因為諸葛亮個人的原因,而不是馬謖的原因。相信很多人都在奇怪,小編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小編認為諸葛亮在第1次北伐的時候,他也和馬季一樣,沒有任何的經驗,換句話說,他把整個戰爭想得過於簡單過於理想化了,他在第1次北伐的時候也和馬謖一樣都是紙上談兵,雖然看似非常完美的佈局,但是卻已經被曹真所破,而他的想象也並沒有成真,但他還一味著按照自己的佈局所走,他卻並不知道自己的佈局已經被曹真所迫,所以諸葛亮才會在張頜打敗馬謖以後選擇退兵宣佈第一次北伐結束。

    諸葛亮在這一次失敗以後也是做了很多的事情,先是把自己降了職,然後又把趙雲降了職,最著名的要屬揮淚斬馬謖了,雖然馬謖是街亭失利的直接責任人,並且也是因為這次失利導致了諸葛亮退兵,但他被殺的真正原因卻並不是因為這一次失敗,而是諸葛亮不得不去斬殺馬謖,因為他的第1次北伐失敗,在整個蜀國造成了很大的轟動,他也是為了安撫蜀國的眾多將士和百姓,所以才不得不做出斬馬稷的事情,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馬謖也是諸葛亮而死,並且諸葛亮也非常清楚,所以他在斬馬稷的時候才會掉淚。

    馬謖雖然有很大的過錯,但是也只是打了一場敗仗而已,在歷史上的眾多將領,除了少數幾個沒有打過敗仗的將軍以外,其餘的都有過敗績,就說三國時代的曹操,劉備還有五虎上將之一的馬超,這三個人除了曹操以外,其餘的兩個基本上一生都處於敗仗當中,如果按照打了一場敗仗就要被斬殺的道理來說,那整個蜀漢政權怎麼還可能建立起來?怎麼還會有第1次北伐?況且諸葛亮才是這一次北伐的主帥,而馬謖只不過是一個帶兵的將領而已,雖然在一場戰爭當中,將領非常的重要,但是主帥就更重要了,這裡只是用自己的才能用自己最大的努力來儘可能的贏下戰爭,而主帥的任務則是合理的安排陣型,合理的運用戰術來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所以算下來諸葛亮的責任要大於馬謖。

    況且諸葛亮本身就已經犯了一個非常大的錯誤,劉備在白帝城託孤的時候就已經告訴過他,馬謖這個人不可以重用,但諸葛亮不僅不聽,還要把它作為自己的接班人培養,而諸葛亮的第1次北伐也是諸葛亮第1次鍛鍊馬謖的時間,一直以來朝廷的眾多大臣都對這件事情非常的不滿,所以在馬謖街亭失敗的時候,眾人終於找到了藉口,但是其實並不是馬謖犯了眾怒,而是諸葛亮犯了眾怒,如果這個時候他只是單純的降職而不斬殺馬謖的話,是無法造成大家信服他也無法再進行下一次北伐,因為朝廷當中的眾多大臣雖然不說,但是也不會支援他的,所以他也是被迫之下才做出了斬馬稷的事情。

    而馬謖本身就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他也在蜀漢政權摸爬滾打了好多年,他也知道在自己街亭失敗以後,他已經命不久矣,他已經完全做好了犧牲的準備,他已經寫好了遺書,大致的意思是告訴諸葛亮這個鍋他背了,他也為了諸葛亮的志願獻上自己的生命,用來平息朝廷當中人們的怒火,願意用自己的性命來幫助諸葛亮,穩住整個蜀國的局面,他在遺書裡面還同樣寫道,想讓自己的兒子來繼承自己的位置,繼承自己的理想,他也希望諸葛亮可以給他的子孫後代加以照顧。

    諸葛亮在面對這樣的情況之下怎能不哭呢?儘管有再多的不捨,但是為了大業,為了整個蜀漢政權,他不得不做出斬馬稷的事情,但是面對自己的生死之交託妻獻子,那諸葛亮就算是個鐵人也會哭泣的,所以歷史上也就出現了,諸葛亮第1次北伐失敗以後會被斬馬稷的事情,也是在馬謖去世以後,再也沒有人能幫助諸葛亮來處理整個蜀國的正事,你讓他每天都非常的忙碌,你讓他的身體一天天的受不了,假如馬謖沒有去世的情況之下,諸葛亮的壓力肯定會小上很多,或許他還能再堅持很多年,或許能改變整個三國的歷史,而馬謖也會在諸葛亮的帶領之下慢慢的成為一個可以獨自帶兵的將領,一個可以擔任整個蜀漢重任的人。

    所以小編認為之所以歷史上出現揮淚斬馬稷的事情,還是因為馬謖本身就是諸葛亮死,諸葛亮也是沒有辦法之下還斬殺了自己,看做接班人的霸氣,他的這一次流淚不僅僅是有不捨,還有深深的自責,還有馬謖為他所做下讓他感動的那些事情,雖然諸葛亮的第1次北伐失敗了,但是也讓我們看到了蜀漢政權的有情有義,也讓我們看到了諸葛亮的有情有意。

  • 12 # 安妮皇后

    主要責任人是馬謖,次要責任人是諸葛亮,諸葛亮錯在用錯人,但他也沒有想到馬謖這麼無能,所以,主要責任人還是馬謖。

    公元228年,諸葛亮給馬謖二萬軍馬,又派王平為副將,去鎮守街亭要道。

    馬謖到街亭後,見南面有一座小山,居高臨下,便想要在山上駐紮。王平勸道:“此為交通要道,四周又無險要的地方可守,可在道路中間就地紮營,方能守住,若在山上紮營,敵人切斷水源,我軍不戰自亂。”馬謖不以為然,說:“兵法有云,置於死地而後生,若敵人來切斷水源,我軍必定死戰,以一敵百。”王平說:“若將軍一定要在山上紮營,可以分兵給我,在山下再扎一個營寨,成為犄角之勢,敵人來了,也可以相呼應。”馬謖不聽,忽然有人來報,說魏軍已到。馬謖對王平說:“你既然不聽我的命令,給你五千兵馬,你自己去紮營寨,待我破了魏軍,可不要跟我搶功勞。”於是王平帶兵離山十里下寨!

    魏軍那邊,司馬懿派人去探查,聽說是馬謖守街亭,笑著說:“此人徒有虛名,是個庸才,孔明用這個人,怎麼會不誤事?”又聽說馬謖在山上紮營,王平離山十里紮營,大喜,說:“若馬謖在山上紮營,那真是天助我也。”

    第二天,司馬懿大軍到來,把山四面圍住,王平在遠處看到,率兵來解圍,卻被魏將張郃攔住,二人鬥幾十回合,王平打不過,只好撤退。

    蜀軍被困在山上,從早上到天黑,斷水斷糧,軍中大亂。到半夜時分,一部分士兵開啟寨門,下山投降,馬謖禁止不住。司馬懿又令人放火燒山,山上蜀軍更亂,馬謖知道守不住了,率兵殺下山向西逃走……

  • 13 # 黑水布衣

    確切的說,蜀漢第一次北伐失敗的主要負責人應該是諸葛亮,任用馬謖就是他的失誤,作為三軍統帥,諸葛亮難辭其咎。

    1、諸葛亮並不算實戰家

    現在很多人對於諸葛亮的軍事能力持懷疑態度,其實諸葛亮的軍事理論能力還是很強的,另外史載:諸葛亮“治戎為長”,也就是說起治軍能力出色,但實戰能力並不算強。拋開演義的光環,諸葛亮在劉備生前基本沒有指揮什麼戰爭,赤壁之戰時周瑜指揮的,入川時劉備帶的是龐統和法正,諸葛亮更多是個蕭何式的人物。

    2、諸葛亮用人值得商榷

    諸葛亮治理川蜀時,過於重用荊湘人士是他的一大特點,這其實就是古代的圈子文化。蜀漢四相中的諸葛亮、蔣琬、費禕、董允基本都是荊湘人士或從荊湘來蜀的,而馬謖也是這個圈子的。

    3、關鍵時刻所託非人

    第一北伐的關鍵節點就是街亭,如果能在街亭阻止張郃,這次北伐就會順利的多。但是諸葛亮卻將這個重大的任務交給了馬謖。馬謖雖然跟著諸葛亮多年,也卻有才學,但也只處於紙上談兵的階段,造成了失敗的結果。

    4、並非無人可用

    其實諸葛亮最好的選擇其實就是魏延,但似乎諸葛亮格外討厭逐個劉備的愛將,魏延的實戰經驗豐富,比諸葛亮會打仗,他去可能最合適。諸葛亮如果有心提拔栽培馬謖的話,讓馬謖跟著魏延做個副將,兵法與實戰相結合,可能會產生更好的結果。

    當然,馬謖違背諸葛亮的作戰命令也是關鍵的,可即使馬謖遵循將令也未必是身經百戰的張郃的對手。此事之後,諸葛亮只能用一個“悔”字來形容自己。

    應該說第一次北伐有著很重大的意義,這次失敗也讓曹魏警惕了起來,這也讓之後的幾次北伐無果而終。

  • 14 # 韶華傾夢

    不是。馬謖是第一次北伐失敗的直接責任人,而諸葛亮才是主要責任人。

    馬謖,是和兄長一起在荊州便投靠劉備勢力了。可以說,馬謖也算得上是跟隨劉備較早的那一撮人。但是,馬謖到劉備勢力之後,便是以荊州從事的身份進行輔佐。而所謂荊州從事,就是從事掾,刺史的佐吏,主要負責文事方面的工作。

    換句話來說,馬謖就是劉備身邊眾多祕書中的一個,而且主要的工作就是文學或勸學方面。所以,馬謖根本沒有領兵作戰的經驗。而到了劉備薨於白帝城後,馬謖才被諸葛亮重用,任用在身邊為官,常常在軍事戰略上為諸葛亮提供建議。雖然這時期的馬謖有接觸過軍事方面的東西,但也只是口頭上的操作,完全沒有實際動手。

    所以說,馬謖帶兵受街亭是他真正意義上的一次實際帶兵作戰。但很顯然,馬謖的作戰經驗不足,而且也沒有活學活用。利用“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特權,馬謖違背了諸葛亮的軍令,沒有在街亭各要道上佈防,使得魏軍能夠快速的佔領街亭,致使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直接失敗。

    但是,馬謖的失敗並不代表著他註定死亡的下場。因為戰場上風雲莫測,千變萬化,將領在戰場上失利是常有的事,而失敗了也不一定被殺頭。就好比魏將夏侯惇,夏侯惇一生的戰場中,失敗的次數很多,但是夏侯惇也沒有被殺頭的結局。

    所以,馬謖的死亡,或者是第一次北伐的失敗,很大程度上和諸葛亮有著主要的關係。

    劉備是從微末中崛起的,而且蜀漢的大小官員很多都是劉備慧眼識珠,一步步地提拔上來的。換言之,劉備在識人和用人方面有著一定的經驗。而對於馬謖,劉備的看法就是言過其實,不堪大用。

    因此,劉備在世時,馬謖都是被分到綿竹,成都,亦或者是越巂等地方做太守或者縣令,完全沒有被任用到軍隊中。而到了諸葛亮時代的時候,諸葛亮直接撇棄了劉備的交代,把馬謖調入軍中,甚至以他為將,帶兵作戰。所以,在這一方面上,諸葛亮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最後,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進軍路線很單一。從漢中到武都,經建威出祁山。這麼正面的行軍路線,很容易讓敵人揣測出他的最終目的,並且進行有效的防範。就好比司馬懿,司馬懿每次都能夠揣測出諸葛亮的行軍意圖,就連最後一次諸葛亮要進關中,對決五丈原的計劃,司馬懿都能準確的預言到。

    可以說,諸葛亮用兵謹慎,不像魏延用兵那般冒險,亦不像龐統那般用兵奇險,很容易會遭到對方的有效針對。因此,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失敗也是在情理之中。

  • 15 # 迂娛與遇

    公元228年春季,一場聲勢浩大的戰爭終於在蜀漢帝國與魏帝國之間展開。

    圍繞如何打到魏國,蜀漢帝國內部有兩個派別。

    一派以諸葛亮為代表,他主張從涼州開始一步步蠶食魏國領土。

    當時鎮守長安的人夏侯楙(夏侯惇之子,曹操的女婿),他是一個能力平庸的紈絝子弟,所以儘管偷襲很危險,但也確實不是沒有成功的可能。

    諸葛亮還是認為這種做法太過冒險,所以最終沒有采納魏延的意見。

    魏延是和黃忠一起崛起的荊州人,當劉備拿下漢中後大家都以為張飛將接管當地的軍事防禦,但這個職務最終被魏延所獲得,而他確實也在駐地出色地團結了士兵,完成了劉備給與的防禦任務。

    魏延在蜀漢帝國軍界擁有極高的威望,這也助長了其驕傲自負的心理,所以經常和同事發生矛盾並處處表現出盛氣凌人的態度,有時甚至直接拔刀以武力威脅別人。

    面對諸葛亮對自己建議的不採納,魏延時常表現出不滿的情緒,兩人的分歧以及魏延後來悲慘的命運也成為了文學家們不容錯過的情節設計原型。

    不過諸葛亮的表現卻並沒有讓人失望,他非常聰明地命趙雲、鄧芝在東方吸引敵軍主力,然後他本人則率領主力向西攻打涼州地區,瞬間便招降了三個郡的長官,這一出色的戰果讓曹睿不得不親自來到長安以穩定西方的局勢,正是在這個情況下,街亭之戰爆發了。

    街亭是魏帝國西方的一個戰略要地,能否成功佔有此地對諸葛亮而言非常的重要。

    出於對好友能力的認可,諸葛亮力排眾議讓馬謖獲得了守衛街亭的任務,而他的敵人則是北方名將,原袁紹和曹操的部將張郃。

    馬謖果然沒有讓劉備失望,他愚蠢地選擇了在一座沒有水源的山上駐軍,結果張郃一來便切斷了其飲水供給,最終馬謖被打得大敗而歸。

    因為街亭之戰的慘敗,諸葛亮失去了戰爭的主動權,與此同時趙雲和鄧芝的部隊也被曹真的部隊所打敗,所以他們只好和諸葛亮一齊撤兵回到本國,之前的一切戰果幾乎全部化為了灰燼。

    馬謖最終因為作戰失敗而被判處了死刑——儘管很多人試圖為其開脫,但諸葛亮仍然傷心地執行了這一決定,同時將自己的行政職務降低了三個級別,以此而重申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第一次諸葛亮北伐戰爭到此便結束了。

  • 16 # 歷史趣談6666

    其實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主要責任當然是作為主帥的諸葛亮了!主帥的用人失誤!把自己的愛徒馬謖至於了死地!

    話又說回來既然諸葛亮失敗一次兩次北伐,在沒有太大的把握之下又進行三次四次五次!這不是勞民傷財嗎,把蜀漢的家底都掏空了!

    街亭的丟失致使諸葛亮除了撤退別無他途,於是南安不得不棄、安定不得不捐、天水不得不委、箕谷之兵不得不撤,西城之餉不得不收,而之前擒夏侯、斬崔諒、殺楊陵、取上、襲冀縣、罵王朗、破曹真,所有前序工作都付之東流。蜀國由此失去了攻下魏國的最佳機會,戰後諸葛亮揮淚斬馬謖,自己也主動承擔責任,請求“自貶三等”。

    毛主席作為一位老練的軍事家,他的這一觀點確實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除此之外,毛主席認為諸葛亮不僅錯用了馬謖,他還錯用了關羽。1948年5月的一天,毛主席就對其衛生組長李銀橋聊起了諸葛亮的用人,他說:“我一不是釋迦牟尼,二不是諸葛亮;就是諸葛亮,也有錯用關羽和錯用馬謖的時候啊!”此話還要從諸葛亮與劉備的《隆中對》說起。

    諸葛亮初見劉備時,就在在隆中草堂裡為劉備獻上了向南、向西發展,先“跨有荊、益”兩州,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北伐復興漢室。而後劉備勢力經過努力實現了“跨有荊、益”的目標,從而形成三國鼎足之勢。然而諸葛亮本留守荊州,劉備調他入川,他卻留下關羽守荊州,結果因這招錯棋而滿盤皆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直搞不懂為什麼美隊可以使用雷神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