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阡陌說三國

    劉氏宗親不怎麼參與朝政,蜀國諸葛亮獨享大權,所以不需要反。而曹氏宗親和權臣互相制衡,司馬懿不反連小命都可能不保。

  • 2 # 山中散人F

    諸葛亮父子深感先帝知遇之恩,競競業業忠於蜀漢帝家,而司馬父子受曹魏集團猜忌,大有滅門之禍,即然再握兵權,司馬之心路人皆知。

  • 3 # junWang222999469

    諸葛亮是蜀國的開創人之一。蜀國的發展,諸葛亮的歷史功績最大,輔助兩代君王,成就了一代賢相,名垂青史。是家國統一的典範。

    司馬懿則不同,司馬懿之才不亞於諸葛亮,初期確不著名,跟隨曹操多年,後期才逐步展露才華。而曹操與司馬懿的關係不似劉備和諸葛亮的關係。曹操初期文臣極多,司馬懿不受重視,後期才發現司馬懿之才,但是又猜忌他,認為司馬懿鷹眼狼顧,又做夢三馬同槽,可見猜忌之深。曹操臨死囑咐曹丕防著司馬懿,所以才導致司馬懿趁亂奪權的結果。也是生死鬥爭的結果。

    所以劉備與諸葛亮父子的關係與曹操和司馬懿父子的關係是不同的,結果不同很正常。有因必有果,因果又相報應。

  • 4 # 關中向榮

    首先曹操,曹丕,曹叡。這三個有能力在世的時候,司馬懿是沒有反心的,至少連獨攬朝政都做不到,這個時候他是沒有篡魏的實力的。 等到曹芳繼位之後,司馬懿在擺平了曹爽之後,立刻把持朝政,成了權臣,死後其子孫繼續把持朝政,直到最後篡魏立晉。

  • 5 # 老叄先生

    其實諸葛亮在蜀做的事與曹操在魏做的事一樣一樣的!唯一不一樣的是諸葛亮還政於劉禪!曹操傳政於曹丕!一個真周公一個假周公!卻都以周公自詡!司馬篡魏是生死鬥爭!要麼死要麼亡!

  • 6 # 籀筆鉤史話桑麻

    諸葛亮和司馬懿都是三國曆史上有名的權臣,因為諸葛亮把持蜀國的朝政,而蜀主劉禪還得叫諸葛亮相父;司馬懿也把持魏國的朝政。但是他們兩個把持朝政的方式不同,諸葛亮時時刻刻注意分寸,盡一個臣子該盡的禮節,不僭位,不越權,不稱王。而司馬懿把持魏國朝政,視魏帝為玩物,毫無人臣之禮,越權僭位。

    那麼諸葛亮父子皆忠於蜀漢,而司馬氏父子取代曹魏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劉備和曹丕取得皇位是不同的,導致兩個權臣效仿物件不同

    蜀漢統治者劉備一直以漢朝皇叔自稱,打著漢朝正統的旗號招兵買馬。劉備是曹丕廢了漢獻帝以後才以漢室正統的身份稱帝的,所以劉備的蜀漢延續的劉氏祖業。而諸葛亮忠於劉備,忠於蜀漢,也就是漢朝,所以諸葛亮他不能取代劉禪,不然他真的就成亂臣賊子了,人人都能討伐了。

    曹氏建立魏國,是曹丕廢了漢獻帝以後乾的。這是奪人家漢朝的江山,這時候的漢朝已經400餘年,還有不少以漢臣自居的世族,所以曹丕得位不正。所以司馬氏代替曹氏,也是得位不正,也是學習曹丕所為。

    第二,諸葛亮和司馬懿的性格不同

    他們兩個一個重名,一個重利。

    諸諸葛亮重名,葛亮躬耕南陽時,自比管仲、樂毅,這兩個人物都是輔佐君王成就天下霸業之人。諸葛亮為人持正忠誠,仰報先帝劉備知遇之恩,恢復大漢江上,給黎民百姓一個和平安寧的環境。所以他所做的一直匡扶漢室,輔助劉禪一統華夏,使大漢恢復以前的氣勢。

    司馬懿重利,司馬懿為人比較奸詐,前期想著如何保全自己和家族,並且撈取更多的利益。後來想著如何奪得權柄,奪取天下。

    第三,諸葛亮和司馬懿所受的待遇不同

    諸葛亮是劉備三顧茅廬請來的,以後諸葛亮都是以第一軍師的身份參政,而劉備和劉禪對諸葛亮是相當信任的。

    而司馬懿在曹操時期基本不受重用,在曹丕時期才開始受到重用,但是曹氏一直防著他,動不動把他的兵權解除,動不動想殺害他。所以司馬懿懂得如果不能成為皇帝,那麼一直受曹氏的擺佈。所以他極力想得到至高無上的權力,操縱自己的和別人的生死。

  • 7 # 夜雨秋燈

    司馬懿父子取而代之和諸葛亮父子終於劉備原因其實是非常相似的。曹操建立政權初期,“挾天子以令諸侯”,這裡他挾天子的結果已經並不只是能夠以令諸侯了,天子在他手裡還起到了非常大的號召力。以荀彧、司馬懿、郭嘉為首的中原潁川氏族,就是衝著天子的面子才加盟曹魏集團的。他們認為效忠曹操就是效忠天子。假以時日,他們會在曹操的帶領下,消除割據勢力,匡扶漢室。這時曹氏、夏侯氏和中原的這些讀書人目標高度一致,他們為曹操的勢力發展群策群力,創造了曹操前半生的基業。這也是曹操遲遲不肯稱王的原因。隨著曹操的老去,他稱王的心思越來越重,夏侯氏和曹氏集團的人也盼著他能夠稱王,畢竟,天下變為“曹”家天子才是他們的目標。這個時候,中原潁川集團和曹家的矛盾就出現了。這時候的領軍人物就是司馬懿,他們心中的目標絕不是效忠曹氏的家天下。既然漢獻帝都死了,匡扶漢室已成了一句空話,那還有什麼理由效忠曹操呢?何況,很快曹操也死了,主公成了曹丕。這個時候,推翻曹魏,取而代之已成了司馬氏乃至整個潁川集團心中的想法。而劉備那邊,劉備本身就是漢室後人,漢獻帝死了,他的漢室宗親位置更穩固了。諸葛亮效忠劉備,那就是效忠漢室,這個關係永遠不變。所以司馬氏會取而代之,而諸葛亮父子始終效忠劉備

  • 8 # 超級視野

    我們可以肯定的是,諸葛亮和司馬懿都是讀書人,儒家士子們幾乎都有同一個願望,那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至於為什麼兩對父子有截然相反的表現,那得從根上說起。

    曹魏集團的情形

    曹魏在創業的時候,由於荀彧的建議“奉天子以令不臣”,取得了法統上的正當性,有一大批世家大族來投奔,這些人是忠於漢室天下,還是忠於曹操個人,在模稜兩可之間,司馬懿就屬於這類人之一。同時,在創業過程中,曹操不論出身,提拔了一些得力干將,再加上曹氏和夏侯氏這些宗親貴族,也在這一過程中崛起了,他們肯定是忠於曹操和他的繼任者們的。由於曹操始終對模稜兩可的世族們不放心,因此他對世族的態度是既利用,又打壓。一旦打壓,那麼世族必然抱團取暖,司馬懿後期就成長為這一團體的領袖。

    司馬懿既然代表了世族集團,那麼事情就不以他個人的意志為轉移了。曹丕想要稱帝,就必須過世族這一關。最終曹丕以九品中正制的通過,換取了稱帝資格。九品中正制讓世族們從制度層面上佔盡了紅利,他們相當於壟斷了社會的上升通道,自身勢力也逐漸發展壯大,曹氏祖孫三代,對世族從打壓,到妥協,到依賴,足以說明問題。

    曹氏在權力更迭過程中,藉助世族集團,不斷打壓宗親,世族勢力藉機壯大,高平陵之變,本質上是世族集團對宗親貴族的最後一擊。司馬氏父子在這整個過程中只起到了帶頭作用,他們不做,也會有其他能夠代表世族集團的人來做,曹氏宗親貴族被滅,那麼曹魏基本上也就該變天了。

    蜀漢集團的情形

    蜀漢沒有這麼複雜,蜀漢是一個外來軍事集團控制當地的軍政府,其核心是跟隨劉備入川的荊州集團,其次是跟隨劉璋父子入川的東州集團,再次是益州本地世族。諸葛亮屬於荊州集團,他要做的事是聯合同為外來戶的東州集團,來共同打壓益州本地世族,這樣才能換來穩定。因為是外來戶,在本地本身沒什麼盤根錯節的勢力,因此劉備去世以後,諸葛亮不需要應對宗親貴族的掣肘,他只需要維護好三個集團之間的平衡即可。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他採用依法治國,特別注重法統秩序,他若篡位那將面臨全面崩潰,因此他必須極力維護劉備父子,在蜀漢統治的正當性,才能在三國爭雄中立穩腳跟。

    同為讀書人的諸葛亮和司馬懿,他們都是有平定天下的志願的。只因他們所代表的階級不同,立場不同,造就了二人行為方式的不同。

  • 9 # 百曉大神

    謝謝邀請。想多了,這個世界根本就沒有忠誠,之所以忠誠是因為背叛的代價不夠。諸葛亮父子和司馬懿父子其實都是同一類人。只不過在曹操曹丕時代,都屬於精明強幹的梟雄,性格深沉,司馬懿反覆算計認為背叛不可能成功,只能以拖待變,一直熬死了曹操,曹丕,曹睿,三代皇帝,接著在高平陵發生政變,奪了兵權,處死了曹爽一族,終於成為為國的權臣,為他的兒子篡位打下了基礎。而諸葛亮其實也是如此操作的,當年白帝城託孤,劉備就已經防備他了,極有可能在賬幕後已經埋伏了刀斧手,當劉備向諸葛亮說出,如果劉禪能力不夠,那麼你可以取而代之的時候,諸葛亮心裡恐懼得無以復加,因為他知道只要應對不當,很可能就會人頭落地,天下只能是姓劉的,皇帝也只能姓劉的來做,這句話殺機畢露,然後諸葛亮做痛哭流涕狀,表示絕對不會背叛皇帝,劉備會兢兢業業的扶助劉禪,接著劉備讓劉禪任諸葛亮為義父,實際上也是無可奈何,他的軍師龐統死於落鳳坡,法正也已經病死,黃權被逼投降了曹操,5虎大將只剩下了趙雲和馬超,已經很難牽制諸葛亮了,接下來他又召見了李嚴,希望益州本土派來牽制諸葛亮,一直到他死的那一刻,對諸葛亮都不放心。而當諸葛亮掌權之後,立即打壓了李嚴,將其流放。並且在小皇帝劉禪身邊安排了費偉蔣琬,以幫助處理,正式為民控制小皇帝,並派出心腹手下向寵掌管御林軍,可憐的劉禪實際上住在一個籠子裡,明明蜀漢的國力遠遠弱於曹魏,可是他還要拼命的北伐,並不是他有多愛國,而是當時的遊戲規則是隻有立下了蓋世功勳,收復失地,加九錫,劍履不名,入朝不拜,就可以做到曹操一樣名正言順的篡位。所以北伐只是為了他自己,只是蜀漢國力不夠,他沒有成功罷了,否則定是下一個司馬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白眼狼孩子是無辜的,責任在父母,是教育所致,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