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回首亦江南
-
2 # 通訊一小兵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目前可以看到的阿里和華為的競爭領域主要有云業務和物聯網業務,未來個人認為華為和阿里會在手機終端生產銷售,汽車生產銷售上互為對手。
目前已經正面競爭的行業是雲業務。阿里雲和華為雲的競爭已經開始了,在各地的雲業務上展開了競爭,華為跨行業從CT想IT業轉進,和傳統的阿里雲業務開始了正面的競爭。
華為和阿里將在未來的物聯網中發生強烈的競爭,這個不單單是阿里和華為的競爭,也是NB-IOT和LoRa的競爭。華為主要是傳統運營商陣營,物聯網建設使用的是NB-IOT組網技術,也是國內三大運營商主要的NB-IOT網路支撐服務提供商。
而阿里則是LoRa技術在中國的主要支持者之一,還有騰訊也屬於這個陣營。
代表著運營商級別網路結構的,使用國家授權頻譜的,覆蓋範圍更廣的,管理更方便集中的NB-IOT技術。
代表著企業級別網路結構的,使用非授權頻譜的,覆蓋範圍比較小的,不能組網管理的LoRa技術。
阿里的LoRa和華為支援的NB-IOT之間的區別有點兒象WIFI和運營商的行動網路的區別,在這裡,本人作為傳統通訊行業的人士,是支援華為的NB-IOT的,哈哈,涉及到自己的飯碗。這裡我的觀點肯定是偏頗的,呵呵。
華為和阿里的競爭在未來很大可能會在手機的銷售和生產上。未來是物聯網的時代,家庭裡的電器、家居、汽車、電子產品等都需要聯網,這樣一來一個統一的平臺管理則是很必要的,而做為最適合作為控制中心終端的手機的重要性則是在物聯網時代凸顯出來了。
在這裡,阿里極有可能也會殺入手機生產銷售之中,至於是自己成立公司還是收購某家手機廠家再擴大發展,都是很有可能的行為。
而華為肯定是不會放棄手機的生產銷售的。所以,在未來,個人認為很可能阿里和華為在手機上會開闢第三個戰場。
華為和阿里還可能在汽車領域發生競爭行為。未來的5G最熱門的應用是自動駕駛,涉及到自動駕駛汽車的生產、研發的問題,現在在這裡百度是中國做的最好的。但是華為的目光也開始望向這裡,在未來,華為極大機率會插入這個領域,具體的我們拭目以待。
阿里巴巴一定不會放棄這個被譽為下一個最熱的風口,也一定會投入其中。
阿里和華為的汽車領域之爭,個人認為將是華為和阿里的第四個戰場。
總而言之,隨著CT業和IT業的不斷融合,阿里巴巴和華為的重疊領域越來越多,這兩大各自領域的頂級巨頭,必然將在各種不同的領域發生激烈的競爭,這基本是可以預見的。
-
3 # 王自留
阿里與華為是屬於一軟和一硬,兩家全然不同的科技公司,兩者的業務重疊度不高,但他們都已經是巨頭公司,市場能提供足夠養分的領域就那麼幾個,未來發生重疊的領域也會越來越多。
下面列舉一下,已經發生或未來可能發生,會產生競爭的領域。
1 雲計算阿里巴巴入行雲計算較早,目前已經是全球前三,中國第一。華為雲也來勢兇猛,憑藉著華為在伺服器領域的多年的深耕和研發,其技術比阿里有過之而無不及,以華為的王者心態,兩者必將在全球市場展開搶奪份額的競逐。
2 AI處理器阿里成立“平頭哥”半導體公司,意在進軍半導體晶片。整合收購的“中天微”,已經在研的Ali-NPU(阿里神經網路處理器),具有影象,影片的AI處理能力。
華為最近也宣佈的自家的達芬奇計劃,也就是會重資去研發一系列AI晶片,以應對將來越發爆增的資料處理任務。
儘管目前雙方的進度還在研發中,產品還未進入市場,但隨著他們的發展和壯大,在可見的將來,雙方存在競爭也將無可避免。
但隨著華為手機在中國及全球的份額提升,華為手機自家的華為PAY,已經是一股不可輕視的力量。尤其是華為聯手銀聯,結合自家麒麟晶片自帶的安全支付技術,將來給支付寶造成衝擊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
4 # 分散式架構師
題主你好,阿里作為國內電商的龍頭老大和華為國內通訊領域的帶頭大哥,目前已經在很多領域進行著或多或少的競爭。 現在馬雲已經卸任,接任者是張勇,那麼張勇是誰?張勇是阿里的前CFO(首席財務官),你要知道阿里巴巴的核心價值觀裡包含了跟馬雲一樣的理念--相信奇蹟,甚至曾經鬧出了馬雲對氣功大師xxx深信不疑的報道,後面的《功守道》的拍攝和馬雲的名號《風清揚》都是明證。還有阿里內部幾乎被用完了的傳奇稱呼,例如什麼行癲,行痴等行業大咖,以及後面成立的達摩院等都證明了阿里是相信『高手在民間』的。上面其實說了一堆廢話,概括起來就是阿里巴巴竟然是首席財務官出身的人當家,那麼未來很有可能花更多的錢去孵化一些充滿潛力的黑馬企業,幫助他們像馬雲一樣創造奇蹟,但是具體是怎樣的黑馬企業比較受阿里投資部關注呢?這就引申出另外一個問題,本人覺得阿里巴巴未來可能會投入更多的時間,人員和金錢在人工智慧和硬體晶片方面的高階研究,因為阿里的1000億投入的達摩院就是直接證明。而在華為各種各樣的實驗室也花費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要知道人家華為是一直都沒有上市的,因為人家有那個實力不需要資本注入就能在活得很好的那種大企業,「狼性文化」你懂的。畢竟7奈米的AI晶片和5G自研技術不是蓋的好麼?已經接近甚至超過國際領先水平了。
一句話概括,人工智慧細分領域,才是華為和阿里未來競爭的必經之地,也是主要的戰場!
-
5 # FungLeo
華為是一家以通訊裝置起家的硬體公司,而阿里是以電商起家的網路公司,所以說從過去的經驗看,這兩家公司並沒有什麼衝突的地方,反倒是互相合作的兩家公司。
但是隨著公司變得越來越大,所開展的業務版圖也越來越大,他們確實會在某些業務領域產生互相競爭的這種關係,目前來說主要是在雲服務這塊,他們產生了競爭的這種事態。
說到未來的話,我覺得這兩家公司還是會在很多個方面產生互相競爭和合作的關係的。
第一個我能想到的就是目前已經產生競爭的雲服務,這個必然會競爭愈演愈烈。
第二個就是在人工智慧這個方面。目前來說,幾乎所有牛逼的網際網路公司或者科技行業的其他公司,都在研發人工智慧這塊的東西,除了美團吧。那麼華為和阿里巴巴在人工智慧方面的話呢,都是下了很大的血本呢,所以說這個方面兩家公司產生競爭關係的話呢,是可以預見的,並且是馬上就要發生的。
第三個就是在物聯網的這一塊。物聯網咖裡他有自己的一些特定的優勢,就是程式開發以及軟體網際網路等等之類的,這都是他的專長的部分,但是底層的依賴還是需要硬體的,那麼在硬體部分就是華為公司的專長,所以在這個部分我相信他們兩個是又競爭又互相合作的,這樣的一個狀態。
第四個就是作業系統,我們目前知道的是阿里雲開發了自己的一套雲作業系統,而華為雖然沒有公佈,但是大家都知道,它內部有自己的作業系統的研發計劃,所以在手機或者是其他計算平臺的作業系統上,我相信華為和阿里會有相應的競爭。
第五個方面就是在晶片的設計和製造領域這一塊,我覺得兩家公司也會產生直接的競爭,目前來說華為公司所設計的麒麟系列的晶片取得了很大的市場上的成功,而馬雲今年宣佈成立的平頭哥晶片設計公司也已經順利的成立了。我相信在未來的幾年,阿里的晶片產業一定會得到一個較大的提升,那麼這個時候就必然和華為產生了一定的競爭了。
其實無論他們是合作還是競爭,對於我們來說都是一件好的事情,因為我們中國需要這樣的公司來提升我們整體的硬實力與軟實力。如果我們每一個省份都能夠出現一個像南韓三星這樣牛逼的公司,那麼我們中國的實力得強到什麼樣的地步啊?
-
6 # 愛吃西紅柿小孩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華為想要幹掉阿里確實難度也不小,但也並不是毫無希望,從雙方的優劣勢來看,二者必將有狹路相逢的一天。
從雲計算技術來看,阿里雲因為依託電商動態計算的先天優勢,在國內雲計算市場發力較早,再加上每年雙十一的測試,雲計算技術能力那是槓槓滴;反觀以通訊裝置起家的華為,就缺少這方面的優勢。但是華為在硬體方面擁有天然條件,華為擁有自主產權的伺服器、網路裝置,以及多年的軟硬體整合經驗,這無疑將給雲計算中心的建設帶來技術和成本優勢,這都是阿里雲所不具備的。
再從爭搶客戶的能力看來,在雲計算領域,政府客戶絕對是一塊“大肥肉”,目前從公開資料來看,阿里雲的政務雲客戶數量領先華為,但是華為也不是毫無優勢——華為擁有深厚的政商關係;多年征戰全球市場,積累下了非常高的使用者認可度;還有政務雲對功能要求並不複雜,注重安全和隔離性,這非常契合華為目前的技術能力。所以從爭搶客戶能力上,二者不分高下。
從市場角度來看,阿里雲的優勢也正是一些小微企業,大中型企業由於業務的需要,往往需要混合部署,這點對阿里雲來說就有難度了。而華為雲計算經過近十年的積累,在技術和部署方面的優勢是明顯的。事實上,華為雲的目標一確定,阿里雲就感到壓力了,許多在阿里雲的使用者第一次接到了阿里雲的回訪電話,這在前幾年是從來沒有的事。
另一個因素將是決定性的因素,與阿里雲中國佈局不同,華為在全球部署了非常廣泛的資料中心,這也是中國唯一一家可以與微軟雲一樣可以迅速為使用者提供全球部署的雲服務結構。如果從計算和底層技術來說,華為雲未來的競爭對手也許是微軟,這一點是阿里雲夠不著的。
作為後來者,華為缺少先發優勢,但是想要反超阿里雲,中國市場的份額需要時間,但在國際市場,華為的優勢明顯。至於未來,阿里雲賴以生存的銷售能力,在華為的銷售面前未必有什麼絕對優勢,至於技術和口碑,阿里倒需要努力了。短期內,阿里雲在國內的優勢仍然會持續一段時期,但要保持,戰爭就不可避免。
-
7 # 東風高揚
阿里和華為,未來會在哪些領域成為競爭對手?這兩家企業都是有實力的企業,是行業內的標杆,看似風牛馬不相及的兩家企業,其實還是有交叉有競爭的關係。但是不是兩家會直接槓上進行一對一的競爭,那倒是還不一定。但顯然兩家的業務也有重合的地方,在市場上有一定的競爭,也可以合作。
在未來有發展潛力的領域,華為和阿里可能都不會缺席。比如雲業務、物聯網、自動駕駛、智慧城市等,企業越來越大,觸角伸得越來越多越來越長,兩家的業務不可避免有重合。
一、晶片領域。最近華為著重介紹了兩款自研AI晶片“昇騰910”以及“昇騰310”,加上其它晶片,華為會把這些應用在各種場景。雖然華為直插晶片領域主要還是自己使用,但未來不排除對外提供AI晶片。而阿里同樣把AI晶片作為重要的方向,成立“平頭哥”半導體就是為了應用在資料中心、城市大腦、自動駕駛等雲端資料場景中。也許今後這兩家或明或暗會進行競爭。
二、支付領域。雖然現在支付寶在市場佔有了相當大的優勢,而且支付寶和華為有些合作,但華為並不滿足在支付領域這樣的地位。華為已經聯手各大銀行、銀聯正式推出全新支付方式:碰一碰,雖然沒有直接赤膊上陣,但華為並不會止步在這上面,其Huawei Pay說不定哪天突然帶來的支付新體驗也會讓支付寶尷尬不已。
三、物聯網。兩家雖然使用不同組網技術,但業務上確確實實是具有競爭關係的。市場雖然很大,但具體到某些客戶或業務上,極有可能展開直接的競爭。不管是阿里、還是華為都很看重物聯網,認為這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四、雲服務競爭。目前阿里雲不但在國內,在全球的排名都是比較靠前的,華為雲與其相比差距還比較大。而最近華為已經雄心勃勃提出,華為公有云必須三年超過阿里雲,未來全球五朵雲,華為居其一。可見在雲服務商,華為與阿里是直接短兵相接,華為把趕超阿里作為了目標。
五、智慧駕駛。阿里已經佈局在自動駕駛,其推出的A.I.Labs的智慧物流車已經現身。雖然華為以車聯網為主要方向,但同樣在為日後高自動駕駛佈局,目前主要是和各大車企合作搞車載通訊模組。
六、智慧終端。特別是基於物聯網以及細分領域裡的智慧終端的競爭。目前阿里已經有AliOS為作業系統的智慧終端在各個領域進行應用。華為是全球領先的ICT基礎設施和智慧終端提供商,雖然兩家目前的模式有些區別,但在業務領域今後勢必有所競爭。包括阿里今後迂迴進入手機作業系統,華為自家的作業系統,也有可能帶入競爭。
七、智慧城市。雖然這是個大的概念,但業務上同樣可能存在競爭關係,但在這個方向也可以進行合作。智慧城市要做的事情很多,這兩大企業完全也可以利用優勢互補進行合作。
5G的到來可能會對我們的社會又產生一次巨大的改變,而裡面蘊藏著的機會,華為阿里都不會放過,都在積極思考並佈局,雙方競爭與合作都不可避免。
-
8 # 浩子哥科技賦能
阿里巴巴在五個賽道發力:電商、金融、物流、雲計算、物聯網!
而華為主要是通訊裝置、智慧手機、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等領域深耕!
華為暫時沒有電商、金融和物流業務板塊,在這三個賽道上是沒有競爭的!
未來阿里和華為會在三個賽道上相遇:雲計算、物聯網與人工智慧領域!
1.雲計算領域
作為中國雲計算的老大,阿里雲依然保持著高速增長態勢;起步較晚的華為,即使後勁十足,可市場份額佔比和阿里雲之間還是差了至少5-10倍,短時間是難以明星縮短差距的!
三五年後,華為雲真正的羽翼豐滿時,阿里雲、騰訊雲、華為雲很有可能三分天下!不過以任老和馬雲的格局來看,即使競爭,也會稍微文雅一點,畢竟還是心心相惜啊!
2.物聯網領域
在物聯網領域,阿里和華為都有獨立的底層作業系統,而且都是平臺級別的,覆蓋的應用生態都不小!
在智慧終端上,因為華為手機和榮耀手機的小宇宙爆發,華為的物聯網終端還是會逐漸發威!
目前來看,擁有上百家兄弟公司的小米生態鏈還是最大的物聯網終端玩家,阿里也只是在智慧音箱上和小米旗鼓相當,其他智慧終端方面還是小米佔優!
如果說必有一戰,那也是華為和小米的物聯網終端之戰,一場看得見硝煙的戰鬥!
3.人工智慧領域
中國四大人工智慧平臺之一的智慧城市平臺花落阿里,ET城市大腦也不負眾望,屢立奇功!
華為的HiAI2.0初露崢嶸,尤其是將AI運用於智慧手機,收穫頗豐!
物聯網和人工智慧是沒有邊界的龐大市場賽道,很難將二者區分開來,即使阿里巴巴和華為再發展十年,也都會有足夠的蛋糕給他們吃,不會真的鬥法的!
對於阿里和華為來說,他們的真正對手是美企,他們的目標應該是星辰大海!
為科技小白髮聲,請關注“遇見未來人”!
-
9 # 寂寞高手XT
兩家已經在某些業務上進行競爭了
雲業務
在2018年,排名全球雲計算市場份額前十的企業分別是:亞馬遜網路服務、微軟Azure、谷歌雲、阿里雲、IBM雲、Salesforce、Oracle、NTT通訊、騰訊雲和OVH。其中,阿里巴巴和騰訊在全球雲計算十強中佔據兩席地位,阿里雲更是在2018年市場份額超越全球雲計算巨頭之一IBM,躍升全球第四位。
而在這個排名中卻少了“華為”
機頂盒等使用者終端產品
移動支付
兩家的關注點和風格還是不同打個不恰當的比方,華為有點像房產公司,阿里有點像裝修公司
阿里是依據自己核心的電商業務,逐步地向影視端、APP引用、雲端推廣和服務發展。
雲計算、大資料、移動支付、無人駕駛、人工智慧、智慧家居、工業網際網路等許多領域將是多家廠家角逐的戰場,而非只有這兩家競爭者。
其實兩家還是存在不同的特點和亮點,其實更多可以合作共贏。華為偏重於網路資源、使用者終端以及配套的運營,可以為阿里提供更多的技術保障和資料通道。阿里可以充分利用運營商和華為的資源逐步在電商及其他場景下的業務發展。
回覆列表
大資料和晶片。大資料兩家都有,其次就是晶片。晶片一直都是國外壟斷,華為研發出來了麒麟,阿里也要進軍晶片,齊驅並進,奮發圖強,揚中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