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秦鐵鷹劍士

    吳起是戰國初期百年難一遇的將星、帥才,他文能興國,武能定天下,精通儒兵法三家思想,實在是世間少有的奇才。白起的父親過於崇拜吳起,故給白起取名起,希望他能像吳起一樣成為一代戰神,收復秦國的河西之地。作為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的白起,一生斬殺六國將士百萬有餘,其赫赫武功雖吳起亦不能比也。如果以戰陣之才而論,我認為白起可以勝出;如果以綜合實力而論,吳起勝白起多矣!

    一、個人武藝比較,白起勝出

    吳起的武功十分高強,他曾一人擊殺同鄉三十餘人。要知道戰國時代人人習武,凡有血性,皆有爭心,吳起所殺的同鄉之人雖然是普通百姓,但跟後世的農民有較大區別,他們是會一點武功與戰陣的。吳起以一人之力對抗三十多人,十步殺一人,可見其武功很高。

    白起從秦國普通士兵做起,最終為成鐵鷹劍士,個人武藝是出類拔萃,至少是百人斬以上水平。鐵鷹劍士不單劍術超凡,且要馬戰步戰樣樣精通,任何兵器到手也都是一樣地嫻熟。鐵鷹劍士上馬可敵趙國飛騎,下馬可敵魏國武卒,十萬秦軍只有千餘鐵鷹劍士,個個都是以一敵百的勇士。因此如果吳起與白起同時在巔峰時期個人比武,則白起勝出的機率較大。

    二、戰陣之才,白起勝出

    吳起處在戰國初期,他雖然把車戰兵淘汰了,組建了步騎混編的魏武卒方陣,但是他的軍事思想還是春秋時代的“正正之旗,堂堂之陣”!也就是說吳起打仗的時代,雙方約定好地點,時間,然後列陣而戰,戰不過一天就分出勝負了。吳起那時還沒有後世的那麼多陰謀,打敗對方靠的就是精兵,戰陣、勇氣!

    白起處在戰國中後期,那時戰爭藝術經過孫臏的發揮,已經不再是列陣而戰了,雙方可以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偷襲戰、奔襲戰、圍點打援、反間計等各種戰術都用上了,白起不僅兵精械利,更精通上述各種戰術,還是圍殲戰的發明者。因此吳起的精兵與上白起的精兵,雙方可以打成平手,但是白起會運用各種戰術將吳起打敗,受時代限制吳起並不知道那麼多的戰術。故戰陣之上白起勝出。

    三、治軍治國,吳起勝出

    吳起治軍治國都遠超白起,這點上面白起不及吳起多矣!魏武卒是吳起親自訓練的,秦銳士卻是車英、司馬錯訓練出來。秦銳士是一支能征善戰,執行力強的軍隊,任何將領帶他們作戰,都可以省心省力。至於治國,白起根本就不能治國,他只能帶兵打仗;吳起則可以治國,魏國、楚國他都治理過,且治理的效果跟商鞅治秦一樣成效顯著!所以論綜合實力,吳起勝白起多矣。

  • 2 # 買魚送熊掌

    個人看好吳起!白起碰上吳起,恐怕一世英名要毀於一戰了!吳起這傢伙雖然沒有做到戰必勝,但是也一直是立於不敗之地!白起的一生戰績雖然很牛逼,但是和背後強大的國力多多少少有一些關聯。而吳起這傢伙不同,軍事只是他眾多才能中的一項。這傢伙一生為三個國家效力過,基本是在哪個國家,那個國家就牛逼。先在魯國,為魯國打敗過齊國,後轉魏國,在魏國建立了一支縱橫天下的魏武卒,最後轉向楚國玩起了變法,在老楚王死後吳起遭到楚國貴族的迫害,臨死還用計謀拖上那些害他的貴族一起陪葬。就這牛逼輝煌的人生經歷,在整個戰國時代恐怕也找不出幾個了!

    在後世吳起都是被人和孫武並稱為“孫吳”的。

    如國拋開國力不論或者兩方兵力相等,吳起率領魏武,而白起率領秦軍,恐怕最後的結果最好的結果就是兩敗俱傷,誰也討不到誰的便宜,這對吳起來說不過是多一次戰平的次數罷了,而對白起和秦軍的名聲恐怕要有巨大的影響了!想想趙奢擊敗秦軍時列國是何等的動靜,那還不是白起統率的呢,如果能和白起戰平,那和擊敗秦軍又有什麼區別呢?在世人的眼中也就會認為虎狼之秦並非是不可戰勝的!

  • 3 # 咴汰狼34794315

    肯定是白起+秦軍強。第一,士兵訓練,自商鞅變法以後,秦軍銳士的訓練標準是和魏武卒一樣的,第二,吳起時代,秦國國力羸弱,但白起時期,秦國經過了商鞅變法,在秦國強大國力的支援下,秦國軍隊的裝備是七大戰國裡最精良的,第三,戰術思想有了變化,吳起打仗軍隊都是正面硬肛,自從孫臏打敗龐涓後,運動戰變成主流,夜襲,偷營,各種戰術層出不窮,而白起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所以綜上所述,吳起必敗。

  • 4 # 大相無形

    首先要說明,在吳起與白起之間有道重要的分水嶺——商鞅變法!吳起打敗的是商鞅變法前的秦軍,而非白起統領的商鞅變法後的秦軍,而商鞅變法前後的秦軍戰力簡直是天地之別!

    魏武卒光芒背後的致命傷

    吳起精研儒、法、兵的知識結構,以及訓練處魏武卒的成功案例,若作為軍校校長倒是十分合適。一但在戰場遇見不拘泥常法、用兵之道變化莫測的白起,吳起勝算渺茫!

    魏武卒威名之下光芒四射,一時讓天下側目。世人亦被魏武卒這耀眼光環所遮蔽,忽視或者“諒解”了光環背後的吳起之所以取得這些戰果,本質是基於魏武卒單兵素質和體制戰法領先於當時的列國軍隊,而非吳起具有驚世戰役指揮才能和戰略眼光!這一點,恰恰是吳起遇見白起後必然戰敗的致命傷!

    白起驚為天人的戰略指揮藝術

    若將整個戰國比作圍棋棋盤,秦、齊、楚、趙便為四角星位,而燕、韓、魏則為側邊星位,那麼中央的“天元”位是誰?在哪裡?答案是:南韓野王!這個事關戰國局勢走向的天元位,在整個戰國曆史中沒有任何一座城池可以與之相比!野王的戰略價值在戰國初期尚不明顯,直到公元前262年秦軍攻佔野王,將南韓一分為二而將長平“切割”出來後,其威力立顯!這無異於在六國核心位置插進一柄致命匕首,且成功矇蔽了六國注意力,尤其沒有引起趙國任何騷動。直到公元前260年秦趙在長平山地開戰、乃至最後趙軍45萬全部被坑殺,估計都沒有幾人意識到秦軍攻佔野王本就是為長平之戰精心策劃的致命一環!

    從262年到260年,秦軍拿下野王並未立即搶佔長平,而是給足了趙軍“上黨(實為上當)”時間、等趙軍接收後才派王齕出兵。由此也證明了秦軍根本就不是相中了長平的那些城池,而根本戰略目的就是在長平山地一舉殲滅趙軍主力、進而滅趙!如此宏大的戰略構想、如此兇狠的戰略進攻、卻又如此的隱蔽,恰恰是白起兇狠、毒辣、精準的戰略眼光體現!這,也是白起戰略指揮藝術的巔峰之作!

    結論

    吳起的魏武卒和商鞅變法後的秦軍具有兩個共同點:獎勵軍功、奮不顧身,魏武卒擊敗的50萬秦軍尚是舊式體制的老式秦軍,待商鞅變法後的秦軍已經完成了華麗麗的涅槃,有著與魏武卒近似的獎勵軍功制度、有著聞戰則喜的高昂士氣、羞於私戰而勇於公戰的鐵血鬥志!

    在這樣一支多兵種協同的戰國頂尖大軍面前、在這樣一位可怕的戰略大師、指揮大師作為統帥的秦軍面前,想憑區區5萬魏武卒就想勝秦軍?其結果只能是血的事實:公元前293年的伊闕之戰中,白起於大敗韓魏聯軍,一次斬首24萬!僅存的魏武卒亦損失殆盡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您的關注就是我的動力

  • 5 # 德全不畏

    吳起是個政治軍事皆通的天才,深知人心,有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白起是個職業軍人,是個傑出的軍事家。根據吳起與白起在歷史上留下的軌跡,我們分析一下兩個人的才能。

    吳起自小就野心勃勃,立志要出人頭地。為此,吳起根據當時的形勢,有選擇的刻苦向學,精通儒家,法家,兵家等多家學問。吳起事業心極強,為了功成名就,不惜一切代價。

    一,吳起在法家領域裡,造詣很深。吳起認為,法制是一個國家強盛與否的先決條件,對國家的法制看的很重。晚年,吳起在楚王支援下,主持了變法。新法極大的增加了國家對國內資源的汲取能力,也同時極大的傷害了既得利益者――貴族階層的利益。

    在吳起主政時,變法得以推行,楚國迅速變強。吳起打造的新楚軍,也在戰場上大展雄風,屢次三番的打敗強敵。

    但是利益受損的貴族,仇視吳起的變法,拼命反對。楚王的支援下,勉強還能推進變法的繼續進行。但楚王死後,吳起自知變法不能繼續推行下去了,自己的事業也走到了盡頭。

    為了維護變法,打擊貴族。在造反的貴族軍隊追殺自己時,伏在楚王身上,讓敵人的箭也射在楚王身上,讓繼位的楚王有理由殺掉他們。吳起寧死,也要維持變法。可以看出,在吳起的心裡,法制有多麼的重要。

    二,吳起在軍事領域裡,也是個不折不扣的天才。吳起先後帥領魯國、魏國、楚國的軍隊大勝敵國,這不是偶然的。吳起能組織並訓練出戰力強大的軍隊,能夠充分的挖掘併發揮出軍隊的潛能。他治軍極嚴,賞罰分明,視士族如親人。吳起治軍留下了許多故事。比如為了調動士族作戰積極性。吳據在軍中酒宴上,根據軍功編排座位說。甚至,吳起數次為傷族吸取膿血。

    吳起打造的軍隊,士族強悍,裝備精良,訓練刻苦。憑藉戰力和高明的指揮,吳起在戰場上鮮有敗績。

    白起是個傑出的軍事家,以善長打大規模的殲滅戰聞名於世,有“人屠”之稱。

    秦人尚武,再加上商鞅變法的作用。秦軍在戰場上表現十分兇悍,被東方六國稱為虎狼之師。白起帥領秦軍,先後重創楚國,迫楚遷都。又屢敗韓魏,使得韓魏國力嚴重的被削弱。後來,又在長平殲滅趙軍主力,奠定了秦統一天下的基礎。

    吳起與白起對比的話。

    在軍事領域。戰場上,吳起與白起的指揮能力都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難分高下。

    吳起在魯國,魏國,楚國都從零開始,重新組建了強橫的軍隊。白起沒有從零開始,組建軍隊的經歷。

    政治方面。吳起有主政一國進行變法的經歷,白起也沒有。

    所以,如果吳起與白起公平的在戰場對決,綜合能力更強的吳起勝出的機率更大。

  • 6 # 小鎮月明

    從綜合能力上來說,吳起已經超出了白起一個層面!

    不可否認,白起身經百戰,殺敵上百萬,是戰國時期戰績最為輝煌的將領,獲得了殺神的稱號。長平之戰,白起更是坑殺趙卒四十萬,人屠之名,讓天下駭然!

    但是和吳起相比,白起只能說軍事指揮上的天才;而吳起,則是一個全方面的天才,在政治領域、軍事領域都擁有出類拔萃的才能!

    可以這麼說,吳起是那種可以憑藉一己之力改變一個國家的人!

    1、魯國是吳起人生髮跡的地方。拋開吳起在魯國殺妻求將的行為不說,吳起能率領弱小的魯軍擊敗強大的齊軍,就已經說明了吳起具有相當的軍事才能!

    2、離開魯國之後,吳起來到魏國,在魏文侯的手下,吳起充分展現了自己的軍事才能,不僅僅是軍事指揮上的。

    在魏國,吳起從改革兵制入手,一手建立了名動天下的魏武卒,並率領魏武卒多次擊敗秦軍,讓魏國一躍成為戰國初期最為強大的存在。

    據史書記載,吳起帶魏氏武卒與天下列國大小戰役共76場,其中64場勝,12場平。其中以五萬魏武卒大破50萬秦軍更是讓天下諸侯為之震懾!

    3、魏國之後,吳起再仕楚國,進一步展現了自己在內政改革方面的才能。楚悼王任命吳起為令尹,實施一系列的改革,史稱吳起變法。

    吳起變法之後,楚國國力強盛,向南攻打北越,將楚國的版圖擴充套件到了洞庭一帶,向北楚軍飲馬黃河,打敗了當時強大的魏國,而這個強大的魏國,正是由吳起一手締造的!

    在魯、魏、楚三國的經歷,說明了吳起不僅在軍事指揮上的才能,而且練兵也是頂級的存在,在內政改革上,吳起同樣相當優秀!

    相比於吳起,白起在軍事指揮上的成就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且白起非常擅長指揮大規模的作戰。在白起的戰績中動輒斬首十萬以上,毫無疑問都是大規模作戰:

    白起攻韓、魏聯軍,於伊闕斬首二十四萬;白起攻打楚國,於鄢決水灌城淹死數十萬;白起攻打魏國,於華陽斬首十三萬;白起攻打趙國,沉卒二萬;白起攻打南韓,於陘城斬首五萬;白起攻打趙國,於長平坑殺趙卒四十萬。

    但是白起所取得的所有戰果,都是建立在一個商鞅變法之後強大的秦國之上的。秦國最精銳計程車兵秦銳士,也是秦將司馬錯一手訓練出來的。

    可以這麼說,白起的成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所完成的,而吳起自己本身就是一個巨人!

  • 7 # 謀士說

    吳起是白起的前輩,兩者相差百餘年,在兵家當中,吳起可以說是白起的祖師爺,根本沒有可比性啊!如果比帶兵打仗,白起肯定不是吳起的對手。不過白起的為人,比吳起要好。吳起的汙點太多,頗具爭議,在做人方面吳起無法與白起來比。拋開人格,吳起的戰功顯赫,且文武雙全,只是媒體很少報道而已,所以功績被埋沒。

    吳起幫助魏國建立魏武卒,使魏國稱霸中原。吳起擁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他也算得上是一個全才。早年他在魏武侯手底下做主將,幫助魏國從秦國手中奪取河西地區(商鞅變法以後,河西地區才被秦國奪回去)。在魏武侯時期,吳起用5萬魏武卒戰勝秦國50萬,因此聞名天下。這樣的功績,在歷史上絕對是罕見的。可惜的是,在魏武侯繼位不久,想任用吳起。結果被宰相公叔痤陷害,吳起只好逃到楚國。去了楚國以後的吳起開始在楚國變法,歷史上稱為“吳起變法”。楚國任用吳起變法以後,很快強大,所以楚國從那時開始飲馬黃河,問鼎中原。

    在司馬遷的《史記》當中,吳起和孫武並列在一起,也就是說,吳起的成就,僅次於孫武。這兩人都有兵法流傳於世,可以說是兵家集大成者。在唐肅宗時,吳起位列武成王的廟內,被稱為武廟十哲。宋徽宗時吳起又被追尊為廣宗伯,為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此外,吳起的父親對吳起還非常的崇拜。父親希望他長大以後能像白起一樣能文能武,精明能幹,所以將他取名“白起”。從名字當中,就可以看出來,吳起稱得上是白起的祖師爺了。有人會說,長江後浪推前浪,吳起即便是白起的前輩又能怎樣?白起被人們譽為“殺神”在長平之戰坑殺了趙軍40萬。我們來看看,白起是如何一戰成名的。在長平之戰,除了白起有功勞,我們可能還忽略了一個人,此人就是范雎。如果不是他的離間計,白起與廉頗幹起來,不知道誰會贏。如果趙王不換將領,即便是白起,估計也很難將長平拿下。廉頗想打消耗戰,消耗戰的結果,就是看誰的經濟實力強。當然,在當時戰爭拖得越久誰都消耗不起。所以,秦國率先採用范雎的計謀,離間廉頗與趙王之間的關係,趙王不信任廉頗將老將換下,任用年輕的將領趙括。而白起老謀深算,身經百戰,對戰新手趙括,可以說是遊刃有餘。所以,白起做大將以後,用智取勝,用兩萬五千人突襲趙軍的後方,切斷趙軍的糧草,以此消耗趙軍的戰鬥力。白起將趙軍切斷退路,只圍困不進攻,說明白起不敢正面與趙軍幹仗。最後趙軍堅持了四十六天,飢餓難耐,到了相互殘殺為食的地步,趙括帶了一部分有力氣的突圍,結果被亂箭射死。而留下來的那一部分,已經到了拿兵器的力氣都沒有了。所以,40萬人餓的投降,如果不是因為飢餓,40萬人怎麼可能輕易投降。

  • 8 # 共論矛盾

    兵者,兇器。

    無論吳起,還是白起,都未能善終。

    大概,久握兇器,殺與反殺,不可避免。

  • 9 # 君山話史

    吳起對白起誰贏,這跟關公戰秦瓊有什麼區別呢?反正你喜歡誰,就讓誰贏唄。非要讓我給個答案,我還是押白起。為什麼呢?因為吳起的戰績,是有些水份的。無論是吳起七十六戰未敗,還是五萬打敗五十萬秦軍,都不是出自史料,而是出自吳起(或他的粉絲)所寫的《吳子》一書,有很大的吹噓成分。

    下面我就來說說,吳起以五萬打敗五十萬秦軍的這個戰例。根據《吳子》所記,故事是這樣的:

    第一,戰役的緣起

    時間是在吳起改革魏國軍事後的第三年。

    這一年,秦國大舉用兵,迫近西河。駐守西河的魏國士兵還沒有等到上級的命令,便主動穿上盔甲,奮勇還擊,體現出臨危不亂的良好軍事素養,為魏國主力部隊大舉出擊贏得了時間。魏武侯對士兵的表現十分滿意,他召見吳起並對他說:“先生以前的教導,如今已經看出成效了。”

    吳起答說:“現在士氣高漲,士兵紛紛想上戰場立功,請您撥給我五萬從來沒有立過功的戰士,我親自率領他們去迎戰秦軍。要打勝仗,最重要的有三條:士兵樂於聽命、樂於戰鬥、樂於拼死。要做到這三條,就要厚待立功之人,激勵沒有立功的人。如今每個戰士都有立功的強烈願望,我率領這五萬名渴望立功的剽悍戰士,如同五萬名亡命之徒一樣,敵人又豈能抵擋呢?”

    第二,吳起以五萬破五十萬秦軍

    魏武侯於是撥給吳起五萬人,戰車五百輛,戰馬三千匹。在開戰前一天,吳起向三軍將士發表演說道:“諸吏士就要跟隨我迎擊敵軍了。不論是車兵、騎兵或步兵,倘若車兵不能擄獲敵人的戰車,騎兵不能擄獲敵人的戰馬,步兵不能擄獲敵人計程車卒,那麼就算打敗敵軍,也不能算立功。”

    把士氣提升到最旺盛的水平,這就是勝者之道。

    戰鬥命令很簡單,效果卻大得出奇。戰鬥的結果是,吳起以五萬之眾,大破五十萬秦軍。據後世學者考證,《吳子》一書中所記的這次戰役,有可能就是武侯七年的秦魏陰晉之役。不過,史料對陰晉之役的戰果隻字不提,顯然,《吳子》所記的,只是孤證。

    第三,為什麼這個戰例有吹牛的成分?

    《吳子》所記的這一戰例,明顯是吹牛吹過頭了。古人打仗時,為了威懾對手,時常會誇大軍隊的數量,比如有十來萬軍隊,對外就號稱“五十萬”,有二三十萬人,就號稱“百萬”,這在史料中屢見不鮮。戰國初期,秦國絕對不可能有五十萬大軍,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如此龐大的軍隊。

    在春秋戰國之交,吳國與越國是兩大霸主。吳國最強盛時,在諸侯峰會上力壓晉國,而彼時吳國之兵力,不超過十五萬。越國破吳,兵力只有五萬。進入戰國後,魏國是第一強國,吳起所處的時代,是魏文侯與魏武侯的時代,此時魏國的兵力,不會超過二十萬。直到魏惠王時代,魏國陷入四境戰爭,兵力急劇擴大,在魏惠王中期擴張到三十六萬人,在中後期更是擴張到七十二萬!

    戰國初期的秦國,軍力遠不及魏國,河西都被魏軍給佔領了。因此,在吳起時期,秦國的兵力絕不會超過五十萬,更不用說一場戰役投入五十萬大軍。縱觀整個戰國史,秦國在一場戰役投入五十萬大軍,只有長平之戰(此役秦軍沒有確切數字,趙軍四十五萬,料想秦軍在五十萬以上)以及王翦伐楚之戰(此役秦軍六十萬)。這兩場戰役,都是秦國躍居第一軍事強國之後,在吳起時代,秦國尚弱,根本不可能有這麼多軍隊的。

  • 10 # 優己

    肯定是白起勝了!吳起的才能傾向於政治謀略,白起才是真的用兵大師。就現在傳世的已知作品裡可知吳起側重於練兵,而白起是側重於兵法謀略。

    在吳起時代,大家都還太老實,打仗像打群架,一群人在那捉對廝殺。因此如何練兵就成了最大的關鍵,吳起當時輔助魏文侯建立了魏武卒方陣,這是當時天下第一精銳的重甲部隊。全軍清一色職業化,有仗打的時候打仗,沒仗打的時候就訓練,裝備也是由國家統一配備的最好的刀甲;而當時其他國家的部隊更多隻是建設兵團,有仗打的時候打仗,沒仗打的時候回家種田,裝備很多是自己帶的。所以吳起能夠戰勝敵人除了自己牛逼之外,魏武卒的戰力也佔了很大的便宜。

    白起時代就不同了,在白起時期各國都已經建立了常備軍,幾乎都是按照魏武卒的標準去建立的。也就是說白起時代的各國士兵都是魏武卒級別的,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魏武卒在這個時候不出彩。

    因此如果吳起跟白起遭遇的話,吳起的魏武卒方陣對白起的秦軍方陣是佔不到便宜的。反之,白起的優勢則是吳起比不了的。歷史上白起非常善於行軍,這得益於他是卒伍出身(吳起自己沒當過兵),白起是偵查兵出身的,從大頭兵開始就經常被派去探路,所以他對一些行軍線路非常瞭解,世人稱他行軍如電;其次則是擅長奇襲夜襲,白起每次打仗都是趁夜發動進攻的,世人稱他用兵如鬼。吳起從沒打過這種仗,碰到白起不能說必敗但是會很吃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葉綠素含量計算公式中稀釋倍數是指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