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khrg48444

    大螟寄主範圍廣,有水稻、玉米、小麥、高粱、甘蔗、棉花、蘆葦、巴茅等。該蟲在水稻上危害特點與危害症狀基本與二化螟相同。大螟在江蘇、浙江、安徽、上海等省、直轄市一年發生3~4代;江西、湖北、湖南等省4代;福建省4~6代;臺灣省5~7代。以幼蟲在稻樁及玉米、高粱、菱白等殘株和蘆葦、三稜草根際越冬。在長江下游地區,越冬成蟲4月中下旬始見,5月上中旬盛發。第一代成蟲7月上中旬盛發。卵主要產在雜交稻、中稻、早栽單晚和雙晚秧田中。7月中下旬卵盛孵。幼蟲於7月下旬至8月上旬危害,造成枯鞘和枯心。第二代成蟲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盛發。卵主要產在雜交稻、遲中稻、單晚和雙晚稻田中,卵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盛孵。幼蟲在9月上中旬危害,造成白穗、枯孕穗和蟲傷株。第三代成蟲9月底至10月上旬盛發,對雙季晚稻會造成一定危害。成蟲趨光性較三化螟和二化螟弱。喜選擇植株高大、稈粗壯、葉色濃綠、葉鞘抱合不緊的水稻產卵,特喜好雜交稻,產於稗草上的卵量也很大。卵多產於葉鞘內側,以近田埂2米內最多。雌蛾羽化後2~4天可產卵,每隻雌蛾產卵量200~300粒。初孵幼蟲先群集葉鞘取食,3~5天后造成枯鞘。發育至二、三齡開始分散蛀莖,很快會造成枯心。以後幼蟲不斷轉株危害,平均一卵塊孵出的幼蟲,能造成40~80根水稻枯心。水稻孕穗以後幼蟲危害則造成枯孕穗、白穗或蟲傷株。平均一塊卵孵出的幼蟲,能造成10~20根白穗、枯孕穗和數十根蟲傷株。幼蟲多數六齡、少數七齡。老熟後移至下部葉鞘內或稻叢間化蛹,少數化蛹於枯孕穗或稻莖中。大螟的發生危害程度與耕作制度關係密切。凡旱作地區,大面積高粱、玉米、粟類作物中混栽部分水稻的,大螟危害重。山區由於多種旱作物而且雜草多,濱湖地區茭白、蘆葦多,大螟發生皆較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時候發現你特別愛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