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錢夫人的冰麒麟甜筒
-
2 # 崔建999
應該讓孩子 一定要自己獨立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 不透過自己努力就不該擁有相應的回報 包括吃飯 穿衣 作為孩子不明白透過自己的努力可以得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他就不會感受到自己是有能力改變現狀的
-
3 # 高考語文齋
常言道,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自磨礪出。我認為,要培養出孩子堅毅的性格,說教是次要的,主要要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經歷“苦寒”和“磨礪”。
在日常生活中,多留給孩子鍛鍊的機會。比方說,孩子小的時候容易跌倒,大人一見孩子摔了就急忙去扶,這樣從小就讓孩子失去了磨礪的機會,不利於孩子堅毅性格的培養。我們應該在一旁引導孩子、鼓勵孩子自己爬起來、站起來。如此這般,時間長了,經歷的事情多了,就磨鍊出了孩子遭遇挫折而不屈的堅毅性格。
現在條件好了,生活好了,孩子受“苦寒”、“磨礪”的機會更少了,很少能夠獨立做事,從家門到學校門,家長來回接送,甚至全程陪讀,有的為了讓孩子全身心投入學習,家長包攬了孩子除學習之外的一切。這樣做看著是關心愛護孩子,實際上對孩子的成長沒有益處。致使孩子心理脆弱,經不起挫折打擊,有的甚至輕生。
院子裡遛不出千里馬,溫室裡長不成棟樑材。不經一番風霜苦,那得梅花撲鼻香?沒有風雨,那有彩虹?要培養孩子的堅毅性格,請放手讓孩子經風歷雨吧!
-
4 # 陳松4696
對於培養孩子堅毅的性格,有以下幾點建議
1.作為父母,我們要明白做這件事的意義何在,不要做“隨從者”
2.性格的培養不是一朝一日就能實現的,它是有個過程的,如果操之過急,就會適得其反;同時我們還要看自家的孩子在哪個年齡段,比如是5歲以下,還是5~10歲等,在不同的年齡所用的方式都是不同的
3.家庭環境,這一點是最重要的,它會影響孩子的一生的。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會帶出什麼樣的子女,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所以作為父母的我們平時一定要多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比如要尊老愛幼,在公交車主動給老人小孩讓座,不隨地亂丟垃圾,不說髒話等)這樣細小動作,多與孩子交流正能量的知識(比如看《等著我欄目》,《向幸福出發》
這樣孩子堅毅的性格就會一天天提升起來!
-
5 # 一度甄選
想要培養孩子堅強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啊。
因為性格不是一天養成的。首先,我們要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當他心裡的安全感足夠的時候,他反而不會輕易被打敗,心理的韌性更大,也更堅強。
其次,我們可以多關注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做過的堅強的事情,然後家長多鼓勵他這方面的優點,有細節地誇他,並把這些細節總結成“堅強”二字,有意識去引導他向堅強的方向發展。
第三、父母對孩子需要言傳,但更需要身教。孩子更多會觀察家長做什麼,而不是說什麼。與其乾巴巴地教導孩子要堅強,還不如在日常的點滴中給孩子樹立堅強的好品質,孩子自然也有樣學樣,把堅強的品質傳承下去。
回覆列表
我有一個兒子,雖然年齡尚幼,但作為一名操心的老媽子,難免要關注孩子在性格方面的培養
堅毅品格的定義第一次知道堅毅品格,是看到賓夕法尼亞大學副教授Angela Duckworth在2013年的TED演講。
她當時的原話是
向著長期的目標,堅持自己的激情,即便歷經失敗,依然能夠堅持不懈地努力下去,這種品質就叫Grit,堅毅。從2005年開始,她對數以千計的高中生進行了調研,並跟隨西點軍校、全國拼字比賽冠軍、美國一流大學等進行觀察和分析,她發現:無論在何種情況下,比起智力、學習成績或者長相,堅毅是最為可靠的預示成功的指標。
好了關鍵問題來了,如何培養堅毅的人格呢?
堅韌人格的核心五要素我最近看完一本書《逆境成長——堅韌人格養成手冊》,剛好解答了我的困惑。
書中稱堅韌的人格為心靈盔甲。正如身著盔甲的人能夠刀槍不入,心靈佩戴盔甲的人也能夠不被心理痛苦和感情傷害所摧殘。 根據作者們的研究總結,具備堅韌人格的成功人士身上都有五大共同要素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由三大板塊組成:
自我評估表 每章開頭的自我評估表,是為了讓你快速瞭解五要素目前在你身上的狀況。 當你開始按照書本指示操作,這張評估表也可以幫助你記錄變化,讓你看到你自己的進步。五大要素講解 在講解這五大要素時,作者們以大量“無名英雄”的故事,作為案例分享給我們。 這些故事描寫都很生動,你會感覺到和英雄們一起經歷險阻,絕地重生。如何養成五要素的行動指南 在行動指南中,你不僅可以學到練成堅韌人格的方法,還能學到瑞士乳酪法則幫助你治癒拖延症,以及奧卡姆剃刀理論幫你在大量資訊面前做出選擇。 什麼是堅韌人格的五要素簡單說來,就是在遭遇挫折時,你得先有一個樂觀積極的心態,當然僅有樂觀主義是不夠的,你還得果斷地行動,要有勇氣去做艱難的決定,在做決定時以道德羅盤為指引,一旦付諸實施就要頑強不屈,要挖掘出身心中所蘊藏的能力,就得靠人際支援做你的後盾。
你可以對比看看自家孩子在這五大要素中是否有所欠缺,針對薄弱環節重點培養。
對於如何習得這五大要素,書中也有明確的指導方針,下面是我自己記得讀書筆記,你可以參考一下。
書本引發的其他思考我們該對孩子的未來抱有怎樣的期待?做個有成就的偉人?還是做個平凡快樂的普通人?
有人認為,中國家長和西方家長相比最大不同點,就是我們無法接受我們的孩子將來可能是一個普通人,但是,對絕大多數家庭來說,這就是現實。
既然我們的孩子絕大多數註定是個普通人,我們做父母為何不對孩子寬容一點?讓孩子做一個幸福快樂的普通人。
看上去似乎很有道理的樣子,但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要是做父母的降低期望,換來的不是“平凡快樂的普通人”而是“平凡焦慮的普通人”,那該怎麼辦?
《逆境成長》中有這樣一段描寫
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經常有人告訴我們“不要期望太高”,或者“盡力而為,別太失望,畢竟,勝利者只有一個”。家長如果教孩子不要期望太高,失敗也能接受,那就會毀了孩子的成功。家長的意圖很好,想要讓孩子不承受失敗的痛苦,讓孩子逐步適應。問題是這些早期的資訊會造成非常有害的、對平庸和失敗的心理預期。在孩子年幼時,心中留下對自己的負面預期,即便是很微不足道的否定資訊,也會衍生出更為負面的錯覺,最終真的變成什麼都做不好的孩子。這就是自證預言的力量。 一個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的普通人,如何談得上幸福快樂?
書中還引用了心理學家馬丁·E.P.塞利格曼(Martin E.P.Seligman)的話
在20世紀60年代之前,我們教給孩子最重要的目標就是要有所成就。這個目標如今已經被另外兩個目標趕超了,那就是快樂和自尊。塞利格曼認為我們並不能把持久的自尊直接教給孩子。
所以我的結論是,不妨一開始就對孩子的期望高一點,把他或她當個“皇位繼承人”來培養。告訴孩子,我希望他或她做到最好,如果做不到,請幫孩子分析差距在哪裡?教給他縮小差距的技能,並督促她認真執行,讓他看到自己努力後的成效。即便最後沒能“繼承皇位”,她也會收穫快樂和自尊!
2. 在所有人都不遵守規則的情況下,你也不去遵守規則,這算不算作弊呢?
《逆境成長》中有一個大家都很熟悉的案例
6次獲得環法腳踏車賽冠軍選手——蘭斯·阿姆斯特朗。2012年6月,美國反興奮劑機構指控阿姆斯特朗使用違禁藥物,同年8月,該機構判決阿姆斯特終身禁賽。 阿姆斯特朗為自己辯解,他不認為自己是在作弊,他只是想創造公平競爭的機會。因為其他選手都在作弊,他所在的美國郵政隊沒有那麼過分,自己被抓,主要是因為樹大招風。對此你怎麼認為呢?假定阿姆斯特朗說其他選手都服用違禁藥物是真的,那麼阿姆斯特朗也使用藥物算不算作弊?
將來你準備怎麼給孩子介紹這個社會的規則?當孩子看到那些插隊、闖紅燈、亂扔垃圾等不文明現象,質疑你介紹的規則,你又該如何向他們解釋?
我的看法是:看到別人因為不守規矩,得到了眼前的好處就變得跟他們一樣,才是最壞的做法。
社會心理學中的破窗理論是指如果附近有破碎的窗戶沒有得到修繕,牆上的塗鴉沒有得到清理,那麼就會有更多的窗戶被打破,更多的塗鴉被製造,甚至升級為犯罪和暴力。
按照破窗理論,不良行為如果得不到制止,人們就會習以為常,司空見慣,更多的不良行為就會隨之發生。
人性本身就是個矛盾體,善惡混雜。任何人都有自私 貪婪 殘暴的一面,只要有適合的土壤,人性的醜惡面就會發芽生長,結出可怕的惡果。
在大家都“作弊”時該如何獨善其身呢?
1982年裡根夫人參觀加利福尼亞州奧克蘭市朗費羅小學時,一名學生問她,如果有人主動給自己毒品,該怎麼辦?里根夫人回答道:“坦率地說"不”
因此我會告訴我的孩子,對那個不遵守道德規則的自己,坦率說“不”